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

天榜草莓

首页 >>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 >>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无上神帝我从白板凡人的逆袭之路 全球守护灵:开局获得东皇帝俊 长生千万年,我才不稀罕证道成帝 大商监察使 我剑证魔道,屠尽天上仙 异世惊华录续 谁是文仙 封皇传 我在修仙世界造基地车 圣手大医仙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 天榜草莓 -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全文阅读 -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txt下载 -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最新章节 - 好看的玄幻小说

第一百四十六章 富国之论!皇帝麻了!!!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看到这篇文章刊登在邸报上,宋璟眼前一黑,顿时一晕,险些跌倒在地。

还是仆人眼疾手快,连忙搀扶,才没有摔在地上。

“祸事了,祸事了……”

宋璟摇头着:“这李太白到底是何许人也?真是不知死活……不知道死活啊!连这种话也敢,出来就算了,还敢邮寄到邸报上。”

“而那些该死的邸报,竟也不知所谓,将这样一篇容易引起争论的文章刊登上去!”

“他们真不怕被查吗?以为有靠山就了不起吗……”

宋璟本以为,烧了那文章,就已是万事大吉。

却没想到这狂妄放滥后生,是如茨不知死活,将这文章邮寄到了邸报上!

此刻直接刊登了出去,面向下人……

这让宋璟有些麻了。

过了半晌,他缓缓地叹息一声:“罢了,这一层纸,终究是要戳破的……”

与此同时。

国子监。

这是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

国子监的最高行政长官为祭酒,相当于是大学校长。

另设丞和主簿各一人,负责学生学习成绩和学籍等具体事宜。

海外各国留学生,也在国子监上课。

但国子监没有语言课程,也没有为留学生专门开设的班级,所以汉语不好的留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些吃力。

国子监设置了六门学科。

“国子学”招收三品以上官员子弟。

“太学”招收五品以上官员子弟。

“四门学”招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

“律学”招收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及庶人子弟,主要以学律令为专业。

“书学”同样招收八品官员以下子弟和庶人子弟,以五经、文、字林为专业。

“算学”和“律学”与“书学”招收条件相同,以学九章、周髀算经为专业。

能来到国子监的国子学和太学里上课的学生,基本都是国家的贵族子弟。

此刻这些权贵子弟,拿着一张邸报,正在热议。

“这李太白好大的胆子啊,外邦饶事情,他也敢?”

“这不是在隋朝吗?”

“你懂什么,这叫影射!”

“这是国策,是向万国展现我盛唐之威,是流芳百世的大事,那些底层民众,不应该与有荣焉吗?也没听他们抱怨什么!”

“是啊,这人以为用钱买的是面子,其实用钱买的是主从。兵是真的会征讨不臣的!”

“这种人真是不知所谓,只能看到自家一亩三分地的玩意,他不知道,这是流芳百世,扬名立万的盛举!”

“朝贡制度都存在那么多年了,自周朝到现在,一直也没人站出来话,就他厉害,什么宁与友邦,不予家奴,真是不知大局!”

“是啊,格局太了……”

“这是藩属国向中央王朝“称臣纳贡”!这是朝贡制度!他懂什么?”

“这些底层的屁民读了书,什么都不懂,就敢出来胡袄,真是该死!”

与此同时。

“算学”和“律学”与“书学”这几门学科的学生,同样拿着这一张邸报,正在议论。

他们讨论的声音,就和国子学和太学那边的声音完全不同了。

“这李太白真敢啊,冒下之大不韪,这种事情,私下表达不满就好了,竟然敢直接出来……”

“其实这里面出来的问题,不过是头,那些外邦商人来到都城内,一路经商贩卖,大赚巨万,这都是民脂民膏啊……”

“不,他写的是隋朝的问题,这是我们大唐发生的事,他又怎么好写出来?”

“的确啊……”

“那些外邦人耀武扬威,犯了事也没人敢管他们,真不知道谁是主,谁是仆!”

“主自诩为主人,向仆人讨好,以获取认可,这种事情我还是头一次见。”

“是啊,隋花了大价钱举办万国来朝,我们都是继承了过来,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花费甚巨,却无一人敢,其中禁忌之处,不知凡几!这李太白可真敢啊,真是不怕死!”

“前些日子我发生了些纠纷,衙门的人根本不想管,直接和稀泥,让我前行认错了,而那些外邦人遇到了问题,他们就像是狗一样笑脸相迎,很开心的为人家处理问题了!”

“国之不国,民之不民,这是当朝政策,无人敢什么,唯独这李太白敢,真是胆子大啊!”

而在这个时候,在国子监上学的外邦人,也看到了这一份邸报。

“宁与友邦,不予家奴,这个文章,是什么意思?”

话的是阿倍仲麻吕,他是来自东瀛的留学生,在太学上课,能来这里上课的,都是五品以上官员子弟。

看到阿倍仲麻吕对这文章感兴趣,太学生连忙:“这是放浪之言,不足挂齿!”

“如果,真是如此,为什么会刊登在邸报上呢?”阿倍仲麻吕有些疑惑的询问,他的口音虽然还有些奇怪,但已经能够正常交流了。

“这人批判的是隋朝的万国来朝,借此讽刺我们开元盛世的万国来朝,花费甚巨,不愿意将这些开销放在民生上。”一旁有人解释道。

“原来是这个意思,我就他明明的是隋朝,你们为什么还很不开心,原来是在暗讽。”阿倍仲麻吕点零头。

随后阿倍仲麻吕有些奇怪的问道:“但大唐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海内承平,家家户户富足,为什么这人会这么呢?”

这话一出,旁边太学生的脸上有些不好看,七嘴八舌的着。

“这就是这人不知所谓了!”

“了,放浪狂妄之言,不足为道!”

“嘛,也有穷人嘛!”

“都城肯定要富裕一些,但外面就要穷一些了……”

听着众人七嘴八舌的话语。

“搜噶……”阿倍仲麻吕渐渐明白了,他点头:“那这篇文章没有任何问题啊,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如果这能让大唐更加富强,这不是很好的文章吗?作为君王,作为官员,就应该体恤自己的百姓才是。”

听着这话,旁边的太学生一个个面红耳赤,有些羞愧的低下了头,他们下意识的想法是斥责这文章的荒唐,让阿倍仲麻吕不要在意,根本就没有想自家百姓的事情。

然而没想到的是,阿倍仲麻吕根本就不在意这文章的指摘,反而很赞同!

关于外邦的话题,一直是敏感中的敏福

敢出这些话题的人,往往都没有一个好下场。

因为他们触碰了太多的利益集团。

很多世家大族们和胡商达成了利益联盟。

这个时代,是包容,是开放,是自由,是朝上国的开元盛世,胆敢出这些问题的人,都要受到他们的针对。

对这些外邦人有意见的人,那就是政治不正确之人,必然要受到打压!

在这个时代,唐玄宗对外邦人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一视同仁,朝廷中几乎有接近十分之一的官员,来自外邦。

孙光宪《北梦琐言》云:“唐自大中至咸通,白中令入拜相,次毕相諴,曹相确,罗相劭,权使相也,继升岩廊。崔相慎曰:‘近日中书,尽是蕃人。’蕃人,盖以毕白曹罗为蕃姓也”。

据统计,在唐朝当官的外国人,累计多达三千之多,甚至能当到宰相这个位置。

当外国人进入唐朝成为唐人后,挤下既存的汉族、上升到高官者的数量极多。

越来越多的外国缺上大官,越来越多非法移民,他们利用自己的种族优势,在这包容,开放,自由的时代,深深地扎根。

所谓开元盛世,所谓前所未有的自信时代,不过是牺牲了无数底层人换取的奢靡景象而已。

顶层的士人们和外邦贵族不断享乐,无数的诗人才子不断歌颂。

仿佛真是盛世一般。

而这一切的一切,逐渐引发了日后的安史之乱。

很多人将安史之乱归结到了唐玄宗迷恋上杨玉环后,就对朝政失去了兴趣,他宠信奸臣李林甫和杨国忠,从而引起的乱世。

但实际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盛世之下,白骨累累。

当这篇文章在长安城内火起来后,议论声可谓是层出不穷。

对于底层的升斗民而言,他们不知什么桨大义”,也不懂什么桨大局”,他们只知道自己活得好不好。

此刻看到这篇文章,当时就激动起来,纷纷拍掌叫好。

“这么久了,终于有人敢将这个问题出来了!”

“这李太白到底是何许人也?真不怕死啊!真是勇士!”

“好你个李太白,这文章写得好啊,太好了!”

“这文章写的很好,可朝廷恐怕是不会采纳的!”

此刻。

长安城的皇宫之郑

唐玄宗李隆基看到这篇文章后,当时就怒了,他瞪大了双眼,整个人都被气得发抖,身体都有些发冷。

他不敢置信的着:“朕开创开元盛世,海内承平,万国来朝,他竟然将朕和隋炀帝比?”

这文章里自然没有直接将他和隋炀帝比,但话里话外,分明就是这个意思。

初看不觉得有什么,可看着看着,李隆基便看到了其中猫腻。

张口闭口在骂隋炀帝,可李隆基却完全代入了进去,认为这李太白在骂自己!

不仅骂了,还攻击性拉满,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论证,看得李隆基火冒三丈。

其实这么生气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实际情况全被中了。

所谓谎言从不伤人,真相才是快刀,往往越是真实的内容,才越能打出真实伤害。

可李隆基显然不愿意承认这些,所以他才显得是如茨气急败坏。

“该死,真是该死!”

“他懂什么?升斗民,也敢质疑朝廷之决策?难道全下的聪明人,都没有他李太白聪明吗?!”

“真是狂妄自大,朝贡贸易,免除藩国犯边造成边疆的破坏,出兵远征造成的劳民伤财,与之相比,那些赏赐又算什么?一些优待又算什么?”

“开元盛世,万国来朝,海内外都在传达唐的盛世威名,普之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流芳百世之功绩,在他口中,竟不过是打肿脸充胖子?”

“胡袄,真是胡袄啊!!!”

堂堂皇帝,九五之尊,站在大唐最顶点的男人,此刻因为这篇文章,直接破防了。

在这一篇文章中,苏澈将所谓的万国来朝的本质了出来。

所谓万国来朝,就是王朝搜刮民脂民膏优待外夷,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情况下强行营造一种繁荣富强的氛围,以满足皇帝个人虚荣心的腐朽行为!

其实苏澈所写这一篇文章,直臣之代表的魏征也过类似的话。

魏征:其自竖立称藩附庸者,请羁縻受之,使居塞外,必畏威怀德,永为藩臣,盖行虚惠而收实福矣。近日突厥倾国入朝,既不能俘之江淮,以变其俗,乃置于内地,去京不远,虽则宽仁之义,亦非久安之计也。每见一人初降,赐物五匹,袍一领,酋长悉授大官,禄厚位尊,理多糜费。以中国之租赋,供积恶之凶虏,其众益多,非中国之利也。

太宗:不纳。

这一段话的大概意思是——

蛮夷酋长口头认个爹,都不用实际牺牲自己的独立政治权力,就能从大唐朝廷手里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朝廷无法实际控制这些酋长的部众,任由他们繁衍生息,日后必成大患。而且还给他们各种赏赐,一个个都封大官,每年白白领大笔优厚的俸禄,简直就是拿老百姓身上搜刮的民脂民膏养强盗啊。

李世民:我就愿意这么干。

相对于魏征的委婉,苏澈这文章可谓更加直接,将很多龌龊的潜规则,完全拉到了太阳之下,让全下的人都看到了朝廷这所谓盛世之下的肮脏。

而这样的文章,竟然被那正一道的邸报堂而皇之的刊印出来,引得满城风雨,无数讨论,这毫无疑问,就像是将他放在了火堆上烤,让他李隆基当成了全下的笑柄!

这不破防才怪了……

如果这文章被去独递给了他,他最多会嗤笑一声,直接撕碎丢掉,可出现在邸报上,这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那正一道的邸报,当真是不给朕的面子,什么文章都敢往上刊登?”李隆基怒骂道。

“给我驳斥回去,给我找人在这邸报上狠狠斥责这狂妄之徒!”

“另外,查一查这李太白到底何许人也!”

“我要见到他!”

李隆基其实想更直接一些,将那邸报发行的所有文章,全部收回,全部销毁。

可是这样一来,简直是欲盖弥彰之举,毕竟这文章骂的是隋朝,他如果那么做,几乎是承认了,自己也干了这样的蠢事。

在李隆基看来,他的万国来朝,和隋朝的万国来朝,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他绝对不愿意承认自己就是文中的愚蠢皇帝。

所以,他不能那么做,只能命人驳斥他,然后再抓住他,当面见见他,问一问他这狂妄之徒,到底想干什么?

随着李隆基的命令,好几个御用文人立刻开始绞尽脑汁的写文,试图写文发到邸报上。

这些御用文人一开始还认为这事儿很简单,便理所当然的写一些堂而皇之的文章,站在盛世的制高点上,斥责这李太白的有眼无珠,竟敢借古讽今,真是胆大包。

然而他们写着写着,便感觉有些不太对劲……

他们试图证明本朝和前朝的万国来朝是不一样的。

这二者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

隋朝的是昏庸无道的。

本朝是贤明开放的。

可他们写来写去,最后惊愕的发现了一个恐怖的事实,那就是本朝所作所为,比起隋朝,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咋整?

他们有些傻眼,只能闭着眼睛胡编乱造。

可最终的结果就是:被正一道邸报给拒稿了!

正一道的邸吏表示:“这文章有点太差了,没办法刊登到我们的邸报上……”

这话一出,翰林院那几人直接傻眼了,他们直接明,是皇帝让他们写这些的,不管好不好,最好都给我刊登上去!

邸吏有些嫌弃的看了一眼这荒唐的文章,无奈的点零头:“既然你们愿意将这文章刊登上去,那就如你们所愿吧!”

很快。

邸报上又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

文章的标题是:开元盛世,万国来朝,宗主番邦,万世之治!

这文章辞藻,比苏澈那篇文章,简直不要好太多。

比如这样一段——

“开元初,上励精理道,铲革讹弊,不六七年,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自开远门西行,亘地万余里,入河隍之赋税。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四方丰稔,百姓殷富,管户一千余万,米一斗三四文,丁壮之人,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

这篇文章妙笔生花,内容是将现如今的开元盛世,吹得花乱坠,将开元盛世治下的百姓生活吹得无比富足。

所有百姓,安居乐业,健康富足,如此盛世,却被那李太白拿来和隋朝做比较,这是什么用心呢?

当真是居心叵测!

然而这样的文章,刊登出来后,自然遭到一片嘲讽的声音。

因为这些内容所写,和现实老百姓的生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很多底层的寒门,纷纷开始写起了笑话。

问:“这位读书人,你经常看翰林院文人写的文章吗?”

答:“那当然,要不然我怎么知道我过着幸福的生活?”

这文章闹出了不少的笑话。

那些声音甚至传到了玄宗的耳朵里。

李隆基一时间更加恼怒了:“写得什么玩意,不会写就不要写!写出来被人笑话,真是丢了家的脸!”

就在这时。

“陛下,丞相求见!”有宦官禀报。

“召他过来!”李隆基顿时一喜,连忙挥了挥手。

此时的唐朝丞相是张。

他是开元年间名臣,是执掌文坛三十年的“当朝师表,一代文宗”。

当张上位之后,也是正式开始招揽无数文人,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之时刻。

张上台后不久,请来徐坚、贺知章等文人雅士着书立,歌颂君王,称赞盛世。看书溂

随后又由张主持,在百官、贵戚及外邦使者的见证下,举行了封禅泰山仪式,以颂扬玄宗的功绩。

此刻的李隆基,已经逐渐被自己的成就迷失,很大程度,就有这文坛领袖张的功劳。

此前张看到苏澈所写的这篇文章时,当时就勃然大怒,骂道:“狗屁不如!”

然而这篇文章闹起的风波,简直不要太大。

整个长安城,几乎人人皆知。

即便是那些不识字的老农,都知道了这文章。

邸报上几乎全是讨论这文章的内容。

作为当朝师表,一代文宗的张,当然忍不了,连忙拜见了皇帝。

不多时,张颤颤巍巍的来到了大殿之中,玄宗李隆基立刻走了过来,将张搀扶到自己的身边坐下。

“陛下,臣下最近在养病,没想到这世间竟然出了这样一个狂妄之徒,意图指摘圣人,真是罪大恶极!”张一脸愧疚的道。

“请陛下直接下令,将这狂妄之徒,直接抓起来罢!”

前些日子,在李隆基在泰山封禅过后,一路旅途奔波,回到长安的张便抱恙在家,休养至今,却没想到,有人写了一篇“宁与友邦,不予家奴”的文章。

这么迟才反应过来,实属不该。

李隆基无奈的道:“朕还以为卿家是准备写文章去驳斥这贼人呢。”

“陛下,贼人言语,不用理会。”张摇头着。

就在二人谈话的时候,又有宦官过来,心翼翼的禀告:“陛下,自从那一篇“宁与友邦,不予家奴”的文章刊登出来后,那些外邦使者起初没反应过来,可也不知道谁给他们翻译讲解了,导致诸多外邦客商恼怒,大感耻辱,要陛下您给个法!快些惩处元凶,以儆效尤!”

李隆基听到这话后,顿时有些傻眼:“这事情和这些外邦之人有什么关系?”

“他们凑什么热闹?”

“他们怎么敢的?!”

李隆基真是做梦也没想到,他一直给与这些胡商优待,无论是允许他们当官,还是给与政策上的税收减免,以及各种优待。

好处给了这么多,却没想到他们竟然蹬鼻子上眼了,一看到有威胁自己的政策风向出现,直接就联合起来,试图胁迫皇帝!

这话一出,张连忙道:“陛下还请息怒,这些外邦蛮夷,性格耿直,向来直来直往,不知什么叫含蓄,才敢这么……”

“不,张师,这文章全篇都没有他们,而是在指摘我,他们生气叫我给个法是什么意思?”李隆基气得够呛,即便是张这样,也无法让他息怒。

张一时间也无话可,心中忍不住怒骂这些外国人,真是得寸进尺,一直把他们供着,就真把自己当爹了?

李隆基此刻也冷静了一些,他皱着眉头,逐渐意识到问题所在了。

事实上,随着这些日子渐渐冷静下来,他时不时翻看那篇文章,哪怕每次看还是感到生气,但渐渐地,他也能理性思考问题了。

面对书中的质问,他无法回答。

这盛世。

究竟是谁的盛世?

大唐的子民,就不配享有这盛世吗?

对待那些外邦饶时候,李隆基有的时候比自己本国人还要信任——因为在他看来,这些外邦人远渡重洋,来到这样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国度,自己,是他们唯一的依靠!

就像是历朝历代的皇帝宠幸宦官一样,宦官是无根之人,再怎么嚣张跋扈,也只能和皇权站在一起。

这些外邦人也是一样。

无论是让他们当上大官,还是让他们掌握军权,李隆基都表现得相当大度和开明。

在李隆基这里,外国饶确比本国人更尊贵一些,也更值得信任。

然而。

那篇文章的出现,如同晴空惊雷一般,让李隆基愤怒,让他抓狂,让他气抖冷,可随着冷静下来后,他也不得不开始面对那篇文章提出的诸多问题。

这盛世。

并不是百姓的盛世。

其实早些年,当玄宗李隆基初登大位的时候,并不是现在这样,他拨乱反正,整治外戚,打击世家大族,清查土地兼并,做得相当不错。

可干了这么久的活儿,就不能享受享受吗?

开创了盛世之后,李隆基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全然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

当那篇文章出现时,李隆基逐渐清醒了,他还没有彻底的昏庸。

李隆基深深呼吸一口气,看向一旁的丞相:“张师,先不抓他,您来写一篇文章,好好驳斥他吧。”

这话一出,张没没办法再反对,只能领命。

回到住处后,张认真看着苏澈的那篇文章,沉思了良久,随后开始写了起来。

文坛领袖终究是文坛领袖,他的文采,他的功底,绝对不是翰林院的那些御用文人能相提并论的。

一篇洋洋洒洒八千字的《大国论》,被他写了出来。

书中从各种角度,论证了这万国来朝的好处。

同时还引经据典,写得有理有据,不像是那些御用文人那般,只知道闭着眼乱吹。

很快,当这文章刊登上邸报上,再次引起了无数讨论。

只因这文章的作者,是当代文坛之领袖,当朝之丞相所写!

一时之间,无数文人雅士,赞不绝口,纷纷感慨的表示,这才是真正的大国之论,定能将李太白那歪门邪辩得哑口无言!

而苏澈看到这篇文章后,却是微微一笑。

终于等到了一个有分量的对手了……

此前那些翰林院的御用文人所写的那些文章,苏澈自然也看到了。

他都懒得理。

和这些人辩论,但凡了一个字,都算苏澈输。

可这样一篇文章不同。

这是当朝宰相,文坛领袖,张之文!

在这篇文章中,从各方面论据了为什么不断举行万国来朝,文化、政治、传尝世界影响,万世之格局。

一句话,伱只看到了眼前的苟且,而朝廷却在谋划未来之基业。

万国来朝吸纳下人才,为唐所用,让本朝前所未有的强盛。

这岂是那些蝇头利,可以比拟的?

张这些话,都是从实际出发,并不是无脑的吹。

事实的确如此。

唐文化的影响力,遍及下,影响万世之格局,同时吸纳来自全世界的人才,无论是文人,还是武将,都有很多很多。

那些生于草原的胡人,就射箭骑马来,比中原人厉害太多,很容易就当上军官,执掌兵权,他们有生的优势。

面对这样一篇文章,苏澈微微一笑,随后铺开宣纸,开始写了起来。

只见纸张上的标题,赫然是三个大字。

《国富论》

这文章之前苏澈写过一次,此刻再次写起来类似的文章,自然是驾轻就熟。

既然张这样的文坛领袖,喜欢和自己空谈国际影响,大谈文化政治,什么世界布局。

那苏澈就好好来论述一下,到底如何才能将一个国家变得强盛。

国富论,就是论述这些道理的。

苏澈将国家,世家,平民,以及外邦的商人贸易,所有事情都原原本本的详细讲述起来。

下之间的财富,是有数字限额的,如果想让国家富裕,那就必须要进行内圣外王之道,而不是用无数的财富,去换取名声。

退一万步来。

如果换取了名声,却不将这些名声转化为实际性的收益,那真的是愚蠢到了极点。

朝贡的贡品也好,赏赐的宝物也罢,这些在国际贸易面前,都不过是头而已。

真正恐怖的财富流逝,在于允许朝贡使团沿途和在京贸易。

同样的物品,在国外是一个价格,在国内却是另外一个价格,在京城又是一个价格。

外邦人将本国的特产来进行贸易交换,再把丝绸、茶叶、瓷器之类的东西贩卖回去。

直接一本万利。

这也是很多番邦朝贡对朝贡乐此不疲的原因之一。

太赚钱了!

明明朝廷已经将自己的名声远播出去,却不利用这名声来进行贸易赚钱,反而让外邦商人,让那些世家大族参与进去,一个个赚得富可敌国。

这财富的流逝,导致了国家表面上看上去强盛,但实际上,这不过是空中楼阁。

民众百姓没有富起来,朝廷的国库没有富起来,皇帝的内帑没有富起来,反倒是世家大族,以及外邦之人富起来了。

这给朝廷造成了非常大的经济负担,如果连这一笔账都算不明白的话,那张公您果真不愧是文坛领袖了,对算数一窍不通!

这朝贡本应该是一场划算的政治买卖,明明能利用这大好的机会,使得国富民强,却偏偏弄成现在这般粉饰太平的闹剧!

难道满朝诸公,就没有一个人看不出来这其中问题吗?

苏澈在文章的后面写道:

张公这大国论我看了,我也同意,并进行了补充,或许咱们可以先富国,再谈大国之论如何?

随着苏澈这篇文章写完之后,文气再次冲而起,整个客栈的客人都被惊吓到了,苏澈连忙将纸张对折,这才让文气内敛,让风波平息。

对于朝贡,苏澈并不反对,他反对的仅仅只是“宁与友邦,不予家奴”这种极端做法,文人们粉饰太平,难道这世道真就是太平盛世了?

随着苏澈将文章邮寄到真一道邸报,很快再次被刊登了上去。

《国富论》——李太白!

这文章很显然是对此前张那篇《大国论》的回应。

这文章一出,瞬间被抢购一空,一时之间,长安纸贵。

文人们拿到这篇文章后,纷纷看了起来,一时间赞叹不已,也引起了不少争议。

“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李太白还真有一些见识!”

“好一篇国富论,不过我们朝上国,和别人做生意,这真的好吗?”

“可如果不这样的话,难道我们非得吃亏吗?打肿脸充胖子?这样就好?”

“谈钱太俗了啊……”

“呵呵,没钱就没问题了?你没钱能上得起学,买得起书!”

“就是!这是强国之言!富国之论!”

“不是读了圣贤书,空谈些大道理,就能让国家富强起来的!还是要务实啊!”

争论的声音各不相同,有对苏澈这篇文章赞同的,这些人多是寒门底层人出身,知道民间疾苦,知道务实才是真道理。

至于那些世家大族,豪门子弟,就对这篇文章嗤之以鼻了:“通篇在谈钱,这李太白真的是升斗民之见啊,掉进钱眼里了,就这也配和张师的《大国论》相提并论?”

一时间,苏澈这篇文章可谓是两极分化,引起争论无数。

当张看到这篇《国富论》时,顿时挑了挑眉头:“油嘴滑舌的家伙!真敢啊!!”

即便是张,也不得不承认,这李太白得很有道理。

但问题是……

你这篇文章比之前那篇文章更加锋锐,直接动了无数饶蛋糕,那些世家大族,可绝对不会放过你啊!

“李太白啊李太白,你敢写出这样的文章,那就等着不得好死吧!”

与此同时。

当吏部尚书宋璟看到这篇文章时,忍不住赞叹道:“真是务实之论,强国之言,好文章啊,这文章写得真是不错……”

此前看到那篇文章时,他眼前发黑。

果不其然,那篇文章引起无数争议,加剧了国人和外邦饶矛盾,使得长安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安稳,在朝廷的严格管束之下,才渐渐平息了风波。

此刻,这篇文章再出,让宋璟再次震撼了。

宋璟和张不同,他是实干之才,很清楚只有这么做,才能强国。

但问题是……

陛下真的能听进去吗?

宋璟摇了摇头,一时间忍不住有些担忧起来。

此刻。

皇宫内。

当玄宗李隆基看到这篇《国富论》时,顿时皱起了眉头,脸色一时间阴晴不定。

他的眼神之中,有惊讶,又有惊喜,更有些疑虑。

这是务实之言,但也是很多人口中的“升斗民”之论!

堂堂大国,难道要去掠夺那些国的利益?

成何体统?

要赏赐那些国,要带着那些国富裕,让他们强大起来,让他们充满唐文化,这是以往的作风。

这是一个等价交换,你给对方好处,对方承认你的地位和对你的尊敬。

然而这样的行为。

直接被一篇《宁与友邦,不予家奴!》的文章揭开了遮羞布,这不过是掩耳盗铃的行为,用百姓的民脂民膏换取朝上国的名声,属于撒币行为。

看到那篇文章时,李隆基被气个半死。

此刻李隆基又被这一篇《国富论》给震撼到。

如果只有前者,而没有后者的话,那这李太白不过是空泛而谈,就像是那些指责皇帝行为的谏官一样,专门盯着子的过错,找子的毛病,从而没事找事的人一般。

但……

李太白显然不是这样的人。

他不仅拿出了批判性的文章,还拿出了可供操作的方法,能让国家重新富强,只要进行国际贸易就好……

李隆基反反复复的看着这篇《国富论》。

这文章辞藻一般,但内容却格外的务实,每句话都直戳问题的本质,直接讲述了一条让国家富强之路!

这是李隆基近些年看过最震撼的一篇文章了。

甚至超过了那篇《宁与友邦,不予家奴!》。

“国富民强……盛世,到底是谁的盛世……”

李隆基轻声喃喃,他正在认真思考着这么做的得失。

这篇文章给出的道路,让他大为心动。

可如果真这么做的话,就要得罪很多既得利益者,甚至会让此前的盛世局面,功亏一篑!

甚至于……

会让他在史书上的名声,变成另外一种评价!

现实的利益,和美好的名声,这该如何选择?

就在李隆基沉思的时候,宦官急忙来报——

“陛下,宫门外有一少年,自称李太白,求见于陛下!”

“什么?!”听到这话,李隆基直接站起身,错愕的着:“李太白?!”

喜欢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团宠农门小作精:首辅追妻火葬场 重返1987,属于我的黄金时代 恐怖降临【鬼门】 说我不配当师兄,我退宗了你哭啥 官场争雄,从女书记的秘书开始 至尊神诀 清穿:卷王四爷的娇养好孕侧福晋 机械末世:我的机甲有亿点强 冰山女战神的护身狂医 高武:大限将至的我,背棺出征! 谁是文仙 桃树林里桃花开 捡的穷老公竟是豪门世家 超新人 皇家小二货 女主一直在遭罪[星际] 关灯!神秘老公深深宠 心灵赞歌 我的千年女鬼未婚妻 暗夜之影
经典收藏 我有亿万分身,你抓我去挖矿? 领主:我有技能天赋树 万变之法 我在新手村悄悄惊艳全世界 唐人街的厨仙 封皇传 天赋,体质,背景,我都是最顶级 云颠之明 在宗门躺平的我快要无敌了 曹贼系统:只要拆散道侣就能变强 开局被女帝逼婚 天行烟雨 朱雀鸣 港综:我靠邪门天赋在诸天做邪神 为师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和尚 神兽九鼎 玄幻:我开的建筑设计院成为圣地 名门妖孽 穿书女配成了顶流团宠 斗罗:我千仞雪开局拿到剧本
最近更新 封神的边角料,朝歌的小骄傲! 仙帝?我打的就是仙帝 长生:从乞丐开始 晦力乱神 九转吞天诀 御龟仙族 开局刚好苟完十年,我无敌了 吞天混沌经:开局先吞圣女修为 我在修仙世界当狐仙 我在剑宗吞噬封神 九九天雷下回归地球 重生:我在异世开宗门 邪灵降临:九族之战 叛出家族后,转身投靠魔族女帝 病娇哪吒以下犯上:偏死缠小师叔 天视人域 大荒剑帝 师兄耍剑,仙气飘飘 白骨大圣 洪荒:我为器祖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 天榜草莓 -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txt下载 -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最新章节 -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全文阅读 - 好看的玄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