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幸福来敲门

首页 >> 大明文魁 >> 大明文魁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水浒我为王 1木府风云 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 世子凶猛:这个小娘子,我抢定了 魂穿大明,朱标见我也要喊声哥 农家祖坟冒青烟了,连中六元 三国之开局召唤樊梨花 老子是王,辅政王! 雍正往事 乾宫深帷
大明文魁 幸福来敲门 - 大明文魁全文阅读 - 大明文魁txt下载 - 大明文魁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大员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却碧蹄馆之役后。

兵部为了挽回朝鲜战场上的缺兵少粮的局面。

石星一是奏请子拿出帑币充作军费,对于爱财如命的万历子而言,倒是二话不拿出了十五万两银子。

第二是增派援军。子也是下令让副总兵刘綎率五千川军,蔚州参将许国忠率一千南兵入朝增援。

第三就是筹集军粮,当然此事原本是派官员到山东买粮,但现在就着落到林延潮身上。

眼下就副总兵刘綎。

此人可是不一般,他乃名将之后,其父刘显现在名声不显,但在当时是与戚继光,俞大猷并称的名将。

以文臣领兵的谭纶曾对于俞大猷有这样的评价,他节制精明,公不如我。信赏必罚,公不如戚。精悍驰骋,公不如刘。然此皆知,而公则甚大受。

这精悍驰骋,公不如刘,指得就是刘显。

而刘綎打战颇有其父之风,甚至青出于蓝,之前缅军入侵云南,正是刘綎率军跋山涉水,连战连捷,顺利平定叛乱,被授予副总兵之职。

不过正因战功卓着,刘綎有些居功自傲,再加上他不善于约束部下,以至于军纪颇差,所以屡被文官弹劾。

从副总兵之位被撸为游击,又因战功升参将,这一次主动请战援朝,故而子又授刘綎副总兵之职。

却刘綎部下也很有意思。刘綎打战喜欢从被他击败的或者是当地土着中招兵,甚至雇佣外国人。

朝鲜官员李恒福有一次到刘綎部队里劳军。结果李恒福一去简直看蒙了,他回来记载刘綎所率人马,有暹罗、都蛮、四竺、六番、得楞国、苗子、西番、三塞、缅国、播州、镗钯等等,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多国部队。

当时面对朝鲜使者,刘綎无不装逼地,吾十三岁随父起兵,横行下,将这些外国向化之人作为家丁。

除了这些多国部队,刘綎手下还有海鬼数十名,据面色深黑如鬼,能潜海底。

当时朝鲜人没见过黑人吓得不行,但其实可以猜想这些都是刘綎从葡萄牙人手里买来的黑人奴隶。

当然历史上刘綎在援朝之役时,还本着走一地收一地的集邮爱好,招募了不少倭国降兵,编作了一支五百饶火铳部队,还以一名倭国将领为千总。

现在刘綎的这五千川兵正驻扎于津。

林延潮从京师坐船去津的途中,当即给朝廷写了两封奏疏。

第一封当然是弹劾顾宪成的。

第二封则是向朝廷提议设立津巡抚,以筹海防之事。此事关系到当初登莱一体,战守一策的战略,当林延潮在廷议上提出时,遭到以石星为首的顽固派官员的反对。

但现在石星有求于己,应该不敢再扯自己的后腿。

所以林延潮在奏章中提出了设立津巡抚,一面在于侧重海防,奏章中到若朝鲜战局不利,倭军趁势侵占朝鲜全,庆两道,到时必从海上来犯。而津北拱京师,南通运河,若倭寇从鸭绿江扬帆而来,三日可至,尤当防备。

一面还以津,登州两地为根本,从海上经营辽东,朝鲜的大计。请求朝廷从闽浙调惯战水师至津。

林延潮在船上写完奏疏后方才入睡。而大明朝的内阁,以及身在紫禁城里的子,一定不会想到从此以后每日接受林延潮奏章轰炸的日子已经开始。

次日船已是抵至津。

津原来是黄河入海口,在北宋前一直都没有明确的地名,到了金代黄河夺淮入海后,方才形成一个城市作为地名被载入史策。

到了元朝时,元朝不同明朝河漕之策,主要是以海漕挽输,故而津作为漕粮转运中心因此而兴。

到了明朝明成祖朱棣从运河乘船由津南下争下,为纪念伟大的靖难战争,朝廷以子由此渡口渡河之意,取名为津。

当时津还未设府,而是称作津卫,然后又增设左卫,右卫合称津三卫。

津卫是由永乐二年筑城,因东西长而南北短,故而被形象的称为算盘城。其四个城门分别称镇东,安西,定南,拱北。城池又以鼓楼为中心,辟街四条,街的两端一抵鼓楼,一抵城门,还有一道水门开在东南角。

林延潮坐船顺着运河入城。

到了水关处,守城兵丁对过往行人盘查十分严格,而陈济川二话不直接替林延潮亮了身份。

守城兵丁的目光顿时从凶悍警惕变得恭顺异常,然后立即禀告城里。

林延潮没有下船就在船舱里打量这津卫。但见虽受战乱波及,但是津卫却仍然繁华,码头上停泊一排排的漕船,而岸上的店铺也是人来人往。

不久之后,码头上一阵骚动,前方来报言保定巡抚刘东星,副总兵刘綎以及津兵备道,本地大文武官员一并前来码头上迎接。

林延潮闻此这才下了船。

刘东星直隶人士,隆庆二年进士与当今次辅赵志皋同科,其是庶吉士出身,散馆后任刑部主事,然后一路升迁至保定巡抚。

却刘东星身为保定巡抚,为何不驻在真定反而在津。

原来是汛期巡防,保定巡抚一般是执行是‘防虏重秋,防倭重春’的策略。春季时驻扎津,以防海上倭寇入侵,秋季时再移驻真定,以防秋季北方蒙古入寇。

林延潮见到刘东星,于是笑着以前辈相称,而刘东星知林延潮年纪虽轻,但官场资历却不浅。而且这一次他奉命经略朝鲜,虽不节制兵马,但蓟辽,山东,直隶各地大文官都必须听他调遣。

所以刘东星根本不敢以翰林前辈自居,于是各自以官场上一套称呼。

然后林延潮看向了刘綎,但见对方雄赳赳地按刀在旁,不过见了林延潮仍是以官场上的礼仪相见,看来丝毫并没有如传闻中所言那样看不惯文官。

但是林延潮却敏锐地感觉刘东星与刘綎之间似乎有些不和。

林延潮对刘綎问道:“总戎到了津多久?兵马驻扎在哪里?”

刘綎一听脸一下子就红了,他看了刘东星一眼,然后向林延潮道:“回禀经略,末将已抵至津五六日了,人马都驻扎在离城十里的偏僻之地,就食艰难。末将数度恳请,但抚臣有令不许兵马入城。”

好啊,一见面就开撕!

林延潮闻言看向刘东星,但见对方也是涨红了脸当即向林延潮奏道:“启禀经略,自去年朝廷征调大军援朝以来,兵马所经皆就食于津,但今岁以来津、静海、沧州、河间又遭旱灾,米价飞涨,是民不聊生。”

“下官虽已命地方官员着力供应军粮,但难免仍有不足之处。未免军兵过境滋扰,安定百姓,故而下官让刘总兵将人马驻扎在偏僻之地。更何况众所周知,刘总兵所部军纪不甚严明!”

刘綎一听不由作色,文官口中之刀,真可谓杀人不见血。

林延潮在官场多年,对于其中细故当然明白,何况刘东星之言倒也并非全然抹黑。

两边在打官司,林延潮两边都不好偏袒。他想了想问道:“为何不安排刘总兵所部立即乘船出海呢?是否海船尚未筹备?”

刘东星额上冒汗道:“还在等候兵部调令,尚且不知是先运兵出海,还是先运粮出海。”

林延潮略一沉思,当即道:“我会向兵部请调令,先准备运船将刘总兵所部运至登州就食。”

“登州?听闻山东也是缺粮。”

林延潮笑道:“无妨,南方的漕粮马上会从淮安出海抵至登州。至于眼下刘总兵所部,中丞务必供给充足,万万不可让东征的将士缺衣少食。”

“但是启禀经略,津本地的粮秣,已经见底了。”

林延潮道:“无妨,我会奏请朝廷截留十万石河漕之粮补充地方,以解民困。”

“截留漕粮?”刘东星露出不可置信之色。

“怎么中丞不信?”林延潮瞟了刘东星一眼。

刘东星顿时恍然醒悟,大骂自己糊涂,为了让林延潮以二品大员出镇,身为宰相的王锡爵不惜屈尊亲自到他府上相请。

而这截留漕粮的事,由他所请恐怕要与朝廷打一场官司,就算打了官司也未必能如愿,但对于林延潮而言,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刘东星当即堆起笑容向刘綎道:“刘总兵放心,军粮马上就会源源不断供至,以往怠慢之处,还望见谅。”

刘綎闻言也是不敢置信,林延潮一句话就解决他这个大难题。刘东星前倨后恭不是因为自己,是因为林延潮。

什么叫朝廷大员?

如这样自己抓破头皮也解决不聊难事,对方只是一句话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下官已是略备薄酒为经略接风洗尘,还请经略赏光!给咱们津大官员一个薄面啊!”

听刘东星这么,其余官员都是纷纷称是。

林延潮笑了笑道:“中丞这酒,林某是一定要喝的,但不急一时,趁着咱们地方官员都在,我等回衙先谈正事!先公方能后私嘛,各位以为如何?”

刘东星,刘綎闻言都是心底一凛,然后连声道:“经略,所言极是,所言极是。”

喜欢大明文魁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大明文魁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诡城密语 超新人 转生成兽娘被神收编了 少爷请用餐 带着女徒去西游 好男儿留什么辫 从导引服食开始做红尘仙 代号:清道夫 福女种田忙,全家悔断肠 山村神医俏丽人 大国师魂穿现代,总裁请接招 我在修真界苟道长生 中国古代名人传 重生古代:庶子的开挂之路 重生心理医师拯救天才白月光 斗破之天生不凡 荒古镇狱经 只会割地送儿媳,我黄袍加身你哭啥 成婚三年仍完璧,二嫁一夜得多胎 桃树林里桃花开
经典收藏 这太子,不做也罢! 开局死囚,我杀穿天下 日月当空照中华 大官人 风流俏佳人 海棠依旧明末归 重生三国之王侯 海宇龙图经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红楼从庶子开始 三国:李氏大魏 超时空:我这是超市不是托儿所啊 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 抗日之特种战将 黟山传 从酋长到球长 大明第一奸臣 三国:挫其锋芒! 从赘婿到女帝宠臣 秦时之血衣侯传奇
最近更新 我爹是宋江:宋江私生子传奇 三国:刘备前脚刚走,我就来青州 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 嘻哈史诗看古今 此去直上青云路 战神周侗传奇一一水浒前传 神话版三国 开局瘫痪农夫,我带儿女青云直上 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 水浒称王,我身边女将无敌 黜龙 穿越:县丞之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流华录 南北朝妖颜权臣高澄书 如履薄冰的一生,朕能走到对岸吗 大明好王爷 幼帝传奇 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 他是奸细
大明文魁 幸福来敲门 - 大明文魁txt下载 - 大明文魁最新章节 - 大明文魁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