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文魁

赤军

首页 >> 汉魏文魁 >> 汉魏文魁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魂穿大齐:我只想活命 水浒我为王 开局我爹是皇帝,江山只有一座城 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 七杀问道之情火印 刚激活军火库,皇帝派人抄我家? 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 大唐:我的规矩就是规矩 三国:李氏大魏 我穿越时空爱上你
汉魏文魁 赤军 - 汉魏文魁全文阅读 - 汉魏文魁txt下载 - 汉魏文魁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二十九章 降汉降曹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是勋了几句袁绍的坏话,沮授就不乐意了,喝骂之后,干脆把脸扭过去,再也不肯搭理是勋,不管是勋再如何劝,他是一句不答,一言不发啊。无奈之下,是勋只好告辞退出,回来跟曹操扯谎:“其心似有所动,且待明日之。”劝沮授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你先别急,别这就决定下了对他的处置,让我明儿个再继续去劝劝。

自回营帐,唤了诸葛亮过来设谋。虽“舌战群儒”云云,只是家言,但在原本的历史上,诸葛亮确实作为刘备的使者,跟着鲁肃跑了趟江东,成功达成孙、刘联合的计划,明他嘴皮子也是挺溜的——那不妨听听他的意见。二人商议半宿,第二一大早,是勋就又跑去见沮授,先当面道歉,我昨为救你的性命,一时心急,口不择言,若有得罪之处,子辅你多海涵啊。

沮授不是个很记仇的人,再加上睡了一晚上,就算有气也基本上消了。于是摆摆手,各为其主,我不会责怪你,然而——“再勿污大将军,且劝授降也。授心如铁石,君难以动。”

是勋心动不动得聊,咱得再试试看。于是开口询问沮授:“前日吕氏兄弟来袭我营,此子辅之策耶?”沮授点头,没错,是我的计划——计划本来很不错,奈何许攸画蛇添足,淳于琼、郭图又不听号令,轻敌冒进,乃至于败,思之使人扼腕。

是勋接着又问:“吕氏兄弟来时,审正南亦开城杀出呼应。吾闻正南以审荣、沮鹄为将——此沮鹄莫非子辅之公子耶?”

沮授淡淡一笑:“正犬子也。年轻识浅,乃为宏辅所败。”是勋打败审荣、沮鹄的还真不是我,不过咱先不这事儿——“子辅膝下几子?”沮授我只有一妻一子。是勋巧了,我也只有一个儿子——先不提女儿的——“公子既在邺城,子辅是恐一旦降曹,审配将不利于令郎耶?”

沮授轻轻摇头:“我不降曹。志也,非关子嗣之事。丈夫为国而忘家,理之常也。况,审正南未必苛待我儿。”

是勋也摇头:“旁人还则罢了,吾闻审配刚而忌刻,若闻子辅降曹,必害公子。子辅因此而有所忌惮。勋乃不敢多言。”审配这人心眼儿,下手也狠,是勋是清楚的。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就曾经谋害了辛评全家——你辛毗降了曹,你要是杀辛毗的家人,还在情理之郑辛评跟你只是各保其主,还都保的是袁家的公子,你拿他全家开刀,不嫌太过分了一点儿吗?

沮授暗自好笑,你啥,“乃不敢多言”,你言还得少吗?这会儿突然又关心起我儿子来了。肯定又是绕着弯儿要劝我降曹啊。可是沮授这人太实诚,是勋审配可能会对他的儿子不利,沮授想想,那还真保不齐——审正南确实是这种性格——故此也不反驳,只是垂头不语。

是勋长叹一口气:“子辅若降曹时,恐审配害了公子;若不降曹,今日受刑,明日邺城克陷。难免玉石俱焚——此真两难者也。然以勋观之,子死尚可再生,父子皆死,则恐沮氏绝嗣也。如藤缠树,树枯则藤死,藤枯而树未必死,还请子辅三思。”

沮授心道我什么来着?绕个大圈子。还是劝我降曹啊——当下摇头:“宏辅毋再多言。即父子皆死,此亦命也,授并无怨怼。”

是勋追问道:“子辅乃以为我军难以克定邺城耶?”

沮授苦笑道:“外援已绝,邺绝不可守。授亦明矣。若异日城陷,还请宏辅于曹司空前进言,宽放犬子,使归乡务农,则授在九泉之下,亦感恩德。”

是勋心你要是一点儿都不为儿子担心,我还真拿你没招,可是就这句话,明你们父子之间还是有感情的呀,那我便可以趁隙而进啦。当下随口问问沮鹄的情况,沮授倒是也不隐瞒,一一作答。是勋趁机夸赞沮鹄几句:“真聪明儿也。”随即轻叹:“惜乎哉,逮邺城破,公子若为我所擒,勋必保其性命不失,若没之于乱军之中,勋无能为也。”

沮授你有这份心意,我就足感盛情了,要是沮鹄死在乱军之中,那是他的命不好,我绝不怨你。是勋点点头,然后象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突然一拍双掌:“吾得之矣。子辅尽可降,我劝主公密其事也,则公子必无忧。待城破之日,乃可传令军中,使全公子性命。”

沮授注目是勋:“吾前有言,乃不降曹者,志也,非为犬子也。宏辅若谈他事,授必有所应;若再论降曹事,授只得缄口不言矣。”你就算得花乱缀——好吧,这年月还没这词儿——我也是定不降的。

是勋微微而笑:“子辅之志,吾亦明矣,岂敢再劝?吾所言,非欲子辅降曹,乃欲子辅归朝也。子辅昔为袁本初属吏,本初虽有悖于朝廷,乃致讨,亦不敢自叛,则子辅既为大汉之臣,焉有不肯归汉之意?”

沮授闻言,吃了一惊,随即坦然:“今下皆知,曹公挟子以制诸侯,则归汉与降曹,焉有别乎?”

是勋摇头:“曹则曹,汉则汉,岂可一概而论?若自袁而降曹,或恐招背主之讥,子辅不降,乃士之操也。然子辅亦汉臣也,岂可不归于汉?则后世何以目之?以为叛逆乎?以为蛮夷乎?”你是大汉的臣属,如今要你归汉,你若不肯,以为一定会落下好名声吗?谁才不肯归汉?那只有叛贼或者蛮夷了。你是想当汉贼啊,是想当蛮夷啊?

沮授哂笑道:“宏辅好利口也。然以授观之,曹公迟早篡汉,则归汉亦即降曹也,授不肯为。”

是勋反驳道:“王莽礼贤下士,周公恐惧流言,后日之事,岂可为今日之征?似周公在朝,成王不过傀儡,管、蔡乃欲兴兵而清君之侧,终为周公殄灭。子辅若为管、蔡之臣,乃肯归周否?”

沮授一甩袖子:“岂可以管、蔡以比袁将军?”是勋笑道:“管、蔡为武王昆仲、成王叔伯,袁将军自不可比。然以势论之,袁将军据国之大州,居嫌疑之地,而不知内辅子,外安四夷,妄起兵马,以伐许都,其与管、蔡何异?”你搞搞清楚,是袁绍先起兵来打保着正牌子的曹操的,你就算再给他好话,也抹杀不了他大义有亏的事实——“袁、曹之战,或者诸侯之争。然君为中国之人,譬如楚之与齐,子辅若处其时,岂可言归周即降齐,从而自陷蛮夷之地,而不愿归之中国耶?”

是勋这也是从中得来的智慧。演义中关羽被围土山,提出“降汉不降曹”,虽然是虚构,但无论逻辑还是情理都得通,正符合书中所塑造的关老爷义饶形象。是勋心你沮授再忠义,还能比得上关二哥(当然是艺术加工后的关二哥)吗?下谁人乐死?越是有本事,有志向之人,其实越不想死——想不想是一回事儿,怕不怕又是另一回事儿。我如今给你个可以不死的理由,你还不赶紧接着吗?

可惜沮授就是不接着,还跟那儿低头沉吟,琢磨是勋的话。是勋加紧劝:“过往之沮子辅,譬如今日死,为袁氏殉也;明日之沮子辅,譬如今日生,为下谋也。自黄巾以来,中国丧乱几二十载,民则填于沟壑,兵则膏于锋锷,冀州虽大,荒土亦多。其仁人志士,谁不欲出而拯难者耶?吾闻汝南袁夏甫避祸而穴室,卿以为彼是耶,袁将军是耶?”

袁夏甫名闳,是袁绍的堂兄,那是真正汝南袁家的正支嫡派,有资格继任大家长的。但他瞧着“党锢之祸”起,士大夫每遭宦官迫害,加上袁绍、袁术等几个兄弟又不学好,既怕国破,又怕家亡,干脆挖个地洞隐居去了,自己关了自己十八年禁闭,一直关到死。可是袁闳避世的时候,他向来瞧不大起,认为是家族祸赌袁绍又在做啥呢?袁绍在跟何颙等人密商,拯救党人哪!

因此是勋就问了,当此乱世,你忍心一死百了,不为下太平做点儿贡献吗?你认为象袁闳那样避世正确,还是象袁绍那般入世正确?这回我不袁绍坏话了,我他点儿好话,你要不要跟着学学?

是勋这一段话,四面皆圆,什么都到了。沮授要是有仁心,是勋就问他“中国丧乱几二十载,民则填于沟壑,兵则膏于锋锷”,你瞧得过去吗?沮授要是有大志,是勋就问他“其仁人志士,谁不欲出而拯难者耶”,你甘心放弃吗?沮授要是只以乡梓为念,是勋就问他“冀州虽大,荒土亦多”,你就不为家乡打算吗?总而言之,各条道儿都给沮授堵上了,我瞧瞧你还有什么理由不继续活下去!

只要你想活,不想死,我就有机会救你的命!

沮授听了他这番话,沉思良久,不禁喟然而叹:“下虽大,能明于人心而如宏辅者,几希!”只好无奈地问道:“然而,何所谓归汉而不降曹耶?”

喜欢汉魏文魁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汉魏文魁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暗夜之影 重生古代:庶子的开挂之路 重生娱乐圈女神:神秘大导演 星际种田,大小姐靠炼药逆袭 超新人 启禀陛下,娘娘又上战场了! 战神归来之孟扬 柯南之组织没了我迟早要完 团宠农家小糖宝 冰山女战神的护身狂医 转生成兽娘被神收编了 捡的穷老公竟是豪门世家 叫你救赎魔王,你搁这都选C? 重生快意人生 送个外卖也能成凯甲 我妈居然是首富,叶天的京都风云 傻王与王妃 重生之九尾凶猫 重生另嫁摄政王,屠尽侯府白眼狼 中国古代名人传
经典收藏 重生之项羽崛起 隐者 三国之龙腾幽州,开局三千骑兵 东晋,我来了! 终极全能兵王 大唐第一纨绔 魂穿大明,朱标见我也要喊声哥 黟山传 开局我爹是皇帝,江山只有一座城 穿越到古代,从七品芝麻官做起 三国之重振北疆 武侠少爷 抗日之特种战将 废柴趣妻 抗战之无双战将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蜀汉之昭烈大帝 银狐 工部摸鱼郎 猎杀全球
最近更新 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 重生野生时代 开局入赘将军府,我成了文圣 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 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 造反,从辅佐美艳太后开始 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 大唐:李二你的绿帽掉了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飞升 重生古代:绝美嫂子半夜借粮! 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 大明,我来了! 大周第一纨绔 杀敌就变强,我靠杀戮成就绝世杀神 岁在甲子,诸侯争霸我插黄巾旗 红楼琏二爷 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
汉魏文魁 赤军 - 汉魏文魁txt下载 - 汉魏文魁最新章节 - 汉魏文魁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