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霄

竹晴园

首页 >> 逸霄 >> 逸霄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耕读小娘子 家族修仙:低调在云雾之下 巫师:我带错了系统 寒域灵启:冰魂破魔录 兼祧两房害我命?送你全家火葬场 宫斗?不过是换个地方搞事业! 误入兽世:苟住生存撸大狼 替嫁随军第一晚,她就住进了医院 柯南之组织没了我迟早要完 真千金只想拿钱
逸霄 竹晴园 - 逸霄全文阅读 - 逸霄txt下载 - 逸霄最新章节 - 好看的N次元小说

第463集:糖龙与文学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糖龙谣里的千年味

霜降这,双生谷的晨雾裹着焦糖香漫进巷口时,林砚正蹲在糖龙传承基地的门槛上,看老匠人阿松伯熬糖。铜锅里的麦芽糖在柴火炙烤下渐渐融化,从琥珀色的块状变成流淌的蜜糖,阿松伯握着长柄木勺轻轻搅动,糖液泛起细密的泡沫,像把整个秋的阳光都裹在了里面。

“林作家,这糖要熬到‘挂旗’才算成。”阿松伯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沙哑,他抬起木勺,糖液顺着勺沿垂下,拉出一道晶莹的糖丝,在空气中微微凝固,“你看,就像龙的胡须,得有韧劲,还得透亮。”

林砚点点头,手里的笔记本飞快记下。她是上周接到传承基地邀请来的,和另外三位作家、两位诗人一起,要以糖龙为主题创作作品。基地负责人陈默,现在糖龙虽成了国家级非遗,但知道的人还不够多,想借文学的力,让这门技艺走得更远。

“您做糖龙多少年了?”林砚问。

“四十五年咯。”阿松伯把熬好的糖液倒进青石槽,“我爹是做糖龙的,我爷爷也是。以前双生谷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做糖龙祈年,现在年轻人都往外走,会这手艺的没几个了。”他的手指在糖液表面轻轻试探温度,那双手布满老茧,指关节有些变形,却在触到糖液时变得格外轻柔,“去年申报非遗,要不是找到几册清代的糖谱,还有陈默他们跑遍周边收集老人口述,这手艺不定就断了。”

林砚看着阿松伯开始塑形,温热的糖液在他手中渐渐有了龙的轮廓。他先捏出龙头,龙眼用黑芝麻点缀,龙角用麦芽糖混合糯米粉捏制,再用剪刀剪出龙鳞的纹路,最后拉出细长的糖丝做龙须。不过半个时辰,一条威风凛凛的糖龙就卧在了竹匾上,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糖龙身上,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下一秒就要腾空而起。

接下来的几,林砚跟着传承人们走遍了双生谷。她去了存放古糖谱的书房,泛黄的纸页上记着“糖龙祈年,以麦芽糖三斤、蜂蜜半斤,熬至起霜,塑龙形,祭于中庭,祈风调雨顺”;她去了学生作品展,看到孩子们做的“现代糖龙飞图”,龙身上画着火箭和卫星,稚嫩却充满想象力;她还去了非遗展馆,全息投影里,阿松伯的徒孙正演示着糖龙制作的全过程,不少游客举着手机拍摄,时不时发出惊叹。

“其实我们之前试过很多办法推广。”一傍晚,陈默和林砚坐在谷边的石凳上,手里捧着热姜茶,“进校园、开网店、搞直播,但总觉得少零什么。后来有位老教授,技艺要传得远,得赢魂’,这魂就是文化。所以我们才想请你们来,把糖龙的故事写出来,让大家不光知道怎么做,还知道它背后的意义。”

林砚想起白在村里采访的张奶奶。张奶奶,她时候家里穷,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糖龙,父亲会把糖龙掰成块,分给她和弟弟,自己却舍不得吃。“那时候的糖龙,甜到心里头。”张奶奶着,眼眶就红了,“现在我孙子也学做糖龙,上次他做了个糖龙给我,‘奶奶,这是我给你做的,比爷爷当年做的还甜’。”

这些故事像种子一样落在林砚心里,让她渐渐明白,糖龙不只是一门技艺,更是一代饶记忆,是家乡的味道,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一周后,创作交流会在传承基地的会议室举校诗人老周率先分享了他的作品《糖龙记》,“熬一锅岁月成糖\/捏出龙的脊梁\/黑芝麻是星子\/糖丝是月光\/一口甜,是故乡的模样”,诗句简单却动人,听得阿松伯频频点头。另一位作家写了篇短篇,讲的是海外华人通过一本糖龙教材,重新找到文化根脉的故事。

轮到林砚时,她有些紧张地拿出笔记本:“我没写,也没写长诗,就写了首短谣,想试试能不能唱出来。”

她清了清嗓子,轻声念道:“双生谷,雾茫茫,熬糖起灶做龙郎。龙鳞亮,龙须长,祈年岁岁谷满仓。爹传艺,娘递糖,甜在心头不能忘。糖龙飞,过千山,千年技艺永流芳。”

念完,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随后爆发出掌声。陈默眼睛一亮:“这《糖龙谣》朗朗上口,特别适合传唱!我认识市歌舞团的李老师,他擅长谱民间调,我请他来试试。”

没过多久,李老师就来了。他在传承基地待了三,每听阿松伯讲糖龙的故事,看传承人们做糖龙,还跟着学了捏糖龙的基础手法。第四,他拿着谱好的曲子来找林砚,“我用了双生谷的民间调做底子,节奏慢一点,像熬糖一样,得有烟火气。”

李老师弹着吉他,唱起了《糖龙谣》。悠扬的旋律配上朴实的歌词,瞬间把人拉进了双生谷的晨雾里,仿佛能看到铜锅里翻滚的糖液,看到老匠人专注的眼神,看到孩子们捧着糖龙时的笑脸。阿松伯听得老泪纵横,他:“这歌,唱到我心坎里去了。”

《糖龙谣》先是在传承基地传唱开来,学员们学做糖龙时会哼,游客来参观时也会跟着学。陈默把李老师演唱的版本上传到网上,没想到短短几,播放量就破了百万。有网友评论:“听着歌,想起时候外婆做的糖人,那是童年的味道。”还有海外华人留言:“想回家了,想尝尝家乡的糖龙。”

更让人惊喜的是,市里的中学听了《糖龙谣》,纷纷联系传承基地,希望能把这首歌纳入音乐课教材,还邀请传承人们去学校教孩子们做糖龙、唱童谣。有个学的孩子们在文艺汇演上表演了《糖龙谣》,他们穿着传统服饰,手里举着自己做的糖龙,歌声清亮,赢得了满堂彩。

年底的时候,省电视台举办非遗文化晚会,特意邀请传承基地的学员们演唱《糖龙谣》。演出那,阿松伯、陈默、林砚都去了现场。当孩子们的歌声响起,舞台背景上播放着糖龙制作的全过程,从熬糖到塑形,从古籍记载到现代创新,台下的观众纷纷拿出手机拍摄,不少人跟着轻轻哼唱。

演出结束后,一位老太太拉着阿松伯的手:“我老家也是双生谷的,几十年没回去了,今听了这首歌,看了糖龙,就像回了家一样。”

林砚站在台下,看着舞台上孩子们纯真的笑脸,看着阿松伯眼中的泪光,突然明白陈默的“魂”是什么。那魂,是藏在糖龙里的千年文化,是融在歌声里的家国情怀,是一代又一代人对传统的坚守与热爱。

后来,《糖龙谣》被收录进《中国非遗歌谣集》,传承基地还推出了“唱《糖龙谣》,学做糖龙”的体验活动,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这首歌知道了糖龙,爱上了糖龙。有位音乐人还把《糖龙谣》改编成了合唱版,在高校的校园歌手大赛上被演唱,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到这门古老的技艺。

第二年春,林砚再次回到双生谷。此时的双生谷已是山花烂漫,传承基地里,新一批学员正在跟着阿松伯学熬糖,空气中弥漫着焦糖香,耳边传来孩子们哼唱的《糖龙谣》。陈默递给林砚一块刚做好的糖龙,“尝尝,还是阿松伯的手艺,甜不甜?”

林砚咬了一口,麦芽糖的甜在舌尖化开,带着阳光和柴火的味道。她看着不远处,阿松伯正手把手教一个姑娘捏龙头,姑娘学得认真,嘴角沾零糖渍,像只快乐的花猫。

“甜,特别甜。”林砚笑着,心里想着,这大概就是传承最好的样子——一首谣,一块糖,一门技艺,一代人接着一代人,把千年的味道,永远传下去。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逸霄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没有异能的我却能靠卡片变身 忏悔之都 神话版三国 重生古代:庶子的开挂之路 重生后,真少爷回村带妻女发家致富 风铃曳 穿成末世女配?不怕我有百亿物资 七零霸道小甜妻 数据入侵:我培养千万战士 不原谅,不和离,重生母妃杀疯了 代号:清道夫 傻王与王妃 莲花楼之长乐 大唐十万里 警界传奇:十案风云 八零:被弃少妇转身随军被娇宠 重生之九尾凶猫 中国古代名人传 捡的穷老公竟是豪门世家 妖孽村医
经典收藏 【莲花楼】有人在武侠里修仙 丑女涅盘,残废世子宠翻天 莲花楼之长乐 斗罗:开局收小舞作为宠物 绝世唐门之金乌耀阳 宠妾灭妻不为人,重生后嫁王爷 穿成小姑奶奶,靠拼夕夕富甲一方 别惹小师叔,四族大佬都是她师父 快穿大佬不做炮灰 我炸了!一睁眼成了反派恶毒后娘 撒旦老公赖上门 被迫走六种剧情 重逢路漫漫 海贼:我携倒吊人途径降临 穿越:别人修炼我加点 重生星际,天道送了个老公 末世囤货,我搬空了百亿仓库 四合院:开始幸福生活 小圣女后台超硬!你们招惹她干嘛 傻王与王妃
最近更新 三岁萌娃下山寻亲,全世界争着宠 永夜刀语 娘娘宫斗套路有点野 贵女娇媚,被疯批权臣蓄谋占有 小区公约第13条 渡执录 影视之多子多福 茶籽燎原 大婚之日,我的老婆不正常 航海:一不小心就成了金牌副校长 贬妻为妾?我二嫁权臣联手虐渣 出嫁后公子他疯了 凤隐锦杀 重生50建农场,棒打狍子瓢舀鱼 闺蜜他哥超凶,随军后他夜喊宝宝 烈士遗孀重生了 海贼:俘获女神就变强! 奴籍之下 暮客紫明 手握空间聊天群,炮灰女配飞升了
逸霄 竹晴园 - 逸霄txt下载 - 逸霄最新章节 - 逸霄全文阅读 - 好看的N次元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