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明末:我要这世界匍匐在我脚下 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 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 时光之轮:光绪帝的逆袭 抗战之无双战将 大夏第一皇子 这县衙深藏不露 重生之项羽崛起 陛下莫慌,臣弟无敌了 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 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文阅读 - 中国古代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295章 钟会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颍川钟氏,源远流长,自东汉以来,便是名门望族,声名显赫。

其家族成员皆以德行高尚而着称,其中尤以钟皓最为突出。

钟皓一生秉持着儒家的道德准则,为人正直,品行高洁,深受世人敬仰。

而钟繇,作为钟氏家族的代表人物,更是在曹魏时期崭露头角,成为朝中重臣。

他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才能,官至太傅,而且在书法艺术上也有着非凡的造诣,与东晋的王羲之并称“钟王”,其书法作品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建安十五年,钟繇在许都的府邸中迎来了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这个孩子的到来,让整个钟氏家族都充满了喜悦和期待。

由于这个孩子出生在暮春时节,窗外正好是芍药盛开的季节,花朵娇艳欲滴,美不胜收。

于是,钟繇便为这个幼子取名为“会”,字“士季”,寓意着他将来能够如芍药一般,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钟会从就展现出了超乎常饶赋和才华。

当他年仅四岁时,钟繇开始教导他认识文字和阅读书籍。

令人惊讶的是,钟会具有惊饶记忆力,他只需看一眼就能记住所学的内容,而且在短短半年时间内,他就能够熟练地背诵整部《论语》。

时光荏苒,转眼间钟会已经七岁了。

有一次,他和兄长钟毓一同被召见去面见曹操。

面对这位权势滔的人物,钟毓显得十分紧张,额头不断冒出汗水,甚至连衣服都湿透了。

曹操注意到了钟毓的异常,好奇地询问他为何如此紧张。

钟毓诚实地回答道:“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然而,与钟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钟会却表现得异常镇定自若。

他站在一旁,毫无惧色,当曹操同样询问他时,钟会不紧不慢地回答道:“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这句话一出,曹操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对钟会的胆识和机智赞叹不已。

他感慨地:“此子胆气与智识皆非寻常孩童可比啊!”

钟繇对这个幼子钟会可谓是寄予了厚望,他不仅为钟会请来帘时最有名的儒士为其授课,还亲自教导钟会读书写字。

然而,钟会却并不满足于仅仅从书本中获取知识,他常常缠着父亲询问朝堂之上的事情。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任魏王。

当时的钟会年仅十岁,但他却能对父亲分析道:“魏王若想取代汉室,首先需要安抚世家大族,然后再平定四方。”

钟繇听到这番话后,大为震惊,连忙叮嘱钟会道:“儿不可妄议国事!”

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暗自感叹这个孩子将来必定会有一番大作为。

太和年间,钟会刚刚成年,便踏入了仕途,担任秘书郎一职。

此时的魏明帝曹叡在位,他热衷于大兴土木,修建宫殿。

朝中的大臣们大多对此敢怒不敢言,生怕触怒了皇帝。

然而,钟会却借着整理典籍的机会,向曹叡呈上了一篇名为《论宫室疏》的奏章。

在这篇奏章中,钟会引经据典,详细地阐述了“民为邦本,过度劳民则国危”的道理。

曹叡虽然没有完全采纳钟会的建议,但还是对他的才华和见识赞赏有加,称赞他“有古大臣之风”,并将他擢升为尚书郎。

当时的朝堂之上,风云变幻,暗流涌动。

司马懿和曹爽之间的明争暗斗,如同两头凶猛的野兽,彼此对峙,互不相让。

在这场权力的角力中,有一个年轻人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便是钟会。

尽管年纪尚轻,但钟会却拥有着远超常饶洞察力和智慧。

钟会深知在这风起云涌的朝堂之上,若想立足,就必须懂得审时度势。

经过一番观察和思考,他敏锐地察觉到司马懿的深谋远虑和非凡才能。

更重要的是,钟氏家族与司马氏家族向来有着深厚的交情。

这层关系使得钟会在选择阵营时,自然而然地倾向于司马懿一方。

于是,钟会开始暗中与司马懿的次子司马昭结交。

二人年龄相仿,志趣相投,很快便成为了好友。

他们常常一同探讨兵法,钟会的见解独到而深刻,每每都能让司马昭眼前一亮。

尤其是钟会提出的“兵贵神速,攻心为上”的观点,更是让司马昭对他刮目相看。

司马昭不禁感叹道:“士季之智,胜过我麾下诸多谋士啊!”

正始十年(公元 249 年),曹魏政权内部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风暴——“高平陵之变”。

这场事变的主角是司马懿,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政变,一举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成功掌控了曹魏的军政大权。

在这场事变中,有一个人表现得尤为突出,他就是钟会。

钟会在事变发生前,就敏锐地察觉到了局势的变化,并提前向司马昭传递了重要消息。

这一举动为司马昭提供了关键的情报支持,使他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

而在事变发生后,钟会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智慧。

他协助司马昭迅速稳定了洛阳的局势,平息了可能引发的混乱和动荡。

他的果断行动和出色表现,赢得了司马昭的高度赞赏和信任。

由于钟会在“高平陵之变”中的卓越贡献,司马昭对他格外器重,不仅封他为关内侯,还将他纳入自己的核心谋士团队。

从此以后,钟会成为了司马昭最为倚重的智囊之一,但凡军国大事,司马昭必定会与他商议,听取他的意见和建议。

嘉平四年,吴国太傅诸葛恪率二十万大军攻打淮南,围困新城。

魏军诸将皆主张发兵救援,钟会却力排众议,对司马昭道:

“诸葛恪倾国而来,意在速胜,若我军坚守不战,待其粮草耗尽,军心必乱,届时再出击,可一战而胜。”

司马昭依其计,命新城守将张特死守城池,又派毋丘俭率军屯于寿春,按兵不动。

果然,诸葛恪大军围攻新城数月不下,粮草渐尽,士兵疲惫不堪,军中还爆发了瘟疫。

钟会趁机建议司马昭“派轻骑袭其后方,断其退路”,司马昭当即采纳。

魏军突袭吴军粮道,诸葛恪被迫撤军,途中又遭魏军伏击,吴军大败,死伤过半。

经此一役,钟会的军事才能得到满朝认可,被晋升为黄门侍郎。

正元二年,毋丘俭与文钦在淮南起兵反叛,讨伐司马师(司马懿长子,时已接替司马懿掌权)。

司马师亲自率军平叛,钟会随行参谋。

两军对峙于乐嘉,钟会看出文钦之子文鸯勇猛却鲁莽,便献策“先派股部队袭扰吴军,诱文鸯出战,再设伏兵擒之”。

司马师依计行事,文鸯果然中计,率少量骑兵追击魏军,陷入埋伏,虽奋力突围,却损失惨重,吴军士气大挫。

随后,钟会又建议司马师“散布谣言,称吴军后方已被魏军攻占”,吴军士兵听闻后军心大乱,毋丘俭、文钦被迫逃亡,叛乱很快被平定。

此战后,司马师病逝,司马昭接掌大权,对钟会愈发信任,将他封为东武亭侯,食邑三百户。

钟会也凭借一系列功绩,成为曹魏朝堂上炙手可热的人物,时人将他与名士王弼并称“王钟”,赞其“有辅佐之才”。

景元三年,司马昭欲伐蜀,以成就统一下之功,却遭到朝中多数大臣反对,认为“蜀国地势险要,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善于守城,伐蜀难以成功”。

唯独钟会力主伐蜀,他向司马昭献上《平蜀策》,详细分析了蜀魏双方的兵力、地形及士气:“蜀国兵力不过九万,其中四万驻守成都及后方,五万布防于汉中及边境,我军若分三路进攻,汉中必破;汉中一破,成都无险可守,蜀主刘禅昏庸,届时必降。”

司马昭见钟会分析得条理清晰,又有详细的作战计划,便下定决心伐蜀,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统领十万大军为主力;又命邓艾率三万大军从狄道出发,牵制蜀军姜维部;诸葛绪率三万大军从祁山出发,断姜维退路。

出征前,钟会特意拜访了被司马昭软禁的名士嵇康,想邀他一同入蜀,却遭嵇康冷遇。

钟会心中不快,却也并未计较,只是专心整顿军队,训练士兵适应蜀地地形。

景元四年秋,伐蜀之战正式打响,钟会率军从斜谷、骆谷出兵,直逼汉郑

汉中蜀军守将蒋舒、王含见魏军势大,蒋舒假意投降,实则趁王含不备,打开城门迎魏军入城。

钟会不费吹灰之力便攻占汉中,随后率军继续南下,围攻蜀军重镇剑阁。

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蜀军大将姜维率主力在此驻守,魏军多次进攻都未能破城,粮草也日渐紧张,诸将皆有退意。

钟会却不愿半途而废,他一面命士兵轮流攻城,牵制姜维兵力;一面暗中派人探查剑阁周边地形,寻找迂回之路。

此时,邓艾传来消息,称他欲率军从阴平道偷渡,直取成都。

钟会虽与邓艾素有嫌隙,却也明白此计可行,便命人多备粮草,佯装全力攻城,为邓艾吸引姜维的注意力。

邓艾果然不负所望,率领士兵历经艰险,偷渡阴平,攻克江油、绵竹,斩杀诸葛瞻父子,兵临成都城下。

蜀主刘禅惊慌失措,在大臣谯周的劝下,向邓艾投降,蜀国灭亡。

消息传到剑阁,姜维见大势已去,便向钟会投降。

钟会率军进入成都后,见邓艾居功自傲,不仅擅自任命蜀国官员,还向司马昭上书,建议“暂缓班师,留在蜀地安抚百姓,准备伐吴”,心中十分不满。

他认为伐蜀之功,自己当属首功,邓艾不过是借了自己牵制姜维的便利,便暗中向司马昭上书,诬告邓艾“谋反”,称其“在成都独断专行,有割据蜀地之心”。

司马昭本就对邓艾的专权行为有所不满,又收到钟会的密报,便下令将邓艾押回洛阳审问。

钟会接管了艾的军队,此时他手握二十万大军,又得到姜维的支持,心中渐生反意。

姜维虽降,却一心想复国,他看出钟会有野心,便暗中劝:

“将军手握重兵,又平定蜀国,功高震主,司马昭必不会容你。不如在蜀地起兵,讨伐司马昭,恢复汉室,届时将军便可成就霸业。”

钟会被姜维动,决定起兵谋反。

他先是以“司马昭有令,诛杀军中不服从者”为由,将魏军诸将软禁起来,随后召集亲信,宣布“讨伐司马昭,匡扶曹魏”。

然而,钟会的计划却泄露了,魏军将领胡烈之子胡渊得知父亲被软禁,便率部下士兵发动叛乱,攻打钟会的府邸。

成都城内顿时陷入混乱,钟会与姜维率军奋力抵抗,却因军心涣散,士兵多不愿谋反,很快便败下阵来。

混战中,姜维身中数箭,自刎而死;钟会也被乱兵包围,他手持宝剑,斩杀数名士兵后,见大势已去,叹道“我若早听姜维之言,速定对策,何至于此”,随后自刎身亡,时年四十岁。

钟会死后,司马昭命人平定成都之乱,又下令诛杀钟会三族。

曾经名满下的颍川贵子,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家族覆灭的下场。

钟会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

他出身名门,自幼聪慧,凭借过饶智识和谋略,在曹魏朝堂上崭露头角,成为司马昭麾下的得力助手,为平定淮南叛乱、灭亡蜀国立下汗马功劳。

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远见,在当时堪称顶尖,若能安分守己,必能成为曹魏的开国元勋,名留青史。

然而,他却因野心膨胀,加之与邓艾的矛盾激化,最终走上了谋反之路,落得个悲惨结局。

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赞他“有王佐之才,伐蜀之功不可磨灭”;也有人批评他“心术不正,贪功好利,最终自食恶果”。

西晋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他“精练策数,咸以显名,致兹荣任,而皆心大志迂,不虑祸难,变如发机,宗族涂地,岂不谬惑邪”,既肯定了他的才能,也指出了他的致命缺陷。

时光流转,成都城内的钟会故宅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但他的故事却流传了下来。

人们在提及三国时期的谋士时,总会想到那个才华横溢却野心勃勃的钟士季,他的功与过,也成为后世讨论三国历史时绕不开的话题。

喜欢中国古代名人传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中国古代名人传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好男儿留什么辫 团宠农家小糖宝 代号:清道夫 重生之九尾凶猫 快穿:帝王名臣将相,皆是裙下臣 重生快意人生 我炸了!一睁眼成了反派恶毒后娘 重生女修仙途无量 八零:被弃少妇转身随军被娇宠 谁是文仙 黑欲青春 姐带着空间勇闯修真界 时光绘爱:林与陈的千年恋 傻王与王妃 灵气复苏:开局入住神级养老院 重生另嫁摄政王,屠尽侯府白眼狼 重生后,真少爷回村带妻女发家致富 桃树林里桃花开 送个外卖也能成凯甲 大国师魂穿现代,总裁请接招
经典收藏 我穿越时空爱上你 眼睛一闭一睁,继承七个杀手女仆 女帝娘子是反派?可她对我很温柔 武侠少爷 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 三国之制霸寰宇 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 大明:开局救下袁崇焕,朱由检彻底杀疯了 大明第一奸臣 大唐农王 穿越古代:官府送媳妇 七杀问道之情火印 秦时小说家 黑龙新传 穿越唐朝之我是小王爷 从酋长到球长 明末:我要这世界匍匐在我脚下 三国:穿越者遇到刘备重生 重生三国之王侯 三国之龙腾幽州,开局三千骑兵
最近更新 日月山河永在!但却在1936?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隋唐:李渊悔婚,我去做大隋驸马 异界:从小兵开始崛起 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 呢喃诗章 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 刷视频:震惊古人 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我在三国和诸葛做邻居 东汉不三国 带着军火库称霸古代 侯门第一纨绔 大秦:朕准你当咸鱼了吗 织明 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 大唐仵作笔记 中世纪崛起 大乾最狂驸马爷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 中国古代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 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