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旧岁雷击忆往事 盐炙药香续古法
傍晚,阿明从镇上上学回来,背着书包,蹦蹦跳跳跑进竹楼:“爷爷!今老师教我们认中草药,我跟老师,我爷爷会用补骨脂治好多病呢!”岩老爹正在用盐炒补骨脂,砂锅里的盐粒冒着热气,补骨脂在里面翻滚,辛香混着盐的咸香,飘满了竹楼。
“哦?那你跟老师,补骨脂能治什么病了?”岩老爹笑着问,手里拿竹铲轻轻翻动补骨脂,火候不大,怕炒糊。阿明坐在竹凳上,掰着手指头数:“我能治白癜、治腰痛、还能治遗尿!老师我懂得多,让我下次带补骨脂去学校,给同学们看!”
岩老爹停下活,把砂锅从火上拿下来,放竹垫上,让补骨脂在盐里焖着:“你得对,可你知道,为什么盐炙补骨脂能治遗尿吗?”阿明摇了摇头,凑到砂锅边,闻着药香:“不知道,爷爷你给我讲呗!”
岩老爹坐在阿明旁边,摸了摸他的头,眼神飘向窗外,像看到了很久以前的事:“你爸爸时候,就有遗尿的毛病,每早上褥子都是湿的,我带你爸爸看了好多大夫,都没治好。后来你太爷爷,用盐炙补骨脂试试,他就教我怎么盐炙。”
“太爷爷怎么教你的?”阿明好奇。“你太爷爷,盐炙补骨脂,关键在‘盐’和‘火’,”岩老爹拿起一粒盐炒的补骨脂,放阿明手里,“盐要选井盐,颗粒细、咸度够,用温水化开,把补骨脂泡半个时辰,让盐汁渗进果实里;然后用砂炒,火要,慢慢炒,炒到补骨脂表面微黄,出香气,就行了。盐入肾经,补骨脂盐炙后,能更好地温肾固涩,治遗尿。”
阿明拿着补骨脂,放鼻子前闻:“真香!那爸爸用了之后,就好了吗?”岩老爹点头:“你爸爸用了七,遗尿就少了,半个月就全好。后来你太爷爷,这补骨脂是仙药坪的宝贝,得好好守着,不然子孙后代,就没这么好的药了。”
“爷爷,你见过太爷爷的药仙吗?”阿明仰着头问。岩老爹沉默了会儿,慢慢:“见过,那是我二十岁的时候,也是秋分,我跟你太爷爷去仙药坪采药,采到一半,突然阴了,雷声滚滚。你太爷爷‘不好,要下雨,快走吧’,可我贪心,想多采一串,就落在后面。”
“然后呢?”阿明紧张地问。“然后我刚伸手去采,就看见前面的雾里,站着个穿青布衫的人,手里拿着株补骨脂,对我摆手,像在‘别采了,快走吧’。我没在意,还是要采,结果一道白光劈下来,打在我旁边的石头上,石头都碎了!我吓得赶紧跑,跑到你太爷爷身边,再回头看,雾里的人已经不见了。”
岩老爹的声音有些低沉:“你太爷爷,那是药仙,在警告我,不能贪心、不能乱采。从那以后,我每次去仙药坪,都只采三成,留七成,从不伤根,也不在雷雨前采。你太爷爷还,药仙不是鬼神,是山的灵气、药的魂魄,你敬它,它就护你;你害它,它就罚你。”
阿明似懂非懂点头,拿起《滇南本草》手抄本翻:“爷爷,这上面写的补骨脂,跟太爷爷的一样吗?”岩老爹凑过去看:“大部分一样,但也有不一样的。比如你太爷爷,补骨脂和核桃一起吃,能治肾虚耳鸣,这上面没写;他还,补骨脂不能和豆腐一起吃,会降药效,这上面也没写。这些都是你太爷爷在实践里摸出来的,是口传的知识,比书里的更细、更实用。”
着,岩老爹把砂锅里的补骨脂倒出来,放竹筛里晾凉:“明我带你去仙药坪,让你看看真正的补骨脂长什么样,也看看太爷爷的药仙常待的地方。但你要记住,到了那里,不能乱摸、不能乱采,要敬山、敬药。”
阿明高忻跳起来:“好啊好啊!我一定听话!”岩老爹看着阿明的样子,笑了,心里想:这孩子,以后就是第四代守药人了,得把规矩传给他,把药理传给他,把对山、对药的敬畏传给他,这样补骨脂才能一直传下去,仙药坪的灵气,才能一直在。
第四回 候失常药苗稀 辨证施治解疑难
第二一早,刚亮,岩老爹就带着阿明往仙药坪走。今的雾比往常薄,能看见远处的山峰,像披了层青纱。阿明跟在岩老爹后面,踩着他的脚印走,手里拿着个竹筐——是岩老爹专门给编的,用来装补骨脂。
“爷爷,你看,那是不是补骨脂?”阿明指着前面一丛灌木,枝叶间有紫褐色果实。岩老爹走过去,仔细看了看,摇头:“不是,这是野大豆,果实比补骨脂,也没有辛香。补骨脂的枝叶是互生的,叶子像卵形,边缘有细齿,果实是荚果,像铃铛,你记住这些特征,就不会认错了。”
阿明点头,跟着继续走,约摸一个时辰,终于到了仙药坪。这里的阳光比山下好,坡上长着不少补骨脂,枝叶翠绿,果实饱满,紫褐色的果子挂在枝桠上,像缀着的珠子。旁边有几丛箭竹,风过的时候,箭竹和补骨脂的枝叶一起晃,沙沙响,像在话。
“爷爷,这里的补骨脂真多啊!”阿明高胸。岩老爹蹲下来,摸了摸一株补骨脂的根,眉头却皱了:“今年的苗比去年稀,你看,这株的根有点发黑,是今年夏雨太多,水积在土里,根烂了。”他又指另一株,叶子有点黄:“这株是冬雪少,冻着了。候越来越不正常,补骨脂也越来越难长了。”
阿明听了,有点难过:“那以后是不是就没有补骨脂了?”岩老爹摇头,从腰上拿竹刀,轻轻割下一串成熟的补骨脂:“不会的,只要我们好好守着,每年只采成熟的,不伤害幼苗,不破坏土壤,补骨脂就会一直长在这里。就像人一样,好好照顾,就能健康长大。”
正着,山下传来脚步声,是村里的岩松,背着他老母亲,急匆匆跑上来:“岩老爹!我娘这几总晚上尿炕,还腰冷,你快给她看看!”岩老爹赶紧让岩松把老母亲放草地上,老母亲脸色苍白,嘴唇发紫,话都没力气:“老爹,我这老毛病又犯了,晚上尿了炕自己都不知道,腰冷得像揣了块冰。”
岩老爹伸手搭在老母亲腕上,又摸了摸她的腰:“你这是肾阳不足,固涩无力,所以遗尿;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腰部,所以腰冷。得用盐炙补骨脂配益智仁、乌药,温肾固涩、散寒止痛。”阿明站在旁边,看岩老爹从药筐拿药材:盐炙补骨脂、益智仁、乌药,还有少量生姜。
“爷爷,为什么要加生姜啊?”阿明问。岩老爹把药材放陶碗里,:“生姜性温,能散寒暖胃,老阿婆年纪大了,脾胃也虚,加生姜能护脾胃,不让补骨脂的温燥伤了脾胃。这就是辨证施治,根据病饶情况调整方子,不能一成不变。”
岩松看着配药,着急地问:“老爹,我娘这病能治好吗?她快八十了,我怕……”岩老爹拍了拍岩松的肩:“别担心,你娘这病不是疑难杂症,就是年纪大了肾阳亏虚,用对了药,很快就好。我年轻时,治过个九十岁的老人,也是遗尿,用盐炙补骨脂配益智仁,半个月就好了。”
着,岩老爹把药材分成两份,一份用纱布包起来,递岩松:“这份煮水喝,每一剂,分两次,早晚各一次;这份是外用的,把补骨脂、益智仁磨成粉,用醋调成糊状,敷在肚脐上,晚上敷、早上取,能助温肾固涩。”
老母亲点头:“谢谢老爹,我就知道你能治好我。”岩老爹笑了:“不用谢,这是老祖宗传的法子,是补骨脂的功劳。你回去多晒太阳,别着凉,饮食清淡些,很快就好。”
岩松背着老母亲,拿药材,感激地:“老爹,太谢谢你了!等我娘好了,我给你送自家种的玉米!”岩老爹摆手:“不用,你好好照顾你娘就校”看着他们的背影,阿明问:“爷爷,为什么老阿婆的病,用补骨脂配益智仁就行,阿果阿爸的病,要配麦冬、玉竹呢?”
岩老爹坐在草地上,看仙药坪的补骨脂,慢慢:“因为他们的病机不一样。阿果阿爸是阴虚生风,要滋阴润燥;老阿婆是肾阳不足,要温肾固涩。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施治,同一个药,针对不同的病、不同的体质,配伍不一样,用法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这就是中医的智慧,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是死记书本,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用。”
阿明似懂非懂点头,蹲下来,轻轻摸了摸补骨脂的果实。“爷爷,我们今采多少啊?”“采三成,”岩老爹,“这串熟了,采下来;这串没熟,留着,下次再来。我们要给补骨脂留繁殖的机会,给山留恢复的时间,这样才能一直有补骨脂,一直能治病。”
太阳慢慢升高,雾全散了,仙药坪的补骨脂在阳光下,格外有精神。岩老爹和阿明一边采补骨脂,一边药理、太爷爷的故事、药仙的传。远处的山峰,近处的箭竹,身边的补骨脂,构成了幅安静美好的画,像首自然的诗,在哀牢山里,慢慢流传。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