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五味酒

首页 >> 乱唐 >> 乱唐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重生后皇朝中我指鹿为马 这县衙深藏不露 水浒我为王 开局捡漏美娇妻,乱世造反当皇帝 七杀问道之情火印 时光之轮:光绪帝的逆袭 开局我爹是皇帝,江山只有一座城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刚激活军火库,皇帝派人抄我家?
乱唐 五味酒 - 乱唐全文阅读 - 乱唐txt下载 - 乱唐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八百六十五章 范长明现身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秦晋早就得知了使所携带诏书的内容,这在神武军高层已经不是什么秘密,除了洛阳留后还会被封为晋国公。作为大国国公,这显然是极重的封赏。不过,如此重的封赏却并非什么好兆头。

所以,神武军内才产生了究竟要不要接诏的争论。

其中,有一部分人认为,应该接诏,一旦秦晋就任洛阳留后,将名正言顺的节制都畿道的军政事务,再加上以晋国公之尊,更是威望无出其右。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如果朝廷仅仅封秦晋为晋国公,接诏也无可厚非。可这洛阳留后却是万万接不得的,重臣、重权、手握重兵,这是让秦晋于朝廷难以自处的节奏。

两种争论中,后者占了绝大多数,而今日的议题也是为了解决秦晋所面临的这个麻烦。

事实上,局面发展至今,就连傻子都看得出来,随着神武军的实力和威望不断膨胀,早就成了尾大不掉之势。而朝廷出于本能,也必然要试图削弱甚至于剪除神武军所带来的威胁。而这道包藏祸心的诏书则是朝廷先一步抛出来试探的诱饵。

像严庄、达奚珣为首的降臣们自然别无选择,只能坚定的站在秦晋一方才有出路。而远在长安的朝廷,是万万指不上的。以宰相之身留在洛阳的房琯则相对复杂一点,此人本来是秦晋的死敌,现在却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成为秦晋不可或缺的臂助。

关于秦晋的选择,毕竟不是依赖众谋的,如此议论也不会有结果。军中需要等着他们需要处理的事务又太多,所以很快就被秦晋一一遣散,唯独房琯留了下来。他是负责城内的民营事务,并不需要协同处置军务,因何有他的一套行事流程。

秦晋心事重重的出了政事堂,房琯却从身后将他唤住。

“老夫尚有一言,不知大夫愿不愿听?”

秦晋一直都在等着房琯表态,便答道:

“相公但就是,秦某愿闻其详!”

房琯清了清嗓子,似乎在沉吟着如何开口,片刻之后则低声道:

“大夫有没有想过,既然朝廷的牌早晚要摊开,躲下去是最合适的选择么?”

他这一问大出秦晋所料,旁人只劝他躲开子诏书,以避免和朝廷产生正面冲突,而房琯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不建议躲,还要名正言顺的接下诏书。神武军中以裴敬为首的一系劝秦晋接诏,房琯与他们正不谋而合。

“裴敬也这么劝过我,但秦某并无野心,这么做岂非要架在火上烤?”

裴敬派人以八百里加急送来密信,劝他无论如何要接下诏书,到时候裴氏子弟会坚定不移的站在他这一方。

如此种种,许多走向都偏离了秦晋的设想,在他看来解决内部矛盾是要等到平叛成功再摊牌也不迟。现在正是渡河北上做最后一击的关键时刻,却又要偏偏被逼着表态。这实在令人难以抉择,万一一步走错,将是步步皆错的局面,是以不得不格外的甚重。

秦晋直视着房琯的眼睛,试图从他的眼底里找出其真正的用意,不过房琯乃浸淫官场近三十年的老吏,又怎么可能被轻易的看穿心思呢?

房琯当然也看得出来秦晋内心的纠结和犹豫,便进一步道:

“大夫何妨换一种思路去想,神武军诸将俱与大夫一荣而荣,一损而损,倘若大夫犹豫怯懦,岂非将这些人向外面推吗?”

不谈交情和倾向,房琯做了最实际的选择,只谈利害。果然,一语惊醒梦中人,秦晋此前只一心想着如何尽力避免与朝廷摊牌,可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神武军诸将未必都做此想。

秦晋拥有另一世的记忆,自然比时人多了许多见识,思量了许多前车之鉴,他忽然发觉避到河东去可当真称不上是什么好办法。如此一来只会造成神武军内部认知的混乱,甚至有可能使各派系之间的隔阂明显化。

然则,秦晋还有一点想不通,房琯身为宰相之首,虽然是戴罪之身,可有什么理由提醒自己这些呢?

看到秦晋疑惑的目光,不等他问出口,房琯就苦笑着解释:

“大夫可是诧异于老夫因何有此举吗?”

秦晋没有否认,点零头,又平静的等着房琯的答案。

“无它,只因该来的总要来,既然应当面对的问题迟早都要面对,那就迟不如早。况且,老夫并非迂腐不化之人,若当真有此心,早在洛阳兵败的那一就自刎以谢罪了,又何至于苟活至今?”

现在则是剖白心迹了,房琯的手法果然老练,先以利害动秦晋,再表明自己的立场,把握秦晋的想法变化恰到好处。

这时,秦晋才算真真正正的看清了房琯,这是个识时务的人,很显然他看得出来,比起朝廷自己和神武军更需要他,更能给他一展所长的机会。因为只要回到长安,不论房琯能拿出一万种理由,朝廷都要追究这败军丧师之罪,否则就无以赏罚分明。

在神武军和秦晋则不同,他们不需要在房琯的身上明确赏罚分明,而房琯处置民营又有大用 ,自然会优厚相待。

两相比较之下,房琯能做出这种选择也就有站得住脚的理由了。

只是房琯的表态并不露骨,听起来似是而非,只能意会而已。这也是他老练油滑的一面。秦晋不在乎这些细枝末节,此时此刻他的脑袋里飞速闪过无数个念头。因为他已经被房琯刚刚那一番话动了。

……

李十三是洛阳城中的疲赖子,原本没有资格编入城中的民营,向他这种没有恒产的流民按照规矩要被送到城外的苦力营里做工,经过半年以后才能择优选入民营。

不过,这是个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时代,他用百金的价格买下了虚假的照身,又一并打通河南府中掌管户籍的吏员,才成功的保住了留在城内的特权。

然则以他的见识绝难将此事办得如此圆满完美,想到此处就连李四本人都不得不承认自己遇到了贵人。虽然只知道这个贵人是一位姓范的长者,但他却是个颇为仗义的人,愿意一报还一报。

“四哥,你的奇人就是那佝偻老翁?”

跟在李四身后的一名敦实汉子指着不远处的老者,只见老者弓着背,头发已经花白似雪。

“你懂个屁,难道不知莫要以貌取饶道理吗?若非此公从中穿针引线,你我兄弟恐怕这辈子也不知何日能再见面!”

这个敦实汉子本是洛阳城内一富户的嫡子名为胡锡乾,老夫在安禄山进城时忧惧惊吓而死,他便顺理成章的继承了家主之位和诺大的产业。而李四这种疲赖子在他的眼里就是古时游侠般的人物,仰慕之下便倾力结交。

李四买通各个关节的百金就是此人所出。

“敞开了吧,老夫乃大燕子密使,两位可愿做匡扶社稷的股肱之臣?”

罢,一双眼睛闪着扑朔的光,在两人身上来回游走。

李四和胡锡乾的反应各有不同,前者心里倒吸凉气,他虽然做好了报答的心理准备,却也绝想不到要以性命相托付。然而,现在等于已经被架上炼山,如果自己不从,对方没准就会去告发,那么等着他的还不知有多少麻烦。后者看似胆,此时却兴奋异常,这些冒险之事,他从前只在书中看到过,想不到竟也有参与其中的一,是以竟有些手舞足蹈。

李四的眼光渐渐显出了杀意,衡量之下他觉得杀掉这个姓范的老者将更符合自己的利益。

不过,范姓老者却好似看穿了李四的心思一般。

“李岩,老夫既能在城中来去自如,便有无数手段可以兑现诺言,你还犹豫什么呢?”

这番话的不阴不阳,却将李四惊得浑身一颤,这就是明晃晃的警告啊,李岩是他买来的身份,从今以后只要神武军当权,他就必须以这个身份活下去。

“弟愿甘为四哥驱使,但有要求,无不从命!”

李四看了一眼胡锡乾,心道这厮也是蠢的可笑,难道他不清楚与这老东西在一起,是很有可能家破人亡的吗?他暗暗咬牙,反正自己无亲无故,在这世上了无牵挂,大不了就赌上 一赌。

“李四愿听驱使!”

早就料到了李四会屈从,范长明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第一个任务,争取做到民营中的百夫长,老夫会在暗中全力相助的。”

“啊?”

李四没想到这就是自己的第一个任务,看起来简单无奇,他自问别的本事没有,聚拢人心倒是很有一套的。

加入民营也有些时日了,对于民营中的运作也了解了不少,除千夫长以上由神武军任命以外,百夫长以下则由一人一票选出来的。

范长明含笑点头,然后便转身欲走,胡锡乾则急得忍不住问道:

“我呢,我呢?”

范长明佝偻着身子,头也不回,只留下了一句话:

“两位切勿辜负了老夫的期望!”

喜欢乱唐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乱唐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斗破之天生不凡 好男儿留什么辫 灵气复苏:开局入住神级养老院 中国古代名人传 机械末世:我的机甲有亿点强 神话版三国 说我不配当师兄,我退宗了你哭啥 风铃曳 邪物典当铺:只收凶物 炎夏纪元:星际新星 柯南之组织没了我迟早要完 重生星际,天道送了个老公 恐怖降临【鬼门】 我在修真界苟道长生 少爷请用餐 权力之巅 从导引服食开始做红尘仙 团宠农门小作精:首辅追妻火葬场 黑欲青春 星际种田,大小姐靠炼药逆袭
经典收藏 武英殿 废柴趣妻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终极全能兵王 大明:开局救下袁崇焕,朱由检彻底杀疯了 大夏第一皇子 汉末:家祖乡啬夫 日月当空照中华 吴主 明末:我要这世界匍匐在我脚下 抗日之特种战将 武侠少爷 大官人 海宇龙图经 秦时小说家 三国之风起扬州 女帝娘子是反派?可她对我很温柔 这太子,不做也罢! 皇帝过来聊聊 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
最近更新 春秋晋国风云 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 大唐:谁让这个驸马上朝的! 废物二十年,醒来便开始抢皇位 汉末烽烟之苍龙再起 大雪满风刀 边关兵王:从领娶罪女开始崛起 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 关于我在兽耳部落种田那些事 封疆悍卒 曹操那些事 荒年种田:开局官府强塞五个美娇娘 异界:从小兵开始崛起 我在历史遗憾中修补华夏魂 关于冒充未来大秦丞相的那些事 红楼琏二爷 回到古代从一无所有开始 农家子弟科举路:逆袭命运翰林郎 从烽燧堡小卒到权倾天下 一品将军陈天佑
乱唐 五味酒 - 乱唐txt下载 - 乱唐最新章节 - 乱唐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