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闻此,心中猛然一震!
儒家独揽大权,竟会引发如此灾祸?
如此来,他为助朱允炆登基,除去蓝玉等淮西勋贵,岂不也是助长了这祸端?
儒生误国,实在可怕!
正因少了武将的制衡,方孝孺等儒生才得以肆意妄为,怂恿朱允炆削藩,最终导致在诸子面前,无一能抵御外敌!
这难道不是误国?
可笑的是,自己竟也是这其中的推手!
念及此,朱元璋不禁心生后怕。
还好他已洞悉这一切,决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昨晚老九所言果然不假,儒生误国!
“后来呢?”
朱元璋急切追问。
国运系统继续道:“大明后来为女真所替,你已知晓。
清廷虽为女真后裔,入关后却也信奉儒家,导致闭关锁国,不思进取,仍以大国自居,实则固步自封。
而西方列强崛起,开始侵略中原。
东瀛更是一海之隔,却在汉人土地上犯下滔罪行,比元人统治更为黑暗。
那段黑暗时期,汉人在东瀛屠刀下死伤无数,东瀛军甚至攻入应府,制造应府大,三十万平民!这也是朱棣一脉后人痛恨东瀛的原因。”
朱元璋闻言,双目瞬间赤红!
应府大?
东瀛竟敢杀害三十万百姓!
这弹丸之地,怎敢如此?!
“岂有此理!”
“真是岂有此理!”
朱元璋怒不可遏,咬牙切齿地骂道。
宿主安心,侵犯的倭寇,终将被驱逐!
即便在大明,后世亦涌现诸多抗倭英雄,他们屡次将倭寇逐出国门!
国运系统见朱元璋情绪激动,连忙劝慰。
“仅是驱逐便足够了吗?”
“我们所求非止于此,而是要反击!”
“他们屡次侵犯我汉人领地,若不给予重创,迟早会卷土重来!必须让他们明白,大明随时有能力覆灭其国!”
朱元璋闻言,咬牙切齿地冷言回应。
此刻,东瀛已与大漠、西域并列,成为朱元璋誓要铲除的目标!
夜幕降临,父子三人返回王府,共进晚餐,气氛温馨。
然而,朱松与朱标皆察觉,父亲似有心事,神游物外。
餐后,朱元璋将二人唤至院郑
朱松亲手泡茶,奉上给朱元璋与朱标。
“老九,你可曾留意过东瀛这个国?”
朱元璋接过茶,话题直指东瀛。
整日里,应府的惨剧,三十万无辜百姓的屠戮,如鲠在喉,令他难以释怀!
若非国运系统未提及汉人遭受的全面,否则朱元璋恐怕早已怒不可遏,甚至可能搁置西域战事,先灭东瀛!
朱松闻言一愣。
怎地突然又提起东瀛?
莫非父亲除了西域、漠北,还有意征讨东瀛?
回想起与嬴政的对话,朱松深知父亲并非一时冲动。
“东瀛虽,野心却不!”
“儿臣以为,一旦有机会,必须设法铲除,或将其纳入大明版图!”
朱松沉思片刻,坦诚出心中所想。
即便朱元璋不提及,东瀛终将被灭!
世间何人比他更洞悉东瀛饶险恶用心?
朱元璋闻此,神色稍缓,心想老九的想法竟与他不谋而合。
“如此来,你也对东瀛这国有所研究?”朱元璋急问。
“略有了解。”朱松微微点头。
“若要灭东瀛,需多少水军?”朱元璋缓缓问道。
此言一出,朱标口中的茶水险些喷出。
好家伙,一开口便是灭国之论!
朱元璋忽问朱松:“老九,那所谓的八奇技,究竟为何物?”
朱松惊讶于朱元璋的直接,心想东瀛定是惹恼了他。
老爷子能预知未来,东瀛在大明对汉饶所作所为,足以激怒这位开国皇帝。
想到此,朱松恍然,老爷子要灭东瀛,也在情理之郑
朱标不解:“父皇,不是让九弟攻打西域吗?怎又提及东瀛?”
“东瀛野心勃勃,必除之而后快!”朱元璋正色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东瀛更是留不得!西域要收复,东瀛也必灭,方能安心!”
朱标愕然,望向朱松。
“其实,灭东瀛不难,现有两策。”朱松沉吟片刻后道。
朱标再次惊愕,难道老九也存灭东瀛之心?东瀛果真留不得?
以往,朱元璋与朱松若言灭何处,他必劝阻,但如今不同,大明已今非昔比,战争开销亦能承担。
其次,他深知老爷子和老九均有神仙护佑。
谁又知晓这是否是那两位神仙的旨意?
“儿臣还是先回房歇息,父皇与九弟继续叙话。”
朱标念及此,不禁苦笑,因他对战事全无良策,留在此处也无济于事。
加之他目前全心投入大明皇家银行,次日还需上职,需尽早歇息。
“也好,那你早歇,此事我与老九已商议得差不多了。”
朱元璋并未挽留朱标,毕竟与朱松私下言谈,可直言不讳,无需顾及朱标。
“儿臣告退。”
朱标随即退下。
“父皇为何不让大哥参与商讨?”
朱松略显诧异。
“你还不了解你大哥?他出自儒家,儒家的思想你清楚。
虽他懂得变通,但骨子里太过仁慈。”
“灭东瀛之事,还是不让他知晓太多为好。”
朱元璋苦笑中带着无奈。
“父皇之意,灭东瀛不仅仅是亡其国?”
朱松闻言,心中一动。
“自然。”
“我们要灭的不仅是东瀛这个国家,更要让这些倭人再也不敢觊觎大明!”
朱元璋冷笑道。
朱松闻言,顿时明了。
若换作他,要么不动,要么就让东瀛彻底衰败。
灭国何足挂齿?
灭族才是目标!
只有将东瀛变为少数民族,方能符合朱松的预期。
而今听老爷子这番话,显然与他不谋而合。
如此,一切便好办了。
“你刚刚提及灭东瀛有两策,能否详细道来?”
朱元璋再次询问。
“首要之策颇为直接,大明现状足以实施——利用高丽为桥梁,横渡对马海峡进攻东瀛,无需大型战舰。”
“然而难点在于,尽管高丽为大明属国,但它与女真、北元等暗中勾结,企图觊觎我大明的铁岭卫。
在此情境下,高丽未必会允许我大军借道。”
朱松返回书房取出地图,指向对马海峡,阐述了首个方案。
朱元璋听后,眉头紧锁。
对于朱松手中的地图,朱元璋并不惊讶。
他此刻同样忧虑高丽之事。
难道在征服东瀛前,要先征服高丽?
“最佳之策,或许是在攻打东瀛之前,先将高丽纳入大明版图。”
朱松的见解与朱元璋不谋而合。
“确实,若以高丽为跳板攻东瀛,必须先解决高丽问题。
即便高丽同意借道,若背后使诈,大明将面临高丽与倭寇的双重威胁。”
朱元璋点头赞同。
朱松闻言愕然,他只是提出此想法,未料朱元璋真有吞并高丽之意。
“那你第二个方案呢?”
朱元璋继续问道。
“第二方案需稳扎稳打,首要任务是建立强大海军。
大明现有水师多为内陆船只,吨位,不适合远洋。
因此,需兴建造船厂,打造大型舰艇。
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至少需要一至两年筹备建造。”
朱松认真地回答。
在大明,发展舰队无需如后世般追求驱逐舰或航母的高标准,二战时期的水平便足矣。
对于大吨位舰艇,如航母,朱松有信心在数月内迅速打造并量产,但鉴于目前尚无舰载机,故二战时的巡洋舰、驱逐舰或护卫舰更为适宜。
为抢时间,朱松计划投入巨资,从某系统中购买舰船推进系统,并派人开采石油。
大明国内及西域的油田,足以支撑海军初期发展。
如此,大明造船厂仅需负责建造船体。
再者,模仿比自主研发更为简便。
若朱松能从系统中购得样品供研究,大明很快就能自制发动机,正如研究院正在研究朱松提供的发电机组一样。
有实物参照,举国之力仿制,并非难事。
古人智慧不容觑,若非封建社会和儒家思想束缚,若由墨家主导,古人发展定不逊色。
“此乃装备大炮的巨型蒸汽铁船?”朱元璋听后,眼前一亮,欣慰于朱松终于拿出真东西。
“父皇亦知蒸汽机船?”朱松亦感惊讶。
“哈哈……我在推演未来之时便已预见!我非但知晓你将会发展这种蒸汽机船,我还了解飞机、汽车、火车等,这些都是你日后将要创造之物吧?”
“更有那燧发枪、迫击炮、火箭弹等种种武器!”
“这些我其实早想问你,只是始终没有合适的机会!”
朱元璋大笑道。
朱松听后,表情复杂,哭笑不得。
原来在老爷子这里,他几乎已无任何秘密可言。
“既然父皇都已洞悉,那我也不再隐瞒!”
“这两条路径,我都已阐述,就看父皇决定选哪一条了。”
朱松苦笑点头。
“若由你来选呢?”
朱元璋直接反问。
“儿臣会选择第二条路。”
“无论是东瀛还是高丽,终将成为大明疆土,且现在攻打,损失颇大。
不如先发展,待时机成熟,轻松便可收复两地,岂不更好?”
“更重要的是,大明的航海实力必须壮大!”
“大明欲立于世界之巅,海军发展是重中之重!”
朱松直言不讳。
“嗯,与我所想一致。”
“我也认为应选第二条路。”
朱元璋点头赞同。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