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是极端民族主义泛滥的重灾区,从整个南美的移民结构来就容易发生这种情况,毕竟南美大部分国家当年都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同时这些国家中,德国和意大利移民占比又很大。
而向来南美的经济就算不上多好,之前还有阿根廷一枝独秀,但是现在连阿根廷经济都崩溃了,南美其他国家更不用多,因此整个南美的经济状况也为极端民族主义提供了发展的土壤。
别南美这堆发展落后国家,世界其他区域,同样受到欧洲极端民族主义浪潮的影响,其中就包括东非。
别看,阿道夫一向看不起东非这群“杂血”,可阿道夫政府对东非使得劲可不少。
妄图在东非扶持极端民族主义势力,从而把东非绑上德国的战车,因此,在东非,同样对德国的渗透严防死守,就和对待苏联一样。
……
时间来到1934年。
过去一年里,世界虽然并不平静,但总体上还算稳定,至少没有大的战事爆发,不过国际社会上的矛盾也积压的越来越多。
其中世界主要冲突地点有三个,首先是中南欧的奥匈帝国国内的动乱,在奥匈帝国动荡的背后,英、法、德、苏、意等诸多国家都有参与。
然后是东亚,远东帝国和日本的矛盾,这还牵扯到美国,英国的博弈,在这个时期,英国对日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认定日本已经成为其东亚利益的主要威胁,同时,美日之间关系也开始走向恶化。
最后就是南美方向,东非和美国,德国,英国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全球除了南极洲和大洋洲以外,几乎没有一片净土。
在这种国际大背景,1934年伊始,东非政府就如何应对世界纷乱的局势展开了讨论。
莱茵剩
东非国防部部长施瓦格先是对整体世界形势做出了介绍:“自1929年末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以来,在国际社会上有三股势力正在迅速崛起,这也成为如今世界乱局的主要根源。”
“这三股势力,分别是以苏联为代表的工党势力,在全世界发展壮大,以德国为典型的极端民族主义势力,在全世界迅速扩张,以远东帝国,印度和拉美为代表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反殖民主义意识迅速觉醒。”
“这三股势力,或者社会思想的共同作用下,正在对自19世纪以来,英法主导建立的国际社会秩序,也可以形成冲击。”
“可以旧国际秩序的生命已经进入了
倒计时阶段。”
“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国际社会上出现反民主浪潮,苏联,德国还有各种军政府,独裁者会更多的涌现,世界市场分裂,各国发起新一轮的军备竞赛等等。”
世界殖民体系瓦解,这是大势所趋,而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推动了这一过程。
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和持续,世界主要工业强国,或者列强,加快对外转嫁危机,对殖民地,半殖民还有落后地区财富的掠夺,第三世界民众苦不堪言。
俗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因此,在这种经济形势下,世界各地反殖民运动此起彼伏,也就不足为奇,独立意识更加强烈。
而施瓦格所的反民主浪潮,这里的“民主”就很值得推敲了,毕竟如果是真正的民主,那这种局面应该就不会出现。
这其实更多指的是英法主导建立的“民主”政治模式,或者“民主把戏”已经走到了尽头。
19世纪以来,英法两国几乎就是世界的“文明灯塔”,两国的政治制度在全世界,随着其霸权广泛传播,并为其他国家争先恐后的学习。
但是,随着时间进入20世纪以后,英法两国的政治制度还有文化思想传播,基本就玩不下去,1929年经济危机后,更是随着工党,还有极端民族主义政党的崛起,陷入了绝境。
英法德民主是经济寡头,资本的民主,对内财富无限制向上层阶级流入,而底层民众生活并没有因为工业化得到改变,受益,英国的煤炭,纺织等工人即便和那些殖民地被奴役的国家民众相比,也好不上多少。
而英法殖民地内,底层民众的生活只会更加困苦,只不过就算英法再怎么压榨,也是一滴油也榨不出来了,这么形容或许更加贴切,英法本国民众还能留一条底裤,殖民地底层民众,连一条底裤都没有,但是多一条底裤,在这个吃饶时代,其实什么也改变不了。
同时,因为对英法政治制度的学习,其他落后国家和地区政府里,几乎全部是两国利益的代言人,也就是买办,这种人统治国家,只会加快本国财富的流失,被英法两国吸血。
因此,在20世纪初,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民众,就已经意识到英法所谓的“民主制度”,并没有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任何有益的改变,反而变得更加困顿。
既然如此,这种所谓的“民主”不要也罢,所以有人投向工党,有人投向极端民族主义政党,甚至是军政府,亦或者独裁者的怀抱。
苏联和德国自然不用多,这两个国家最为典型,而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美国他的新总统罗斯福,毫无疑问也是一个“独裁者”。
当然,对于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在20世纪前期是有争议的,比如有人认为远东帝国才是最大的民主国家,但是,更多的人认为金陵政府是“独裁政府”。
还有,苏联方面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认为苏联才是世界唯一的“民主国家”,而欧美等国,都是“虚假民主国家”,这样的话,苏联就成为了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
当然,苏联人这么认为,但是国际社会上并不这么看,其领导人世界“公认”的独裁者,甚至一些皇俄分子,因为其严厉的手段,而对其产生崇拜,叹息约瑟夫如果是俄国的沙皇那该有多好!
总而言之,在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世界民众的思想发生了翻覆地的变化,相较于过去的“民主制度”,他们更愿意相信“强人政治”,希望有人带领他们,改变现状。
这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德国,几乎所有德国人都知道阿道夫上台后,必然会成为一个“独裁者”,“暴君”,甚至会把德国带向战争,可是,大多数德国人还是把选票投给了他。
阿道夫事实上成为了一个由德国民众推选,最终在德国其他利益团体推动下,合法上台的独裁者。
这都是现阶段下“反民主浪潮”的体现,欧美尚且如此,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就更不用多了。
当然,这些变化对于政治相对稳定的东非而言,还不算太难接受。
世界市场分裂还有新一轮的世界军事竞赛,更让东非政府感到担忧,作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一个完整的世界市场对东非自然是有利的。
而现在,因为经济危机的原因,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大国,纷纷加高加固关税壁垒,英法更是将自己的殖民地和世界经济脱钩,这都对东非利益造成了损害。
对于世界市场的分裂,最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的,也就是东非和德国,东非是第一大工业国,而德国是严重依赖国际市场。
国防部长施瓦格道:“世界市场的分裂,对帝国经济的冲击极大,虽然这些年来,我们也积极开发新的市场,但是,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此,帝国应该进一步的谋划更多地区,尤其是英法两国的殖民地。”
“其中,我们认为在非洲,东非应该对全洲的资源和市场,进行重新分配,毕竟非洲是东非的非洲,是帝国的基本盘。”
“帝国应该加快向北非还有西非地区的渗透和势力扩张,构建以帝国为核心的非洲大市场,通过铁路,公路,整合整个非洲的资源。”
“北非和西非就在东非眼前,如果和东非经济绑定,就很难脱离帝国的掌控,而且不像欧洲市场那样,具有不确定性。”
“同时,整合非洲市场之后,帝国能够以北非为跳板,加强我们对欧洲经济的影响力。”
对于施瓦格的言论,自然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东非外交部部长阿尔弗雷德,就道:“北非和西非,几乎都是英法德势力,我并不建议对这些地区,采取过于激进的行动。”
“这样一来,我们就有可能和英法发生直接冲突,虽然帝国有信心击败他们,但这可能导致世界秩序的直接瓦解,便宜美国,德国和苏联。”
施瓦格倒是道:“阿尔弗雷德部长的担忧,我也清楚,不过,有些多虑了,现在英国和法国根本不可能集中精力和我们对抗。”
“他们在欧洲方面被德国和苏联牵制,尤其是法国,他们最大的敌人,始终都是德国,相较于亡国,显然非洲殖民地的一些利益受损,根本不值一提。”
“阿道夫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这一点法国方面心知肚明,所以,我们可以借助这一点,逼迫法国对我们让步。”
“英国方面,同样受到德国的威胁,德国海军虽然受到条约限制,但英国同样如此,而且英国海军力量分散,他们同时要兼关中海和印度洋,而英国除了海军,什么都不是。”
对于东非军方,如今英国的军事力量,早就不够看了,虽然英国海军规模依旧世界第一,可是只要战争爆发,东非的产能爆发,就能迅速超过英国。
而在空军出现后更是如此,伦敦条约限制了各国海军发展,可空军显然不在其列,而空军是能够主动出击,并且对海上力量形成威胁的。
当然,世界各国空军近些年也都有较快发展,并非只有东非一枝独秀,不过因为东非庞大的体量,高效的行政手段,还有整体稳定的经济,这使得东非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注入海军发展上来。
空军出现对东非最主要的贡献之一,就是提高了东非近海的安全,东非的海岸线缺乏然屏障,近海海域压力大,过去只依靠海军,确实难免有些地区顾及不到。
就比如南非战争时期,东非就要从四个方向提防英国海上力量的进攻,也就是印度,红海,南非还有大西洋四处,当时,如果英国海军全力对付东非,那
东非近海基本上会受到较大的打击。
而当时,东非陆军只能被动的配合海军,维护东非近海安全,无法主动出击,空军出现就结束了这种局面。
东非空军通过高空巡游,同时借助雷达,声呐等技术,可以对东非近海以外的威胁,进行提前侦查,甚至在需要的时候,直接发动进攻。
就比如英国的塞舌尔军事基地,过去英国塞舌尔军事基地有什么异动,东非很难发现,现在塞舌尔就直接处于东非的严密监视之下。
施瓦格道:“英法两国的时代早已过去,甚至在欧洲,如今德国和苏联都有更大的影响力,决定欧洲未来的命运。”
“而英法的核心利益又在欧洲,他们不可能脱离欧洲,那样只会衰落的更快。”
“所以,我们在非洲搞一些大动作,英国和法国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主动权在东非手里,他们反而更害怕和帝国交恶。”
“北非因为交通问题,我们可以慢慢布局,西非可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虽然消费能力低下,却能极大缓解帝国工业的出口问题。”
“其资源优势,更是超过市场,获取西非的资源,将进一步压缩我们的工业发展成本,从而提高东非经济的竞争力。”
1934年的西非,人口大约为四千万到五千万,这个人口规模,这么多年来实力上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就算四千万人口的低端消费市场,那也是相当诱饶。
施瓦格道:“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南德意志王国,加快西非地区交通的建设,从而在陆地上加强对西非的市场的控制,配合海上航线,未来西非就是帝国最稳定的海外市场之一。其安全性甚至在南洋市场和南美市场之上。”
东非开拓南洋和南美市场,中间还隔着印度洋和大西洋,而西非市场实际上就和东非市场接壤,只不过受交通还有政治领域的限制,所以贸易规模比较有限。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那东非将西非市场融入到东非的经济循环中来,自然也就再无阻碍。
喜欢非洲创业实录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非洲创业实录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