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新的工艺,重构一款近两年前上市的处理器,很难吗?
难,但好像也不那么难。
之所以用“好像”这个词,是因为在弯大礼堂内近五百号饶认知里很难的东西,在讲台上那位的讲解症粉笔下和黑板上,变得出乎预料的简单……
重构指令预取队列,建立“提前预取3条指令”的队列逻辑。优化分支预测算法,预期将准确率从原版的百分之四十提至百分之五十五,确保有效预取命中率达百分之七十以上;
优化内存访问,将原版的四周期,设计为3.5时钟周期的读周期时序,在原版1mb寻址空间内实现百分之十四的吞吐量提升,定义地址生成与锁存逻辑,支持ALE信号优化;
对工作模式进行扩展,在原本最\/最大模式上,新增 “混合模式”,定义单处理器驱动16位外设的控制逻辑,可以直接驱动单色显示mdA和多色显示cGA;
优化中断控制器,重构中断响应通路,将响应时间从200ns压缩至160ns,适配工控和终度实时控制系统的需求;
分配晶体管资源,增强预取队立优化ALU、降低漏电流,确保架构层面平衡性能与功耗;
如何编写ALU、寄存器堆、指令译码器、预取队立地址锁存器、中断控制器等模块的RtL代码;
通过门级电路优化,实现关键路径复用、并行化设计,解决3.5周期读操作的时序瓶颈,避免时钟ske;
通过“门控时钟”减少闲置模块开关、“低功耗单元库选型” 降低动态功耗;采用高阈值电压单元优化静态漏电流;
实现I\/o接口电路适配,建立混合模式下的驱动逻辑,确保与256Kb以上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及外设的兼容性……
工艺参数确认…器件结构优化…晶体管密度规划…时钟发生器…电源管理…I\/o 驱动电路……
如何搭建验证平台…测试用例设计…静态时序分析…动态功耗仿真…静态功耗分析…时序收敛……
从下午两点多点开始,到差一分钟五点,曲卓用了差不多一百七十分钟的时间,和满满当当的八面黑板,从处理器架构、数字电路设计,到工艺与器件、模拟电路设计,布局规划、单元摆放、时钟树综合、布线,再到验证平台的搭建,时序与功耗设定……
用预期8100枚晶体管搭建起执行单元,预期枚晶体管搭建起总线接口单元,3200枚晶体管的中断控制器,2800枚的电源与时钟管理,1500枚的混合模式控制器,1300枚的测试与调试接口,4000枚的I\/o接口电路……
预期总计共枚晶体管,在8086的基础上以cmoS工艺进行了完整的重构和全面升级……
全程捞干货,对所有关键问题都给出了明确的设计指导,关键点也全都进行了虽快,但详细的阐述。
讲的太快,知识点太密集,以至于台下所有人根本来不及在笔记本上记录。
好在,曲某人有先见之明,提前让工作人员多搬来几块黑板,所有关键内容,都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每个人除了集中注意力努力的听,唯一能做到只有瞅空隙在本本上简写记下遇到的问题。
曲某人开讲前了,不要因为一个饶不解,影响了所有饶节奏。有问题不急,后面会留出专门的时间给大家答疑……
当曲卓终于停下滔滔不绝,再次抬腕看表,确定自己在五点前完成了全部讲解,做到了开始前夸下的海口,才拿起讲台边早已凉透的水杯,一口气干了半杯。
曲卓喝水的时候,台下五百号人总算从长时间持续的专注状态中抽离出来,疲惫感不可抑制的弥散全身。
年纪大的几位,脑子已经有昏沉感了……
“休息十分钟。上厕所、抽烟、活动一下腿脚,顺便整理下思路。五点十分到六点半为答疑时间。去吧~”曲卓再次赶鸭子似的摆了摆手。
这次不用弯大的教训处主任开口,立马有人起身奔厕所……
曲卓拍了拍手上粉笔灰,笑呵呵的走向礼堂后面,问被曲久伫扶着站起来活动老腰的曲忠禹:“爷爷,累了吧。”
“不累~”老头子嘴硬。
“这还不累呢?”曲卓踱步到老头子身后,手上稍稍加了些力捏肩膀,捶后背和腰,又俯下身敲腿。
动作随意亲昵,还带着点透着不满的没轻没重,嘴上数落:“多大岁数啦,坐这么长时间,哪受得了,还嘴硬。大伯,带爷爷去圆山饭店,他们……”
“不用~不累不累。坐着,累什么累。”曲忠禹犟的不行,拉着曲卓的胳膊:“扶我去下厕所。”
“爸~”曲久伫想劝,刚开口就被老头子瞪了一眼,识相的闭嘴。
出去上了趟厕所,抽了支烟,五点十分曲卓再次站在讲台上时,三块刚搬来的黑板已经准备好了,其中一块的架子都是现钉的。
堂堂弯省排名第一的高校,肯定不缺黑板,但属实没有那么多托架。
平常根本用不上。
曲卓见黑板被架到架子上后颤颤巍巍的,还有点斜,抻头瞅了眼后面。
看出是新钉的,对一旁候着的工作人员:“甭费劲啦,找几张高度合适的桌子过来,把黑板架上面,旁边安排个人扶着就校所有黑板上的内容都留一段时间,等纸面设计完成再擦。”
“是,是,我这就安排。”
正情局一“扮演”弯大工作人员的副科长连忙应声,给同样扮演校工的手下和校教训部“优秀分子”打手势,让几个人赶紧去抬合适高度的桌子。
许科长呢?
不好意思跟曲某人打照面,躲在暗处呢……
答疑环节正式开始前,为了防止提问东一句西一句的不成系统,曲卓要求按照之前的讲解顺序来……
随着助理教授陈良基第一个举手,整个答疑阶段变成了学者专场。
马志钦、吴重雄、李学智、施敏,弯大、工研院、交大、电子所……一众教授、副教授,高工、副高工占据了全部的时间,普通学子就算想开口也没机会……
这不经意间的变化,悄无声息的就确定了曲某人在弯省半导体和微电子产业一众专业人士中的地位。
对象不同,目的不同,与之前的“快问快答”不同,曲卓在保持语言简练的基础上,配合板书和示例图,对每一个问题都做出了尽量详细回答,以至于释疑速度慢了不少。
时间临近六点时,孝勇和他媳妇蒋方,还有乔雨轻手轻脚的进入礼堂,在后排找地方坐下。
曲卓无视了几个人,始终保持着条理清晰,明确的表述,配合着黑板上画出或写出实例,对不断被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进行高效的讲解……
喜欢1976步步生莲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1976步步生莲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