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要拜师!继续提高自己!
我问九目道长,像我这种情况的您收不?
对,因为我的是拜师,而不是拜先生。
大家都觉得一个道士只可以拜一个师父,其他的只可以作为先生。
其实也不然,对于可以拜几位师父这件事,其实还是有一些空间的,并不绝对。
古代有很多祖师,都是拜了几个师父的,自古道门是重规矩,但是规矩是可以被打破的。
例如孙悟空,当初也是先拜的菩提祖师,后拜的唐僧。
九目道长听见我要拜他为师,九目道长抽了口雪茄,然后道:“我收徒的要求是,黄金二两,另外要有两个举荐师作为举荐,目前来讲,只有我的大徒弟,二徒弟还有三徒弟有资格做举荐。”
:“另外像你这种已经有过师父的呢,其实也不是不可以,不过需要你的师父写一道同意你再拜一位师父的表文交由给我,然后由我再上表给祖师,这样才可以证盟。”
正所谓师徒同饮一江水,我这个没问题,我师父会给我写的,因为我师父他自己本身也是好几位师父那种,新派的道士对于这方面看的其实都比较开。
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道门一生只能有一位度师的这种情况,其实正一和全真对于这方面,还是有略微区别的。
因为自古道教不同的教派他吸纳的人群不同,像上清吸纳的都是士大夫,贵族阶层,师道吸纳的都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师道古称五斗米教,这五斗米在古代可不是谁都拿的起的。
净明忠孝道吸纳的多为士农工商里的农,工,商,匠人阶层的。
不同的教派,他吸纳的阶层也不同。
而全真,在这里我没有贬低,侮辱全真的意思啊,我是实事求是的,全真在古代主要吸纳的教徒是以劳苦大众,甚至吃不上饭的人群为主。
最早的宗教,普通大众是没有资格接触的,对于劳苦大众那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
然祖师慈悲,不忍见世间的劳苦大众还在苦海挣扎,建立全真以后,让劳苦大众也可以有安身立命之所。
所以在古代,能当全真道士的,就像朱元璋年轻的时候,不当和尚他就饿死了。
进了庙拜了师以后,这个师父要养活徒弟,给徒弟一口饭吃,倘若不是师父,徒弟他压根就没办法生存。
师父养了徒弟,这是养恩,徒弟自然也要给师父养老送终,因为这建立在一个时代背景之下。
你师父对你有养育之恩,你还去认别人为师父,那你就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徒。
就包括现在的全真,也是以穷人家的孩子居多,正一的普遍家庭条件好一些。
所以正一几乎不存在徒弟要靠师父养才能存活的事情,大多数正一道士跟在师父身边还是以学习本领为主,所以正一道士参师多,也是基于时代背景。
就像我跟我长沙的师父,我师父教授我本领,这是有授业的恩,但是他其实没有养我,所以对我并没有养育之恩,严格来,我跟我师父还是以学习本领为主,所以我继续再跟其他师父学习本领,其实是可以。
这里只阐述一下教派的时代背景的区别,不要引起教派的对立冲突。
尊慈悲,降法于世间,让众人生智慧,脱离苦海,所以还是道教一家亲。
所以我这种情况,初步九目道长是不排斥的。
:“我这三个徒弟,一个在上海,一个在深圳,老三在内蒙古,你需要亲自去找他们,然后征得他们得认可后,方才可以拜入我的门下。”
找两个人做举荐,这个对我来其实没问题,另外参师费二两黄金。
这二两黄金么。
对不起,我有!
这就不提我当初的一个极具战略性眼光了,我不是最早干了一段时间p2p么,然后有一个客户当时着急用钱,就把他的一个金项链抵押给我了,后来他也没回来赎,就这么地的,这条金项链就这么算我的了。
不过这条项链还差了十几克,但是以我当时的经济能力,补齐这十几克,完全没有问题。
冥冥之中自有意啊,这当时这金项链,不就是为了今而准备的么!
解决了经济问题,那么下面就要拿下九目的几个徒弟了。
我心情颇为激动,苍啊,大地啊,以后我也要进入庙堂,当国师!
我问九目道长,我钵钵姬是老几啊?九目道长钵钵姬是老五,也是目前最的徒弟。
我心里一盘算,啊,那他是老五,最的,等我来了后,我就是老六了。
啧?这老六不太好听啊。
但是为了拜师,我在心里安慰自己,这六就是陆,这也算是个缘分。
我只能在心里这样安慰自己。
就在我心情继续澎拜的时候,九目道长道:“你先把你的八字报给我一下。”
我一看,这是成了啊。
我很开心的把我的八字告诉九目道长,九目道长在手指之间来回盘算后,却是轻轻摇摇头,道:“你我二人师徒缘分还没到,以后再吧。”
以后再?
这不是拒绝我了吗。
这刚才都同意我师父给我写一个表文了,这会儿又缘分没到?
这急速的的反转,弄得我心情十分低落。
九目道长又喝了一口茶后,他要去趟厕所,然后便起身离开主位。
九目道长离开去厕所后,这时鉴君师傅偷偷在我耳边道:“嘿嘿嘿,伙子,等你过了那个劫后,再吧”。
喜欢民间道士回忆录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民间道士回忆录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