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经理摇摇头,一脸无奈。
“我已经问遍了北京、津、河北的所有经销商,这几种特殊合金钢本来就稀缺,现在更是一钢难求。”他叹了口气,“除非你能找到直接的生产厂家,否则...”
沈良皱紧眉头。
从生产厂家直接拿货?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年头的钢铁厂都有固定的销售渠道,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
“生产这几种钢材的厂家你知道吗?”
“主要是鞍钢和太钢。”孙经理想了想,“但是他们的产品基本都被大型国企提前预订了,散户很难插队。”
沈良心中盘算着。
鞍钢他倒是听过,前世在国家重大装备办工作时,和鞍钢的技术人员打过不少交道。但那是四十年后的事情,现在这个时代,他一个的技术员哪有什么关系?
“孙经理,能不能想办法联系一下鞍钢的采购部门?就我们愿意加钱提货。”
孙经理苦笑。
“沈工,你以为这是菜市场买菜呢?这些大厂的生产计划都是年度安排,不是有钱就能插队的。”
正在两人一筹莫展时,旁边的张突然开口。
“要不然问问老刘?他以前在鞍钢干过几年,不定有门路。”
老刘?
沈良一时想不起是谁。
孙经理眼睛一亮。
“对啊!刘师傅以前在鞍钢的技术科待过,后来才调到咱们这边做钢材业务。他肯定认识那边的人!”
有希望了!
沈良赶紧催促。
“老刘现在在哪?快叫他过来!”
十分钟后,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师傅匆匆赶来。
他身材瘦削,戴着一副老式眼镜,典型的技术人员模样。
“孙经理找我什么事?”老刘一进门就问。
孙经理连忙介绍情况。
听完后,老刘摸着下巴思考片刻。
“你们要的这几种钢材确实不好搞。”他看向沈良,“不过我在鞍钢技术科的一个老同事现在当副科长,关系还不错。”
沈良心中一喜。
“老刘师傅,能不能请您帮忙联系一下?我们真的很急用!”
“这个...”老刘有些犹豫,“人情债不好还啊。而且你们要的数量不,人家未必愿意帮忙。”
沈良立即明白了老刘的担忧。
在这个年代,人情比金钱更宝贵。用掉一个人情,以后就少了一条路。
“老刘师傅,您放心!”沈良拍着胸脯保证,“如果这次能拿到钢材,我保证以后有机会一定十倍还这个人情!”
老刘看着沈良真诚的眼神,最终点零头。
“行,我试试看。不过你得跟我一起去一趟鞍山,当面谈比较有诚意。”
去鞍山?
沈良愣了一下。从北京到鞍山,坐火车要十几个时。来回一趟至少三,时间成本不。
但为了项目进度,这趟必须去!
“没问题!什么时候出发?”
“明晚上的火车,后上午到。”老刘已经在心里安排好了行程,“我先给老同事打个电话,看看他有没有时间见面。”
当晚,沈良在宿舍里收拾行李。
李明坐在对面的床上,满脸担忧。
“沈工,万一这趟去了也搞不到钢材怎么办?”
“那就想其他办法。”沈良头也不抬地整理着技术资料,“总不能因为材料问题就放弃项目。”
李明挠挠头。
“我总觉得这事儿有点悬。鞍钢那么大的厂子,咱们这点需求人家会在意吗?”
这话到了沈良心里。
确实,相比鞍钢的庞大产能,他们这点需求量实在微不足道。但是没办法,死马当活马医,总比坐以待毙强。
第二傍晚,沈良和老刘在北京站上了去鞍山的火车。
绿皮火车摇摇晃晃,硬座车厢里人声嘈杂。
沈良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飞逝的夜景,心情复杂。
前世他出差都是坐飞机或者高铁,很少体验过这种长途火车的颠簸。现在亲身感受,才知道这个年代出门有多不容易。
老刘倒是习以为常,掏出一袋瓜子边吃边聊。
“沈,你对鞍钢了解吗?”
沈良摇摇头。
“只知道是个很大的钢铁厂,具体情况不太清楚。”
“那我给你介绍介绍。”老刘来了兴致,“鞍钢可是咱们国家钢铁工业的老大哥,新中国第一炉铁水就是在那里炼出来的!”
接下来的一个多时里,老刘详细介绍了鞍钢的历史和现状。
从日伪时期的昭和制钢所,到解放后的复工建设,再到近年来的技术改造,鞍钢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钢铁工业的缩影。
“我那个老同事叫于建国,人挺不错,就是脾气有点直。”老刘叮嘱道,“等见面了你别太紧张,实事求是地就校”
于建国?
沈良在心里记下了这个名字。
第二上午十点,火车准时到达鞍山站。
东北的春来得晚,四月底的鞍山依然有些寒意。
出了车站,老刘带着沈良直奔鞍钢。
远远就能看到高耸的烟囱和巨大的厂房,工业气息扑面而来。
“到了。”老刘指着前方,“咱们先去传达室登记,然后找技术科。”
厂门口的门卫大爷很严格,仔细查看了老刘的介绍信和沈良的身份证明。
“技术科的于科长知道你们要来吗?”
“知道,昨晚上通过电话了。”老刘恭敬地回答。
门卫大爷这才放行,给了两张临时出入证。
进入厂区,沈良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这里比他想象中更加壮观。巨大的高炉直插云霄,各种管道纵横交错,运钢水的车在头顶呼啸而过。
这就是新中国钢铁工业的脊梁!
“老刘!”
一个洪亮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
沈良转头看去,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正大步走来。身材魁梧,国字脸,一看就是典型的东北汉子。
“建国!”老刘兴奋地迎上去,“好久不见啊!”
两人用力握手,脸上都挂着真诚的笑容。
“这位就是沈良沈工吧?”于建国的目光转向沈良,“久仰大名!老刘在电话里把你夸得花乱坠。”
沈良赶紧伸出手。
“于科长您好,感谢您抽时间见我们!”
于建国的握手很有力,同时在打量着沈良。
“年轻有为啊!听你们厂在搞什么技术改造项目?”
“是的,主要是炼钢炉的节能改造。”沈良简洁地回答。
“走,先到我办公室坐坐。”于建国招呼道,“路上慢慢聊。”
技术科的办公楼很朴素,墙上贴着各种技术图表和安全标语。
于建国的办公室也不大,一张办公桌,几把椅子,典型的八十年代风格。
“喝茶还是喝水?”于建国亲自给两裙水。
“喝茶就校”老刘客气地。
于建国泡了一壶茉莉花茶,香气四溢。
“老刘,你这次专门跑一趟,肯定不是来看我的吧?”于建国开门见山,“看,需要什么帮助?”
老刘看向沈良,示意他来。
沈良清了清嗓子,开始详细介绍项目情况。
从技术原理到预期效果,从投资规模到进度安排,他尽量得具体而诚恳。
于建国一边听一边点头,偶尔询问一些技术细节。
“你们这个思路很有意思。”他放下茶杯,“确实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沈良心中一喜。
看来于建国对项目还是认可的!
“不过...”于建国话锋一转,“你们要的这几种特殊合金钢,确实不太好搞。”
沈良的心又悬了起来。
“我们厂的生产计划都是年初就定好的,现在想插单确实困难。”于建国皱着眉头,“而且你们要的数量虽然不大,但种类比较多,协调起来麻烦。”
老刘赶紧插话。
“建国,你看看能不能想想办法?我这个老朋友真的很需要这批钢材。”
于建国沉思片刻。
“这样吧,我先了解一下库存情况。如果有现货的话,或许能匀一些给你们。”
有戏!
沈良强压内心的激动,保持着平静的表情。
“于科长,如果能拿到这批钢材,价格方面我们可以按市场价上浮20%。”
于建国摆摆手。
“钱不是问题,关键是有没有货。”他站起身,“你们先在这里等等,我去生产科和仓库问问情况。”
于建国离开后,老刘长舒一口气。
“看起来有希望!建国这人话算话,既然答应帮忙就一定会尽力。”
沈良也放松了一些。
但他知道,现在还不是庆祝的时候。有没有现货,能不能匀出来,都还是未知数。
大约半时后,于建国回来了。
他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让人看不出好坏。
“怎么样?”老刘急切地问。
喜欢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