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提醒如同一声警钟,让叶明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环境的复杂性。
他并未因此退缩,而是调整了策略,将“高调推广”转为“沉潜夯实”。格物院依旧忙碌,但对外界而言,那股锐意进取的锋芒似乎收敛了许多。
叶明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内部优化和细节打磨上。
在齿轮工棚,他亲自参与讨论,最终确定了三种基础齿轮的最终标准尺寸和齿形,并监制邻一批精钢打造的“标准齿形规”和“卡板”,其精度和耐用性远非之前的木制、铁皮工具可比。
工匠们开始依照新标准,批量地制作木质齿轮,并进行各种啮合传动测试,记录下不同组合下的力道变化和效率。宋应文的《齿轮图》内容愈发丰富详实。
便携暖炉项目,叶明叫停了所有不安全的配比试验,专注于优化基础炭饼。
通过调整木炭粉的粗细、黏土的比例以及压制的力度,最终得到了一种燃烧稳定持续约一个半时辰、烟雾极少的炭饼。
虽然仍未达到理想状态,但考虑到边关的急迫需求,叶明决定先制作五百套暖炉和配套炭饼,作为首批试验品,随同兵部的冬衣补给一同运往北疆。
他特意嘱咐大哥叶秋,务必收集将士们的使用反馈,以便后续改进。
造纸工坊则进入了稳定生产阶段。老陈头带着工匠们已经熟练掌握了竹浆、楮皮浆以及黄草纸浆的制备工艺,并建立了一套简单的质量控制流程。
楮竹混合纸和黄草纸开始规模供应兵部,用于抄录非核心的文书和印制简单的操作手册,反响良好。
成本核算下来,黄草纸的价格仅为市面普通麻纸的五分之一,这个数字让叶明和宋应文都看到了未来的巨大潜力。
至于活字印刷,叶明没有急于求成。
他让工匠们继续烧制泥活字,同时开始研究陶活字的烧造工艺,并尝试用锡合金铸造少量活字,对比其优劣。
他深知,印刷术的突破,需要等待一个合适的契机和更成熟的技术积累。
在此期间,叶瑾的“瑾车”经过简化设计后,开始通过兵部的渠道,范围配发给各地重要的粮仓、武库以及大型营建工地使用。
反馈迅速而积极,这种省力的工具极大地提升了物资搬阅效率,尤其是在空间有限、人力紧张的情况下,作用尤为显着。
兵部甚至专门行文,要求格物院提供制作图样和要点,准备在军方体系内推广。
叶瑾的名字,随着这的“瑾车”,悄然在务实的中下层军官和吏员中传开,当然,在公开场合,功劳大多记在了格物院或兵部头上,这也是叶明有意为之的保护措施。
这日休沐,叶明难得清闲,在自家后院凉亭里看书。
叶瑾像只蝴蝶般飞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用黄草纸糊成的、形状有些奇特的大风筝,风筝上还用木炭画了个歪歪扭扭的齿轮图案。
“三哥!三哥!你看!用你给的黄草纸做的,可结实了!一点都不怕风!”叶瑾兴奋地展示着她的新作品。
叶明放下书,笑着接过风筝,掂拎,确实比宣纸糊的厚重些,但韧性很好。“不错,瑾儿手艺见长。不过这画的是齿轮?”
“对呀!”叶瑾得意地扬起脸,“现在格物院里大家都在齿轮,我觉得它可厉害了,能让东西动起来,就画上去了!”
看着妹妹真烂漫又充满奇思妙想的样子,叶明心中一片柔软。他鼓励道:“画得好!不定以后,我们瑾儿还能做出会自己动的木鸟呢!”
“真的吗?”叶瑾眼睛瞪得溜圆,“就像书上的木鸢那样?”
“事在人为嘛。”叶明揉了揉她的脑袋。
兄妹俩正笑着,叶风下衙回府,路过凉亭,看到叶瑾手中的风筝,也驻足笑了笑。
他看向叶明,语气平和地道:“三弟,今日户部议事,提到漕粮转运损耗一事,有人提到了你工坊所出的‘瑾车’,认为若能在各转运码头配备此物,或可减少搬运过程中的洒落亏空,节省不少。”
叶明心中微动,知道这是“瑾车”带来的实际效益开始被更广泛的层面注意到。
他谦逊道:“不过是些取巧的玩意儿,若能帮上忙,自是好事。”
叶风点点头,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如今朝中,务实者渐多,这是好事。但你仍需谨慎,木秀于林。”
“弟弟明白。”叶明应道。他清楚,二哥这是在告诉他,支持的声音在增加,但警惕的目光也从未离开。
傍晚,太子李君泽微服来访。他如今是格物院的常客,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
“明弟,你可是让孤好找!”李君泽笑着走进叶明的书房,自顾自地坐下,“孤听你那‘瑾车’在军症在户部都立了功,还有那新纸,孤看着比宫里用的也不差多少了!真是给孤长脸!”
叶明为他斟上茶,笑道:“殿下过誉了。皆是众人合力之功,臣不敢居功。”
“诶,你就别谦虚了。”李君泽摆摆手,压低了些声音,“父皇对近日那些流言很是不悦,已暗中申饬了那几个跳得最欢的御史。父皇让我告诉你,尽管放手去做利国利民之事,他心中有数。”
叶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皇帝和太子的信任是他最大的后盾。他起身郑重一礼:“臣,谢陛下、殿下信重!”
“起来起来。”李君泽扶起他,兴致勃勃地问道,“孤今日来,是想问问,你那齿轮,还有那能印书的法子,何时能让孤也开开眼界?孤可是期待得很呐!”
叶明便引着太子去参观了齿轮工棚,看着工匠们用标准工具制作出一个个几乎一模一样的齿轮,李君泽啧啧称奇。
又去看了活字排版的操作演示,虽然只是简单的排列,但已让李君泽预见到其颠覆性的未来。
“妙!太妙了!”李君泽抚掌赞叹,“明弟,你这是在为千秋万代奠基啊!”
“殿下,路还长。”叶明沉稳道,“如今格物院所求,无非是脚踏实地,将每一件已成之事做扎实,做出实效。至于其他,水到自然渠成。”
送走了兴奋不已的太子,叶明独自站在院子里。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他回味着太子带来的消息,皇帝的暗中支持,二哥透露的务实派认可,还影瑾车”、新纸逐渐显现的实效……这一切都表明,他种下的种子,正在悄然生根发芽。
喜欢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