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酒里的政途
六月的西江镇,稻浪翻滚,空气中弥漫着新禾的清香。省政协主席韩志明的车队缓缓驶入西城县境内时,县委书记鲁为民早已在高速路入口处等候多时。
“韩主席,欢迎回家!”鲁为民三步并作两步迎上前,双手紧紧握住韩志明的手,脸上堆满笑容,眼角挤出几道深深的褶子。
韩志明拍了拍鲁为民的肩膀:“鲁书记,辛苦你了。这次调研是罗书记亲自交代的任务,咱们可得把西城县的真实情况摸清楚。”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鲁为民连连点头,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我已经按照您的行程安排,第一站就定在店村。想着您也许……想回家看看。”
韩志明眼中闪过一丝波动,但很快恢复平静:“嗯,你考虑得很周到。”
专车驶过蜿蜒的山路,韩志明望着窗外熟悉的景色,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膝盖。二十年了,自从父亲去世后,他就很少回来。母亲坚持住在老宅,大哥陈新军一家照顾着她。作为省里的大领导,他每次回乡都兴师动众,反而让家人不得安宁。
“韩主席,前面就是西江镇了。”鲁为民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调研组我已经安排在古梯田景区的农家旅馆休息。您看……是先去看看老人家,还是……”
“先去家里吧。”韩志明打断他,“让调研组休息,你陪我去就校”
鲁为民眼中闪过一丝喜色,连忙掏出手机:“我这就通知店村的刘支书准备。”
车子在店村村口停下,韩志明坚持步行进村。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走得很慢,似乎在品味每一寸土地的气息。鲁为民跟在后面,不时用手帕擦汗,又不时跑几步跟上。
“韩主席,您家老宅我们去年专门拨款修缮过。”鲁为民凑上前,“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完全保留了原来的风貌。”
韩志明没有接话,他的目光被前方一座青砖灰瓦的老宅吸引。门前站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是他的母亲林明秀。老人拄着拐杖,身形佝偻,但眼神依然明亮。
“妈……”韩志明快步上前,声音有些哽咽。
“志明回来了。”林老太太拍了拍儿子的手臂,眼睛却看向他身后的鲁为民,“这位是……”
“伯母好!我是西城县委书记鲁为民。”鲁为民赶紧上前,腰弯得很低,“常听韩主席提起您老人家。”
“进屋吧,饭都做好了。”林老太太转身往屋里走,韩志明连忙搀扶。
屋内,村支书刘万顺和村长何志军已经等候多时。见韩志明进来,两人立刻站起来,手足无措地搓着手。
“韩主席好!”
“老刘,志军,别这么客气。”韩志明摆摆手,“今我就是回家看看,不是什么公事。”
大哥陈新军从厨房端出一盘盘家常菜,看到弟弟,只是憨厚地笑了笑:“坐吧,都是你时候爱吃的。”
饭桌上,陈新军搬出一个土陶酒坛:“自家酿的玉米酒,存了三年了。”
刘万顺见状,悄悄捅了捅何志军:“去把我车上的剑南春拿来。”
“不用了。”韩志明笑着制止,“鲁书记,今陪我喝点家里的自酿酒如何?也换换口味。”
鲁为民立刻接话:“我正有这个想法!听西江镇的土酒可是一绝。”
刘万顺尴尬地收回手,讪笑道:“那是那是,陈大哥的酒在咱村是出了名的好。”
陈新军给每裙上满满一大杯,金黄色的酒液在杯中荡漾,散发出浓郁的粮食香气。鲁为民迫不及待地端起酒杯抿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这酒……这酒……”他咂摸着嘴,“味道实在太好了!醇厚绵长,回甘清冽,丝毫不比五粮液差啊!”
韩志明也喝了一口,闭上眼睛回味:“嗯,还是以前的味道。”
酒过三巡,桌上的气氛渐渐热络起来。鲁为民的脸已经泛红,话声音也大了几分。
“韩主席,店村这几年的变化可不啊。”鲁为民举着酒杯,“特别是村党支部建设,在林华书记任上抓得很紧。”
刘万顺赶紧接话:“是啊是啊,我们村现在党员带头搞产业,稻谷统一卖给秦龙公司,村民收入翻了一番不止。”
韩志明点点头:“党支部就是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省委正在抓软弱涣散村党支部的整治工作,你们做得很好。”
鲁为民趁机凑近韩志明:“这都是林华书记的功劳,他下一步可能担任市农业局局长了……”
韩志明看了鲁为民一眼,没有接话,只是又喝了一口酒。
陈新军又搬来一个大酒罐:“再来点,这罐是五年的陈酿。”
鲁为民眼睛发亮,主动把酒杯递过去:“陈大哥这手艺,开个酒厂绝对发财!”
“庄稼人,就这点手艺。”陈新军憨厚地笑着,“志明时候最爱闻我酿酒时的香气。”
林老太太看着两个儿子,眼中满是欣慰:“新军虽然没读多少书,但踏实。志明有出息,是咱们全家的骄傲。”
韩志明握住母亲苍老的手:“妈,我这些年工作忙,没能常回来看您……”
“知道你忙。”林老太太拍拍儿子的手,“新军一家照顾我很好,你别担心。”
鲁为民见状,赶紧举杯:“我提议,为韩主席一家团聚干杯!也为店村的发展干杯!”
众人举杯相碰,酒液在杯中晃动,映照着每个人不同的表情。
不知不觉,八斤玉米酒已经见底。鲁为民话开始有些大舌头,但兴致却越来越高。
“韩主席……不,韩大哥!”他搂着韩志明的肩膀,“您看我在西城县也干了四年了……这次调研报告……”
韩志明轻轻拨开他的手:“鲁书记,酒喝得差不多了。明还要调研,今就到这里吧。”
鲁为民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对对对,您得对。我还得去古梯田那边安排明的调眩”他摇摇晃晃地站起来,“那……那我先告辞了。”
送走鲁为民一行人,老宅终于安静下来。韩志明陪着母亲坐在院子里,夜风轻拂,带来稻田的清香。
“那个鲁书记,”林老太太突然开口,“心思太重。”
韩志明苦笑:“妈,您还是这么敏锐。”
“你大哥虽然老实,但不傻。那个刘支书拿来的好酒,一看就是有人安排的。”林老太太望着星空,“志明啊,官场上的事妈不懂,但记住,无论走多远,根在这里。”
韩志明沉默良久,点点头:“我知道。”
次日清晨,韩志明被手机铃声吵醒。是鲁为民打来的,声音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精明干练。
“韩主席,调研组已经出发前往店村了。刘万顺那边都准备好了。”
当韩志明来到村委会时,调研组的专家们已经在查看村里的资料。刘万顺穿着崭新的白衬衫,正在滔滔不绝地介绍。
“……我们采取‘党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看到韩志明进来,他更加起劲,“这都是韩主席家乡的成就啊!”
韩志明皱了皱眉:“刘支书,成绩是村民干出来的,不用往我脸上贴金。”
鲁为民赶紧打圆场:“韩主席谦虚了。不过店村的发展确实是我们县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调研组在村里走访了一上午,与村民交谈,查看稻田和加工厂。韩志明特意去了几户贫困家庭,详细询问他们的收入情况。
“秦龙公司的收购价比市场价高吗?”他问一个正在晒稻谷的老农。
老农喜笑颜开地:“是的,确实比市场价要高。”
中午的座谈会上,鲁为民做了长篇汇报,重点强调了县委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的举措。韩志明认真记录,偶尔提问。
“林华同志在西江镇时的党建工作确实很有特色。”鲁为民又一次提到这个名字,“他将来担任市农业局局长,对这些情况也很熟悉……”
调研结束前,韩志明做了简短发言:“这次调研让我看到了农村产业发展的新气象,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发挥的作用。我会如实向省委汇报,西城县的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鲁为民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喜色,他知道,这份报告将是他晋升的重要筹码。
送别韩志明一行时,鲁为民握着韩志明的手久久不放:“韩主席,您放心,西城县的工作我一定抓好。也请您……多关心关心我们基层干部。”
韩志明点点头,转身上车前,他回头望了一眼老宅的方向。大哥陈新军站在远处的田埂上向他挥手,阳光下,那个憨厚的身影显得格外清晰。
车子驶离店村,韩志明打开车窗,让带着稻香的风吹拂脸庞。
车子驶过一片稻田,禾苗正在成长,再过四个月收获的季节快到了,每个人都在等待属于自己的那份收成。
喜欢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