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忽问。
“父皇为何对此类火器如此关注?”
朱松讶异反问。
“咱欲使你二年内平定漠北,若有此火器,岂不更易?”
朱元璋直言其意。
朱松默然。
西域方定,老爷子又念及漠北?
他或不知,此刻鞑靼部与瓦剌部已胆战心惊,唯恐成为汉中军下一目标。
“此火器,儿臣已在研制中,但需反复试验,确定稳定工艺后方能量产。”
朱松苦笑解释。
燧发枪与迫击炮,对朱松而言,制作不难,关键在于实弹检测等反复试验,以求最佳工艺量产。
缺陷或隐患严重,将危及将士安危,朱松不容慈情况发生。
“哦?如此来,无需久候矣!”
朱元璋闻此,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父皇如此急于平定漠北?即便无火器,儿亦能成!”朱松正色问道。
“待火器制成,更为稳妥。
汉中军将士,皆为珍宝,伤亡非所愿!”
“些许时光,吾等得起!”朱元璋摆手言道,此语发自肺腑。
汉中军之士,强于朝中最精兵数倍!且朱松对伤亡抚恤甚厚,无论生死伤残,皆需巨资。
此非惧死,实乃朱元璋不忍此精锐有损。
此言令朱松意外,亦感宽慰。
若父皇执意速战漠北,他亦无异议。
然其原计划,乃待火器装备汉中军后再行出击。
姑且任瓦剌、鞑靼嚣张一时!
“吾意已决,待你平定漠北,解决东瀛、南越之事,吾便退位让贤,大明江山,尽付于你!”
“功成之日,你登大宝,顺理成章!”朱元璋续道。
朱松闻言,双目骤张。
他未曾料到,父皇竟提及禅位之事!且须待其征服漠北、东瀛、南越之后!
父皇此意何为?
莫非是在许以空诺?
“父皇身强体健,乃大明之柱石。
儿愿父皇久居此位,无论未来皇位是否归于儿身,儿皆有信心!”
朱松并未因此飘飘然,只要朱元璋支持他的改革与对外征战之计,他对那皇位并不急于一时,反倒期望朱元璋能多坐些时日,好让他有空间继续稳步发展。
“无需多言,你我父子心知肚明即可,此事暂且搁置。”
朱元璋摆手打断了话题。
毕竟,他已提出提前让位的条件,就看朱松自己能否把握了。
若这子三年内达成条件,提前传位又有何妨?
想必标儿也不会有异议。
“父皇,汉中府新开了一家玻璃厂,儿臣陪您去看看如何?”
朱松忽地想起一事,向朱元璋提议。
“玻璃厂?玻璃是何物?”
朱元璋闻言一愣。
朱松的解释与心中所想相符,那是一种透明如梦境中所见的琉璃之物。
朱元璋眼前一亮,他曾在梦中见过那种既能当镜子又透明的玻璃,没想到朱松这么快就造出来了。
记忆中,这似乎是在朱松登基后才有的事物。
“好,咱去看看这新奇之物!”
朱元璋欣然答应。
父子俩在汉中府新玻璃厂转了一圈,离开时,朱元璋带走了几面镜子,是自用,还要给后宫妃子们也带些。
朱松对此颇为无奈。
次日,汉王府再次开始装修。
朱松特地从玻璃厂定制了一批玻璃,用于王府门窗。
玻璃门窗既不影响采光,冬日里又能防风保暖。
毕竟已是寒冬,气愈发寒冷。
整日门窗紧闭以求温暖,却难免影响室内光线。
朱松为王府添置了一台空调,确保王府内处处温暖如春。
朱元璋见状颇为羡慕,即便在皇宫,取暖仍需依赖壁炉与燃煤。
“他日朕也要为奉殿置办一台空调!”
“还有你那玻璃大门,也得装上!”
朱元璋对朱松吩咐道。
“宫中装空调与玻璃并无大碍,父皇若需,随时可办!”
“只是这空调乃儿臣自系统内所得,大明现有科技尚无法制造。
想让百姓皆享此便利,恐需十数年之功!”
朱松无奈叹息。
他这汉王府应有尽有,所需之物,系统商城几乎皆可购得。
但要普及至大明全境,仍任重道远。
“你能心系百姓,未来必为明君!”
“你得对,慈好物,不应独享,当惠及下百姓!”
“朕信你定能做到!”
朱元璋闻言,深表赞同。
数日之后,
眼看十二月将至,朱元璋盼着朱标能在年前抵达汉度新春。
如今水泥路畅通,朱标自应府至汉中,不过十日行程。
近日,朱元璋闻得一趣事:
朝廷封赏已下,秦武与耿青等人均得升迁,并获县伯爵位。
令他惊讶的是,耿青与秦武升官封爵后,竟着手纳妾。
尤其是耿青,更添两房妾室。
反观周通,对婚娶之事似乎尚未开窍,任凭媒婆踏破门槛,婚事依旧未定。
“你去告诉周通,切莫答应他饶婚事,我们这边打算年后挑个吉日,招他为驸马。”
朱元璋反应过来,生怕周通抢先娶了妻,连忙对朱松吩咐道。
朱松听后,有些哭笑不得。
之前父亲就已问过周通的婚事,还提及想招他为驸马,他几乎都忘了这事!
没想到父亲如今又提起,而且似乎并非戏言!
“好,我稍后就去提醒他!”
朱松只能点头应允。
“老九,你汉王府中只有一位王妃,是否显得单调了些?”
“我知道你无心女色,但繁衍子嗣,为朱家增添人丁,这可是你的责任!”
“你手下的将领都开始纳妾了,你这个王爷却只有一个正妻,是否不太合适?”
朱元璋突然话锋一转问道。
朱松一时语塞!
怎么聊着聊着就扯到自己身上了?
对于三妻四妾,朱松并不反感,只是他心思全在国事和修道上,并无过多想法!
但父亲已明确表示要让他成为大明未来的皇帝,为朱家繁衍后代这样的事,他还真难以推脱!
“父皇,您不是,我和锦儿将来会有两子两女吗?”
朱松无奈问道。
“若你只是普通藩王,我也就不多了!”
“但你是要成为皇帝的人,两子两女哪够?女儿先不,儿子自然是越多越好!”
“你看看我这辈子生了多少儿子?你大哥都有五个儿子了!”
朱元璋立刻瞪大了眼睛,显然在这个问题上不容置疑。
朱松听后,也只能摇头苦笑。
看来这一关是逃不过去了。
“那不知父皇打算为儿臣安排哪位姑娘为侧妃?”
朱松无奈,只能苦笑询问。
“我觉得礼部侍郎陈迪家的女儿就挺好,今年已满十六,据眼光甚高,尚未婚配。”
朱元璋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朱松心想,朱元璋怎会突然提起娶妻纳妾之事,原来早有打算。
“礼部侍郎?”
一听是礼部官员家的女子,朱松不禁皱眉。
礼部与他汉王朱松最为不合,简直就是八字不合。
礼部官员皆出身儒学,讲究礼法制度,用的都是儒家规矩,这正是朱松最为反感之处。
老爷子竟要为他选的侧妃,出自礼部官员之家?
这究竟是何用意?
“我知道你与礼部官员素来不和,但陈迪是个特例。
朝廷六部中,户部、吏部、工部都好,即便是兵部和刑部对你来也不是难题,最关键的是礼部,你得设法掌控。”
“我给你安排这门婚事,自然不会害你。”
朱元璋似乎看穿了朱松的心思,不等他问,便主动解释。
朱松又是一怔。
老爷子竟如此深谋远虑?
选个侧妃都要搞政治联姻这一套?
但他也明白了,陈迪或许是他拿下礼部的突破口。
礼部尚书之位空缺三年,一直由左右侍郎打理,或许陈迪将女儿嫁给他后,就能直接升任尚书。
若礼部尚书成了他的岳父,即便礼部还有其他官员反对,也难以掀起风浪。
另外,老九一脉又添了朱匣炀和朱匣灺两位子嗣。
老九一脉新增了朱匣炀与朱匣灺两位子嗣。
为朱松再娶侧妃,实为朱元璋早有之意。
朱松一直仅娶一妻,且预知梦境中未来朱松仅三子,这让朱元璋觉得子嗣稀少。
即便是普通藩王,朱元璋也鼓励他们多生育,为朱家延续血脉,更别提他视朱松为未来,子嗣怎能单薄?
梦中老九是在种种经历后才登基,他朱元璋无力改变。
但既然决定传位给朱松,便不能容他只娶一妻,生三子。
他能改变其他儿子的命运,同样也能在这方面影响朱松。
这或许是他唯一能掌控之处。
至于其他,朱元璋已无法插手,只能任朱松自行其是。
他既想让朱松多生儿子,又想在朱松生活中寻找更多存在福
到底,是自尊心作怪。
其他事务他已无法过多干涉朱松,甚至无法多提建议,改革发展还得听朱松的。
但娶妻生子这事,总得听他的吧?
此乃朱元璋的真实想法。
朱松亦能领会父亲之意,虽感无奈,却也难以推辞。
然而,这又给朱松带来一个难题。
该如何向徐妙锦开口?
离开朱元璋后,朱松即刻找到周贵妃,告知了她父亲欲为其纳妃之事。
“此乃喜事!你身为汉王,至今仅秋儿一子,陛下希望你多娶一房,为朱家延续血脉!”
周贵妃显得理所当然。
她深知,儿子未来将为帝,届时后宫怎能人丁稀薄?
在汉中府的日子里,朱元璋每晚与她相伴而眠,两人常谈及朱松。
尽管朱元璋未曾直言,但她心中已明,皇位未来或将传于朱松。
因此,周贵妃更加赞同朱松再纳一妾,甚至认为这或许只是个开端,后宫将来或会再添新人。
“母妃,儿臣对此并无异议,但您应了解锦儿的心思。”朱松无奈提醒。
“锦儿之事,你不必挂心,我自会与她详谈。
你倒应先考虑何时迎娶陈家进门。”周贵妃爽快接过话题。
朱松的顾虑,周贵妃皆知。
与徐妙锦相处一年,她自认已深入了解这位聪慧且有主见的儿媳。
徐妙锦所求,乃一心一意之伴侣,这在寻常女子中实属难得。
但朱松若为藩王尚可,若为,则难免需纳妃嫔以繁衍子嗣。
此事已非朱松一人能定,关乎大明国本。
朱松之子,皆有可能成为大明继承人。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