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士们耐心解释赶尸道士之事,当百姓得知这神奇赶尸之术竟是汉王朱松所传,对朱松更是敬仰如神。
在他们眼中,慈手段已与仙术无异。
大军驻扎轮台城的三里,陆续有十多个部落归降大明。
伊犁、阿勒泰等地的部落也派使者表示愿归顺大明,期望得到与轮台城同等的待遇。
西域局势在短短数日内迅速倾斜,向着对大明有利的方向发展。
大部分部落宣布归降,东察合台分崩离析,几近名存实亡。
三后,哈密卫调拨的五千汉中军抵达轮台城驻防,而朱松与朱元璋则率大军继续向东察合台王都阿力麻里城进发。
……
北平燕王府,汉中军在西域大胜的消息已传至朱棣处。
吐鲁番首战,五万大军顷刻瓦解,令朱棣心生钦佩,自信若他领兵,亦能成就此功。
然老爷子心中唯有老九,似已将老四遗忘。
“沙漠平定者,乃燕王也!”
忆往昔,北征生擒北元太尉乃儿不花之时,朱元璋的赞誉犹响耳畔,却不过两年光景,世事已大不同。
“若汉中军能保持此战绩,西域三战皆捷,东察合台必亡,西域亦将安定。”
“唯一变数,乃帖木儿汗国与瓦剌部是否会出兵助东察合台。”
姚广孝心生感慨。
汉中军出征仅半月,吐鲁番已收入囊中,十余部落归顺大明,汉中军之威,朱松之果断,可见一斑。
姚广孝更精准洞察朱松用兵之道:吐鲁番至阿力麻里,三点一线若定,西域大局可安。
轮台城虽尚未传来捷报,但此战之关键,姚广孝早已预见。
轮台若失,西域大乱,东察合台政权名存实亡,阿力麻里亦将不保。
“哼,本王岂不能为之?”
“老爷子偏心太过!”
朱棣闻此,怒气冲冲。
“殿下自然有此能耐!”
姚广孝见朱棣气恼,唯有苦笑摇头。
他信朱棣能征西域,但断不如汉中军轻松。
装备上,燕军远不及汉中;战斗力上,汉中军更胜一筹。
“太子已从汉中返京。”
朱棣面色阴沉地问道:“那些朝中的老臣,怎会突然被罢官?老大是否已察觉我们的动作,以此警告我?”
自朱标返回应府后,他安排在应府的暗线秘密联络的文官,竟相继被革职,关入了锦衣卫的昭狱!
朱棣未曾料到,一向仁慈的太子朱标竟会如此行事,这更像是老皇上的作风!
“此事唯有太子心知肚明。”姚广孝正色提醒,“殿下近期还是保持低调为好。”
“我不甘心!”朱棣怒道,“老大明显站在了老九那边!”
“我就想不通,老大为何……”他话锋一转,“对了,朱允炆那边有何动静?”
姚广孝无奈苦笑:“吴王一直与黄子澄、齐泰等人通信,但太子回京后,这两人也被直接请出东宫,回翰林院养老了。”
连太子的亲儿子也未能幸免!东宫中支持朱允炆的旧臣,也全遭朱标清除!
“大哥真是心狠手辣!”朱棣咬牙切齿,“我竟越来越看不懂他!难道他宁愿皇位落入老九之手,也不愿传给亲儿子吗?”
“或许,我也该出去走走了。”姚广孝突然道。
“你要去何处?”朱棣皱眉问。
“北边。”
“与鞑靼深入交谈,或许能为殿下开辟新途径!”
“漠北战火重燃之时,殿下定能大展身手!”
姚广孝含笑解释。
朱棣听后,紧绷的脸色瞬间舒缓。
联手外族以增强自身实力,他朱棣并非初犯,不过是与鞑靼部共演一出戏罢了。
“你多加心,本王会让张玉助你。”
朱棣略作思索,点头应允。
继续坐以待毙,皇位恐将遥不可及。
覆灭鞑靼对朱棣而言不难,但漠北荒凉,即使征服,那片不毛之地也无大用。
再者,生死关头,瓦剌部定会插手。
然而,老九正攻打西域,若他假戏真做,灭鞑靼,瓦剌未必敢轻举妄动,生怕汉中军灭东察合台后转而攻他们。
如此,汉中军西征反而助朱棣控制鞑靼,牵制瓦剌。
面对单独的鞑靼,朱棣信心满满。
历史上,他征讨漠北,从未想过彻底灭绝哪一部,总是维持微妙平衡。
但这种平衡在明英宗朱祁镇时已被打破,导致大明中后期瓦剌独大。
姚广孝的提议,让朱棣看到希望:
老九能收复西域,他朱棣为何不能收复鞑靼?
他要向父亲证明,汉王朱松能做到的,他燕王朱棣同样行!
……
西域。
朱元璋与朱松父子率汉中军,十日后抵达东察合台国都阿力麻里。
此刻,阿力麻里城已失去往日喧嚣。
各部族军队悄然撤离王城,鲜有人愿与王室共存亡。
黑的儿火者麾下仅剩八万兵马,其中三万随怯马鲁丁出征,城内守军唯余五万。
王公贵族惶恐逃窜,唯黑的儿火者一脉王室被强行留下。
他誓率五万大军及王室成员,在阿力麻里与明军决一死战。
若战败城破,他将携王室成员及王宫葬身火海,不让明军得寸进尺。
此乃他身为东察合台最后的尊严,投降大明,绝无可能。
汉中军围困阿力麻里,未急于攻城,先布围困之局,待神武大炮越。
此间隙,亦是朱元璋与朱松给予守军的最后机会。
“父皇,进程比儿臣预想更快。”
“两月内可收复西域,回汉中府过年。”
朱松笑对朱元璋言。
朱元璋点头微笑。
汉中军神勇,各部落无心抵抗;加之朱松所倡政策,欲安居者自知抉择。
轮台城即为明证。
“耿青,自明日起,每日早中晚,劝降守城将士。”
“向他们详细宣传我们的政策!”朱松对耿青笑道,下达了指示。
“遵命!”耿青迅速回应。
“你这是想攻心为上吗?”朱元璋问道,但随即表示疑虑,“这城中的守军乃东察合台的精兵,不同于那些易变之人,恐怕最终难免一战。”
朱松清楚朱元璋的担忧,但他自有打算:“无妨,反正神武大炮未到,权当是消磨时光了。
即便他们不降,也能搅乱军心,削弱战力。
真要动手,能减少我方伤亡便是好事。”
朱松神色凝重,他虽不吝抚恤伤亡士兵,但汉中军的抚恤标准远高于朝廷,损失一员大将,抚恤金便是庞大开支,财政难以承受。
然而,他并未因此降低抚恤,认为这是应有之义。
正因如此,汉中军士兵才敢于英勇作战,因为他们为国捐躯,无后顾之忧。
至于那所谓的“不死不灭的寂军”,朱元璋提及此事,朱松心知肚明,他的攻心策略在东察合台王城效果有限。
毕竟,能坚持至今包围王都的,皆是王室核心亲信。
权贵和平民早已在大军压境前逃离,而黑的儿火者并未阻止,尤其是城中百姓,他不愿让阿力麻里的无辜百姓陪葬。
连续五日,汉中军每日早中晚三次至城门前劝降。
西域守军虽对汉中军心存畏惧,但降意寥寥。
意志不坚者,当即被守将斩首示众,其余将士更不敢萌生降念。
这五日,对阿力麻里城而言,无疑是极度煎熬。
尤其黑的儿火者及王室成员,个个面色沉重。
死不足惧,可怕的是漫长的等待。
汉中军围而不攻,实乃心理煎熬,可见众人所受压力之巨。
黑的儿火者端坐王座,仿佛瞬间苍老数十岁,黑发尽白,昔日英姿不再,形如垂暮老者。
“大汗,不如降于明军,或可求生。”
一王室女眷恐惧难当,向黑的儿火者哀求。
黑的儿火者神色一凛。
瞬间,一箭穿透该妃子身躯。
她瞪大双眼,难以置信地望着黑的儿火者,最终颓然倒地,血染衣襟。
变故突起,众人皆惊。
场面失控之际,护卫队突现,封锁宫门,弯刀箭矢直指王室成员。
“再言降者,无论何人,皆如此下场!”
黑的儿火者指着昔日挚爱妃子,面无表情,冷声警告。
一时,殿内死寂,众人望向黑的儿火者,眼中满是惊恐。
“报!可汗,明军似欲攻城!”
此时,一守城将领匆匆入殿禀报。
“呵呵,终是忍不住了么?”
黑的儿火者冷笑回应。
听闻明军即将攻城,宫殿内的王室成员瞬间惊慌失措,面色惨白。
“速去守卫王城!城一旦失守,一切都将终结!”黑的儿火者向将领挥手,冷静地下达指令。
此刻,他们浑然不知宫殿已被火油浸透。
黑的儿火者决心与王宫共存亡,所有王室成员都将随王宫一同葬身火海。
城破之时,一切终结,他不会留给明军任何王室成员或财富。
这是他的最后坚持。
在阿力麻里城外,朱元璋与朱松立于大军之前。
身旁,十八门神武大炮整齐排列,炮口对准城门,只待朱元璋一声令下。
“老九,这感觉好不真实啊。”望着东察合台王都的城墙,朱元璋感叹。
他曾梦想收复西域,却力有未逮。
此刻成真,如梦似幻。
没有朱松,西域能否收复?或许可以,但绝不会如此轻松,必将耗尽国力。
而今,这一战无需朝廷插手,仅凭朱松麾下的汉中军便足以,装备、粮草皆来自汉中,朝廷无需花费分文。
这对大明朝廷而言,无异于白得。
“父皇放心,汉唐时期西域便是汉人领土,大明不仅要收复西域,日后漠北、南越亦将归入大明版图!”朱松笑道。
“收复西域只是第一步!”
“我信你,不过也算是我沾了你的光。”朱元璋回应。
“西域轻易收复,大明疆土得以扩展,你与汉中军功不可没,我不过顺势而为罢了!”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