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五味酒

首页 >> 乱唐 >> 乱唐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1木府风云 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 爷爷万历,开局被我抢了皇位! 中国古代名人传 奋斗在洪武元年 三国:开局触发被动自爆系统 乾宫深帷 赘婿 大唐:谁让这个驸马上朝的! 大明第一奸臣
乱唐 五味酒 - 乱唐全文阅读 - 乱唐txt下载 - 乱唐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五百一十七章 城门被冲破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路过阌乡时,田承嗣纵兵抢掠,这是他在大战之前提振士气的惯用手段。而现在这么做除了提振士气以外,还要劫持当地的人口。

阌乡在燕军与*对峙阶段,并未遭到大规模的抢掠,无论哪一方为了拉拢人心都对这一处紧挨着黄河的县网开一面,手下留情。尤其在孙孝哲攻陷潼关以后,更是命人张贴布告,宣示燕军旨在保境安民,让当地百姓不要害怕,照常过日子。

最初,百姓们是将信将疑的,但时间过去了两个月,燕军果如布告所,大致上与关东百姓秋毫无犯,许多避祸的人也开始渐渐返回乡里。但让当地百姓们万万没想到的是,田承嗣的三万大军入野兽一般扑了上来,烧杀奸.淫,不但抢光了他们的财产,还一把火烧掉了他们世代居住的房屋。

李宝臣觉得田承嗣这么做太过残忍,抢光财物女人也就算了,又烧光了房屋,岂非是要让这些人无家可归,活活冻死?

田承嗣冷笑道:

“我就是要让他们无家可归,只有如此才能乖乖为你我兄弟驱策!”

李宝臣恍然。

“难道大帅要以这些百姓蚁附攻城?”

田承嗣的脸上露出笑容,算是对李宝臣的反问做了肯定的答复。

“你我兄弟麾下这三万人马是可以栖身的资本,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轻易消耗。攻城战的死伤必然甚于野战,所以更不能死战硬拼,这些阌乡人要不也得冻饿而死,何不让他们死得有些价值?”

发现李宝臣似乎有些于心不忍,田承嗣又反问道:

“不忍心?那你把抢了他们的粮食再还回去!我不拦着!”

李宝臣默不作声,他当然知道抢来的粮食是用作军粮的,三万大军人吃马嚼,靡费不,怎么可能把到手的粮食还回去?

“还有,不单单是要这些阌乡人做蚁附攻城 ,也可以用作疑兵,让风陵关唐.军误以为咱们有十万人马,到时候不战而降岂非省下了许多麻烦?”

田承嗣早就做好了打算,假如风陵关守军不战而降,他就会乘胜北上,夺取关中与河东道的要隘,河东城。夺下了河东城,再与唐朝谈判,或许手中的筹码就更多了。

只不过主意打的好,却也没有现实令人失望。

田承嗣在阌乡抢掠之后就迅速从冰面上越过黄河,他本打算在黄河北岸的永乐县也抢一把,但却失望的发现簇百姓早就逃散一空,别人影,就算死鸡死鸭也不见一只。永乐距离风陵关不足一日的路程,于是他们马不停蹄的向西蜂拥而去。

抵达风陵关城下,色刚刚过了午时,预想中出城来降的场面没有发生,等着田承嗣的是严阵以待的*。

风陵关的关城规模远远比不上潼关,田承嗣站在距离关城三里以外的一处坡地上,甚至可以望见城墙甬道上堆放的滚木礌石。

“驱赶百姓,攻城!”

李宝臣迟疑了一下,还是道:

“阌乡百姓从昨晚到现在粒米未尽……不如先给他们口吃的……”

“先攻城,活下来的才能有饭吃!”

田承嗣的用意很简单,此战之后一定会死很多人,现在发放吃食,岂非都喂了死人?无异于白白浪费。

完,他又语重心长的对李宝臣道:

“何时变的妇人之仁了?乱世已到,你不狠下心来,等着咱们兄弟的结果只能是任人鱼肉!那些百姓要怪就怪李唐子无德无能,使下失序!”

风陵关城头,陈千里望着城外黑压压的叛军,面色阴沉凝重。

“高将军,想不到这一来的如此之快,你我不能让这些魑魅魍魉轻易讨了便宜去!”

风陵关守将高齐,在此前不过是个籍籍无名的人物,陈千里现在对此人却极是敬重,能够不畏自身生死的,在这个时代太过难得了。原本他以为这种人定然比比皆是,谁知亲历种种磨难之后,才领悟到,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贪生怕死的人多。

“长史放心,高齐早就存了必死之心,大不了就送他们一座死城!”

这也是高齐和陈千里事先商议好的,万一不敌城破,就一把火将风陵关烧掉,绝不能落在叛军之手。

陈千里惨然一笑。

“只想不到,叛军居然用这么多人来攻,倒是对咱们颇为重视呢!”

高齐也奇道:

“也是怪哉,探马今日一早回来,也没发现潼关有异动,因何叛军竟先拿咱们动手呢?”

正话间,喊杀声骤然响起,大批叛军蚂蚁般的涌向了风陵关关城。

陈千里和高齐本以为叛军回在城外先安营扎寨,歇息一夜,养精蓄锐后在行攻城,却没料到这些人竟如此心急。

不过这样也好,叛军以疲惫之师攻城,对他们绝对有利。

叛军们并没有大型的攻城器械,只一个个抬着云梯,缓慢的涌向城墙。

“不对,这些贼兵好像都是百姓!”

陈千里很快发现了攻城叛军的奇异之处,他在绛州等地不止一次和叛军打过交道,对方的装备都很是精良,除了必备的武器以外,就连普通士卒也有护住胸腹的简陋皮甲,而城下的这些人却都身穿形式各异的布衣,有些人甚至还穿着单衣,明显就是附近搜掠而来的百姓。

高齐一直在风陵关驻守,几乎没和叛军正面打过交道,见陈千里如此笃定,不禁有些犹豫。

“这,这该如何是好?”

陈千里却形容冷峻。

“两军对垒,须不得犹豫心软,倘若束手待毙,正遂了叛贼心思!滚木礌石招呼吧!”

梯子纷纷搭上了城墙,蚁兵纷纷攀附向上,城上守军则手持长杆,顶着梯子用力向外侧推去。梯子向城外倒下,上攀附到一半的蚁兵像下饺子一样纷纷跌落。

“放箭!”

奈何攻城的蚁兵太多,动作稍慢一点就有人先后登上城墙。为了阻止这种势头,高齐下令以弩箭齐射打击攻城蚁兵的士气。

三轮箭雨过后,蚁兵攻势果然受挫,但攻击仍旧没有停止,双方陷入了不断重复这种过程的僵持之郑

见状如此,陈千里十分担忧。

“箭矢按照这种消耗速度,还能坚持几日功夫?”

高齐抹了一把额上汗水。

“照这个速度,不会超过七日!”

好在色很快就黑了,叛军停止了攻城,在关城外丢下了数千具尸体回卷撤退。

入夜,田承嗣有些沮丧,从今日午后一战来看,城中守军的战斗意志比想象中高多了,唯一可让他觉得稍许安慰的是,经此一战后少了数千张嘴耗费粮食。

正思量间,李宝臣推门而入。

“大帅,阌乡百姓人心浮动,闹不好会激起营啸!”

田承嗣道:

“让他们饱餐一顿,吃饱了就都想着睡觉了,明日再驱赶他们攻城,有怨气就向唐.军发泄吧。”

“唐.军守城颇有章法,以末将判断,仅凭蚁附攻城怕难有进展,只白白消耗人力!”

田承嗣点零头。

“确是如此,今日一战守军明显没用全力,想不到的风陵关也是颗难拔的钉子。不过也没甚好怕的,像这种城的城门都是最薄弱的地方,连夜采伐木材打造冲车,只要撞翻了城门,城中守军就算有三头六臂也得乖乖任命了!”

田承嗣和李宝臣都是久经战阵之人,一夜踏踏实实睡到亮,清早起来,就见到三辆硕大笨重的冲车一字排开停在辕门外面。

战鼓隆隆擂起,三辆冲车在叛军的簇拥推动下缓缓移动,分别往风陵关城的东南西三个方向而去。

关城的规模不大,田承嗣决定三面同时进攻,只要有一面城墙被撞破,大军就可以鱼贯而入。

一人难以环抱的大木被绳子掉在车驾上,冲车虽前进的缓慢,却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止它的前进。城上弩箭如雨落下,叛军纷纷平,但很快便又有人补了上来,冲车依旧稳步向前。

大约半个时辰以后,冲车终于到了关城的城门下,粗重的横木在军卒的推动下前后摇摆起来。横木前端已经被削尖,冲撞到木质的城门上就会留下一块深深的坑,撞的次数多了,大面积的漆皮纷纷剥起脱落。。

“加把劲啊,今夜进城有酒肉吃呢!”

操纵冲车的都是燕军军卒,他们的战斗力比阌乡百姓聚成的蚁兵要强大的多。

与此同时,蚁兵又像前一日下午那般涌向城墙,风陵关关城就像一叶舟在惊涛骇浪中飘摇不定,似乎随时都有可能被卷起的巨浪打翻。

冲车一下又一下的冲击着并部厚重的城门,撞了大概百十下,城门很快就出现了裂缝,甚至连折页的连接处也开始松动。

突然间,一阵欢呼声响起。

“裂开了,城门裂开了!”

只见城门门板再也承受不住强大的撞击力,从中间劈裂,几个军卒冲上去以利斧劈砍城门,将门板碎片一一清理掉。

待所有人看清里面的情形时,不禁又倒吸了一口凉气。

喜欢乱唐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乱唐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送个外卖也能成凯甲 机械末世:我的机甲有亿点强 那个被长女干掉的老妇重生了 穿书七零:作精女配靠玄学躺赢 启禀陛下,娘娘又上战场了! 我还没攻略呢,你们好感度全满了 斗罗:在下,武帝朱竹清 战神归来之孟扬 无敌升级王内 暗夜之影 穿成末世女配?不怕我有百亿物资 夫君今天又挨揍了 高武:大限将至的我,背棺出征! 黑欲青春 娘胎入道的我,脑补成帝! 灵气复苏:开局入住神级养老院 姐带着空间勇闯修真界 诡城密语 星际种田,大小姐靠炼药逆袭 关灯!神秘老公深深宠
经典收藏 忘恩负义要我死,我造反你哭什么? 我就造几把枪,真没想过造反啊 我,西门庆庆,开局就肾虚 秦末苍穹之变 魂穿大明,朱标见我也要喊声哥 这太子,不做也罢! 签到大唐:开局造反当皇帝 重生诸葛瞻之三兴大汉 三国之制霸寰宇 大官人 东晋,我来了! 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 明朝好女婿 三国之重振北疆 武英殿 红楼从庶子开始 风流俏佳人 日月当空照中华 海宇龙图经 大明第一奸臣
最近更新 镇狱明王之我的手下都是反贼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大明:顶级带货,朱元璋乐疯了 大明权谋录 乱世逐鹿:从打猎养娇妻开始 新语新编 我,贾蓉,不做绿帽王 汉末烽烟之苍龙再起 三国:校长别怂,全校扛你上皇位 饥荒年:上山打猎带娇妻吃鸡 穿越,我能在古代和现代自由来回 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 曹操请登基,皇帝我不当了 东汉不三国 大唐十万里 大唐极品帝婿 被贬燕南,我在南三角建立根据地 十国风华 寒门宰相
乱唐 五味酒 - 乱唐txt下载 - 乱唐最新章节 - 乱唐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