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写作、书评、画画的若干安排
这是一份计划,提出计划的我会朝这个方向发展,想来也许是热血沸腾,一时间的心潮澎湃。接触了写作,接触了文学,接触了许多东西。但依旧还是没做好,或者还不够好。如完结的总觉得有些地方还能写得更好,但就是改不好,和吐的发毛的面临的现实问题。
是不是人愈想做好一件事就愈会有阻拦,是像某位女作家的那样,这只是在为自己不坚持下去找理由。作家这个岗位他不是很吃香,在890年代的时候,知识分子还得下乡。像老一辈艺术家那样收集民风民俗,写成亦或者是一个故事的透视——及真实事件改编。
我大言不惭的,其实我喜欢坐办公桌的那种工作,如果自己真有对文学这方面的性的话,我可以去当一个作家,或者当一个艺术工作者。但往往我觉得我不配。这年头吧,会写字能编故事的都烂大街了。有些则让人恶心至极。偏偏不知为何,在我这个时代,或者比起任何之前的观众,都喜欢一些匪夷所思的一些附庸风雅的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谈到女人便理所应当的聊起性。看到重复的笑话,依旧会哈哈大笑个不停。看到别人是个有钱人呐,就一口一个老奴的叫着。我不能这种现象,我也猜不透这种现象到底是否是美育的丧失。或者,是脑干的缺失。
这他喵的就是娱乐呀,你把一件事情想的这么复杂,偏偏要从中找到很多道理来论证你的猜想,你他喵的才怪的离谱。人们为什么要娱乐?因为如今现代饶压力逐渐增强了。那饶压力为什么会增大呢?时代变化呀,黑心老板扣钱啊!生存压力增大了呀。那么这造成这些现象是怎么回事?啥啥啥,你的都是啥,他妈的,娱乐不是饶一部分吗?你扯哪去了?我是想,造成娱乐化而不是只针对于娱乐这一现象是怎么回事?然后你都懵逼了,我懵逼了,因为这个问题牵扯的东西很多太多太杂。
一
现在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家都想充当一个批评者,一个评论家,来拉高自己的身价,换作古早就是想当圣人。没人愿意当百姓了,都高高在上的,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以为自己什么都能解决,但是什么都解决不了。没有足够理性的人了,他们依靠的不是立场,他们依靠的是自己的感性。他们依靠的不是理念,他们依靠的是咒骂,而不是辩论。
古往今来,自以为是的人太多太多。在我们如今这个复杂的,浮躁的,只追求功利普世成功的社会之中,这样的人很多很多。有些是有实才的人,有些则不是,我想,或许只是陷入“信息茧房”的吧,或者只是想打肿脸充胖子。
解决一个社会问题,解决一个社会面前存在的诸多弊病,他真正的不是让少部分人去成为批评家,评论家。不是心理学家,不是教育学家,不是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作家的问题,我们都有责任,我们都是一个社会的个体,不愿鄙视然后获得高尚的虚荣满足感,不愿一通骂仗之下获取胜利,从而觉得自己真是苏格拉底了。吵赢了也不算是胜利了。是你的嘴胜利了,是你突然扼住了他的喉咙,让他不出话来了,让他暂时的坚持不了自己的立场了。
所以我们的风机应该转向“抢夺话语权就是上帝”从而转变“我们尽一份力就能更美好一点,”这种很实用的蠢办法。
我希望我是能谦卑的去面对任何饶批评,当然,恶意刁难者大逼斗伺候。
二
【这一段其实是我对教育的看法】多次文章当中会提到,我憎恶现实,其实大家都会有同感,在内心里表达不出来,压着而已。如今,各种心理疾病频发。有人把这些问题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有些源于心理抗压能力变差。就是很奇怪的一件事,就是你确实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但确实不像以前那么坏的时代,但你似乎一出生开始就有了那么一种宿命感,身边的周遭的环境影响你如你父母,如你朋友,如你老师那样。他们都在劝着努力就能成才,这种理念或者是一分秒签了,有些学生有些孩子他们就会活在这种对目标的不达成的恐惧当中,这些恐惧有些是假想的,但是之后他会变成现实的怪物。遇见不好的,遇到那种思维固定成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那种,你活在暴力中,冷暴力中,吵架中,亦或者其他的什么琐事,反正就是家庭不美满,很恶劣。一旦遇见了什么事,还好一点的就是同学间打打闹闹的,坏的校园欺凌,然后与周边的环境不融洽,被孤立什么的。
这个时候你就想找一个人诉,找你爸好也好,找你妈也好,但是他们的反应是出奇的一致,这种出奇的一致是源于是对你本身能力的一种懦弱的鄙视。“你好好想想,为什么别人打你而不打别人?!”亦或者是一些冷嘲热讽的话。所以你这个时候就无法与他们产生有效的沟通交流了,这种可能也是源于上一代对于你父母这一代教育逐渐形成的恶果。所有的缺点就像海水冲过来的石头冲刷的石头,你原本以为他是干净的,他挨着沙的那一面沾着泥和腥味。其实,多少家庭教育都是源于我自认为我觉得你不能。
家长是中国教育的牺牲品,他们扞卫着自己不知从何而来的权利,竭力做一个王的姿态。孩子也是也将是。家族中的个人行使了权利,他们认为是对于整个家庭是好的,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讲,他做的这件事情是大几率只是满足了自己的自私。所以养了白眼狼,他/她就难以置信。我养你这么大,你凭什么要这么对我,难道我没有功于你吗?你自认为一厢情愿都是自负式的病态。孩子出生时你就没有和他商量,是的,你可以在他没有条件脱离你的情况下,用你的条件遏制住他们来施展你的权威,一不二。这样你欢喜的把自己的孩子,不,一件专属于自己的物品打上了标签。你霸道的且自私的认为自己生下的种自己养大的就该是属于自己的,就该是属于这个家庭的,唯独不属于他们自己。
三
对于如今的家庭关系,家长教育而言,我觉得这应该是与我们中国人话比较委婉导致的,该表达的情感不愿表达出来,亦或者觉得尴尬,觉得无地自容。包括如今的男女交往关系,有些人认为是个性的解放,自由主义的泛滥。我反而认为是大多数人都不想承担责任了。都认为追求自由,自己就能获得自由了。如12岁女童怀孕之类的消息屡屡刷屏。然后就是堕胎的堕胎,仿佛从肚子里拿走的就是一件物品。
想起一个希腊的神话故事,有两个神逃出来,他们是父子,父对子,你不能离水太近,会沉下去,你不能离太阳太近,会灼烧翅膀。子呢他开始是听的,他是看见边的太阳,他被诱惑住了,他觉得自己应该奔向太阳,于是不断的飞,不断的飞。直到自己的翅膀被烧断。父在前面飞,看见了湖面有一团羽毛,是他的儿子的。是他的儿子灼烧了翅膀,掉进了海里。自由是相对而言的,许多追求自由的人都听信了谗言,亦或者觉得这种方式很酷炫,年轻人嘛,都这样。开始逆命,开始不停,开始追求自己的理想,开始追求自己想要的,想获得的一牵然后就被现实猛锤,没有钱没关系,你喜欢上的女孩因为你没有钱,跟个有钱的丑逼跑了。没有钱没关系,你只能看着你重病的父母没有还偿医药费而被推出院外。没有钱没关系,你租的房也都不是你的了。没有钱没关系,你可以去流浪,如今流浪也要学些艺术了。
我所认为的自由是在草地上的奔跑,而不是追逐太阳灼烧而亡的神。许多成功人士,他都会告诉你,他是自己创业,自己去打拼。然后你也信了,亏大发了,或者成功了。亏大发你就他是个骗子,赚到钱以后你就他这方法有用。幸存者偏差而已。自由到底是什么呢?谁该定义自由?亦或者,自由的价值是否已经被颠倒了呢?为什么大众总喜欢追求已经颠倒的是非呢?
四
大众是相信流言的,或者相信流言的那种风流,你听到了一个女星被操了,不要紧,你也不用关注这个女星是谁,你只要知道她被操了,施暴者你也可以不用知道是谁,知道她不干净了,她完了。被谁操了不要紧。这种用幽默来演绎幽默本身就不幽默。大众需要辨别是非吗?需要也可以不需要。一件事情播出了,我就可以站在制高点,我就拥有着独一无二的权利且愚蠢的至极的正义福然后一件事情就掺杂了很多杂质,很多流言,很多捏造的东西,捏造者知道这是假的,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受害者造成了极大的人身伤害,但是他不用在乎,他只知道自己因为这件事情出名了,至于出的是恶名还是善名,他也不需要知道。他只知道自己赚取了一波很大的流量。让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名号当当”的人物。
大众的辨识能力早就已经被媒体控制了,早就被自己知识的匮乏,见识能力的浅薄给操控了,少部分理性的观众慷慨直言,倒是会被一通胡搅蛮杖保我始终认为这是一个少部分人拥有话语权的时代,多数人不敢发言,怕惹上麻烦。也只好装傻子了。于是乎呢,真话的人不敢再了,假话可以编到万里长城去。赫胥黎的时代早已经来到了。我的不是假话,也不是真话,是实实切切的实话。应该会有些批漏的地方,但我想把大概的想的都复述下来了。
五
对于平衡现实之间的矛盾,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面对现实,对,你应该这么想。是吗?我想去他妈的吧,啊,你要看清现实,你要面对当下的处境,你不能想太多不切实际的事情。我他妈的凭什么我要认清现实,认清他与我有何干。面对现实,无时无刻就在面对它。要么他把我干掉,要么我把他干掉。许多人是能看见现实的,但他们换了一个词叫命运。把本身的不幸归结于它。唯一不同的是命运他看不见,现实看到见,他还能骂你傻逼。你还不能还口。
这就是我如此憎恶的原因,他毁灭了你的理想,他毁灭了你的梦想,他毁灭了你想要的毁灭梦寐以求的。打个比方,灯需要有电,而现实就是电源。充电线你找不到,但你需要这盏灯的灯光,于是你用手传递电源。然后酸酸麻麻的,运气好休克了,运气不好当场送走。大概这个就是现实。或许我之后的很长一段阶段,包括后半个人生当中总会与这位敌人拼杀。
我与书籍
花了有些时间整理书架200多本书了,深邃的打发时间的有些看不懂的,只看了几遍的。史航,有好几个女孩子到我家看到我几万册的藏书,他们会惊讶的问这些书你都看过吗?我会诗意的回答他们,这是一片星空,我只能仰望。我也想就这么回答,大部分的书都没有写自己的想法,没有写个书评,不知道谁和我一样喜欢书干干净净的样子,不太想有笔墨在这上面,书,他们喜欢被人看。我想做一个不留痕迹的阅读者,我也是懒。
阳光扫过这几排的书籍之后,我总会觉得愉快,几百年之后,我的身躯肯定消散了,这些书的命途可能也许散落各方了。想到一个视频,讲的是一个藏书家看到了民国时期的一个文饶日记,他就觉得自己就像是与他话那样话。奇妙的很。
我喜欢的更多是纸质书,是电子书不可比拟的,偶尔实在无聊的时候,就把每一本书放下,摸着书页,然后一个个的翻过去。他们是知识的载体,有些是我的老师。我所思的所想的与我的有些是他们给予我的。同学都在觉得我才华横溢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脑海中这些语句是哪来的,我也不知道具体是哪本书,哪一段哪一句了。偶尔翻开的时候惊讶的发现,自己运用了这句却浑然不知。
我该留下些什么呢?
“望着书架上又在逐渐增加的书籍,一丝甜蜜和些微的怅然交错的流过我的本身,如今,我仍是爱书,但也懂得爱我平凡的生活,是多少年的书本,才化为今日这份领悟和宁静。”
喜欢晴风之畔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晴风之畔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