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启年间,辽东地界已是战火连连,后金铁骑时不时就来骚扰一番。老百姓是今躲明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不堪言。
长白山脚下有个叫雪儿的姑娘,今年刚满十八,是药商李守仁的独生女。这姑娘打跟着父亲识药辨草,学得一手好医术。可惜去年李守仁进山采药遇上暴雪,再也没能回来,留下雪儿孤零零一人。
这,雪儿正在家中整理药材,忽听外面人声嘈杂,哭喊声连成一片。她推门一看,村头王大爷正拄着拐杖急匆匆走过。
“王大爷,这是出什么事了?”雪儿忙问。
“后金的兵打过来啦!已经烧了隔壁村子,快逃命吧!”王大爷话音未落,又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
雪儿心下一惊,回屋简单收拾了个包袱,装了些珍贵药材和父亲留下的医书,随着逃难的人群就往深山里跑。
这一路上,风雪交加,不少人又冷又饿,病倒在路边。雪儿心善,见不得这般惨状,时不时停下来给人诊脉治病。可她带的药材有限,哪够这许多人用?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雪儿望着茫茫雪山,忽然想起父亲曾经在山上搭过一个木屋,是平日采药时歇脚用的。她决定带大家去那里暂避。
走了大半,终于在半山腰找到了那座几乎被积雪覆盖的木屋。屋子不大,挤一挤也就能容下十来个人,可眼下逃难的足有三十多口。
“咱们把雪压实了,围着木屋再搭几个雪屋子,总能抵挡一阵风寒。”雪儿提议道。
众人齐心协力,不出两日,竟真在木屋周围建起了几座圆顶的雪屋。远远望去,好似几个大雪蘑菇长在山腰间。
安顿下来后,雪儿可没闲着。她白带着几个年轻力壮的上山采药,松针、雪莲、冻赡野果,但凡是能入药的,她都要。晚上就在木屋里炮制药材,熬煮药汤。
来也怪,经她手制成的药,效果格外好。一碗热腾腾的松针汤下肚,再重的风寒也能缓过来;一点雪莲膏抹在冻疮上,不出三日便能结痂。
“雪儿姑娘,你这医术真是神了!”一个被救的老婆婆拉着她的手感激道。
雪儿只是笑笑:“都是爹爹教得好,这长白山的一草一木,他老人家都了如指掌。”
日子一过去,逃到雪屋避难的人越来越多。消息不知怎么传到了山下官兵耳朵里。
这,山下来了一队明军官兵,带队的是个姓胡的千总。这胡千总生性多疑,听山上有群人聚居不散,心里直犯嘀咕:“这冰雪地的,要是没囤积粮食,哪能活这么久?保不齐是后金的奸细!”
于是他带着二十来个士兵,冒着风雪上了山。
官兵到的时候,雪儿正在最大的那座雪屋里给一个发烧的孩子针灸。忽听外面一阵骚动,接着雪屋的帘子被猛地掀开,几个持刀士兵闯了进来。
“你们这里谁主事?”胡千总大步走进,环视一圈,目光落在雪儿身上。
雪儿施完最后一针,缓缓起身:“民女便是。不知军爷有何指教?”
胡千总眯着眼打量这姑娘,但见她眉清目秀,举止从容,不像普通村姑,心中疑窦更甚:“你们在此聚集,囤积粮草,意欲何为?”
雪儿不卑不亢:“军爷误会了,我们皆是逃难百姓,并无囤积粮草,只是采些山中药草,治病救人罢了。”
“哼,药草能当饭吃?”胡千总冷笑一声,“搜!”
士兵们翻箱倒柜,却只找出些药材和制药的器具,半点粮食不见。
胡千总脸色难看,心想定是藏到别处去了,便命令士兵把雪屋都围起来,一个人也不准离开。
色渐晚,寒风呼啸。官兵们守在雪屋外,冻得直打哆嗦。而雪屋内,难民们又冷又怕,孩子们哭闹不止。
雪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忽然想起父亲曾经提过的一个古方,是用特殊方法炮制松针和雪莲,能产生一种安神静气的香气。只是这方子她从未试过,不知效果如何。
“事到如今,只能试一试了。”雪儿暗自思忖。
她取来最上等的雪莲和陈年松针,又加入几味草药,按照古法精心炮制。约莫一个时辰后,一股奇异的药香渐渐弥漫开来,不仅充满了雪屋,还随风飘散到外面。
来也怪,闻到这香气的人,不论是屋内的难民还是屋外的官兵,都感到一阵莫名的困意。
胡千总正围着火堆打盹,忽闻一股异香,精神一振,刚要起身查看,却觉得眼皮越来越重,不一会儿竟靠着石头睡着了。
这一睡,胡千总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他不再是官兵千总,而是一个采药人,在山中迷了路,又冷又饿。正当他绝望时,一位白发老翁出现,给他指了出路,还赠他药材治病。老翁临别时:“医者仁心,不问来者何人;雪屋虽,可容下苍生。”
胡千总醒来时,已大亮。他环顾四周,惊讶地发现那些雪屋竟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未存在过。取而代之的,是山壁上赫然刻着的一行大字:“医者仁心,雪屋即净土。”
更奇的是,他手下的士兵们也陆续醒来,个个神清气爽,连日行军的疲惫一扫而空。就连几个老兵的陈年旧伤,也感觉好了许多。
“千总,你看!”一个士兵指着不远处道。
胡千总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雪地上整齐地摆放着几十包药包,每包上面都写着适应症状和用法用量。
胡千总愣在原地,回想起梦中情景,恍然大悟。他对着空山深深作了一揖,下令收兵回营。
此后,这一带流传开一个传:长白山中有位雪医仙子,专在风雪之夜为穷苦人治病。有人见过她的身影,像极帘年那个药商女儿雪儿。也有人,那雪屋每逢大雪封山时便会显现,为迷路的人提供庇护。
而胡千总回到军营后,竟辞去了军职,在离长白山不远的镇上开了间药铺,取名“雪屋堂”,穷苦人来抓药,分文不取。有人问他为何转变如此之大,他总是笑而不答,只偶尔会望着雪山方向,轻声一句:“医者仁心啊。”
岁月流逝,战乱终于平息。长白山下的百姓日子渐渐安定,但“雪屋”的故事却一代代传了下来。据,在风雪交加的夜晚,若能闻到一股奇异的药香,跟着香味走,就能找到安全的庇护所。而刻着“医者仁心,雪屋即净土”的那块石碑,至今仍在长白山的某个角落,静待有缘饶发现。
喜欢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