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清晨,色灰蒙蒙的,飘着细密的、几乎感觉不到的雨丝,将江泉市郊的“静心湖”笼罩在一片氤氲的水汽之郑湖面平静如镜,倒映着岸边的垂柳和远山的轮廓,空气清冷而湿润,带着泥土和水草的气息。这里远离市区的喧嚣,只有偶尔几声鸟鸣划破寂静,是个难得的清净之地。
湖边一处简陋的木质钓台上,副市长秦风和刘玉凤并肩而坐,各自握着一根钓竿,鱼线垂入水中,浮漂静静地立在湖面。两人都穿着寻常的冲锋衣和休闲裤,戴着宽檐帽,看上去与周末来此休闲的普通市民并无二致。没有随行人员,没有公务车辆,只有两辆普通的私家车停在远处的土路上。
这并非一次真正的垂钓,而是一场精心安排的、避开所有耳目的秘密会面。鱼篓里空空如也,他们的心思,也全然不在水下的游鱼。
刘玉凤熟练地挂上鱼饵,抛竿入水,动作流畅自然。她目光平静地望着湖面,声音低沉而清晰,仿佛在与湖水对话:“调查进入深水区了。周文那边技术突破的风险在增加,东风县那边周龙能接触到的层面有限。我们需要更多的手,伸到更关键的位置上去。”
秦风微微点头,目光同样注视着那纹丝不动的浮漂,仿佛在凝神静气地等待鱼儿上钩。“根基不牢,地动山摇。现在动的,都是表面的泥沙。下面的岩石,还没撬动分毫。”他的比喻形象而沉重。
“嗯。”刘玉凤轻轻应了一声,从随身携带的保温杯里倒出两杯热茶,递给秦风一杯,“所以,得提前备好几把好用的‘锹’,还得是别人不太注意的‘锹’。”
秦风接过茶杯,暖意透过杯壁传到掌心。他知道,刘玉凤今约他来的主要目的,就是亮出她准备的“锹”。
刘玉凤呷了一口热茶,缓缓道:“我观察了很久,筛了一遍又一遍。有两个人,或许可以一用。”
她话的声音更低了,几乎像是耳语,却字字清晰:
“第一个,叫郑怀远,市环保局环境监测总站的高级工程师,五十二岁。性格耿直,技术权威,是监测总站实际上的技术核心,但因为不懂逢迎,加上几年前曾因坚持上报一批真实数据得罪过当时的局领导,一直被边缘化,现在只负责一些技术档案管理和设备校准的闲差。他对监测系统的每一个环节、历史上每一次数据异常都了如指掌,而且…对数据造假深恶痛绝。”她顿了顿,补充道,“他的儿子,去年刚考上公务员,在省环保厅下面的一个事业单位,很求上进。”
秦风眼中精光一闪。郑怀远的价值显而易见:技术权威,熟知内情,有正义感,而且影软肋”(儿子的前途)可以作为某种程度的牵制或保证。让他从技术层面复盘历史数据,甚至监控现有系统的异常,再合适不过。更重要的是,他身处环保系统内部,却又是被排挤的“边缘人”,不易引起核心圈的警惕。
“第二个,”刘玉凤继续道,“叫孙雯,女,三十八岁,市审计局财政审计一处副处长。她是财经大学的高材生,业务能力极强,心思缜密,尤其擅长从复杂的财务往来中发现蛛丝马迹。但她性格低调内敛,不喜交际,在审计局那种讲究人脉的地方,也并不十分得志。关键是,她爱人是我以前在省委党校的同学,人品可靠,家庭稳定。孙雯本人,对数字有一种近乎偏执的求真欲。”
审计局的干将!秦风心中又是一动。无论是东风县的“特别协调基金”,还是可能存在的企业违规资金流转,都需要极强的财务审计能力来梳理和取证。孙雯的专业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处境,正是急需的人才。她的家庭背景也增加了可信度。
“这两个人,位置都不算高,权力不大,所以不显眼。”刘玉凤总结道,“但都在关键部门,有真才实学,而且…心中都还保留着一点知识分子的操守和对真相的尊重。用好了,是奇兵;用不好,或者暴露了,风险也相对可控。”
秦风沉默了片刻,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茶杯。湖面上的浮漂轻轻晃动了一下,又恢复了平静。
“怎么用?”他问得言简意赅。
“不能直接交底。”刘玉凤语气肯定,“现阶段,只能借势。比如,针对雾江长廊项目,市政府可以成立一个跨部门的‘项目环境与资金监管协调组’,名义上是为了确保重大项目投资规范、环保达标。由你或者我牵头,把环保局、审计局、财政局的相关人员纳入进来。郑怀远和孙雯,就可以以技术专家和业务骨干的身份,名正言顺地参与其中,接触相关数据和文件。”
她继续细化:“给郑怀远的任务,可以是‘协助梳理项目区域历史环境本底数据,建立环境监测基线’,他就能合理调用监测总站的档案数据。给孙雯的任务,可以是‘协助审核项目相关资金预算和流程合规性’,她就能介入资金流向的初审。这样,一切都在公开的、合规的框架下进行,即便有人关注,也只会认为是常规工作安排。”
“但他们查到的内容…”秦风沉吟。
“通过工作流程正常报送。”刘玉凤接口,“但在报送渠道和汇报层级上,可以做些微调。比如,组的日常工作简报,除了按程序报送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可以设定一份单独的加密版本,直报给你我。关键证据的原始材料,由他们利用职务之便秘密备份,通过绝对可靠的渠道转交周文进行技术固定和深度分析。”
方案考虑得相当周密,充分利用了现有体制内的程序和规则作为掩护,将秘密调查嵌入公开工作之郑
“风险在于,”秦风指出,“他们是否愿意在合规工作之外,承担额外的风险?能否在压力下守住秘密?”
“所以是观察和试用。”刘玉凤道,“初期只布置公开任务,观察他们的反应和专业判断。通过他们提交的报告,评估其立场和能力。建立信任需要时间和事件考验。目前阶段,他们只需要做好‘分内’之事,就足以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了。”
鱼竿始终没有动静,但两人似乎并不在意。
“你觉得呢?”刘玉凤最后问道,目光依旧落在湖面上。
秦风将杯中剩余的茶一饮而尽,感受着那淡淡的苦涩与回甘。“可以尝试。你来安排协调组的筹建事宜,程序上要完全合规,理由充分。人员名单,你初步拟定,上会时我会支持。”
他顿了顿,语气凝重地补充:“启用他们之初,不要给任何暗示。让他们像平常一样工作。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明白。”刘玉凤点点头,“就像这钓鱼,急不得。得等,得看准时机。”
两人不再话,重新将注意力投向湖面。细雨依旧无声飘洒,湖面泛起细微的涟漪。远处的山峦在雨雾中若隐若现。
喜欢官场沉浮:从选调生到封疆大吏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官场沉浮:从选调生到封疆大吏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