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拉卡政府武装的锋芒在肯尼亚境内直指财团势力时,索马里版图上的军事行动也同步拉开帷幕 —— 针对当地盘踞多年的军阀割据势力的清剿战役,在哈丰基地的战车轰鸣声中正式启动。
哈丰基地内,履带碾压地面的震响划破晨雾,一支装甲旅的主战坦克列成钢铁洪流,炮口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紧随其后的机步旅士兵全副武装,搭乘步兵战车紧密跟进,两支劲旅如同两把出鞘的利刃,沿着索马里南部的公路快速向南推进,目标直指军阀势力的核心据点 —— 摩加迪沙。
与此同时,哈丰空军基地的跑道上,引擎的轰鸣声震耳欲聋。4 架歼11bG战机率先升空,负责夺取制空权;4 架歼16 战机紧随其后,机身携载的智能弹药负责对地打击。
当战机编队抵达摩加迪沙附近空域时,歼11bG战机率先发起攻击,4 枚 pL15空空导弹拖着白色尾焰划破际,精准命中摩加迪沙空军仅存的战机,瞬间摧毁了其空中反抗力量,让这座城市的上空彻底沦为拉卡空军的 “无人之境”。
清除空中威胁后,歼16 战机并未停歇,开始在摩加迪沙城区上空巡航。
飞行员通过任务对照表逐一搜索目标,锁定军阀的军火库、碉堡、通信站等军事设施,投放激光制导炸弹或卫星制导导弹 。
弹药带着精准的轨迹落下,爆炸声在城区各处接连响起,浓烟与火光不断升腾,军阀的地面防御工事被逐一瓦解。
更令摩加迪沙军阀绝望的是,一架运9电子战飞机早已在战场外围展开行动。
其释放的强电磁干扰如同无形的屏障,将摩加迪沙城内的无线电通信、指挥调度系统彻底切断 —— 军阀指挥官无法传递指令,前线武装分子的对讲机里只剩刺耳的杂音,整个作战体系瞬间陷入 “聋瞎” 状态,混乱开始在城内蔓延。
面对拉卡武装的凌厉攻势,摩加迪沙城内的数万名武装分子并未退缩,他们依托街巷建筑构筑防线,将平民房屋改造成火力点,准备以巷战拖延时间。
然而,拉卡武装早已做好应对:数十架侦察无人机在城区上空盘旋,实时传输武装分子的藏身位置;装甲旅的自行火炮则根据无人机传回的坐标,实施精准覆盖射击,炮弹如同长了眼睛般落在敌军火力点上,砖石瓦砾与武装分子的工事一同崩塌。
在“无人机侦察 + 装甲火炮精准打击”的双重压制下,摩加迪沙武装分子的抵抗迅速崩溃。
原本依托街巷构筑的防线接连失守,士兵们在炮火与战机的威慑下四散奔逃,部分残余势力试图隐蔽抵抗,却被机步旅士兵逐一清剿。
从装甲旅向南推进到最终控制摩加迪沙全城,仅仅过去一周。
这场闪电战中,拉卡政府武装以兵种协同的绝对优势,打破了军阀的巷战幻想,用势如破竹的进攻节奏,将摩加迪沙控制在手郑
接下来的一周内,摩加迪沙机场不停的起降大型运输机,拉卡第一空中突击师快速部署在摩加迪沙境内,开始对索马里境内的各种割据部落发动过进攻。
……
摩加迪沙城内硝烟尚未散尽,街巷中残留的弹痕与散落的武装残骸,城内时不时响起的枪声,诉着清剿工作并没有全部完成。
城内放下武器的士兵,被送到特定的营区进行集中看管,进行马赫迪新教的宣讲。
在这里,宗教问题才是主要矛盾。
拉卡政府准备在索马里境内推广新教——这必然是需要大量流血的。
哈丰基地以每个月两个旅的速度,快速填充着索马里守备力量,并在当地招募治安部队,配发突击步枪协助正规军清剿不臣服的部落。
在索马里清剿作战展开的同时,拉卡政府已开始紧锣密鼓地部署下一步行动 —— 对路明而言,拿下摩加迪沙不过是其非洲战略蓝图上的第一个标注点,这座被攻磕索马里城市,更像是一把撬开非洲资源带的楔子。
路明的战略视野早已越过索马里的国界,瞄准了南苏丹。
南苏丹对于路明的非洲布局十分重要,它的石油储量占非洲近十分之一,更是连接东非与中非的能源枢纽。而从中非的锂矿、钴矿、铜矿到西非的铝土矿、钻石,这条贯穿非洲大陆的 “资源带”,才是他真正的目标。
路明要的不是零散的势力范围,而是一条从东非直抵西非的 “资源走廊”,将非洲大陆的核心资源命脉握在手郑
拿下摩加迪沙后,清剿军阀的任务移交给拉卡第一空中突击师,两支装甲部队悄悄穿越肯尼亚境内,直逼南苏丹边境。
于此同时,位于刚果的基地派出一支装甲旅和机步旅,北上南苏丹边境,发动对南苏丹的进攻。
非洲东部地图和拉卡进攻路线图
此时的华盛顿与欧洲布鲁塞尔,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战略焦虑。
非洲司令部的作战室里,卫星地图上拉卡政府的势力范围以红色箭头快速蔓延,参谋们用红笔圈出的 “防守红线” 一次次被突破。
长期以来,欧美借助非财团和民间力量在非洲通过扶持代理人、掌控矿产开采权、垄断贸易通道,牢牢占据着资源主导权,可如今拉卡政府的强势扩张,直接动摇了他们的利益根基。
“这比冷战时期面对巅峰帝国还要棘手。”
华盛顿一名官员在一次闭门会议上,忍不住感慨 —— 冷战时的对峙尚有明确的阵营边界与 “规则”,可拉卡政府的打法完全不按常理出牌。
华盛顿及其盟友原本将埃塞俄比亚与利比亚设为预定战场,囤积了大量武器装备,准备扶持当地武装准备打一场消耗战,复刻一场阿富汗式的胜利,试图用持久战拖垮拉卡政府的扩张势头。
毕竟,埃塞俄比亚的高原地形与利比亚的荒漠地带,都利于防守方消耗进攻者的兵力与补给。
可路明既没有关注利比亚的原油资源,也没打算控制埃塞俄比亚这种战略要地。
他偏偏绕过了这两个预设战场,先巩固在非洲之角的落脚点,进而南苏丹发动了战略进攻。
这种 “蛙跳式扩张” 让欧美措手不及。
北约原本在埃塞俄比亚和利比亚部署了战机,此时也没有了稳固的战略空间。
但空袭拉卡进攻南苏丹的部队难度非常大——拉卡在刚果北部修建了多处野战机场,部署了十几架米格29Smt,他们配合来自于刚果南部系统机场的歼11bm,为进攻部队组成了一道空中防线。
在地面,拉卡装甲旅配备了多个s300防空营和红旗9b防空营。
密集的防空加上少量的战机,让北约的提前准备都落空。
埃塞俄比亚境内的欧美军事顾问,看着边境线上零星的交火,再对比卫星图上拉卡装甲部队的快速推进,欧洲则紧急向南苏丹增派军事援助,可南苏丹武装长期依赖欧美调停战争,军事力量薄弱,面对拉卡政府装备精良、士气正盛的部队,根本难以形成有效阻挡。
喜欢崛起中东:从推叙利亚内战开始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崛起中东:从推叙利亚内战开始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