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

东仙轩辕

首页 >> 明末大军阀 >> 明末大军阀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让你管封地,没让你治下人均暴富 三国:李氏大魏 开局我爹是皇帝,江山只有一座城 奋斗在嘉靖年间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世子凶猛:这个小娘子,我抢定了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中国猎人 我穿越时空爱上你
明末大军阀 东仙轩辕 - 明末大军阀全文阅读 - 明末大军阀txt下载 - 明末大军阀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五百二十六章 突袭滤沱河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新乐县。

来东一行人策马狂奔冲进了新乐县内,然后马不停蹄的赶到县衙,将袁宗第部右营与流贼主力脱节的消息送到,刘衍闻讯大喜,当即召集各营主将在县衙议事。

“袁宗第的右营竟然还没有渡过滤沱河,简直不可思议,这都好几了,他们就算是爬也能爬过去了!”

苗绍疑惑的发表意见,旁边的陈勋和沈拓也在声议论着,显然对这个情报有些看法,认为袁宗第肯定是另有所图。

钱樰此时也道:“按理,袁宗第部距离行唐县的距离,比李自成部、刘宗敏部、刘芳亮部要近很多,现在他们三部都在快速向行唐县靠拢,可是袁宗第却还在滤沱河南岸拖延,这是什么意思?”

刘衍看着舆图并没有理会众饶议论,而是思索了片刻,忽然大声道:“滤沱河南岸距离新乐县有六十多里,距离上还算可以,本公决定大军出击,南下突袭袁宗第部!”

众人闻言都吃了一惊,新军、驻防军各部刚刚进行了一次长途奔袭,干掉了李过部二十多万大军,现在新乐县城中还关押着七万三千多流贼后营的俘虏,这些贼兵大部分都是积年老匪,刘衍已经命人甄别了一番,除了数千的确是被裹挟的之外,大部分都关押在城中军营。

至于那数千被裹挟的死兵,其中竟然还有不少的壮妇,都被刘衍下令暂时安顿在新乐县,准备等到战后,让

新乐县的县令带着那数千人就地开荒,尽可能的补充北直隶各地人力不足。

此时沈拓担忧道:“阁老,现在大军将士很疲惫,后方还有数万俘虏需要看押,现在就南下突袭袁宗第部十几万大军,是不是太冒进了?”

刘衍道:“运动战就是这样,大军将士可以利用战后间隙休整,但是遇到战机,就要立即抓住,不要怕累,我军累,流贼却要丢命!”

“根据各营夜不收和军情部昨日刚送来的情报显示,现在李自成部正在全速向行唐县靠拢,北面的李来亨、李定国部也止步于曲阳县,他们距离行唐县最近,很有可能已经得知李过部覆灭的消息,随时都会回兵。而西南方向的刘宗敏、刘芳亮部前锋,也出现在灵寿县一带,看样子也是朝着行唐县进发的。”

刘衍赞叹道:“虽然流贼祸乱下其罪难恕,可是李自成、刘宗敏、李来亨、李定国、刘芳亮等人,都是不可多得的悍将,洪承畴、吴三桂、陈永福等人也都是难缠的对手,以他们的才智,现在肯定已经猜到行唐县已经被我军攻灭,所以才会不约而同的向行唐县靠拢,企图内外开花,将我军歼灭在行唐县。”

“庆幸啊,李自成、洪承畴等人都万万想不到,李过竟然连一个晚上都没坚持住,咱们已经从行唐县撤走,在行动上领先了流贼数步之遥,这就是我军最大的优势!”

“如

今袁宗第部进展缓慢,已经与流贼各部拉开了距离,我军现在南下突袭正是时机,不但可以再吃掉流贼一个营的兵力,还可以将流贼其余各营甩在北面吃土。继续保持我军先手的优势,所以此战势在必行!”

此时大部分人都觉得刘衍的方略很有道理,只是苗绍担忧的道:“阁老,那袁宗第也是流贼军中的悍将,是流贼军中制将军之一,他可不是庸才,这次怎么犯下这等低级的错误,在我军行踪不明的情况下,竟然敢跟流贼各营主力脱节?属下担心,这会不会是流贼一计不成,设下的另一个圈套?属下以为,袁宗第部很有可能是诱饵!”

众人议论了起来,刘衍也微微皱眉,沉吟了一会儿,忽然想起了什么,便对一直等在旁边的来东问道:“你们在侦查的时候,袁宗第军中可有什么异样?”

来东回忆了一会儿,道:“启禀阁老,袁宗第军中有兵马十几万,大军一路缓慢行进。要是异样的话,其军中有大量的马车和牛车,甚至是手推车,数量非常庞大,好像是运输了大量的物资。”

“大量物资?有多少!”

来东肯定的道:“是的,属下估计,袁宗第军中的那些车辆如果全部装载的是军需物资,那数量肯定超过流贼右营所需,这应该算是一个异样了。”

刘衍顿时笑了起来,道:“袁宗第部这两一直滞留在获鹿县,

你们想想看,获鹿县有什么?”

王越当即反应过来,大叫道:“银币!咱们遗弃在获鹿县的大量物资和数十万银币!”

众人恍然大悟,这个袁宗第这两竟然是在获鹿县境内闷声发财啊!

刘衍道:“早就听闻袁宗第贪财,这次竟然还被他给捡了一个大便宜。不过也好,如果不是袁宗第贪财,流贼右营兵马也就不会与其余各营脱节,咱们也就没有这个战机了!”

众人全都放下心来,这就明袁宗第部进展延缓,并不是流贼的圈套,看来此战可校

随后刘衍便下令道:“各营立即准备,半个时辰后,全军向南进发。城中俘虏全部关押在城内,由亲卫营的所有辎重兵留下看守!”

“是!”

随即新军、驻防军各营便快速集结了起来,不到半个时辰便已经集结完毕,随后便陆续从新乐县南城门出城,浩浩荡荡的向南面开去。

与此同时,袁宗第率部终于抵达了滤沱河南岸,望着水流只到膝盖左右的河水,袁宗第笑着对刘体纯和党守素道:“看来是助我也,这么浅的河水,大军当真可以直接趟水过去,时间可以节省很多了。”

刘体纯和党守素微微一笑,心中只盼着尽快渡河北上,千万不要再拖延了,以现在流贼右营的行进速度来看,已经是铁定最后一个抵达行唐县的大军了,到时候众人都要被李自成责罚。

此时色已经是下午

时分,距离黑大概还有两个时辰左右。

袁宗第却命大军暂时停止前进,各部将士就地休整,然后先派来数千骁骑策马过河,将滤沱河北面搜索了一番,确定没有官军的踪迹之后,才下令先让军中的上千辆大车,以及数量众多的推车过河。

党守素见状忍不住道:“制将军,那些车辆都很沉重,过河需要大量的时间,不如让各部将士也一同过河好了,这样可以节省不少的时间。”

袁宗第则慎重的道:“各部将士和物资同时过河,如果有官军突然杀到,半渡而击怎么办?还是先将物资运过去,然后各部将士再按部就班的过河,这样稳妥一些。”

刘体纯则有些不满的道:“斥候已经搜索了周边十几里的范围,没有发现官军的一兵一卒,制将军是不是谨慎地过头了?这样慢悠悠的过河,等到全营都过了滤沱河,估计都要黑了!”

袁宗第不满的道:“黑了,那就在滤沱河北岸安营扎寨,明再继续赶路!”

刘体纯道:“制将军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陛下的命令都可以置之不顾吗?”

“那真的是陛下的命令?”

袁宗第不满的道:“我看,那多半是洪承畴的命令,只不过是借助陛下之口了出来而已!洪承畴是什么人?他是明廷的内阁首辅,要不是在忻州被我军击败,洪承畴会为陛下效力?”

“现在陛下就差将洪承

畴给供起来了,让一个降将来指挥各营将士,让洪承畴指挥咱们在前面冲锋陷阵,你心里愿意!”

刘体纯不话了,自从洪承畴和吴三桂投靠过来之后,李自成的确对二人推崇备至,以至于让各营将领都心有不满,再加上牛金星和宋献策在暗中推波助澜,致使吴三桂、陈永福的流贼新军两营与其余各营很有隔阂,洪承畴也被宋献策、牛金星不断排挤,只有李岩对洪承畴态度还算不错,顾君恩也算平常。

此时刘体纯叹息一声,道:“我也对洪承畴如此高高在上很不满,只是咱们还是要以大局为重,不可因为意气用事,而败坏帘下的战局啊!”

袁宗第道:“难道你们真的认为,使用洪承畴的这个方略可以击败刘衍部,可以拿下北京城?”

刘体纯和党守素闻言顿时脸色变得很难看,袁宗第则继续道:“别傻了,我看此战的最好结果,就是咱们与刘衍部两败俱伤,然后我大顺撤出北直隶,继续返回西北各省恢复实力。更大的可能,便是再次败于刘衍之手!”

停了袁宗第的话,刘体纯和党守素对视一眼,然后道:“所以制将军便故意拖延时间,想要保存实力?”

袁宗第道:“我只是在观望,如果战事顺利,咱们便急速北上投入战斗,如果战事不顺,咱们右营便是大顺的最后希望,我便立即率部前往与陛下汇合,然后

一同退回山西!”

喜欢明末大军阀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明末大军阀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权力之巅 诡城密语 风铃曳 侵邪 启禀陛下,娘娘又上战场了! 荒古镇狱经 夫君今天又挨揍了 斗破之天生不凡 团宠农门小作精:首辅追妻火葬场 漫威:从蜘蛛侠开始剧透 穿成末世女配?不怕我有百亿物资 超新人 恐怖降临【鬼门】 我妈居然是首富,叶天的京都风云 我的千年女鬼未婚妻 炎夏纪元:星际新星 大唐十万里 重生星际,天道送了个老公 数据入侵:我培养千万战士 重生娱乐圈女神:神秘大导演
经典收藏 魂穿大明,朱标见我也要喊声哥 忘恩负义要我死,我造反你哭什么? 风流俏佳人 重生三国之王侯 我穿越时空爱上你 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 乱世饥荒:我打猎带嫂嫂吃香喝辣 大唐:陛下,您就低头认错吧 橙心如意剑 我,西门庆庆,开局就肾虚 穿越到古代,从七品芝麻官做起 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 爷爷万历,开局被我抢了皇位! 从酋长到球长 水浒:大宋脊梁高太尉 我就造几把枪,真没想过造反啊 大兴英烈传 三国之风起扬州 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 开局死囚,我杀穿天下
最近更新 神话版三国 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 呢喃诗章 强弓劲弩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从烽燧堡小卒到权倾天下 崇祯:30年不上朝 东北谢文东 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 回到古代从一无所有开始 三国:校长别怂,全校扛你上皇位 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 开局灭楚:寡人十三子有大帝之姿 比武招亲,我竟成了女王爷的夫婿 大唐小医师 唐末从军行 无名三国志 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
明末大军阀 东仙轩辕 - 明末大军阀txt下载 - 明末大军阀最新章节 - 明末大军阀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