在君士坦丁堡之战开始的同时东西两线的俄军也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进攻,双方各自投入几十万兵力可谓是激烈异常。
然而西线的鲁米利亚地区本就是山地,再加上这些年来奥斯曼帝国的铁壁计划,以及西线主帅缅什科夫不在等原因叠加在一起俄国的进展几乎为零。
虽然奥斯曼帝国的铁壁计划四处漏风,甚至还有蝼蚁、硕鼠在其中挖洞。但山就是山,哪怕不加任何修饰也很难撼动。
反倒是东线俄军在大批东正教徒和亚美尼亚带路党的指引下进攻十分顺利,而且东线的奥斯曼军队相较于西线的铁壁防御来明显有些准备不足。
其实东线的奥斯曼军队之所以懈怠就是在东线同样有着高山阻隔,只有一条沿海的通道可能供大军通校
所以理论上只要奥斯曼军队守住这条道路就能阻挡住俄军的进攻,事实上俄军主力也确实是从这条道来的。
但奥斯曼帝国东线的指挥官明显错估了双方的实力,这位在英国留学五年学成归来的高材生完全相信了英国教官的话。
俄国人就是一群笨鸭子,他们连队列都排不好。在俄国士兵手中的火枪就和烧火棍差不多,不过是简单、机械地重复着训练时的动作。
一群被皮鞭驱使的无知野蛮人,一旦遇到抵抗就会立刻崩溃。
这位指挥官对此深信不疑,他还很崇拜英国绅士先让对方开枪的传统。
然而他却没有想到自己的士兵并没有英国绅士般的钢铁意志,仅仅是贴脸一轮射击奥斯曼饶军队就崩溃了。
帕斯凯维奇很想向尼古拉一世再次证明自己,所以他立刻开始沿着黑海海岸线快速突进。
帕斯凯维奇第一目标便是奥斯曼帝国黑海舰队的中转站所在——锡诺普,不过在那之前他必须先攻克萨姆松。
盘踞在锡诺普的奥斯曼海军自然明白帕斯凯维奇的意图,如果换做过去他们大概率会选择转移到其他港口,甚至是退回伊斯坦布尔。
然而此时黑海海峡已经被俄国人封锁,他们已经无路可退,而且根据伊斯坦布尔的命令是要求他们回到海峡和俄国黑海舰队决战。
此时奥斯曼海军在锡诺普的舰队连俄国黑海舰队规模的三分之一都达不到,真要是过去和送死没什么区别。
想通此处驻扎在锡诺普的奥斯曼舰队司令决定帮助同僚守护东线,在萨姆松全力阻击俄军。
事实证明海军的加入明显地改变了奥斯曼军队在东线的颓势,然而没有舰队保护的东线俄军可就惨了,奥斯曼人可以借助舰队的强大机动优势和火力优势随时随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战场。
哪怕是俄国陆军在人数、装备和士气上明显优于奥斯曼军队,没有制海权的他们依然被打的顾此失彼。
其实单论海军俄国要强于奥斯曼,但此时纳西莫夫正带着黑海舰队的主力守在黑海海峡,根本不可能分兵来帮助东线。
这仗帕斯凯维奇打的十分憋屈,手下的将领们也觉得很窝囊。
“元帅,我们绕路吧!只要和海岸空出距离奥斯曼人就没法直接偷袭我们。
等奥斯曼饶水兵上了岸还不是任我们拿捏?”
“想得美!你觉得奥斯曼人只会打我们军队的主意吗?他们现在也经常偷袭我们的补给线,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偷袭我们的后方?”
帕斯凯维奇顿了顿又道。
“如果进入山区,我们的兵力优势便荡然无存了。而且进入山区之后不只是我们的兵力优势会消失,补给也会成为大问题。”
在高加索地区和车臣人打了多年游击的帕斯凯维奇对此可再清楚不过了,在高加索山区的那些年是他刻骨铭心的痛,现在让他再去山里打游击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可我们就只能看着近在眼前的功绩就这样溜走吗?”
帕斯凯维奇手下的一名军官不甘心地道,其实他本人又何尝不想再进一步,但他总不能让陆军士兵去乘坐舢板和奥斯曼饶军舰战斗吧?
帕斯凯维奇低下头,脸色阴沉地喝了一口咖啡道。
“这是海军的问题,我现在就写信让他们来解决。”
此时满腔愤怒的帕斯凯维奇还不知道这封信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很快帕斯凯维奇的信就被送到塞瓦斯托波尔,不过此时沙皇已经离开,负责掌控大局的人就变成了缅什科夫亲王。
作为此时战场的最高统帅缅什科夫亲王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立刻下令让黑海舰队去支援东线的帕斯凯维奇元帅。
缅什科夫亲王的理由也很简单,奥斯曼帝国海军残部就在锡诺普,只要解决这些残余之敌,那么俄国就彻底控制了黑海的制海权。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应帕斯凯维奇元帅要求,对东线部队进行支援。毕竟帕斯凯维奇元帅可是声称完全可以在陆地上夺取君士坦丁堡。
当纳西莫夫收到来自塞瓦斯托波尔的命令时他的耐心也几乎耗尽了,君士坦丁堡之战被赫鲁廖夫打成了反复拉扯的消耗战。
赫鲁廖夫拉扯的不只是奥斯曼人,同时也是整个黑海舰队。借兵、借炮、借弹药,甚至现在开始借补给。
君士坦丁堡城内俄军的占领区已经刮不出油水,而且随着伤兵的增加黑海舰队的承受能力已经快到达极限。
虽然不时会有人带回从奥斯曼人手中抢夺来的战利品,但更多的是尸体,甚至是骨灰。
其实赫鲁廖夫也没什么好办法,在托普卡帕宫内的奥斯曼人不投降,不时还会发动反击。
进攻的俄军伤亡不断增加,弹药、药品不断消耗,现在就连维持战线都很难。
奥斯曼饶指挥官也很懂这一点,一旦俄军开始大举进攻,奥斯曼帝国的军队便开始攻击俄军薄弱的后方。
等到赫鲁廖夫派兵回援的时候,那些奥斯曼人便开始撤退。
城市内的地形复杂,如果俄军贸然追击很容易落入圈套,所以赫鲁廖夫根本就不敢让士兵们进行追击。
实际上奥斯曼人也是这么设计的,只要俄军追击过深,那么他们就将俄国人引到早已布置好的陷阱之中,然后再以优势兵力将之消灭。
这样明显的计谋赫鲁廖夫怎么可能会上当呢?但他不上当不意味着俄军内部没有怨气。
喜欢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