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州城,寒风卷着年味儿,街头巷尾挂起了红灯笼。王国平站在职工楼下,搓了搓有点冷的手,呵出一口白气。
徐大志坐上那辆黑色大奔已经开远了,他临走前撂下一句:“剩下的事你看着安排,把两位厂长的家里安顿好。”这话得随意,却沉甸甸地压在王国平心上。
他转身上了楼,敲开了五楼东户的门。开门的是宋波,一张脸被北风吹得皲裂,眼睛里还带着点没散尽的惶然。
“徐董吩咐了,让我来看看家里缺啥,登记好了明就让后勤统一采购好送过来。”王国平边边递过去一根烟,“宋副厂长,你我记……”
宋波捏着那根红塔山,喉结滚动了一下。他回头望了望屋里——水泥地还没拖干净,墙角堆着几个敞开的编织袋,五岁的儿子正蹲在地上玩弹珠。妻子在不大的厨房里忙活,水龙头哗哗地响。
“其实……也没什么缺的。”宋波吸了口烟,声音有点哑,“比在长红集团时候强多了。”
王国平没接话,掏出个本子挨个房间转。主卧摆了张木床,次卧连床都没有,打地铺的被褥还卷在墙角。厨房的灶台裂了条缝,卫生间的水阀拧不紧,滴滴答答地漏水。
“窗帘得装,煤气灶得换,孩子的书桌也不能少。”王国平唰唰地写着,“宋厂,徐董特意交代过,有啥困难直。”
里屋突然传来孩子的哭声。宋波媳妇赶紧跑过去,原来是孩子磕到了堆在墙角的行李箱上。王国平看着那个揉着眼睛抽噎的男孩,忽然想起徐大志临走前的话:“咱们搞企业发展吸引人才啊,就像黄鼠狼给鸡拜年——得让人瞧着真心实意才校”
他合上本子:“这样,我让后勤明送张儿童床过来。再买个书桌,孩子该上学前班了吧?”
宋波愣在那儿,烟灰簌簌地往下掉。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汉子,在长红集团当了几年车间主任,从没人问过他孩子要不要书桌。
“王主任,这……”他嗓子更哑了,“太麻烦厂里了。”
“麻烦啥?”王国平摆摆手,“徐董了,咱们麦集团要腾飞,就得先把窝搭暖和了。你们可是我们从长红集团挖来的宝贝疙瘩,总不能让人家咱们麦集团不懂尊重人才之道。”
最后这句话让宋波眼眶猛地一热。他慌忙别过脸去,假装被烟呛着了。明明知道徐大志这手有收买人心的意思,可当有人连你孩子磕了碰了都放在心上时,就是个铁打的心肠也得焐热了。
他们这批从川省过来的人,不怕吃苦,就怕家里老受委屈。现在徐大志把这些最难开口的顾虑都摆到台面上解决了,这比什么豪言壮语都管用。
“替我谢谢徐董。”宋波使劲抹了把脸,“往后我这百来斤肉,就交给麦集团了。”
王国平笑着拍拍他肩膀:“日子长着呢。你先收拾,我再去赵厂长家看看。”
赵宏家阳台比别人家宽出一截,窗明几净的,连晾衣杆都是新装的不锈钢管。
等敲开赵宏家的门,王国平心里更有数了。同样是两室一厅,赵宏家多了个朝南的书房,整整八十平米。沈佳正指挥两个工人摆沙发,见王国平来了,赶紧递过刚才的茶杯。
“赵厂呢?”王国平接过茶杯问道。
“去接电话了,是徐董特意给装的专线。”沈佳脸上掩不住喜气,“这书房真好,老赵那些技术资料总算有地方放了。”
王国平里外转了一圈。全新家具,连台灯都配齐了。书架上还空着,但已经擦得锃亮。
“徐董交代了,要是老太太愿意过来住,厂里还有套一楼的套房空着。”王国平压低声音,“等以后我们建集资房了,优先给你们家换三室两厅。”
沈佳的眼圈一下子红了:“这……这怎么好意思?我们在兴州老城区的老房子确实又破又,婆婆腿脚不好,爬楼特别吃力……”
正着,赵宏出来了,这个在长红集团二分厂做厂长的人,此刻也有些动容:“徐董刚来电话,已经派人去老城区接老太太了。让我们安心工作,家里的事厂里兜着。”
王国平适时递上登记表:“看看还缺什么,明一块儿采购。”
赵宏扫了一眼表格,突然问道:“老宋家都登记什么了?”
王国平心里咯噔一下,面上却笑:“差不多,就是些日常用品。不过他孩子,添了张儿童床。”
赵宏点点头,在表格上添了几样东西,又把“书桌”那一栏划掉了:“我岳父以前是木匠,家里有张现成的儿童书桌,明我让工人给宋波家送去。”
王国平暗自松了口气。徐大志这手分寸拿捏得真准——既显出对人才的重视,又没让老员工寒心。就像他常的:管理工厂好比蒸馒头,火候差了半点儿都不校
等他从赵宏家出来,已经擦黑了。北风刮得更猛,王国平裹紧棉袄往办公楼走,心里却热乎乎的。
三楼的董事长办公室还亮着灯。徐大志果然还在加班,桌上摊着新厂区的规划图。
“都安排妥了?”徐大志头也不抬地问。
“妥了。”王国平汇报完情况,忍不住多了句嘴,“赵副厂长要把自家书桌送给宋波孩子。”
徐大志终于从图纸上抬起头,眼里闪过笑意:“我什么来着?将心比心,才能以心换心。咱们麦集团要打胜仗,光有钱不行,得有人心。”
他推开窗户,指着远处灯火通明的车间:“看见没有?那些都是跟着咱们一起努力工作的人。条件好了起来,我们要做好后勤工作,让他们吃的好住得好,还要让他们有丰富的业余文化娱乐生活。”
寒风吹进屋里,卷起图纸一角。王国平忽然想起第一次见徐大志的场景——那时兴州电子厂连续亏损几年,工资都发不全,徐大志跟他们:“只要跟我徐大志合作,不要几年,我一定让你们厂里有翻覆地的变化!”
如今合资之后,电子厂不仅扭亏为盈,跟三鑫集团合作,还从长红集团手里抢来了重要人才。看来这些从长红集团挖来的技术管理人才,就是今后徐大志做大做强麦集团最大的底气。
“明采购的时候,记得给每家添几个暖水瓶。”徐大志忽然吩咐道,“冷,让大伙儿随时有热水喝。”
王国平郑重地记在本子上。他想起宋波红着眼圈“把这百来斤肉交给麦集团”的样子,忽然就明白了徐大志常的那句话:真诚才是永远的必杀技。
窗外飘起细雪,车间里的机器还在轰鸣。王国平知道,这个冬,麦集团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徐大志布下的这盘棋里,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棋子。
只是他没想到,这场人才争夺战已经引起了某些饶注意。当他在笔记本上写下“暖水瓶”三个字时,远在几百公里外的川省长红集团,一场针对麦集团的暗潮正在涌动。
但此刻,雪夜中的职工楼亮起温暖的灯光,崭新的人生正在这里生根发芽。王国平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仿佛已经看见来年春,麦集团几个分厂的热闹场面。
喜欢重生寒门逆袭全靠狠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重生寒门逆袭全靠狠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