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开局给古人直播三国杀 三国:开局触发被动自爆系统 农家祖坟冒青烟了,连中六元 我一个打猎的,怎么就成皇帝了 一把大狙闯大明 中国猎人 重生后皇朝中我指鹿为马 魂穿大明,朱标见我也要喊声哥 寒门小郎中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 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文阅读 - 中国古代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308章 王朗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王朗,字景兴,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人,生于东汉末年,历经汉末乱世与曹魏初年,以经学名士之身跻身朝堂高位,最终位列三公,其生平轨迹与时代洪流交织,既见个人才学操守,亦映乱世士大夫的生存图景。

王朗出身东海王氏,家族虽非顶级门阀,却素来重学崇文。

他早年师从当时名儒杨赐,专攻《易》《春秋》等儒家经典。

杨赐为东汉名臣,兼具学术声望与政治阅历,其教诲不仅夯实了王朗的经学根基,更塑造了他“以儒术辅政”的思想雏形。

在师门中,王朗以聪慧勤勉着称,对经典的阐释往往兼具考据严谨与见解独到,逐渐在士林中积累起声誉。

灵帝年间,王朗初入仕途,被举为孝廉,授郎中一职,

后因恩师杨赐去世,辞官回乡守丧,恪守儒家“孝”道,其品行赢得乡邻与士饶敬重。守丧期满后,他应徐州刺史陶谦征召,出任治中从事,正式踏入地方政务舞台。

当时的徐州虽暂离中原战火,但周边群雄环伺,陶谦虽有保境之心,却乏长远之策。

王朗多次以经义为据,向陶谦进言“以德安民,以礼睦邻”,主张轻徭薄赋、招抚流民,这些建议一度使徐州呈现出相对安定的局面,也让陶谦对其愈发倚重。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因父曹嵩为陶谦部将所杀,举兵讨伐徐州,战火骤起。

陶谦遣使向青州刺史田楷、平原相刘备求援,王朗亦参与其中,力劝陶谦“弃怨求和,共抗乱局”,然局势已难挽回。

兴平元年(194年)陶谦病逝,临终前嘱托王朗与别驾糜竺等辅佐刘备领徐州。

王朗虽认可刘备仁德之名,但审时度势后认为,徐州地处四战之地,刘备根基未稳,恐难守土,遂建议刘备“暂避锋芒,徐图后计”,未被采纳。

不久后,吕布趁虚袭取徐州,刘备败走,王朗不愿依附吕布,辗转投奔孙策。

孙策当时已据江东,听闻王朗才名,欲委以重任。

但王朗以“孙策虽有雄才,然行事多违汉制”为由,婉言拒绝,始终以汉臣自居。

孙策虽不悦,却因敬重其气节而未加害。

此后数年,王朗流落江东,虽身处乱世漂泊之中,仍坚持讲学授徒,传播儒家经典,其弟子后来多成为江东名士。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击败吕布,势力愈发强盛,且“奉子以令不臣”,打出匡扶汉室的旗号。

王朗听闻后,认为曹操“虽有雄志,然名义上仍尊汉统”,遂决意北归。

历经数月跋涉,他终于抵达许都,面见曹操。

曹操素闻其经学造诣与政治才干,加之王朗在乱世中始终坚守汉臣立场,对其颇为赏识,当即任命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自此,王朗正式归入曹魏阵营,开启了其仕途的新阶段。

归入曹操麾下后,王朗凭借深厚的经学素养与务实的政治眼光,逐渐崭露头角。

他深知乱世之中,“治民先于治兵,安民方能强国”,多次向曹操上疏,主张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当时曹操为支撑战事,对地方赋役征收颇重,王朗以“昔者商汤、周文,皆以宽仁得民心而王下”为例,力劝曹操“减省赋役,使民有喘息之机”,其建议虽未完全被采纳,却为后来曹魏推邪屯田制”“租调制”提供了思想参考。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进爵魏公,建立魏国,王朗升任少府,掌管皇室财政与手工业,跻身朝廷核心机构。

在任期间,他整顿府内制度,革除贪腐积弊,使少府事务运转井然,深得曹操信任。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继位魏王,王朗转任奉常,负责礼仪祭祀之事。

他依据儒家经典,重新修订了魏国的祭祀礼仪,规范了朝会、婚丧等典制,使魏国的礼乐制度愈发完备,为曹丕代汉建魏奠定了礼制基础。

同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建立曹魏政权,改元黄初。

王朗因辅佐有功,被封为司空,进爵乐平乡侯,位列三公。

登三公之位后,王朗愈发注重以儒家“仁政”思想辅佐曹丕。

黄初年间,曹丕多次欲兴兵伐吴,王朗均上疏劝谏,认为“魏初建,民未安定,府库未充盈,当先修内政,蓄国力,待时机成熟再图江南”。

他在书中详细分析列我形势与民生状况,言辞恳切,逻辑严密,虽未完全阻止曹丕伐吴,却促使其调整了军事策略,减少了无谓的损耗。

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魏明帝曹叡继位,王朗转任司徒,继续担任三公要职。

此时的王朗已年过七旬,却仍勤勉辅政,多次针对朝政弊端上疏进言。

他针对魏明帝初期“后宫用度奢靡”的问题,上疏劝诫“陛下当以汉文帝为法,躬行节俭,表率下”;针对地方吏治腐败,提出“察举贤才,严惩贪吏,以安民心”的建议,均被曹叡采纳。

此外,王朗还十分重视教育,主张“广设太学,征召名儒,培育人才”,认为“治国之本在人才,人才之兴在教育”,其思想对曹魏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朗不仅是政坛重臣,更是东汉末年至曹魏时期的经学大师。

他一生潜心研究儒家经典,尤其精通《易》《春秋公羊传》《礼记》,其经学思想兼具传承性与创新性。

他反对当时部分学者“空谈义理,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经世致用”,认为儒家经典的价值在于指导现实政治与社会治理。

在着述方面,王朗成果颇丰,着佣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多部经学着作,对儒家经典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与注解。

其着作既注重考据原文,又结合时代需求融入自己的见解,例如在《孝经传》中,他将“孝”与“忠”相结合,提出“孝为立身之本,忠为报国之基”,强调士大夫当兼具孝行与忠节,这一思想深刻影响帘时的社会伦理观念。

王朗的经学成就不仅体现在着书立上,更在于其对家族学风的塑造。

其子王肃自幼受父亲熏陶,潜心经学,后来成为曹魏时期着名的经学家,创立了“王学”,与郑玄的“郑学”并立,成为魏晋时期经学的两大主流学派。

王朗、王肃父子的经学传承,不仅延续了家族的学术声望,更推动了儒家文化在魏晋时期的发展与演变。

太和二年(228年),王朗病逝,享年七十六岁。

魏明帝曹叡为其辍朝三日,追赠兰陵侯,谥号“成”,以表彰其一生辅政之功与高尚气节。

王朗的葬礼依三公之礼举行,朝中百官纷纷前往吊唁,其门生故吏更是遍布各地,足见其生前声望之高。

王朗的一生,历经汉末乱世的漂泊与曹魏政权的建立,始终以儒家经义为立身之本,以辅政安民为己任。

他既非锐意进取的乱世枭雄,亦非空谈义理的腐儒,而是兼具学术素养与政治才干的“儒臣”典范。

在政治上,他多次进献忠言,推动曹魏政权的制度建设与民生改善;在学术上,他着书立,传承儒家文化,为魏晋经学发展奠定基础。

后世对王朗的评价多持肯定态度。

陈寿在《三国志》中称赞其“文博富赡,诚皆一时之俊伟也”,认为他与钟繇等人“并以治狱见称,而朗尤以治狱明允,为当时所称”。

唐代房玄龄等编纂的《晋书》亦将其与王肃的经学成就载入史册,视其为魏晋儒学传承的关键人物。

尽管在后世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中,王朗被塑造为“被诸葛亮骂死”的反面形象,但这一艺术加工并不能掩盖其在历史上的真实功绩与学术地位。

王朗的生平,是东汉末年至曹魏时期士大夫群体的一个缩影——他们在乱世中坚守文化与道德的底线,以经术辅政,以名节立身,既见证了时代的动荡与变革,也以自身的努力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其经世致用的治学理念与忠勤辅政的政治操守,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

喜欢中国古代名人传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中国古代名人传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重生星际,天道送了个老公 女主一直在遭罪[星际] 我能给信徒发放职业 大国师魂穿现代,总裁请接招 重生娱乐圈女神:神秘大导演 山村神医俏丽人 忏悔之都 重逢路漫漫 转生成兽娘被神收编了 姐带着空间勇闯修真界 某生物正虎视眈眈盯着我们 时光绘爱:林与陈的千年恋 寡妇娇又魅,帝王把持不住了 清穿,我在四阿哥后院养孩子 说我不配当师兄,我退宗了你哭啥 战神归来之孟扬 数据入侵:我培养千万战士 代号:清道夫 帝皇的告死天使 皇家小二货
经典收藏 穿越到古代,从七品芝麻官做起 风流俏佳人 重生三国之王侯 定河山 红楼从庶子开始 抗战之无双战将 开局被架空,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 从灾民到皇帝 银狐 爷爷万历,开局被我抢了皇位! 大明:开局迎娶徐妙云,朱棣麻了 大夏第一皇子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这县衙深藏不露 三国之龙腾幽州,开局三千骑兵 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 雍正往事 牧唐 魂穿大明,朱标见我也要喊声哥
最近更新 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 逍遥紫衣侯 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 十国风华 短视频直播:开局给老祖宗们暴击 明末之白衣天子 三国之争霸天下 中世纪崛起 红楼琏二爷 祖龙送我美娇妻,我带大秦统世界 神话版三国 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 黑龙新传 三塑强汉 流华录 春秋晋国风云 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 奋斗在沙俄 皇姐你怀孕,关臣弟我什么事? 大唐修仙:公主居然是我的小师妹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 中国古代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 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