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偏西向的街头,是一家蔬菜水果店。赵第一次光临的时候,还是去年的夏,买了个西瓜,果肉紧实又红又甜。价格货比三家,按均价算下来竟也实惠。
自此以后,赵买水果买菜就选这家了。而且出于信任,她几乎从来没有问过菜品价格。
经营水果店的是一对老年夫妇,两人都胖胖的,很有富态。初次见赵是个生面孔,表现出了商家的热情,菜给帮忙往赵的购物袋装好,女主人看赵手机网络不是很好,还主动推荐用他们店里的网,结算的时候,还能免个一毛两毛的尾数。要是常来成为熟客的话,店门外的健康宝都用不着扫了。
如此几次,后来他们发现了赵的规律。不像住在附近的居民,隔个两三就来买菜,或者今几个蛋明几颗包菜几颗葱,没个几周就是熟门熟客了,走的时候都能唠唠嗑拉拉家常什么的。赵是十半个月才出现一次,而且每次来也都不怎么话,连价都不问,再加上每次来都戴着口罩,他们很难知道赵真正长啥样。
这让他们起初对赵有些印象,想以为会是店里的常客了,结果因为间隔时间太长,盼不来对方就只能看淡了她,待到赵下一次来时,大家又好像是第一次见面时的生疏了。
如此反复,店家不复第一次时对她那么热情了,甚至对她的购物袋容量不以为然,坚持一个大塑料袋网罗所有菜品,这样,赵又不得不重新把菜从塑料袋腾到购物袋里。耗费了赵一番气力,店家但是结算时把赵的零头给省调了。
就这样,大半年过去了,夫妇俩也没能和赵扯上几句,不知道她长啥样,也不知道她来自哪里,住在哪里,是干啥的。就像是个眼熟的路人。
但是赵还是有些话想对老板的,比如售货架上箱子里的梨子有好几个烂掉了,比如土豆发芽了,比如西红柿不太新鲜等等,但是后来每到结算时,又不太好开口,或者欲言又止,出来的时候又像是自我嘀咕含糊不清。
只有一次大家的交流挺顺畅的。赵在结算时一声惊呼:“哎呀!”
老板估计她给错钱了,了什么赵没听清。
“我刚刚搞错了。”赵解释。
“多了有退。”老板笑着。
“没有,是少付了。”
“少付了那可不校”老板打趣。
“是的呀,所以我赶紧给补上了。”赵一脸认真。
赵依旧把菜从大塑料袋腾到自己的购物袋里。老板见她这么坚持,也就帮忙撤掉了大袋子。可赵装到最后,购物袋放不下了,又拿过老板的大袋子装了剩余的菜。
“走了。”赵道。
“嗯。”老板很有默契地点点头。
从碴出来,赵才想起,从来都忘记给店面拍照留个影像记录了,于是加照,参入自己的图志。
也是这个时候她才发现,碴的上面竟然是透明的玻璃间结构,这和她在公寓外的十字路口看到的少数民族墙画的那栋建筑是一样的。敢情两栋建筑用的是同一个设计师?
喜欢你的面纱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你的面纱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