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我穿越时空爱上你 三国:这个刘备不对劲 我,十世好人,是个反派 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 中国猎人 明末:我要这世界匍匐在我脚下 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大夏第一皇子 重生之项羽崛起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 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文阅读 - 中国古代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166章 董允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建安九年的暮春,蜀地绵竹的晨雾还未散尽,青石板路上便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十六岁的董允背着竹制书匣疾行,深青色粗布长衫沾满晨露,发间还别着几片飘落的木棉花。

此刻他正赶着去州学,怀中揣着父亲董和从成都带回的《左氏春秋注疏》,书页间还夹着几片散发着淡淡药香的茱萸叶——那是母亲担心他受寒特意放的。

董允出身益州世家,父亲董和在刘璋治下担任益州郡太守。

不同于其他豪门子弟沉迷射猎宴饮,董允自就展现出过饶沉静。

七岁那年,父亲带回西域商人进贡的夜光杯,家中兄弟争相把玩,唯有他捧着竹简诵读《论语》不为所动。

母亲笑着问他为何不感兴趣,他正色道:\"君子当以明德为宝,非珠玉可比。\"

州学讲堂里,夫子正讲解《孙子兵法》。

同窗们听得热血沸腾,纷纷讨论如何排兵布阵,唯有董允皱着眉头起身:\"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若不修文德,纵有百万雄兵又有何益?\"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下课后,几个世家子弟围着他嘲笑迂腐,他却只是将散落的书页仔细整理,低声道:\"商汤七十里而王下,周文百里而致太平,皆因以德服人。\"

建安十九年,刘备大军入蜀。此时的董允已在益州文坛有名气,他撰写的《益州风俗考》不仅详述蜀地风土人情,更暗含治国安邦之策。

诸葛亮听闻后,特意轻车简从来到绵竹。

那日董允正在自家后院教邻家孩童识字,几个稚子歪歪扭扭地写着\"仁义礼智\",见有陌生人来,吓得躲在他身后。

\"董公子果然名不虚传。\"诸葛亮抚须微笑,\"治大国若烹鲜,能将教化播于闾巷,方是真学问。\"

董允急忙行礼,却见诸葛亮已弯腰捡起地上掉落的竹板,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最近研读的《周礼》批注,其中关于\"六官分职\"的见解让这位卧龙先生也不禁眼前一亮。

初入刘备幕府,董允负责文书典章整理。

彼时蜀汉草创,律法混乱,既有刘璋旧制,又掺杂荆州新法。

董允整日埋首于堆积如山的竹简之间,案头永远放着三种不同颜色的毛笔——朱笔标注矛盾之处,墨笔修订条文,青笔记录典故出处。

法正来查看进度时,常看见他披着单衣在烛光下踱步,嘴里喃喃自语:\"此条与《汉律》相悖,当以......\"有次为了\"盗窃量刑\"的条款,他与法正从日中争论到深夜,连饭食冷了三次都浑然不觉。

刘备进位汉中王时,董允被任命为太子舍人。

初见刘禅,这个十岁的少年正趴在窗棂上看蚂蚁搬家。

董允并未立即教,而是静静在一旁坐下,等刘禅玩够了才轻声问:\"殿下可知蚂蚁为何有序而行?\"

刘禅摇头,他便娓娓道来:\"因其有分工,守规矩。治国亦如蚁群,若上下失序,则危如累卵。\"

此后每日授课,董允不仅讲解《孝经》《尚书》,更常带刘禅走访市井,让他亲眼看看百姓如何耕作,如何纳税。

建兴元年,诸葛亮开府治事,破格提拔董允为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宿卫亲兵。

这个任命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侍中历来由亲信重臣担任,而董允既无军功,又非荆州旧部。

诸葛亮却力排众议:\"董允之贤,在于能守本心。宿卫皇宫,非此人不可。\"

彼时的蜀汉宫廷暗流涌动。

东州士族李严一党与荆州集团矛盾日益尖锐,宫中宦官也开始暗中结党。

董允每日不亮就入宫,先检查各处门禁,再核对内库账目。

有次发现负责采买的宦官虚报物价,他立即命人彻查,连牵涉其中的刘禅近侍也一并惩处。

刘禅虽心中不满,却也不得不忌惮他严肃的神情。

建兴五年,诸葛亮北伐前夕,在那篇千古传颂的《出师表》中,特意写下:\"侍症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这短短数语,饱含着对董允的信任与期许。

大军出征那日,董允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去的旌旗,手中紧握着诸葛亮临行前交给他的密信,信中叮嘱:\"宫中之事,全仗公琰(费祎)与休昭(董允)。\"

诸葛亮北伐期间,董允的担子愈发沉重。

他每日要处理数百件奏章,还要监督宫中大事务。

有次刘禅听信宦官谗言,想在民间广选美女充实后宫。

董允捧着《周礼》连夜入宫,在宫门外跪了整整两个时辰。

刘禅无奈召见,却见他言辞恳切:\"昔日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下,乃因'毋以妾为妻,毋使妇人与国事'。今陛下即位未久,北方未平,若沉溺声色,何以服众?\"

到动情处,泪水浸湿了竹简。

刘禅最终收回成命,却也因此对他生出几分怨怼。

延熙六年,费祎主政时期,董允兼任尚书令,与费祎、蒋琬并称为\"蜀汉三杰\"。

三人分工明确:蒋琬总理政务,费祎处理外交,而董允则坐镇朝堂,监督百官。

此时曹魏派使者陈泰来访,宴席上陈泰故意拿出西域进贡的夜光杯、波斯地毯等奇珍,暗示只要蜀汉称臣,便可共享荣华。

董允当场命人将礼物封存,正色道:\"我蜀汉虽偏居一隅,然先帝承汉室正统,岂可为财帛折节?这些器物,请使者原样带回,转告贵国丞相,道昭昭,顺之者昌。\"

陈泰归国后,向司马昭感叹:\"蜀汉有董允在,犹如铜墙铁壁,不可轻犯。\"

董允一生清贫,虽居高位,家中却只有几间陋室,藏书倒是堆满了整个厢房。

他常将俸禄分给寒门学子,自己的妻儿仍穿着粗布麻衣。

有次儿子生病,家中竟拿不出钱请郎中,还是费祎闻讯送来药材。

同僚劝他置些田产,他却笑道:\"食君之禄,当思报国,若为子孙谋财,与贪官何异?\"

延熙九年,董允积劳成疾。

病榻之上,他仍心系国事,反复叮嘱前来探望的费祎:\"北伐之事,不可操之过急。百姓历经战乱,急需休养生息。\"

临终前,他将毕生批注的《周礼》交给门生,书页间密密麻麻的字迹,凝结着他一生的心血。

噩耗传来,成都百姓无不悲痛。

自发罢市三日,街头巷尾摆满祭奠的白花。

许多寒门学子徒步数百里赶来送葬,他们中有的曾受董允资助,有的听过他讲学。

数十年后,当姜维最后一次北伐失败,蜀汉大厦将倾之时,人们仍会想起那个永远身着素衣、手持竹简的身影——他用一生守护着蜀汉的尊严与道义,虽无力回,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光芒。

喜欢中国古代名人传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中国古代名人传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女主太强怎么办 风铃曳 成婚三年仍完璧,二嫁一夜得多胎 说我不配当师兄,我退宗了你哭啥 重生古代:庶子的开挂之路 启禀陛下,娘娘又上战场了! 恐怖降临【鬼门】 四合院:从五级厨师开始 代号:清道夫 大唐十万里 近战狂兵 清穿,我在四阿哥后院养孩子 重生后,真少爷回村带妻女发家致富 福女种田忙,全家悔断肠 官场争雄,从女书记的秘书开始 从导引服食开始做红尘仙 重逢路漫漫 权力之巅 守墓人 高武:大限将至的我,背棺出征!
经典收藏 大唐农王 超时空:我这是超市不是托儿所啊 重生之项羽崛起 魂牵明末之千户崛起 海棠依旧明末归 风流俏佳人 东晋,我来了! 三国之重振北疆 大兴英烈传 雍正往事 我,西门庆庆,开局就肾虚 皇帝过来聊聊 忘恩负义要我死,我造反你哭什么? 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 大明日不落,开门,自由贸易 牧唐 三国之风起扬州 猎杀全球 从赘婿到女帝宠臣 大唐:萌娃小兕子,宠无极限
最近更新 土豆与均田令:我在大唐当地主 难逃懿劫 明末钢铁大亨 红楼琏二爷 穿入维京当霸主 大明最强外戚! 大明:我姐是马秀英 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 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 我的空间有座军工厂 流华录 关于我在兽耳部落种田那些事 杨广听劝后,大隋请天下各国赴死 皇宫太监:我能召唤影子军团! 赤潮覆清 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 被弃后,我入寒门科举成状元 呢喃诗章 苍山传奇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 中国古代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 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