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鹤很清楚,崇祯皇帝派遣吴牲前来陕西,除了主持开仓赈济饥民难民,还另有目的。
而这个目的,便是让吴牲亲眼看看陕西的具体情况,以及庆贼在陕西是否真如锦衣奏报的那般,已势成尾大不掉。
崇祯皇帝能在文华殿奏对时提到锦衣的奏言,明皇帝相信锦衣情报,要比林延禄的御前狡辩更多。
其他人或许对吴牲不太了解,他却是清楚此人。
吴牲此人自诩清流,虽然喜欢钱财,但眼中更不容沙子。
其冉陕西,发现事实与林延禄所言不符后,必然如实禀报皇帝,而不可能跟着他们一起扛下此前的种种罪责。
所以,在其他人打算对吴牲进行贿赂时,杨鹤却在此时存了死志。
吴牲一到,陕西的局面便再难遮掩,且一定会呈于御前。
杨鹤没有去提醒其他官员将领,以免有人让吴牲“落水”。
陕西人已经的局面,已经证明他的招抚之策不可行,需更有才之人顶上才校
庆贼之势,容不得拖延了,必须让朝廷知晓真相,然后倾大明之力对秦义军展开围剿。
否则的话,整个陕西,必将沦为贼巢,乃至最终败坏国事!
到时,他杨鹤就是纵容贼寇第一人,甚至明亡的罪魁祸首。
所以,他杨鹤宁愿一死以全名节,也不愿落得个亡国之臣的骂名。
而让杨鹤没想到的是,秦义军竟然没有对固原城发起进攻,反而直接绕过固原,直扑平凉府而去。
这让做好寥死却偏偏死不聊感觉,让杨鹤更加不出的难受。
秦义军绕过固原城后,直接来到平凉府城下。
平凉府一名由来,乃前秦建元十二年置平凉郡,取“平定凉州”之意,在六百多年后的金会九年,改为平凉府。
明洪武三年,平凉府列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五府之一,统辖泾州、静宁州等属州。
在洪武六年,洪武皇帝让指挥使费聚重修平凉府城,形成周长九里余三十步,高四丈,城池深四丈,设四门的格局。
平凉府四座城门,东门名“和阳”,南门名“万安”,西门名“来远”,北门名“北定”。
秦义军来到平凉府城所在,只见城南为南山,北跨柳泉去泾里许,东离浚谷百步左右,西为乾河溪流。
其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不过,连年的干旱,使得周围的一些河流、溪流几近干涸,然屏障失去了作用。
当秦义军将数百门火炮,在平凉府城的城北排列开,城头的明军顿时陷入一片恐慌。
那漆黑的炮口,仿佛死神之眼,冷冷注视着城内每一个人。
守城士兵手抖得几乎握不住长矛,许多人面色惨白,连最基本的号令都听不真牵
一些明军更是躲在垛墙后瑟瑟发抖,仿佛寒风不是从北面刮来,而是从那数百门火炮的炮口吹出。
还有一些士卒,鼓噪着要开城投降,言庆贼所部从不屠城,只杀贪官劣绅、地主豪强等人,军民不抵抗者可保性命。
守城将领拔剑怒斥,愤而斩杀几名鼓噪士卒,这才勉强稳住了局面。
不是军官们不想投降,而是秦义军杀的贪官劣绅、地主豪强等人中,就有他们或亲族在其郑
一旦城破,自家产业与性命皆难保全,故而拼死督战,强令士卒坚守。
当秦义军的火炮轰然齐发,大地为之震颤,浓密的硝烟,将秦义军的军阵瞬间吞没。
急厉的破空声响起,数百颗炮弹宛若雨点般砸向城墙。
刹那间,砖石飞溅,碎石粉末四散迸射,城墙剧烈震颤。
只一轮火炮齐射,城上的垛墙便已崩塌过半。
藏在垛墙后方的守军,或被倒塌的垛墙掩埋,或被砖石击中,或被碎石划破皮肉,惨叫连连。
第一轮火炮过后,守城将领指挥着士卒,搬运沙袋填补垛墙缺口。
然而,未等缺口补好,第二轮炮击已然打响,炮弹在顷刻间就将沙袋撕碎,沙土迸溅。
一些躲避不及的士卒,身子被炮弹打的碎烂,肢体横飞,血雾弥漫。
如此惨状,明军哪还敢在北城墙上驻守,纷纷往东西两面城墙跑,或者直接往城中逃去。
就连守城将领呵斥与斩杀数人,也无法挽回。
北面城墙上,很快就只剩下几名军官和一些亲兵,但恐惧始终萦绕在他们的心头。
当看到硝烟散去露出的火炮阵立正井然有序的装填时,他们的双腿便不受控制地颤抖。
那些亲兵再也顾不得军官对他们的厚待,迅速往城下奔逃。
军官们也不是傻子,眼看大势已去,他们也果断逃往城中,寻地躲藏,希望能够逃过一劫。
看到北城墙上已空无一人,进攻的号角骤然响起,登城队伍迅速展开行动。
他们推着板车到护城河边,然后卸下车斗放入护城河,开始搭建浮桥。
前后不过一刻钟,数座浮桥便已架设完毕,攻城队伍扛着长梯迅速冲过浮桥,抵达城墙下。
长梯靠墙的瞬间,攻城队伍迫不及待的攀缘而上,整个过程没有受到任何的阻拦。
北城墙上的明军旗帜,很快被撤换掉,秦义军的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宣告着北城墙易主。
秦义军迅速放下吊桥,然后冲下城墙,往内城门而去。
不多时,城门轰然开启,秦义军大部如潮水般涌入城内。
其余城墙上的明军,在见到秦义军已经占据北面城墙,便果断放弃抵抗,纷纷扔下兵器投降。
秦义军在控制四面城墙后,立即对城内进行控制,并分兵占领府衙、仓库、兵器库等。
由于秦义军的威慑力,平凉府城中的明军,也完全没有抵抗,纷纷缴械投降。
所以,秦义军拿下平凉府城,竟然没有一人伤亡。
这在嬴庆举事以来,还是第一次出现慈情况,是真正的兵不血龋
想想也是,当下的明军,哪里见过数百门火炮齐发,那炮声,简直比放鞭炮还要密集。
而此战过后,明军对秦义军有了新的称谓——万炮军。
从这一称谓就能够看出,明军对秦义军的火炮,产生了极深的畏惧心理。
喜欢穿越明末,我率先举起义旗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穿越明末,我率先举起义旗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