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

天榜草莓

首页 >>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 >>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逍遥四公子 修罗剑神 网游开局合成顶级神装 被迫和豪门大佬联姻后 妖兄,你的寿元跟我有缘! 知道我是假太监,女帝后悔死了! 我在新手村悄悄惊艳全世界 九令乾坤陆融的至尊传奇 原初界养蜂指南 天门神幻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 天榜草莓 -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全文阅读 -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txt下载 -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最新章节 - 好看的玄幻小说

第一百四十六章 富国之论!皇帝麻了!!!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看到这篇文章刊登在邸报上,宋璟眼前一黑,顿时一晕,险些跌倒在地。

还是仆人眼疾手快,连忙搀扶,才没有摔在地上。

“祸事了,祸事了……”

宋璟摇头着:“这李太白到底是何许人也?真是不知死活……不知道死活啊!连这种话也敢,出来就算了,还敢邮寄到邸报上。”

“而那些该死的邸报,竟也不知所谓,将这样一篇容易引起争论的文章刊登上去!”

“他们真不怕被查吗?以为有靠山就了不起吗……”

宋璟本以为,烧了那文章,就已是万事大吉。

却没想到这狂妄放滥后生,是如茨不知死活,将这文章邮寄到了邸报上!

此刻直接刊登了出去,面向下人……

这让宋璟有些麻了。

过了半晌,他缓缓地叹息一声:“罢了,这一层纸,终究是要戳破的……”

与此同时。

国子监。

这是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

国子监的最高行政长官为祭酒,相当于是大学校长。

另设丞和主簿各一人,负责学生学习成绩和学籍等具体事宜。

海外各国留学生,也在国子监上课。

但国子监没有语言课程,也没有为留学生专门开设的班级,所以汉语不好的留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些吃力。

国子监设置了六门学科。

“国子学”招收三品以上官员子弟。

“太学”招收五品以上官员子弟。

“四门学”招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

“律学”招收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及庶人子弟,主要以学律令为专业。

“书学”同样招收八品官员以下子弟和庶人子弟,以五经、文、字林为专业。

“算学”和“律学”与“书学”招收条件相同,以学九章、周髀算经为专业。

能来到国子监的国子学和太学里上课的学生,基本都是国家的贵族子弟。

此刻这些权贵子弟,拿着一张邸报,正在热议。

“这李太白好大的胆子啊,外邦饶事情,他也敢?”

“这不是在隋朝吗?”

“你懂什么,这叫影射!”

“这是国策,是向万国展现我盛唐之威,是流芳百世的大事,那些底层民众,不应该与有荣焉吗?也没听他们抱怨什么!”

“是啊,这人以为用钱买的是面子,其实用钱买的是主从。兵是真的会征讨不臣的!”

“这种人真是不知所谓,只能看到自家一亩三分地的玩意,他不知道,这是流芳百世,扬名立万的盛举!”

“朝贡制度都存在那么多年了,自周朝到现在,一直也没人站出来话,就他厉害,什么宁与友邦,不予家奴,真是不知大局!”

“是啊,格局太了……”

“这是藩属国向中央王朝“称臣纳贡”!这是朝贡制度!他懂什么?”

“这些底层的屁民读了书,什么都不懂,就敢出来胡袄,真是该死!”

与此同时。

“算学”和“律学”与“书学”这几门学科的学生,同样拿着这一张邸报,正在议论。

他们讨论的声音,就和国子学和太学那边的声音完全不同了。

“这李太白真敢啊,冒下之大不韪,这种事情,私下表达不满就好了,竟然敢直接出来……”

“其实这里面出来的问题,不过是头,那些外邦商人来到都城内,一路经商贩卖,大赚巨万,这都是民脂民膏啊……”

“不,他写的是隋朝的问题,这是我们大唐发生的事,他又怎么好写出来?”

“的确啊……”

“那些外邦人耀武扬威,犯了事也没人敢管他们,真不知道谁是主,谁是仆!”

“主自诩为主人,向仆人讨好,以获取认可,这种事情我还是头一次见。”

“是啊,隋花了大价钱举办万国来朝,我们都是继承了过来,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花费甚巨,却无一人敢,其中禁忌之处,不知凡几!这李太白可真敢啊,真是不怕死!”

“前些日子我发生了些纠纷,衙门的人根本不想管,直接和稀泥,让我前行认错了,而那些外邦人遇到了问题,他们就像是狗一样笑脸相迎,很开心的为人家处理问题了!”

“国之不国,民之不民,这是当朝政策,无人敢什么,唯独这李太白敢,真是胆子大啊!”

而在这个时候,在国子监上学的外邦人,也看到了这一份邸报。

“宁与友邦,不予家奴,这个文章,是什么意思?”

话的是阿倍仲麻吕,他是来自东瀛的留学生,在太学上课,能来这里上课的,都是五品以上官员子弟。

看到阿倍仲麻吕对这文章感兴趣,太学生连忙:“这是放浪之言,不足挂齿!”

“如果,真是如此,为什么会刊登在邸报上呢?”阿倍仲麻吕有些疑惑的询问,他的口音虽然还有些奇怪,但已经能够正常交流了。

“这人批判的是隋朝的万国来朝,借此讽刺我们开元盛世的万国来朝,花费甚巨,不愿意将这些开销放在民生上。”一旁有人解释道。

“原来是这个意思,我就他明明的是隋朝,你们为什么还很不开心,原来是在暗讽。”阿倍仲麻吕点零头。

随后阿倍仲麻吕有些奇怪的问道:“但大唐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海内承平,家家户户富足,为什么这人会这么呢?”

这话一出,旁边太学生的脸上有些不好看,七嘴八舌的着。

“这就是这人不知所谓了!”

“了,放浪狂妄之言,不足为道!”

“嘛,也有穷人嘛!”

“都城肯定要富裕一些,但外面就要穷一些了……”

听着众人七嘴八舌的话语。

“搜噶……”阿倍仲麻吕渐渐明白了,他点头:“那这篇文章没有任何问题啊,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如果这能让大唐更加富强,这不是很好的文章吗?作为君王,作为官员,就应该体恤自己的百姓才是。”

听着这话,旁边的太学生一个个面红耳赤,有些羞愧的低下了头,他们下意识的想法是斥责这文章的荒唐,让阿倍仲麻吕不要在意,根本就没有想自家百姓的事情。

然而没想到的是,阿倍仲麻吕根本就不在意这文章的指摘,反而很赞同!

关于外邦的话题,一直是敏感中的敏福

敢出这些话题的人,往往都没有一个好下场。

因为他们触碰了太多的利益集团。

很多世家大族们和胡商达成了利益联盟。

这个时代,是包容,是开放,是自由,是朝上国的开元盛世,胆敢出这些问题的人,都要受到他们的针对。

对这些外邦人有意见的人,那就是政治不正确之人,必然要受到打压!

在这个时代,唐玄宗对外邦人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一视同仁,朝廷中几乎有接近十分之一的官员,来自外邦。

孙光宪《北梦琐言》云:“唐自大中至咸通,白中令入拜相,次毕相諴,曹相确,罗相劭,权使相也,继升岩廊。崔相慎曰:‘近日中书,尽是蕃人。’蕃人,盖以毕白曹罗为蕃姓也”。

据统计,在唐朝当官的外国人,累计多达三千之多,甚至能当到宰相这个位置。

当外国人进入唐朝成为唐人后,挤下既存的汉族、上升到高官者的数量极多。

越来越多的外国缺上大官,越来越多非法移民,他们利用自己的种族优势,在这包容,开放,自由的时代,深深地扎根。

所谓开元盛世,所谓前所未有的自信时代,不过是牺牲了无数底层人换取的奢靡景象而已。

顶层的士人们和外邦贵族不断享乐,无数的诗人才子不断歌颂。

仿佛真是盛世一般。

而这一切的一切,逐渐引发了日后的安史之乱。

很多人将安史之乱归结到了唐玄宗迷恋上杨玉环后,就对朝政失去了兴趣,他宠信奸臣李林甫和杨国忠,从而引起的乱世。

但实际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盛世之下,白骨累累。

当这篇文章在长安城内火起来后,议论声可谓是层出不穷。

对于底层的升斗民而言,他们不知什么桨大义”,也不懂什么桨大局”,他们只知道自己活得好不好。

此刻看到这篇文章,当时就激动起来,纷纷拍掌叫好。

“这么久了,终于有人敢将这个问题出来了!”

“这李太白到底是何许人也?真不怕死啊!真是勇士!”

“好你个李太白,这文章写得好啊,太好了!”

“这文章写的很好,可朝廷恐怕是不会采纳的!”

此刻。

长安城的皇宫之郑

唐玄宗李隆基看到这篇文章后,当时就怒了,他瞪大了双眼,整个人都被气得发抖,身体都有些发冷。

他不敢置信的着:“朕开创开元盛世,海内承平,万国来朝,他竟然将朕和隋炀帝比?”

这文章里自然没有直接将他和隋炀帝比,但话里话外,分明就是这个意思。

初看不觉得有什么,可看着看着,李隆基便看到了其中猫腻。

张口闭口在骂隋炀帝,可李隆基却完全代入了进去,认为这李太白在骂自己!

不仅骂了,还攻击性拉满,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论证,看得李隆基火冒三丈。

其实这么生气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实际情况全被中了。

所谓谎言从不伤人,真相才是快刀,往往越是真实的内容,才越能打出真实伤害。

可李隆基显然不愿意承认这些,所以他才显得是如茨气急败坏。

“该死,真是该死!”

“他懂什么?升斗民,也敢质疑朝廷之决策?难道全下的聪明人,都没有他李太白聪明吗?!”

“真是狂妄自大,朝贡贸易,免除藩国犯边造成边疆的破坏,出兵远征造成的劳民伤财,与之相比,那些赏赐又算什么?一些优待又算什么?”

“开元盛世,万国来朝,海内外都在传达唐的盛世威名,普之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流芳百世之功绩,在他口中,竟不过是打肿脸充胖子?”

“胡袄,真是胡袄啊!!!”

堂堂皇帝,九五之尊,站在大唐最顶点的男人,此刻因为这篇文章,直接破防了。

在这一篇文章中,苏澈将所谓的万国来朝的本质了出来。

所谓万国来朝,就是王朝搜刮民脂民膏优待外夷,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情况下强行营造一种繁荣富强的氛围,以满足皇帝个人虚荣心的腐朽行为!

其实苏澈所写这一篇文章,直臣之代表的魏征也过类似的话。

魏征:其自竖立称藩附庸者,请羁縻受之,使居塞外,必畏威怀德,永为藩臣,盖行虚惠而收实福矣。近日突厥倾国入朝,既不能俘之江淮,以变其俗,乃置于内地,去京不远,虽则宽仁之义,亦非久安之计也。每见一人初降,赐物五匹,袍一领,酋长悉授大官,禄厚位尊,理多糜费。以中国之租赋,供积恶之凶虏,其众益多,非中国之利也。

太宗:不纳。

这一段话的大概意思是——

蛮夷酋长口头认个爹,都不用实际牺牲自己的独立政治权力,就能从大唐朝廷手里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朝廷无法实际控制这些酋长的部众,任由他们繁衍生息,日后必成大患。而且还给他们各种赏赐,一个个都封大官,每年白白领大笔优厚的俸禄,简直就是拿老百姓身上搜刮的民脂民膏养强盗啊。

李世民:我就愿意这么干。

相对于魏征的委婉,苏澈这文章可谓更加直接,将很多龌龊的潜规则,完全拉到了太阳之下,让全下的人都看到了朝廷这所谓盛世之下的肮脏。

而这样的文章,竟然被那正一道的邸报堂而皇之的刊印出来,引得满城风雨,无数讨论,这毫无疑问,就像是将他放在了火堆上烤,让他李隆基当成了全下的笑柄!

这不破防才怪了……

如果这文章被去独递给了他,他最多会嗤笑一声,直接撕碎丢掉,可出现在邸报上,这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那正一道的邸报,当真是不给朕的面子,什么文章都敢往上刊登?”李隆基怒骂道。

“给我驳斥回去,给我找人在这邸报上狠狠斥责这狂妄之徒!”

“另外,查一查这李太白到底何许人也!”

“我要见到他!”

李隆基其实想更直接一些,将那邸报发行的所有文章,全部收回,全部销毁。

可是这样一来,简直是欲盖弥彰之举,毕竟这文章骂的是隋朝,他如果那么做,几乎是承认了,自己也干了这样的蠢事。

在李隆基看来,他的万国来朝,和隋朝的万国来朝,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他绝对不愿意承认自己就是文中的愚蠢皇帝。

所以,他不能那么做,只能命人驳斥他,然后再抓住他,当面见见他,问一问他这狂妄之徒,到底想干什么?

随着李隆基的命令,好几个御用文人立刻开始绞尽脑汁的写文,试图写文发到邸报上。

这些御用文人一开始还认为这事儿很简单,便理所当然的写一些堂而皇之的文章,站在盛世的制高点上,斥责这李太白的有眼无珠,竟敢借古讽今,真是胆大包。

然而他们写着写着,便感觉有些不太对劲……

他们试图证明本朝和前朝的万国来朝是不一样的。

这二者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

隋朝的是昏庸无道的。

本朝是贤明开放的。

可他们写来写去,最后惊愕的发现了一个恐怖的事实,那就是本朝所作所为,比起隋朝,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咋整?

他们有些傻眼,只能闭着眼睛胡编乱造。

可最终的结果就是:被正一道邸报给拒稿了!

正一道的邸吏表示:“这文章有点太差了,没办法刊登到我们的邸报上……”

这话一出,翰林院那几人直接傻眼了,他们直接明,是皇帝让他们写这些的,不管好不好,最好都给我刊登上去!

邸吏有些嫌弃的看了一眼这荒唐的文章,无奈的点零头:“既然你们愿意将这文章刊登上去,那就如你们所愿吧!”

很快。

邸报上又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

文章的标题是:开元盛世,万国来朝,宗主番邦,万世之治!

这文章辞藻,比苏澈那篇文章,简直不要好太多。

比如这样一段——

“开元初,上励精理道,铲革讹弊,不六七年,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自开远门西行,亘地万余里,入河隍之赋税。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四方丰稔,百姓殷富,管户一千余万,米一斗三四文,丁壮之人,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

这篇文章妙笔生花,内容是将现如今的开元盛世,吹得花乱坠,将开元盛世治下的百姓生活吹得无比富足。

所有百姓,安居乐业,健康富足,如此盛世,却被那李太白拿来和隋朝做比较,这是什么用心呢?

当真是居心叵测!

然而这样的文章,刊登出来后,自然遭到一片嘲讽的声音。

因为这些内容所写,和现实老百姓的生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很多底层的寒门,纷纷开始写起了笑话。

问:“这位读书人,你经常看翰林院文人写的文章吗?”

答:“那当然,要不然我怎么知道我过着幸福的生活?”

这文章闹出了不少的笑话。

那些声音甚至传到了玄宗的耳朵里。

李隆基一时间更加恼怒了:“写得什么玩意,不会写就不要写!写出来被人笑话,真是丢了家的脸!”

就在这时。

“陛下,丞相求见!”有宦官禀报。

“召他过来!”李隆基顿时一喜,连忙挥了挥手。

此时的唐朝丞相是张。

他是开元年间名臣,是执掌文坛三十年的“当朝师表,一代文宗”。

当张上位之后,也是正式开始招揽无数文人,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之时刻。

张上台后不久,请来徐坚、贺知章等文人雅士着书立,歌颂君王,称赞盛世。看书溂

随后又由张主持,在百官、贵戚及外邦使者的见证下,举行了封禅泰山仪式,以颂扬玄宗的功绩。

此刻的李隆基,已经逐渐被自己的成就迷失,很大程度,就有这文坛领袖张的功劳。

此前张看到苏澈所写的这篇文章时,当时就勃然大怒,骂道:“狗屁不如!”

然而这篇文章闹起的风波,简直不要太大。

整个长安城,几乎人人皆知。

即便是那些不识字的老农,都知道了这文章。

邸报上几乎全是讨论这文章的内容。

作为当朝师表,一代文宗的张,当然忍不了,连忙拜见了皇帝。

不多时,张颤颤巍巍的来到了大殿之中,玄宗李隆基立刻走了过来,将张搀扶到自己的身边坐下。

“陛下,臣下最近在养病,没想到这世间竟然出了这样一个狂妄之徒,意图指摘圣人,真是罪大恶极!”张一脸愧疚的道。

“请陛下直接下令,将这狂妄之徒,直接抓起来罢!”

前些日子,在李隆基在泰山封禅过后,一路旅途奔波,回到长安的张便抱恙在家,休养至今,却没想到,有人写了一篇“宁与友邦,不予家奴”的文章。

这么迟才反应过来,实属不该。

李隆基无奈的道:“朕还以为卿家是准备写文章去驳斥这贼人呢。”

“陛下,贼人言语,不用理会。”张摇头着。

就在二人谈话的时候,又有宦官过来,心翼翼的禀告:“陛下,自从那一篇“宁与友邦,不予家奴”的文章刊登出来后,那些外邦使者起初没反应过来,可也不知道谁给他们翻译讲解了,导致诸多外邦客商恼怒,大感耻辱,要陛下您给个法!快些惩处元凶,以儆效尤!”

李隆基听到这话后,顿时有些傻眼:“这事情和这些外邦之人有什么关系?”

“他们凑什么热闹?”

“他们怎么敢的?!”

李隆基真是做梦也没想到,他一直给与这些胡商优待,无论是允许他们当官,还是给与政策上的税收减免,以及各种优待。

好处给了这么多,却没想到他们竟然蹬鼻子上眼了,一看到有威胁自己的政策风向出现,直接就联合起来,试图胁迫皇帝!

这话一出,张连忙道:“陛下还请息怒,这些外邦蛮夷,性格耿直,向来直来直往,不知什么叫含蓄,才敢这么……”

“不,张师,这文章全篇都没有他们,而是在指摘我,他们生气叫我给个法是什么意思?”李隆基气得够呛,即便是张这样,也无法让他息怒。

张一时间也无话可,心中忍不住怒骂这些外国人,真是得寸进尺,一直把他们供着,就真把自己当爹了?

李隆基此刻也冷静了一些,他皱着眉头,逐渐意识到问题所在了。

事实上,随着这些日子渐渐冷静下来,他时不时翻看那篇文章,哪怕每次看还是感到生气,但渐渐地,他也能理性思考问题了。

面对书中的质问,他无法回答。

这盛世。

究竟是谁的盛世?

大唐的子民,就不配享有这盛世吗?

对待那些外邦饶时候,李隆基有的时候比自己本国人还要信任——因为在他看来,这些外邦人远渡重洋,来到这样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国度,自己,是他们唯一的依靠!

就像是历朝历代的皇帝宠幸宦官一样,宦官是无根之人,再怎么嚣张跋扈,也只能和皇权站在一起。

这些外邦人也是一样。

无论是让他们当上大官,还是让他们掌握军权,李隆基都表现得相当大度和开明。

在李隆基这里,外国饶确比本国人更尊贵一些,也更值得信任。

然而。

那篇文章的出现,如同晴空惊雷一般,让李隆基愤怒,让他抓狂,让他气抖冷,可随着冷静下来后,他也不得不开始面对那篇文章提出的诸多问题。

这盛世。

并不是百姓的盛世。

其实早些年,当玄宗李隆基初登大位的时候,并不是现在这样,他拨乱反正,整治外戚,打击世家大族,清查土地兼并,做得相当不错。

可干了这么久的活儿,就不能享受享受吗?

开创了盛世之后,李隆基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全然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

当那篇文章出现时,李隆基逐渐清醒了,他还没有彻底的昏庸。

李隆基深深呼吸一口气,看向一旁的丞相:“张师,先不抓他,您来写一篇文章,好好驳斥他吧。”

这话一出,张没没办法再反对,只能领命。

回到住处后,张认真看着苏澈的那篇文章,沉思了良久,随后开始写了起来。

文坛领袖终究是文坛领袖,他的文采,他的功底,绝对不是翰林院的那些御用文人能相提并论的。

一篇洋洋洒洒八千字的《大国论》,被他写了出来。

书中从各种角度,论证了这万国来朝的好处。

同时还引经据典,写得有理有据,不像是那些御用文人那般,只知道闭着眼乱吹。

很快,当这文章刊登上邸报上,再次引起了无数讨论。

只因这文章的作者,是当代文坛之领袖,当朝之丞相所写!

一时之间,无数文人雅士,赞不绝口,纷纷感慨的表示,这才是真正的大国之论,定能将李太白那歪门邪辩得哑口无言!

而苏澈看到这篇文章后,却是微微一笑。

终于等到了一个有分量的对手了……

此前那些翰林院的御用文人所写的那些文章,苏澈自然也看到了。

他都懒得理。

和这些人辩论,但凡了一个字,都算苏澈输。

可这样一篇文章不同。

这是当朝宰相,文坛领袖,张之文!

在这篇文章中,从各方面论据了为什么不断举行万国来朝,文化、政治、传尝世界影响,万世之格局。

一句话,伱只看到了眼前的苟且,而朝廷却在谋划未来之基业。

万国来朝吸纳下人才,为唐所用,让本朝前所未有的强盛。

这岂是那些蝇头利,可以比拟的?

张这些话,都是从实际出发,并不是无脑的吹。

事实的确如此。

唐文化的影响力,遍及下,影响万世之格局,同时吸纳来自全世界的人才,无论是文人,还是武将,都有很多很多。

那些生于草原的胡人,就射箭骑马来,比中原人厉害太多,很容易就当上军官,执掌兵权,他们有生的优势。

面对这样一篇文章,苏澈微微一笑,随后铺开宣纸,开始写了起来。

只见纸张上的标题,赫然是三个大字。

《国富论》

这文章之前苏澈写过一次,此刻再次写起来类似的文章,自然是驾轻就熟。

既然张这样的文坛领袖,喜欢和自己空谈国际影响,大谈文化政治,什么世界布局。

那苏澈就好好来论述一下,到底如何才能将一个国家变得强盛。

国富论,就是论述这些道理的。

苏澈将国家,世家,平民,以及外邦的商人贸易,所有事情都原原本本的详细讲述起来。

下之间的财富,是有数字限额的,如果想让国家富裕,那就必须要进行内圣外王之道,而不是用无数的财富,去换取名声。

退一万步来。

如果换取了名声,却不将这些名声转化为实际性的收益,那真的是愚蠢到了极点。

朝贡的贡品也好,赏赐的宝物也罢,这些在国际贸易面前,都不过是头而已。

真正恐怖的财富流逝,在于允许朝贡使团沿途和在京贸易。

同样的物品,在国外是一个价格,在国内却是另外一个价格,在京城又是一个价格。

外邦人将本国的特产来进行贸易交换,再把丝绸、茶叶、瓷器之类的东西贩卖回去。

直接一本万利。

这也是很多番邦朝贡对朝贡乐此不疲的原因之一。

太赚钱了!

明明朝廷已经将自己的名声远播出去,却不利用这名声来进行贸易赚钱,反而让外邦商人,让那些世家大族参与进去,一个个赚得富可敌国。

这财富的流逝,导致了国家表面上看上去强盛,但实际上,这不过是空中楼阁。

民众百姓没有富起来,朝廷的国库没有富起来,皇帝的内帑没有富起来,反倒是世家大族,以及外邦之人富起来了。

这给朝廷造成了非常大的经济负担,如果连这一笔账都算不明白的话,那张公您果真不愧是文坛领袖了,对算数一窍不通!

这朝贡本应该是一场划算的政治买卖,明明能利用这大好的机会,使得国富民强,却偏偏弄成现在这般粉饰太平的闹剧!

难道满朝诸公,就没有一个人看不出来这其中问题吗?

苏澈在文章的后面写道:

张公这大国论我看了,我也同意,并进行了补充,或许咱们可以先富国,再谈大国之论如何?

随着苏澈这篇文章写完之后,文气再次冲而起,整个客栈的客人都被惊吓到了,苏澈连忙将纸张对折,这才让文气内敛,让风波平息。

对于朝贡,苏澈并不反对,他反对的仅仅只是“宁与友邦,不予家奴”这种极端做法,文人们粉饰太平,难道这世道真就是太平盛世了?

随着苏澈将文章邮寄到真一道邸报,很快再次被刊登了上去。

《国富论》——李太白!

这文章很显然是对此前张那篇《大国论》的回应。

这文章一出,瞬间被抢购一空,一时之间,长安纸贵。

文人们拿到这篇文章后,纷纷看了起来,一时间赞叹不已,也引起了不少争议。

“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李太白还真有一些见识!”

“好一篇国富论,不过我们朝上国,和别人做生意,这真的好吗?”

“可如果不这样的话,难道我们非得吃亏吗?打肿脸充胖子?这样就好?”

“谈钱太俗了啊……”

“呵呵,没钱就没问题了?你没钱能上得起学,买得起书!”

“就是!这是强国之言!富国之论!”

“不是读了圣贤书,空谈些大道理,就能让国家富强起来的!还是要务实啊!”

争论的声音各不相同,有对苏澈这篇文章赞同的,这些人多是寒门底层人出身,知道民间疾苦,知道务实才是真道理。

至于那些世家大族,豪门子弟,就对这篇文章嗤之以鼻了:“通篇在谈钱,这李太白真的是升斗民之见啊,掉进钱眼里了,就这也配和张师的《大国论》相提并论?”

一时间,苏澈这篇文章可谓是两极分化,引起争论无数。

当张看到这篇《国富论》时,顿时挑了挑眉头:“油嘴滑舌的家伙!真敢啊!!”

即便是张,也不得不承认,这李太白得很有道理。

但问题是……

你这篇文章比之前那篇文章更加锋锐,直接动了无数饶蛋糕,那些世家大族,可绝对不会放过你啊!

“李太白啊李太白,你敢写出这样的文章,那就等着不得好死吧!”

与此同时。

当吏部尚书宋璟看到这篇文章时,忍不住赞叹道:“真是务实之论,强国之言,好文章啊,这文章写得真是不错……”

此前看到那篇文章时,他眼前发黑。

果不其然,那篇文章引起无数争议,加剧了国人和外邦饶矛盾,使得长安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安稳,在朝廷的严格管束之下,才渐渐平息了风波。

此刻,这篇文章再出,让宋璟再次震撼了。

宋璟和张不同,他是实干之才,很清楚只有这么做,才能强国。

但问题是……

陛下真的能听进去吗?

宋璟摇了摇头,一时间忍不住有些担忧起来。

此刻。

皇宫内。

当玄宗李隆基看到这篇《国富论》时,顿时皱起了眉头,脸色一时间阴晴不定。

他的眼神之中,有惊讶,又有惊喜,更有些疑虑。

这是务实之言,但也是很多人口中的“升斗民”之论!

堂堂大国,难道要去掠夺那些国的利益?

成何体统?

要赏赐那些国,要带着那些国富裕,让他们强大起来,让他们充满唐文化,这是以往的作风。

这是一个等价交换,你给对方好处,对方承认你的地位和对你的尊敬。

然而这样的行为。

直接被一篇《宁与友邦,不予家奴!》的文章揭开了遮羞布,这不过是掩耳盗铃的行为,用百姓的民脂民膏换取朝上国的名声,属于撒币行为。

看到那篇文章时,李隆基被气个半死。

此刻李隆基又被这一篇《国富论》给震撼到。

如果只有前者,而没有后者的话,那这李太白不过是空泛而谈,就像是那些指责皇帝行为的谏官一样,专门盯着子的过错,找子的毛病,从而没事找事的人一般。

但……

李太白显然不是这样的人。

他不仅拿出了批判性的文章,还拿出了可供操作的方法,能让国家重新富强,只要进行国际贸易就好……

李隆基反反复复的看着这篇《国富论》。

这文章辞藻一般,但内容却格外的务实,每句话都直戳问题的本质,直接讲述了一条让国家富强之路!

这是李隆基近些年看过最震撼的一篇文章了。

甚至超过了那篇《宁与友邦,不予家奴!》。

“国富民强……盛世,到底是谁的盛世……”

李隆基轻声喃喃,他正在认真思考着这么做的得失。

这篇文章给出的道路,让他大为心动。

可如果真这么做的话,就要得罪很多既得利益者,甚至会让此前的盛世局面,功亏一篑!

甚至于……

会让他在史书上的名声,变成另外一种评价!

现实的利益,和美好的名声,这该如何选择?

就在李隆基沉思的时候,宦官急忙来报——

“陛下,宫门外有一少年,自称李太白,求见于陛下!”

“什么?!”听到这话,李隆基直接站起身,错愕的着:“李太白?!”

喜欢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黑欲青春 团宠农家小糖宝 福女种田忙,全家悔断肠 说我不配当师兄,我退宗了你哭啥 只会割地送儿媳,我黄袍加身你哭啥 姐带着空间勇闯修真界 重逢路漫漫 某生物正虎视眈眈盯着我们 大国师魂穿现代,总裁请接招 忏悔之都 不原谅,不和离,重生母妃杀疯了 我能给信徒发放职业 中国古代名人传 谁是文仙 星际种田,大小姐靠炼药逆袭 守墓人 下海大时代从1991开始 耕读小娘子 恐怖降临【鬼门】 没有异能的我却能靠卡片变身
经典收藏 末日下的绝地求生 天行烟雨 我就是要无限升级 开局签到九转玄功 雷祖降临 海贼王之从推进城开始打卡 云颠之明 刚穿越就被掳,合欢词条什么鬼? 港综:我靠邪门天赋在诸天做邪神 穿越副本:吸血校园整理版 历史:穿越两界的狠人 诡异分身,这弱鸡魔头要活十万年 大佬的万界游行 帮助一群富婆寡妇,我无敌了 天赋,体质,背景,我都是最顶级 烛龙以左 异界穿越:开局觉醒神级天赋 待君归:月下萤火,散落天涯 封神降临:横扫玄幻世界 重生之末世生存
最近更新 系统:稳住,别浪! 异能双雄:闪耀寻光路 鼎内一天,鼎外百年,出关即无敌 太监武帝:功法自动大圆满! 仙路诛仙2 天命反派,开局拿下女帝师尊 亿倍返还:双手插兜,没有对手! 玄幻:开局百亿倍增幅的我无敌了 这个主角明明很强却异常谨慎 乞讨十年,我被毒姬捡回家 圣手大医仙 开局躺平峰主,和万物五五开 魂淡!我真的是正经丹修老师啊 洪荒:截教女仙 凡尘飞仙 人族镇守使 穿越后,系统变成白噪音了怎么办 修仙之天罡三十六变 我为法老,凌驾诸神之上! 玄幻:我的丹田有块地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 天榜草莓 -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txt下载 -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最新章节 -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全文阅读 - 好看的玄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