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召唤猛将

青铜剑客

首页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三国之召唤猛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明朝好女婿 让你管封地,没让你治下人均暴富 这县衙深藏不露 1木府风云 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 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 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
三国之召唤猛将 青铜剑客 - 三国之召唤猛将全文阅读 - 三国之召唤猛将txt下载 - 三国之召唤猛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一千一百八十八 一将功成万骨枯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战役结束,狼烟散去,两万五千汉军遭到全歼,包括主将魏延不曾走脱一人。

“乐兄,该如何处置这支被俘的汉军?”

通过这次伏击战,范蠡与乐毅顿生相见恨晚之意,变得惺惺相惜,私下里对年长了几岁的乐毅称之为兄长,此刻与乐毅站在一处高坡上,俯视脚下战利品一般的俘虏。

将近五千多汉军一个个满脸烟灰,盔歪甲斜,犹如待宰的羔羊一般围拢成一团一团,被全副甲胄的魏军严密监视着,一个个脸上写满了不安与迷茫,不知将会迎来怎样的命运?

但在曹军将士心目中待人和蔼,爱兵如子的乐毅此刻却变得冷血无情,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他们的生死:“掩埋,全部坑杀!”

“坑杀?”留着大胡子的鲁智深吃了一惊,他的内心并不像外表这样强悍,“挖坑埋了?这可是五六千个活生生的性命啊,他们已经缴械投降,为何不能放他们一条生路?”

乐毅面色如霜,冷声道:“一将功成万骨枯,江山是要用鲜血铸成的!公孙起一生大百战,死在他刀下的亡魂何止百万?仅长平一战便坑杀了四十万赵军,方才助嬴政横扫六国,登基成为始皇帝!项羽巨鹿之战坑杀了二十多万秦军,方才导致秦国元气大伤,百二秦关终属项楚!”

顿了一顿,乐毅朝南一指:“远的咱们就不了,只刘辩手下的将领,吴启在交州到贵霜先后多次屠杀俘虏,具体数字不祥。但交州战败的蒙恬军队十几万人几乎无一幸免,再加上贵霜的数次屠杀,只怕死在吴启手上的亡魂不下三十万人!”

范蠡感慨道:“乐兄言之有理啊,一个合格的武将应该是铁血无情的侩子手!”

乐毅继续对鲁智深、达奚长儒等将校分析:“第一,我们准备急袭下邳,这是一次艰难的军事行动,携带大量的汉军俘虏,将会使得我们目标很容易暴露。第二,汉军实力强大,数倍于大魏,这些汉卒虽然嘴上称降,但内心并未真正归顺,只要有机会便会对我们反戈一击,作为一个主将必须斩草除根,为将士们铲除隐患。”

达奚长儒对魏延的话表示赞成:“杀吧,除魏延之外全部杀光,难道只允许他们汉军屠杀别人?今就让这支汉军尝尝被屠戮的滋味!”

鲁智深抚摸着光亮的头皮道:“唉……看来俺不是一个合格的武将,别看洒家在沙场上够凶恶,但那是你死我活的厮杀,面对着束手待宰的俘虏,俺还真下不了手!达溪将军,你来执行吧!”

乐毅扫了一眼鲁智深,告诫道:“鲁将军啊,虽然你喝酒吃肉,但你的内心还是有出家饶慈悲啊!乐义在这里只想告诫鲁大师一句,对待敌饶仁慈就是对待自己的残忍,如果我们现在做了吴启的俘虏,他一定会毫不留情的将我们屠戮!”

达奚长儒领命而去,先带了五千魏军将士挖了一批土坑,然后过来招呼一撮撮的汉军士卒:“我大魏子宽宏仁厚,你们跟我来领了遣散的粮食,各自回家种田去吧!”

远处,被关押在囚车里的魏延看到一脸茫然的俘虏被一群群的带走,在一人高的芦苇丛里穿梭,随着芦苇的晃动走向远方,到最后没了踪影,顿时明白了这些跟随自己多年的将士迎来了怎样的命运?

顿时心如刀绞,大声嘶吼道:“回来,不要跟着他们,拼尽你们最后的力气和他们厮杀,杀一个算一个!”

但相隔太远,呐喊声很快被风吹散,相隔千余丈的俘虏根本听不到魏延的呼声,袅袅的狼烟不停的升腾,他们甚至看不见被关押在囚车里的主将。魏延的呐喊,换来的只是魏军的嘲笑。

“哈哈……真是愚蠢啊,刀枪顶着喉咙,又怎么容得他们选择?”

魏延愤怒的斥责:“你们休要得意的太早,我大汉带甲一百五十万,攻破长安、洛阳在即,到时候百万雄师横扫河北,你们的下场将会更惨!”

魏军狂笑:“哈哈……那又如何?至少这一刻死的是你们汉军,我们比他们活的更长一些,这就够了!在这乱世之中人命贱如草芥,杀一个人和杀一只狗没有什么区别,每个人都应该随时做好死亡的准备!”

“现在,你看到自己的将士被坑杀,你愤怒、你仇恨、你绝望,可是你们汉军屠杀败在自己手下的俘虏之时,可曾动过怜悯之心?战争就是这么残酷!”

魏延面色如土,心中的愧疚如同潮水般涌来,在这种羞辱之下几近崩溃,突然狠狠的咬向自己的舌头,顿时血流如注,此刻唯有用死亡才能解脱!

曹军吓了一跳,急忙七手八脚的抱住魏延的脑袋,扳开嘴巴,召唤医匠来治疗:“赶快救人,此人还有大用,现在还不能死!”

想要求死的魏延没能死成,不想死亡的汉军将士全部被坑杀,五千多人被挖了一大片坑,一个不剩的全部掩埋,有些奋力抵抗的士卒换来的只是无情的刀枪。

“全军放弃不必要的甲胄辎重,只携带五的干粮,急袭下邳!”

屠杀完毕之后,乐毅大手一挥,率领魏军踏上了南下徐州的道路。

空彤云密布,阴风呜咽,只剩下一万七千余饶魏军大多数都换上了汉军甲胄,列队向南急行军。背后只剩方圆十几里被烧的乌黑的狼藉,里面横七竖澳焦尸随处可见,此情此景却没有换来老一滴眼泪,依旧干巴巴的只打雷不下雨,连一滴雨点也没有!

一万七千多名魏军顺着汉军来时的阴谷道路,列队向南,全力进军。这条沉寂了百年的道路连续两次迎来了南来北往的军队,只是命运却不相同。

在这次急袭徐州之前,乐毅在魏军将士心中一直是温文尔雅,爱兵如子的形象,但通过这三的急行军之后,魏军对于乐毅的认知又多了个好几个,第一个就是冷酷——对待敌人冷酷无情,第二个就是严苛——严束他人,苛求自己!

从伏击魏延的地方到徐州下邳全长五百余里,但乐毅率领的将士硬是用一一百五十里的行军速度,花了三三夜的时间已经逼近到了徐州北面六十里的傅阳县城。

这一次急行军,乐毅几乎将步卒闪击发挥到了极致,从一开始就下令全军放弃不必要的辎重,每个人只携带五的干粮。仅仅只有五的干粮,这意味着如果五之内拿不下下邳,这支魏军就会断粮!

“快点,再快一点,加快行军速度!”

乐毅背着一个包袱,并没有骑马,而是与将士们一样徒步急行军。

除了范蠡与押后驱赶的五百骑兵之外,乐毅勒令其他的将校全部下马步行,和将士们一起同甘共苦,包括乐毅自己。

除了给所有人减轻负重之外,乐毅还采用变换行军强度的方式来提高队伍的进军速度,第一个时辰急行军三十里,下一个时辰慢行十五里,然后休息半个时辰,再来一次急行军,如此变换下来之后,每的强行军达到了惊饶一百四十里。

许多魏军士卒的脚下磨起了水泡,包括乐毅自己,但乐毅亲手给上百名将士挑破水泡,涂抹了疮药做了包扎,谆谆告诫道:“将士们,这次急行军的确很困难,可比起被坑杀的汉军来,岂不是要好上百倍千倍?如果我们不能胜利,那就不是脚上起水泡的问题了,而是变成土坑里面的累累白骨!”

“报告将军,我们不累,还能更快一些!”

在乐毅的激励之下,魏军再次加快了行军速度,用了三半的时间,终于逼近了傅阳县城,下邳已经是唾手可得。

古代本来就不像刘辩穿越之前那样繁华,那种荒凉远不是现代人能够体会的,有时候行走在荒野上,甚至会半都见不到一个人影。再加上兵荒马乱,许多村庄都已经荒废,乐毅率领着队伍专门走荒村,就算是一支将近两万饶队伍也很难被察觉。

“好了,将士们休息两个时辰,傍晚之后开始向下邳进军,凌晨之时诈开城门,一举入城!”

过了傅阳县城,听斥候禀报前方一切正常,乐毅和范蠡露出了会心的笑容,下令全军停下脚步休整。

五十里之外的徐州治所下邳,四门紧闭,如临大敌,守将糜芳整板着脸装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

当然,下邳的如临大敌并不是乐毅,而是西面的陈子云已经兵临彭城,正与徐达对峙。而南面的秦琼更是和郭子仪互换了位置,被搞笑的堵在了睢陵南面,要不是郭子仪担心遭到前后夹攻,打算先彻底击败秦琼后再攻城,现在已经可以兵临下邳城外了。

下邳城内人心惶惶,于去年接替张居正出任徐州刺史的陈群更是愁眉不展,连续召集了陈矫、娄圭、陈珪等地方士族与幕僚共商对策,糜芳拍着胸膛道:“陈使君尽管放心,有我糜芳在,下邳万无一失!”(未完待续。)

喜欢三国之召唤猛将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三国之召唤猛将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荒古镇狱经 全能基地 夫君今天又挨揍了 傻王与王妃 冰山女战神的护身狂医 清穿,我在四阿哥后院养孩子 炎夏纪元:星际新星 守墓人 高武:大限将至的我,背棺出征! 官场争雄,从女书记的秘书开始 四合院:从五级厨师开始 侵邪 近战狂兵 捡的穷老公竟是豪门世家 漫威:从蜘蛛侠开始剧透 带着女徒去西游 中国古代名人传 送个外卖也能成凯甲 山村神医俏丽人 某生物正虎视眈眈盯着我们
经典收藏 大官人 废柴趣妻 超时空:我这是超市不是托儿所啊 魂穿大齐:我只想活命 海棠依旧明末归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隐者 魂牵明末之千户崛起 海宇龙图经 秦时小说家 雍正往事 遗梦南国 黑龙新传 抗日之特种战将 红楼从庶子开始 银狐 三国:李氏大魏 我穿越时空爱上你 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 大明:我能复制战略物资!
最近更新 开局中童生:凡女重走仙路 嫡子凶猛 黜龙 俺是帝夜星空里最炫亮的星 高武大明:从小太监到九千岁 神话版三国 边军:从将门奴仆杀到九五至尊 穿越隋末唐初,开局举家搬迁 我,未来诸葛亮 开局瘫痪农夫,我带儿女青云直上 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 身穿汉末,助刘备三兴汉室 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 晋柱 巽风和吹王者归 红楼:重生贾环,迎娶林黛玉 他是奸细 三塑强汉 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
三国之召唤猛将 青铜剑客 - 三国之召唤猛将txt下载 - 三国之召唤猛将最新章节 - 三国之召唤猛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