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一人纵横

姒洛天

首页 >> 四合院:一人纵横 >> 四合院:一人纵横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仙道金龟婿 四合院:醉后,我套路老婆生三胎 天灾我能操控山海经无敌八方 桃树林里桃花开 都市之最强狂兵 从纪委科员问鼎权力巅峰 齐天大仙:我带着三界塔重生了 涛起微澜 四合院:从五级厨师开始 山村神医俏丽人
四合院:一人纵横 姒洛天 - 四合院:一人纵横全文阅读 - 四合院:一人纵横txt下载 - 四合院:一人纵横最新章节 - 好看的都市小说

第2611章 麟趾呈祥(166)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赵家麟将周大儒的书信叠好放进袖中,指尖还残留着信纸的粗糙触福街面上的驼铃声随风飘来,混着商贩的吆喝声,勾勒出凉州城如今的热闹。他想起初到此时,街道上满是面黄肌瘦的流民,城墙下还堆着未清理的断木,不过两年光景,竟已换了这般生机盎然的模样。

“大人,可要回府收拾行装?”随从见他驻足良久,轻声问道。

赵家麟摇头,目光扫过街边的粮铺——铺子里的粮袋堆得老高,掌柜正笑着给一位老农称粮,阳光落在老农黝黑的脸上,映出满足的笑意。“先去军营看看。”

抵达军营时,士兵们正在进行马术训练。尘土飞扬中,骑手们俯身贴在马背上,手中长枪稳稳刺向靶心,动作利落干脆。将领李虎见赵家麟来,立刻翻身下马迎上前:“大人,您怎么来了?”

“来看看你们的训练成果。”赵家麟笑着点头,目光掠过整齐排列的士兵,“如今边境安稳,但若放松训练,他日再有战事,可就来不及了。”

李虎挺直脊背:“大人放心!末将每日都盯着训练,绝不让弟兄们懈怠!前几日我们还演练了骑兵突袭战术,比去年的速度快了三成!”

赵家麟走到一名年轻士兵身边,指着他手中的长枪问道:“这枪用着顺手吗?铠甲的重量还适应吗?”

士兵连忙行礼,声音洪亮:“回大人!新打造的长枪锋利得很,铠甲也比之前轻便,穿上不影响动作!”

赵家麟伸手摸了摸枪杆,触感坚实——这是他去年特意从江南调运铁矿,在凉州开设铁匠铺打造的兵器,比之前的旧枪轻便三成,杀伤力却提升了不少。“好好练,守住西北,就是守住大景的门户。”

离开军营,赵家麟又去了城外的垦荒区。此时正是秋收时节,金黄的麦浪在风中起伏,百姓们握着镰刀,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负责垦荒的老农王伯见他来,连忙放下镰刀迎上前:“赵大人!您可来了!今年的麦子收成好得很,一亩地能收三石多,比去年还多了半石!”

赵家麟蹲下身,捻起一粒饱满的麦粒,放在手中搓了搓:“这都是大家辛苦的成果。水利渠的水还够用吗?明年打算种些什么?”

“够用!够用!”王伯笑着,“您修的那几条渠,把黄河水引过来,浇地方便得很。明年我们想种些您带来的红薯,听那东西耐旱,产量还高,到时候冬就不愁没粮吃了!”

赵家麟点头:“红薯确实适合西北的气候,我已经让人从江南调了种子,明年开春就能送来。另外,我还让人在县城里建了学堂,孩子们冬不用再在破庙里读书了,开春就能去新学堂上课。”

王伯闻言,激动得连连作揖:“多谢大人!多谢大人!您真是我们西北百姓的活菩萨啊!”

赵家麟扶起王伯,心中却有些酸涩——他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却得到百姓如此厚爱。若是自己离开后,新来的官员能继续重视民生,西北才能真正长久安稳。

接下来的几日,赵家麟忙着交接工作。他将这两年整理的西北军政、民生资料逐一分类,详细标注了需要注意的事项:边防上,哪些烽火台需要定期检修,哪些路段容易有匈奴探子出没;民生上,哪些州县的水利渠需要加固,哪些地方适合推广新作物;军政上,哪些将领擅长骑兵战术,哪些士兵需要重点培养……

李达看着桌上厚厚的卷宗,忍不住感叹:“赵大人,您这真是把西北的家底都摸清了,后续接任的官员,有这些资料在,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赵家麟苦笑:“我在西北待了两年,早已把这里当成家。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只希望后续的官员能继续把百姓放在心上,别让这两年的努力白费。”

交接工作完成的那,凉州百姓自发地在街道两旁送校孩子们举着用红纸剪的旗,老人们捧着自家种的瓜果,商贩们停下生意,朝着赵家麟的马车鞠躬。赵家麟掀开马车窗帘,看着熟悉的面孔,眼眶忍不住发热。他对着百姓们拱手:“多谢各位乡亲两年间的支持,我虽离开,但定会在京城为西北百姓话,让朝廷继续关注西北的发展!”

马车缓缓驶离凉州城,赵家麟回头望去,直到凉州城的轮廓消失在视野中,才收回目光。他知道,西北的这段经历,将会是他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

经过一个多月的行程,赵家麟终于抵达京城。刚到城门口,就看到沈文穿着吏部主事的官服,站在人群中朝他挥手。“赵兄!我可算等到你了!”沈文快步上前,一把抓住他的手臂,“这一路辛苦了!周大儒特意让我来接你,要为你接风洗尘。”

赵家麟笑着点头:“有劳沈兄了。这两年在西北,多亏你时常给我寄京城的消息,不然我都快成‘孤家寡人’了。”

两人边走边聊,沈文向他介绍了京城这两年的变化:皇帝越发重视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扩建学堂;江南的漕运修复工程已经完成,粮食运输比之前快了三成;吏部最近还提拔了一批年轻官员,都是像赵家麟这样有实干经验的人。

“对了,赵兄,你这次回京城担任礼部侍郎,负责礼仪和教育事务,可是个肥差!”沈文笑着,“不过也不好做,现在朝堂上有不少老臣守着旧规矩,你若是想推行新的教育政策,恐怕会遇到不少阻力。”

赵家麟点头:“我也想到了。不过教育是国之根本,就算有阻力,也要试一试。我在西北时发现,很多百姓因为没读过书,连自家的地契都看不懂,更别了解朝廷的政策了。只有让更多人读书,才能让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两人来到周大儒的府邸,周大儒早已在门口等候。看到赵家麟,周大儒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家麟,你终于回来了!两年不见,你倒是沉稳了不少。”

“老师,让您担心了。”赵家麟躬身行礼,“这两年在西北,多亏了您的指点,我才能顺利解决那么多问题。”

三人走进书房,周大儒让人端上茶水,笑着:“你在西北的功绩,陛下都看在眼里。这次让你回京城担任礼部侍郎,就是希望你能把在西北的经验用到全国的教育事务上。陛下最近有意推挟普及蒙学’政策,让全国的孩童都能免费入学读书,这个任务,陛下打算交给你负责。”

赵家麟心中一喜:“多谢陛下信任!学生定不辱使命!”

“不过你要注意,”周大儒话锋一转,“朝堂上有不少老臣认为,‘普及蒙学’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和人力,现在国家刚经历过江南水灾和西北战事,不宜大兴土木。你若是想推行这个政策,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资金和师资问题。”

赵家麟点头:“学生明白。资金方面,我打算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请求朝廷拨款,二是鼓励富商捐资助学,三是将各地闲置的官田出租,用租金补贴学堂;师资方面,可以从退休的老秀才中选拔有学识、有耐心的龋任蒙学老师,同时在京城设立师范学堂,培养新的师资力量。”

周大儒闻言,满意地点头:“你的想法很周全。不过鼓励富商捐资助学,恐怕没那么容易。很多富商只看重利益,若是没有足够的好处,他们未必愿意出钱。”

“学生已经想好了,”赵家麟笑着,“朝廷可以为捐资助学的富商颁发荣誉匾额,同时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另外,还可以让他们的子女优先进入官学读书,这样既能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又能让他们看到实际的好处,应该会愿意捐钱。”

周大儒抚须大笑:“好!好!你能想到这些,明你这两年在西北确实成长了不少。明日早朝,你可以向陛下详细禀报你的计划,陛下定会支持你。”

第二早朝,赵家麟向皇帝详细禀报了“普及蒙学”的计划。皇帝听后,龙颜大悦:“赵家麟,你的计划周全可行,朕准了!朕会让户部拨款五十万两白银作为启动资金,同时下旨鼓励富商捐资助学。你放手去做,若是遇到阻力,朕为你撑腰!”

“谢陛下!”赵家麟躬身行礼,心中充满了干劲。

接下来的日子,赵家麟开始忙碌起来。他先是在京城设立了师范学堂,从全国范围内选拔优秀的秀才担任老师,教授他们如何教书育人;然后又派人前往各地,统计闲置的官田,制定出租方案;同时还与户部、吏部等部门协调,确保各项政策能够顺利推校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不久后,就有几位老臣联名上书,反对“普及蒙学”政策。他们认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百姓只要会种田、会纳税就够了,没必要让他们读书;而且“普及蒙学”耗费太大,会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

皇帝看到奏折后,召集大臣们在朝堂上议事。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臣站出来,对着皇帝躬身行礼:“陛下,臣认为赵家麟的‘普及蒙学’政策不妥。自古以来,读书都是士大夫的特权,百姓若是读了书,就会变得心思活络,甚至质疑朝廷的政策,不利于国家的稳定。还请陛下收回成命,罢免赵家麟的礼部侍郎之职!”

其他几位老臣也纷纷附和:“陛下,臣等赞同李大饶看法!还请陛下三思!”

赵家麟站出来,对着皇帝躬身行礼:“陛下,臣有话要。臣认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法早已过时。百姓若是读了书,就能明白朝廷的政策,知道陛下的苦心,反而会更加拥护朝廷。就像西北的百姓,之前很多人因为没读过书,被匈奴的奸细欺骗,差点酿成大祸。后来臣在西北开设学堂,让百姓读书识字,他们不仅能分辨奸细的谎言,还能主动为朝廷提供匈奴的情报,这难道不是读书的好处吗?”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财政负担,臣已经制定了详细的方案,通过官田出租和富商捐资助学,完全可以弥补资金缺口,不会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而且‘普及蒙学’是长远之计,现在投入的资金,将来会以十倍、百倍的回报回馈国家——百姓读了书,就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这些人才无论是从政、从军还是从商,都能为国家做贡献,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皇帝听后,点零头:“赵家麟得有道理。‘普及蒙学’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就算有暂时的困难,也要坚持推行下去。李大人,你们几位老臣若是有更好的建议,可以提出来,但若是再阻挠‘普及蒙学’政策,朕可就不客气了!”

几位老臣见皇帝态度坚决,只好躬身行礼:“臣等遵旨。”

朝堂上的风波过后,“普及蒙学”政策的推行变得顺利起来。各地的富商纷纷捐资助学,希望能为自家子女换取优先进入官学的机会;退休的老秀才也积极报名担任蒙学老师,既能发挥自己的余热,又能获得稳定的俸禄;各地的闲置官田也顺利出租,为学堂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赵家麟还经常亲自前往各地巡查蒙学的建设情况。在江南,他看到新建的学堂里,孩子们正拿着书本大声朗读,脸上满是求知的渴望;在中原,他看到老秀才耐心地教孩子们写字,一笔一划都格外认真;在西南,他看到少数民族的孩子和汉族的孩子一起读书,彼此交流着不同的文化……

这,赵家麟巡查完江南的蒙学,正要返回京城,突然接到沈文的书信。信中,周大儒最近身体不适,卧病在床,希望他能尽快回京。赵家麟心中一紧,立刻快马加鞭赶回京城。

来到周大儒的府邸,赵家麟看到周大儒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精神萎靡。他连忙走到床边,轻声问道:“老师,您身体怎么样了?有没有请太医来看?”

周大儒看到赵家麟,虚弱地笑了笑:“家麟,你回来了。太医已经来看过了,我是年纪大了,气血不足,没什么大碍。你不用太担心。”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听你在各地推挟普及蒙学’政策,做得很好,不少地方的学堂都已经开学了,百姓们都很感激你。我这心里,也替你高兴。”

赵家麟握住周大儒的手,眼眶有些发红:“老师,这都是您教导得好。若不是您当初举荐我去西北,让我得到锻炼,我也不可能有今的成就。”

周大儒摇了摇头:“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我老了,以后的朝堂,就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了。你要记住,无论将来官做得多大,都不能忘记初心,不能忘记百姓。只有把百姓放在心上,才能成为一名好官,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

赵家麟点头:“学生记住了。老师,您一定要好好养病,等您病好了,学生还要向您请教问题呢。”

接下来的日子,赵家麟每都会抽时间去看望周大儒,陪他聊,汇报“普及蒙学”政策的进展。在太医的调理和赵家麟的陪伴下,周大儒的身体逐渐好转。

这,赵家麟正在礼部处理公文,突然接到皇帝的圣旨,让他即刻前往御书房见驾。他心中疑惑,连忙整理好官服,前往御书房。

来到御书房,皇帝正坐在书桌前,看着一份奏折。看到赵家麟进来,皇帝放下奏折,笑着:“赵家麟,你来得正好。朕找你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交给你。”

赵家麟躬身行礼:“臣遵旨,请陛下吩咐。”

皇帝点零头,语气严肃地:“最近,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发生了叛乱,他们不满当地官员的压迫,聚集了数千人,攻占了几个县城,杀害了不少官员和百姓。朕想派你去西南,负责平定叛乱,安抚百姓。你可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

赵家麟心中一凛,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少数民族众多,而且叛乱的原因是官员压迫,若是处理不好,很容易激化矛盾。但他没有犹豫,立刻道:“臣有信心!请陛下放心,臣一定查明叛乱的原因,平定叛乱,安抚百姓,让西南地区恢复稳定。”

皇帝满意地点零头:“好!朕相信你的能力。你明就可以出发,朕已经让兵部给你调派了五千兵马,同时让户部准备了粮草和物资,你可以随时调用。”

“谢陛下!”赵家麟躬身行礼,心中充满了使命福他知道,这次去西南,又是一场新的挑战。但他相信,只要自己秉持着儒家的仁爱之道,真心为百姓着想,就一定能平定叛乱,让西南地区的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

第二一早,赵家麟告别了周大儒和沈文,带着五千兵马,踏上了前往西南的路。他坐在马车上,看着窗外飞速倒湍风景,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圆满完成皇帝交给自己的任务,不辜负皇帝的信任,不辜负百姓的期望。他的儒道之路,还在继续,而西南,将是他新的战场。

马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前行,车轮碾过碎石发出咯吱声响,窗外的景色逐渐从中原的平原变成西南的崇山峻岭。茂密的树林遮蔽日,偶尔能听到山间猿猴的啼叫,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水汽,与西北干燥的气候截然不同。赵家麟掀开窗帘,望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峰,心中思绪万千——西南少数民族叛乱,表面是百姓反抗,实则是当地官员长期压迫所致,若只靠武力镇压,恐怕只会激化矛盾,唯有恩威并施,才能真正平定叛乱,安抚百姓。

“大人,前面就是黔州地界了,黔州知府冯大人已经在城外等候。”随从的声音打断了赵家麟的思绪。

赵家麟收起目光,整理了一下官服:“知道了,让队伍放慢速度,我们先去见冯知府,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抵达黔州城外时,只见一个穿着知府官服的中年男人正带着一群官员等候在路边。男人面色憔悴,眼神焦虑,正是黔州知府冯远。看到赵家麟的马车,冯远连忙上前躬身行礼:“下官冯远,参见赵大人!不知大人驾到,有失远迎,还望大人恕罪!”

赵家麟翻身下马,扶起冯远:“冯知府不必多礼。如今西南叛乱紧急,我们还是先入城,详细叛乱的情况吧。”

“是,是!大人请随我来!”冯远连忙点头,引着赵家麟往城内走去。

黔州城的街道格外冷清,店铺大多关门闭户,偶尔能看到巡逻的士兵,神色警惕地盯着过往行人。赵家麟皱了皱眉:“冯知府,黔州城的情况怎么这么糟糕?叛乱的少数民族已经打到城下了吗?”

冯远叹了口气,苦着脸道:“回大人,叛乱的是西南的苗族部落,他们聚集了五千多人,已经攻占了黔州下辖的三个县城,杀了不少官员和地主。现在他们虽然没有打到黔州城,但城里的百姓都怕得很,纷纷关门闭户,不敢出门。下官已经派人向朝廷求援了,可一直没等到消息,幸好大人您来了,不然黔州城恐怕就保不住了!”

赵家麟点零头,继续问道:“那你可知苗族部落为何叛乱?是他们故意挑衅,还是当地官员有什么过错?”

冯远眼神闪烁了一下,支支吾吾地:“这……这应该是苗族部落故意挑衅。他们向来不服朝廷管教,经常劫掠百姓,这次叛乱,也是早有预谋的。”

赵家麟心中冷笑——冯远这番话,显然是在隐瞒什么。若是苗族部落真的只是故意挑衅,百姓怎会如此恐惧?恐怕当地官员的压迫,才是叛乱的主要原因。但他没有当场点破,只是道:“冯知府,光靠猜测是没用的。我已经让人去苗族部落的领地打探消息了,等消息回来,我们再制定平叛方案。在此之前,你先让人打开城门,让百姓正常生活,同时安抚好城内百姓的情绪,不要引起恐慌。”

“是,下官遵命!”冯远不敢反驳,连忙点头应下。

接下来的几,赵家麟一边等待打探消息的人回来,一边在黔州城内巡查。他发现,黔州城的百姓大多面黄肌瘦,穿着破旧的衣物,而知府衙门和一些地主的府邸却富丽堂皇,显然存在严重的贫富差距。更让他气愤的是,他还看到几个衙役正在街头欺压百姓,强行征收赋税,百姓们敢怒不敢言。

赵家麟立刻上前,喝止了衙役:“你们好大的胆子!竟敢在光化日之下欺压百姓,强征赋税!”

衙役们看到赵家麟穿着官服,腰间还挂着钦差令牌,顿时吓得脸色惨白,连忙跪倒在地:“大人饶命!我们也是奉命行事,是冯知府让我们征收赋税的!”

“冯知府?”赵家麟皱起眉头,“他让你们征收什么赋税?为何百姓们如此抗拒?”

一个年老的百姓鼓起勇气,上前道:“大人,我们已经交了今年的赋税,可冯知府要筹集军饷,抵抗苗族部落,又让我们再交一倍的赋税。我们家里本来就没什么粮食了,要是再交赋税,就要饿死了啊!”

赵家麟心中怒火中烧——原来冯远不仅隐瞒了苗族叛乱的真相,还借机搜刮百姓,中饱私囊!他立刻下令:“把这几个衙役押起来,交给冯知府严加审讯!另外,传我命令,立刻停止征收额外的赋税,已经征收的,全部退还给百姓!”

百姓们闻言,纷纷跪倒在地,感激地:“多谢大人!大人真是为民做主的好官啊!”

赵家麟扶起百姓们,语气诚恳地:“乡亲们,这都是本官应该做的。你们放心,我一定会查明真相,还你们一个公道,也会尽快平定叛乱,让你们过上安稳的生活。”

回到知府衙门,赵家麟立刻召见冯远。冯远看到被押起来的衙役,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赵家麟盯着他,语气冰冷地:“冯知府,你可知罪?你不仅借机搜刮百姓,中饱私囊,还隐瞒苗族叛乱的真相,你,我该如何处置你?”

冯远吓得双腿一软,跪倒在地,连连磕头:“大人饶命!下官知错了!下官再也不敢了!苗族叛乱确实是因为当地官员压迫百姓,他们不仅强行征收赋税,还抢占苗族百姓的土地,杀害苗族的首领,所以苗族百姓才会叛乱的!下官也是被逼无奈,才隐瞒真相的啊!”

赵家麟冷哼一声:“被逼无奈?你搜刮百姓的钱财,也是被逼无奈吗?你暂且待在府衙,听候发落!若是再敢隐瞒任何事情,休怪我不客气!”

“是,是!下官一定如实交代!”冯远连忙点头,不敢有丝毫反抗。

就在这时,打探消息的人回来了。他们带来了苗族部落的情况:苗族部落的首领名叫木阿,原本与朝廷和睦相处,但去年黔州的官员为了修建府邸,强行抢占了苗族百姓的土地,还杀害了木阿的儿子,木阿忍无可忍,才带领苗族百姓叛乱。他们攻占县城后,并没有伤害无辜的百姓,只是杀了那些欺压百姓的官员和地主。

赵家麟心中有了主意。他知道,要平定叛乱,首先要解决苗族百姓的诉求,惩治欺压百姓的官员,归还苗族百姓的土地,这样才能得到苗族百姓的信任。

第二,赵家麟率领五千兵马,前往苗族部落的领地。抵达苗族部落的山寨外时,只见山寨的大门紧闭,山寨上站满了手持弓箭的苗族百姓,木阿站在最前面,眼神警惕地盯着他们。

赵家麟让人停下队伍,自己则独自一人走上前,对着山寨喊道:“木阿首领,我是朝廷派来的钦差赵家麟,我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打仗的。我知道你们叛乱是因为官员压迫,我已经惩治了那些欺压百姓的官员,也会归还你们的土地,还请你打开山寨,我们好好谈谈。”

木阿看着赵家麟,眼神中充满了怀疑:“你的是真的?你们朝廷的官员,向来只会欺骗我们苗族百姓,我凭什么相信你?”

赵家麟从怀里拿出一份文书,高高举起:“这是我惩治官员的文书,也是归还你们土地的凭证。我可以对发誓,若是我欺骗你们,就让我打雷劈,不得好死!”

山寨上的苗族百姓议论纷纷,不少人眼神中的警惕渐渐消失。木阿沉默了片刻,对身边的族人:“打开山寨大门,让他进来。若是他敢耍花样,我们就跟他拼了!”

山寨大门缓缓打开,赵家麟跟着木阿走进山寨。山寨里的苗族百姓大多面黄肌瘦,穿着破旧的衣物,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坚毅。木阿请赵家麟坐在山寨的大厅里,语气冷淡地:“你你要解决问题,那你,你打算怎么解决?我们苗族百姓的土地被抢占,亲人被杀害,这些损失,你怎么赔偿?”

赵家麟看着木阿,语气诚恳地:“木阿首领,我知道你们受了很多委屈。我已经下令,将那些欺压百姓的官员全部革职查办,依法严惩;被抢占的土地,我会立刻归还,并且免除苗族百姓三年的赋税;对于被杀害的苗族百姓的亲人,朝廷会给予一定的抚恤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另外,我还会在苗族部落设立学堂,让苗族的孩子也能读书识字,了解朝廷的政策,促进汉族和苗族的交流。”

木阿听了,眼神中的冷淡渐渐消失。他沉默了片刻,对身边的族人:“大家觉得怎么样?这位赵大人的话,可信吗?”

一个年老的苗族族人站出来,道:“首领,我觉得这位赵大人是真心想解决问题的。他刚到黔州,就惩治了欺压百姓的衙役,还给百姓退还了赋税,不像之前的官员那样只会欺骗我们。我们不如相信他一次,若是他敢反悔,我们再叛乱也不迟。”

其他苗族族人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木阿看着赵家麟,语气缓和了不少:“赵大人,既然你这么,那我就相信你一次。我可以带领苗族百姓归顺朝廷,但你必须保证,以后再也不会有官员欺压我们苗族百姓,也不会再抢占我们的土地。”

赵家麟站起身,郑重地:“我向你保证,若是以后再有官员欺压苗族百姓,抢占你们的土地,我定会严惩不贷!我还会向朝廷上书,请求设立专门的官员,负责汉族和苗族的交流事务,保障苗族百姓的权益。”

木阿点零头,对着赵家麟躬身行礼:“多谢赵大人!我代表苗族百姓,感谢大饶帮助!”

赵家麟连忙扶起木阿,笑着:“不用谢。汉族和苗族都是大景的百姓,本就应该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以后,我们还要一起努力,让西南地区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接下来的几,赵家麟忙着处理叛乱后的事宜。他下令将被革职的官员押解回京,交由朝廷审理;他亲自监督土地归还工作,确保每一户苗族百姓都能拿回自己的土地;他还派人前往苗族部落,帮助他们修建学堂,发放书籍和文具。

黔州知府冯远因为搜刮百姓、隐瞒真相,被赵家麟革职查办,押解回京。赵家麟还从黔州的官员中选拔了一批清廉、有能力的人,暂时负责黔州的政务,确保黔州的秩序能够尽快恢复。

在赵家麟的努力下,西南的叛乱很快就平定了,苗族百姓重新归顺朝廷,黔州的秩序也逐渐恢复。百姓们不再恐慌,店铺重新开门营业,街道上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这,赵家麟正在黔州知府衙门处理公文,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他走出衙门,只见一群苗族百姓举着写影为民做主”“汉苗一家”的锦旗,正朝着知府衙门走来。木阿走在最前面,脸上满是笑容。

“赵大人!”木阿看到赵家麟,快步走上前,对着他躬身行礼,“我们苗族百姓,特意来感谢大饶帮助!若不是大人,我们还在受苦,也不可能拿回自己的土地。这面锦旗,是我们苗族百姓的一点心意,还请大人收下!”

其他苗族百姓也纷纷跪倒在地,齐声喊道:“多谢赵大人!多谢赵大人!”

赵家麟连忙扶起木阿和苗族百姓,语气诚恳地:“大家快起来!这都是本官应该做的。汉族和苗族本就是一家人,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以后,我们还要一起努力,让西南地区变得更加美好。”

木阿感动地:“赵大人,您真是我们苗族百姓的恩人啊!以后,若是大人有任何需要,我们苗族百姓定会全力相助!”

赵家麟笑着点头:“好!以后若是西南有任何事情,还需要大家的支持。”

送走苗族百姓后,赵家麟回到衙门,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这次西南平叛,不仅平定了叛乱,还促进了汉族和苗族的交流,保障了苗族百姓的权益,这比单纯的武力镇压更有意义。

接下来的几个月,赵家麟继续留在西南,致力于西南的发展和建设。他派人前往江南,邀请了一批有经验的农学家,来到西南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帮助西南的百姓提高粮食产量;他还在西南设立了多所学堂,不仅招收汉族的孩子,也招收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孩子,让他们一起读书识字,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他还鼓励西南的百姓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将西南的特产运往中原和江南,同时将中原和江南的商品引进西南,促进西南的经济发展。

在赵家麟的努力下,西南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百姓们的生活日益改善;学堂里的孩子越来越多,民族之间的矛盾逐渐减少;手工业和商业也逐渐发展起来,西南的经济变得越来越繁荣。

这,赵家麟正在黔州的学堂视察,看到汉族和苗族的孩子们一起坐在教室里,认真地听老师讲课,脸上满是真的笑容。他的心中充满了欣慰——只要各民族能够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大景王朝就一定会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视察完学堂,赵家麟走出校门,望着远处生机勃勃的田野,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福他想起了自己穿越到这个世界的初衷,想起了周大儒对他的教导,想起了皇帝对他的信任。他知道,自己的儒道之路还有很长,他要继续用自己的才学和努力,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做贡献,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儒,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就在这时,一个随从匆匆跑来,递给他一封书信:“大人,京城来的书信,是周大儒写给您的。”

赵家麟接过书信,拆开一看,只见信中写道:“家麟吾徒,西南平叛之事,吾已听闻,甚为欣慰。你能以恩威并施之法平定叛乱,安抚百姓,促进民族融合,实乃难得。今朝廷有意让你回京城任职,担任户部尚书,负责全国的财政事务。户部乃国家财政之根本,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需有能力、有担当之人前往治理。望你能不负众望,再创佳绩。”

赵家麟看着信中的内容,心中一动。户部尚书,这是朝廷的重臣之职,负责全国的财政事务,责任重大。他知道,担任户部尚书,意味着要离开西南,离开熟悉的环境,去面对新的困难和挑战。但他没有犹豫,心中已经做出了决定。

他抬起头,望着远方,眼神坚定。西南的任务已经完成,新的使命正在召唤着他。他相信,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和挑战,只要他坚守初心,秉持儒家的仁爱之道,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为国家的财政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儒道之路,还在继续,而户部尚书之职,将是他新的起点。

喜欢四合院:一人纵横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四合院:一人纵横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某生物正虎视眈眈盯着我们 下海大时代从1991开始 无敌升级王内 高武:大限将至的我,背棺出征! 重生女修仙途无量 重生之九尾凶猫 四合院:醉后,我套路老婆生三胎 重生古代:庶子的开挂之路 车厢求生:我能强化五感 重生快意人生 嫁给凶神后,貌美小夫郎被宠上天 暗夜之影 荒古镇狱经 中国古代名人传 姐带着空间勇闯修真界 说我不配当师兄,我退宗了你哭啥 重返1987,属于我的黄金时代 莲花楼之长乐 捡的穷老公竟是豪门世家 清穿,我在四阿哥后院养孩子
经典收藏 大穿越神戒 表白被拒,你真当我在乎吗? 帝国重器 冰山女战神的护身狂医 战神归来之孟扬 转身,遇见宝藏学姐 开局捡漏天价帝王绿,冰山总裁为我倾倒 囚禁了,女尊的双生病娇好可怕! 重生挖掘机大神 我妈居然是首富,叶天的京都风云 藏不住根本藏不住 送外卖的我,开局被天灾附身 主宰之路从觉醒空间能力开始 重生都市人生 山林生活日记 坠机后,我与空姐女神绝处逢生 豪门神婿 重生快意人生 天灾我能操控山海经无敌八方 你选绿茶男,我离开你哭啥
最近更新 作为资本,在娱乐圈当渣男有错? 国潮1980 重生2004:打造湖人新王朝 从地心到星际,修真录 吞天九鼎:从修车工到万界至尊 转生灵歌少女,今天也想继续摸鱼 黄金年代:开局被逼辍学打工养家 幕后:改造人类文明 谍战:孤身入敌营 我的平行世界文艺人生 不装了,其实我带的是特种部队 原胶兽界 灵气复苏我是警察我要打击犯罪 建立超级家族:从52年隐居开始 冰下罪恶 小富即安的平淡生活 离婚后我的国医技能觉醒了 星轮之星空之主 继承武圣修为,你说这是末世? 重返1977:带着粮票去捡漏
四合院:一人纵横 姒洛天 - 四合院:一人纵横txt下载 - 四合院:一人纵横最新章节 - 四合院:一人纵横全文阅读 - 好看的都市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