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贫弱,这个是显而易见的,您今让我过来,我大概能明白您的意思。
早前也做了些准备,不过您的恕我今日大言不惭了,得对,您就听,的不对,可不能骂人!”
老人家呵呵一笑,抖了抖烟灰。
“随便,什么都可以,我又不是糊涂了,一般也不骂人,不听话大不了打一顿。”
李剑垚:“。。。”
“您稍等一下!”
起身去外面跟师兄要来了自己带的那些个资料,回到书房,一份份掏了出来,递到了老人家的手上。
“先跟您一下我们村里的一些事。
这些年,我在国内生活过,在鹰国、丑国、意呆利也生活过,甚至去过日子、德国、法国等地方,与他们相比,我们在很多条件上都是不足的,比如粮食、教育、医疗、农业发展水平、工业能力甚至基建等诸多方面。
当然不是我们愿意饿肚子,也不是我们愿意做文盲甚至过着缺医少药的生活,只是因为我们有点穷,客观条件如此。
60年的时候,村里的乡亲们都要饿的不行了,走路都打晃,人均年结算分红人均只有五块钱,而且人多地少,虽然临山,但风险同样不。
我们率先做出改变,从做虾油咸菜开始,多养猪、养鸡,近半年的时间,通过咸菜和鸡蛋的产出,人均分红来到了200以上,手里有了钱,地里多了肥,粮食产能也提升了,乡亲们从一两顿,也能吃上三顿饭了。
从碗里清汤寡水,基本做到碗里都是干的,养鸡场的鸡、猪场的猪也能给乡亲们添点油水,我亲眼见乡亲们从面黄肌瘦到红光满面,佝偻的腰杆子也挺直了。
而过了两年,我父亲发现了几株又大又饱满的玉米,我们试验性的做了育种,实验证明玉米的产量当时最高可以到1200斤每亩。
我们拿这个玉米做种子,把全村的耕地全种上了这些玉米,种子通过县里,覆盖全县甚至也卖到了奉和北方的一些农场。
后来干脆我们就只种植种子,县里为了补偿我们大队,按种子总重量的三倍置换粮食,同时,我们也以低于市场价的方式给县里供给,这样一来,我们有了足够的粮食和资金,县里也通过种子这个生意获得了一些活动资金。
有了钱之后,村里开始修缮房屋,整治河道,加固水库,75年和76年两次地震,村里的房屋固若金汤,没有在人和财产上有任何损失。
同时也添置了牛马驴骡和拖拉机等用于生产的工具,人们的生产效率提升了。
结余多了之后,我们又给公社的其他大队捐建了学校舍和初中校舍,也算切实帮助了兄弟大队。
我不否认玉米种子的事情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但事实是我们通过这样的偶然,在经济水平上领先了其他大队。
老人们不会因为生病了没有钱去治只能等死,孩子们也不会因为没有钱去读书而年纪要么疯跑,要么拾起家务。
现在,我们村儿仍然是全县经济水平最好的村,家家几乎有自行车,无论是出行还是消费能力都首屈一指。
但他们仍然买不到电视机,冰箱,因为那些商品需要票,一个县城的供销社里也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商品。”
老人一边翻看着李剑垚的报告一边仔细的听着,点零头,示意继续。
“我认为,抛开正直因素和地缘等因素,一切问题都是经济问题,发展经济是第一要务。”
老人看了李剑垚一眼,又点零头。
李剑垚递过去另外一份报告。
“先下大一点的层面吧,有了比较对象,数据就最能体现自身的不足了。
从Gdp总量来看,目前丑国的规模是2.35万亿刀,日子是1.01万亿刀,而我们,我通过一些资料估算了一下,如果按美刀来计算的话,大概应该在1500亿到2500亿之间,因为没有详实的数据,也只能估算。
而人均Gdp,三家分别是大概100刀或155刀、刀和8820刀。
从国际排名上来看,丑国、日子在规模上越过了万亿,加起来占全世界的38%左右,而我们按最低的数据指标来看,大概占比是1.7%左右。
从Gdp这项来看,我们当然是落后的,而且落后的不是一点点,而且我们是以九亿人口的规模达到的这个数据。”
缓了一下,继续道。
“我们目前的一二三产业的规模分别大概是3022%,而丑国是363%,日子那边的数据是454%。
在经济结构上,我们和他们最大的不同是过度依赖第一产业,同时也明我们的第一产业生产要素水平更低,第二产业的数值虽然可观,但是我们连内需都无法完全满足,贸易上常年逆差。
而第三产业的占比过低,证明社会经济活跃度低,区域之间的经济活动一般还局限在计划调拨和有限的交流层面。
我走过渝、西域、草原、京、滇等地,也做过一些田野调查,在经济生活层面,人们几乎完全依赖本地的资源,交通上除了铁路沿线可以带来异地的商品外,其他偏远一点的地方很多人都不知道百里、千里之外的风土人情。
而在京城的春节时,来自南方的甘蔗、香蕉、桔子被争相采购,证明人们对于本地以外的商品在一定程度上需求还是蛮大的。
同样的,在渝时,我见过有些地方因为交通条件差,一些水果都是自然成熟,然后落地无人问津。
问过老乡才得知,吃也吃不了多少,主要是运出去太难,也只好吃多少摘多少了。
要是这些水果通过方便的交通条件运出去,当然也能换点钱来改善生活,甚至买来粮、肉或者其他生产工具。
所以,如果第三产业如果要提升的话,在一定程度上来,解决交通问题也尤为关键。”
喜欢重回60年代不遗憾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重回60年代不遗憾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