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邯郸城外血流成河,到处都是尸体,偌大的邯郸城城墙到处都是凹进去的坑洞,这些坑洞都是被石头给砸聊,整个城墙墙面上还插着不少箭矢。
城内城外的战火虽然已经熄灭,但依然有浓烟升腾。
赵无恤一身常服,左手扶着腰间的佩剑,右手放在一处受损的女墙之上,目光扫视这这片战场,眼里露出黯然之色。
这场由魏氏余孽勾结晋国贵族的叛乱虽然只持续了两个多月,但却让本已经千疮百孔的晋国雪上加霜。
晋国如今所有的存粮基本上已经消耗殆尽,许多地方已经陷入了忍饥挨饿的境地,至少已经有十几万人逃到了大山之郑
这些人或是抱团求生,有些人却是聚众为祸。
“相国,那些参与叛乱的贵族全部伏诛,余者皆被贬为奴隶”,一名赵氏将领对赵无恤道。
“魏氏余孽呢?”,赵无恤冷声问道。
听到赵无恤的话,这名将领的脸上露出犹豫之色。
“嗯?”,赵无恤的目光一冷。
这赵氏将领只得低声道:“还是让那魏绛跑了”。
这位将领完就低着头,准备迎接赵无恤的怒火,但等了半,已经没有等到赵无恤训斥的声音,他这才心的抬头看向赵无恤。
此时的赵无恤却已经转过身看向城外,他只能看到赵无恤的背影。
“将这些奴隶都送到高阙吧,那边急需人手”,这时候赵无恤的声音在这将领的耳边响起。
“末将领命”,这将领听到赵无恤的话之后立刻应道。
高阙这个地方他是知道的,历经一年的时间建造而成,乃是赵氏北上的据点,也是赵氏的退路,如今世子赵桓和大夫张孟淡带着赵氏精锐在阴山一带清缴东胡。
赵无恤看着城外正在清理尸体的晋人,神色愈发复杂。
晋国经此一役,本就虚弱的晋国变得更加虚弱,这场叛乱虽然已经平息,但赵氏与晋国其他贵族的心愈发疏远。
晋国剩下的贵族不敢亲近赵氏,赵氏也不敢信任他们。
这都是当初为了对抗楚国之时强行收缴晋国贵族的粮食和武士造成的后果,对于这一点,赵无恤却没有半点后悔,当初若是不这么做,晋国恐怕就跟着秦国一起亡了。
现在赵无恤已经没有精力跟这些晋国贵族虚以委蛇,他要做的就是要抓紧时间榨干晋国最后的一丝潜力,来建设赵氏的根基。
就在赵无恤思量赵氏的未来之时,一名赵氏的官员脚步匆忙的走了过来:“相国,宋国有变”。
着这名赵氏官员就将一封密信交给赵无恤。
赵无恤在听到宋国有变的时候,神情就变得凝重起来,当他看完这密信上的内容时,赵无恤的脸色就变得更加难看了。
宋国与楚国已经达成易地之盟,但这让赵无恤看来,宋国此举就是不战而降。
“好个宋公德,居然有如此魄力”,赵无恤将手里的密信捏成了一团,脸上尽是不甘和愤怒。
秦国灭亡之后,晋国自然是楚国完成一统下的最后障碍,但在赵无恤看来,楚国要解决晋国这个障碍之前,应该先要对付宋国、郯国、西齐国这三个诸侯国。
赵无恤觉得这三个诸侯国纵然再弱,那也应该拖住楚国一两年的时间,这就可以为赵无恤将晋国的力量逐步迁移到阴山以北,但现在宋国不战而降,却打乱了他心中的谋划。
“相国,宋国有两郡之地,甲士数万,对于楚国都生不出一丝反抗之意,其他的如那西齐国、郯国恐怕也会是如此,毕竟宋国已经跟楚国易地,算是给其他诸侯国打了一个样,我们这边是不是要加快进度啊”,这名赵氏官员心的道。
“即刻起,加快赵氏核心区域百姓的迁移进度,国内的粮草牲畜优先供应赵氏移民,如有反对者,杀!”,赵无恤对这个赵氏官员道。
“下官领命”,那官员得到赵无恤的指示之后立刻领命离开。
因为宋国不按套路出牌,使得赵氏不得不使用一种更加残忍的方式移民。
如今晋国虽然是赵氏了算,但并不代表晋国的所有百姓都是支持赵氏。
晋国各地的百姓都是支持各自的封地之主。
国君的直属领民才是国人,其他的都不能算是国人,只是晋国国君已经没有直属领地,所以也就不存在国人了,没有国饶支持,晋国的国君自然就失去了权利。
这也是封建制度所造成的。
成为贵族,就能拥有领地和直属的庶民。
庶民服从士的直接领导,士要服从大夫的领导,大夫要服从国君的领导。
但封建的核心弊端就是附庸的附庸不是我附庸。
高等贵族不能直接管理附庸的领地和领民。
国君的手里没有了力量,下面的大夫卿族自然就不会服从国君。
这些年晋国虽然在变法,但赵无恤却没有没收中贵族手里的领地和领民,赵氏只是兼并了原先晋国六卿和国君的土地和领民。
赵无恤要迁移的赵氏之民都是源自于原赵氏的领民,包括晋阳、邯郸、耿、原、屏、楼等地,这些地方才是赵氏核心的核心,这些百姓都是真心拥护赵氏的。
所以这次赵无恤将会优先迁移这些地方的百姓,若是还有时间,才会继续迁移赵氏新得之地上的百姓。
因为赵氏集中力量迁移百姓到阴山之北,使得晋国其他地方百姓没有粮食吃,有不少人被饿死。
晋国百姓开始大规模的进行逃荒,多数人都是逃进了太行山,少部分百姓则是逃进了秦地和楚地。
晋国发生的事情自然被楚国所知晓,有大臣建议楚国应该趁机发兵攻灭晋国,但却被楚王熊章所阻止,熊章不仅没有趁机发兵,反而在晋楚边境开设赈济点和收容点,要求边境官员大肆收容晋人,并进行有效赈济。
因为楚国的善意,所以越来越多的晋人立刻放下了对楚国的恨意,然后迅速逃亡楚境。
近半年的时间,楚国就得到了晋国百万的人口。
晋国赵氏却视若无睹,更没有派人阻挡。
“赵氏这是要逃啊”,楚王熊章立刻就看出来了赵氏的打算。
但楚王熊章依旧没有采取其他措施阻挡赵氏,甚至还有乐见其成的意思。
喜欢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