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有一块灵石矗立于东海之滨,历经千万年风吹雨打,感受了春夏秋冬四季轮替,吸收了日月轮回之精华。
纵使人间沧桑不断,灵石也只是静静的望着东海,久而久之它拥有了自己的灵智与思想,见惯了一尘不变的惊涛骇浪,它更向往自由和远方。
在大自然的孕育下,某一突然石破惊!一只石猴横空出世,生地长的石猴没有双手,没有姓名,以为被以地为席,生在地间,潇洒快活。
石猴凭着自己生的胆量赢得了花果山灵猴一族的尊重,灵猴们拥立他为美猴王,在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内建设了自己的家园。
原本石猴可能会就这样永远的幸福下去,然而某一他看见了病死的灵猴,从族中智者处了解了“死亡”。死亡是每一个生命都必将经历的过程,生地长的石猴第一次了解到了死亡,也第一次害怕死亡。
为了与族人摆脱死亡,他开始独自流浪,访问仙山名府以寻求长生之术。
石猴飘过茫茫大海,来到了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中拜菩提祖师为师,希望他能教授自己长生之术。
菩提祖师是一位三教合一的世外高人,他给石猴取了一个名字“悟空”,接着教授他七十二般变化之术。
悟空自有极强的悟性,花了十年的时间学会了一身本领,然而菩提祖师却在他学成之后执意要赶走他,悟空将他视为父亲,问父亲为何要抛弃孩子?
菩提祖师只吩咐他,日后不许我是你的师傅,我也不再见你。
悟空含泪告别菩提祖师后回到了花果山当起了山大王,顺便从东海龙王处获得了大禹治水留下的定海神针铁,然而死亡依旧降临了。
黑白无常依照惯例,很熟练的在悟空熟睡之时将他的魂魄勾出带到阎王殿。
悟空清醒过来很是疑惑,自己已经超脱三界之外,不在无形之中,为何还会死去?
高座之上的阎罗王只:“万物生灵,终会有消逝的时候。”于是下令鬼差将悟空拿下。
悟空不甘心的反抗,凭借超高的本领,在地府里闹了一番,所有鬼神皆不是对手。
他威胁阎罗王交出生死簿,将连同他在内的所有孙姓猴儿的姓名全部勾除,随后扬长而去。
阎罗王无可奈何,只能捧着生死簿看着他离去,葵罗公主走到其身边好奇的问:“父王,生死簿被那石猴给涂抹了,可你怎么看起来还是无所谓的样子?”
阎罗王叹气道:“有所谓又怎样?石猴自以为勾除生死簿上的性命就能长生不老,其实不然……万物生灵终会有消逝的时候,生死簿只是记录他们的阳寿罢了,阳寿到头就由我等鬼神将其收服,现在没有生死簿的指引,他的猴子猴孙阳寿散尽后,灵魂却无法被我们带走,留在日益腐败的躯体内,最终只会成为行尸走肉。”
葵罗又请教道:“石猴若是发现他所做的都是徒劳,会不会杀回地府来找父王麻烦啊。”
阎罗王:“有可能,但那又能怪谁呢?百因必有果,而他的报应就是眼睁睁的看着身边的人生命日益凋零却不死。这事还是得上报庭才校”
阎罗王坐回自己的宝座还是奋笔疾书,在呈给帝的奏折上阐述石猴扰乱生死的危害。
阎罗王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他吩咐葵罗道:“女儿啊,秦广王的寿日将至,你下去帮父王准备一下。”
“是。”葵罗走出阎罗殿,望向了灰蒙蒙的空,独自哀叹:“父王总是这么忙,要事我能有一个知心姐妹就好了。”(作者吐槽:“放心,你很快就有了。”)
……
就在同一,帝同时收到了来自东海龙宫怒斥石猴抢走定海神针铁,扰乱龙宫秩序的奏折和来自阴界阴曹地府,阐述石猴扰乱阴阳秩序的奏折。
两方都恳请帝能够发兵讨伐石猴。
帝疑惑的问下方各神:“这石猴是何方来路?竟有如此本事。”
当初石猴诞生之时,震动界,千里眼顺风耳捕捉到石猴的存在,将其报告给了古师。
面对帝疑问,古师出面解答:“陛下,此石猴乃十年之前于东海之滨灵石崩裂,自然孕育出的精灵,但不知在何处习得本领。”
帝:“现在这石猴扰乱三界秩序,如何处置他?”
张师果断的回答:“不如发兵讨伐,免得再生祸患。”
古师同意张师的法,也向帝直言:“张师所言甚是,慈祸害若不早除只恐养虎为患。”
一旁的武将李王听到又能发兵讨伐妖孽了,便激动的毛遂自荐:“臣愿为陛下效劳,讨伐妖猴!”
处在帝身边的太白金星急忙劝谏:“陛下,臣以为善起兵戈不妥,既然石猴既是地所生,又修得仙法,不妨由臣亲自下界招安,将其约束在庭,也能让他为庭效力———如此良策岂不美哉?”
帝一听,对太白金星称赞有佳:“太白金星所言有理,发兵讨伐费财费力,能只用三寸之舌服石猴归顺庭,倒也不失为一桩美事。”
帝认可了太白金星的想法,便立刻下旨命太白金星前往花果山把石猴带到庭。
太白金星到达花果山见到悟空后,确实只用了三言两语就服了他归顺庭。
悟空与太白金星一同来到了凌霄宫面见帝,此时的庭百官都对这个来自下界的妖猴嗤之以鼻。
悟空好奇的到处乱窜,古师见此严肃的大喊道:“大胆妖猴!见到陛下,为何仍如此无礼。”
悟空回过头来,便对帝简单的作了几个揖:“哦!参见陛下。”
下方的武曲星君紧握宝剑,就要上前斩了悟空:“妖猴!安敢如此!”
帝脾气也很好,只是作罢:“石猴初来界,不懂礼数,暂时饶恕他。”
悟空感觉帝很好话,于是感谢道:“陛下的是。”
帝被悟空这猢狲模样逗笑了,于是问他:“石猴,你叫孙悟空对吧?”
悟空回答:“是,俺老孙是叫悟空。”
帝点头,随后问古师:“古师,庭各界职位可有空缺?”
到做官,悟空可就来劲了,仔细地听古师介绍:“陛下,前日界各处,只有御马监缺一管制。”
太白金星脸色有些尴尬,因为之前他还在花果山对悟空画大饼。
他连忙上前制止古师道:“古师教他去管马……这不合适吧。”
张师等一众仙官都没话,他们看出来了古师想整悟空。
古师瞟了一眼正在认真听讲的悟空,故意夸大其词:“此言差矣,这个官已经不了!”
“不?”悟空兴奋的凑了过来:“这官不吗?”
古师一脸坏笑的回答他:“很大呢!”
太白金星也不好什么,只得慌张的转身逃离,悟空一下拉住了他,两眼放光的问:“真的吗?”
太白金星:“啊……额……嗯。”
悟空转身向帝请求:“陛下,俺老孙想干这个!”
帝也没多想什么,便问:“孙悟空,你可真心愿意当弼马温?”
悟空:“愿意!很愿意!”
帝点头,于是下令:“好!今日起,孙悟空于御马监任职!”
悟空感激涕零的跪下:“多谢陛下!”
“哈哈哈……”古师等人都绷不住的大笑起来。
很快,悟空就当上了弼马温,硬是把一个弼马温当成了大老爷的风范,未经允许私自在河境内放马,与镇守河的蓬元帅兵戎相见,最后是悟空一棍子将蓬元帅给打服了。
悟空当了弼马温后,古师也没去多关注,虽然弼马温的一些作风也传到了他这里,但毕竟只是一个官,古师也没多管。
可他怎么也想不到,弼马温居然敢向蓬元帅动手,这日后岂不是连他古师也不放在眼里了吗?
古师心想,是时候该调教这只猴子了。
他联络武曲星君,叫武曲星君去想办法羞辱弼马温一番,教他懂规矩。
事后,武曲星君回报,确实是羞辱了弼马温,但是他更加不懂规矩了。在得知自己的这个弼马温是一个到没品的官后,感觉上当受欺,便脱下官服扬长而去。
古师很伤脑筋,怎么会有这么不懂人情世故的猴子?自己几斤几两都不知道?
无奈只能将这事上报帝。对于悟空不懂尊卑,帝也没多大意见,当官当久了自然会懂,但对于悟空出逃这事,帝可真生气了。当初是他自己口口声声要当弼马温的,如今不满意官职也不上报,就这么随意离开。
真当庭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
古师又在煽风点火:“陛下,此妖猴若不惩处,日久必成庭祸害。”
帝皱紧眉头,很是生气的:“这妖猴如此大胆。传李王过来!”
“是!”古师清楚,传令李王,是要准备对悟空动手了。
不一会李王赶到,帝下旨,封李王为降魔元帅,带三坛海会大神哪吒三太子与一众兵将下界捉拿妖猴!
悟空回到花果山后,将自己被界众神羞辱的经历吐了出来,尽是悔恨,一旁的军师听后,立刻有了一个点子。
认为悟空的本事不应该做一个弼马温,要做就做齐大圣!
悟空很是欣喜,于是挂出了齐大圣的帅旗,飘扬在花果山最高处。
高兴了一会,李王便带着兵将赶到,看见齐大圣的帅旗,十分不屑:“妖猴,也配当齐大圣。”
李王相继派出一众大将前去挑战,悟空挥出金箍棒还击,将前来的大将全部打退,并扬言他要做齐大圣,叫帝封他齐大圣。
对于这种对庭来厚颜无耻的要求,帝是拒绝的:“什么?养马都养不好,还想当齐大圣?再派兵力围剿!”
这时,太白金星再一次充当和事佬站了出来:“陛下息怒!眼下正是暂停兵戈的好机会。”
下方的古师质问道:“太白金星为何如此偏袒这妖猴?”
太白金星出了自己的想法:“古师此言差矣~不过是一妖猴,能成多大气候?依臣之见,不如再降旨招安,就封他做个齐大圣的空衔,既能免除兵戈,又能约束住他,有何不可呢?”
张师对此提出异议:“万一又像上次一样,生出事端,将如之奈何?妖猴还是早日除之为上策。”
太白金星否认道:“放心,这次是他自己要求当齐大圣的。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空官,他又能生出什么事端呢?能用和平方式解决的,为何不可呢?就教他有官无禄、有名无实,久而久之,他自然会懂得规矩了。”
帝思前想后还是答应了太白金星的请求,能和平解决就尽量和平解决,反正也就是个空衔,也不会怎么样。
于是太白金星再一次奉旨招安,上过一次当的悟空很谨慎的询问了他各个方面的问题,得到肯定的回答,要封他当齐大圣时,悟空这才放心的跟着太白金星又一次上去了。
到了界,亲眼看到了属于自己的齐大圣府,悟空这才觉得这是真的。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悟空忙碌于与各路神仙、星宿结交,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圈、发展人脉。
不过对于古师,悟空是没有兴趣去认识的。他记得当初就是古师保荐他当弼马温,这种耻辱悟空从来没忘记。
在界待久了,也自然得知了古家平日里做过的恶事,悟空也很自然的将古师当作敌人。
这对古师来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在他看来,悟空是在发展自己的势力,好将他取而代之。
先下手为强,古师立刻面见帝,上诉悟空平日到处呼风唤雨,长此以往,恐结为党羽(作者吐槽:“你在你自己呢。”)
帝也觉得,这样下去是个问题,便问古师如何处理。
古师献策,再过不久就是蟠桃盛会与丹元盛会,何不让齐大圣去暂时看管一下蟠桃园?
帝觉得有些不对,让猴子看桃园,这不会出事吗?
古师解释,他是不是一般的猴子,他是齐大圣,是生地长的拥有灵智的神猴,能克制住自己的欲望也是情理之中,他在花果山时也没见他把花果山的桃子给吃光。所以蟠桃园放心交给齐大圣看管。(作者吐槽:“你真是个才。”)
被古师这一忽悠,帝也下令让悟空看管蟠桃园。古师心中窃喜,猴子看桃园怎么可能不出意外,他是故意推荐悟空看桃园,只要悟空没忍住欲望偷吃了几个,那古师就有置他于死地的理由了。
果然不出意外的话出意外了,七仙女去摘取蟠桃,发现悟空果然偷吃了。但是令古师没想到的是,悟空居然把所有的大桃全是完了,今年的蟠桃盛会根本开不下去。
各路神仙也被悟空忽悠跑到了通明殿,昆仑王母本来在通明殿与帝交谈,可不一会她邀请来参加蟠桃盛宴的各路大神全跑通明殿来了。
另一边七仙女带着桃子赶到,陈述齐大圣吃光蟠桃的罪校
帝暴怒,下令立刻前往蟠桃会举办地———瑶池捉拿妖猴。
但还是晚了一步,瑶池的所有人都被施法定住,瑶池上的珍馐美馔被齐大圣一顿下肚后都被打包带走。
此时界是乱作一团,看见蟠桃会被搅乱,一旁的太上老君仿佛感应到了什么,大惊失色的高呼:“不好!老朽的仙丹!”
三清一同赶到了兜率宫,却发现,老君的仙丹全被齐大圣给霍霍完了。
齐大圣呢?他已经将这些打包带走,逃到下界去了。
帝龙颜大怒,下方的古师都不敢话。
只见帝五官都快拧成一块,周围散发出了足以压迫的令人窒息的法术气场,可见即使是经历那么多劫难的帝,此时也心理破防。
“朕一而再而二三的忍让,宽恕,彰显上好生之德。哪知这妖猴不思回报,反而屡次犯我庭!”
帝身边的昆仑王母与三清纷纷点头认可,三清平时是不会关心庭这些事,现在连他们也生气了,可见悟空做得有多过火。
帝当即下令,令李王率领十万兵将包围花果山,剿灭妖猴。
李王得令,带着十万兵将来到了花果山。帝、王母、三清和各路星宿以及庭百官都亲自来到了前线观战。原本被邀请的西各佛,听了齐大圣的事迹后表示愿意帮助庭围剿齐大圣,并派出了四大王来助阵。
齐大圣带领猴子猴孙以及各路妖王反击,很快击退了来犯兵。
帝都看傻了眼,十万兵都难以制服,这让他这个帝的脸往哪搁。
正好在这时,西的观世音菩萨赶来,帝这时反应过来了:这明明是东方界的事,为什么他们西的佛陀总想插一脚?前面派了四大王这四个护法神来助阵,现在连观世音菩萨也亲自前来。
抱着怀疑的态度,帝面见了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直言道:“日后佛陀会亲自来拜见陛下,有一要事想获得陛下的许可。”
帝一时搞不清佛陀的目的,只:“出家人话都这么神秘吗?”
观世音菩萨回答:“佛陀听闻了齐大圣的事迹,表示愿意帮助庭,观其东方界,只有一人可战胜齐大圣,便让贫僧来保举此人。”
“战胜妖猴?”帝饶有兴趣的问:“何人有如此神通?”
观世音指向西边回答:“灌江口二郎显圣真君。”
很快二郎神赶赴战场与悟空对决,双方竟然打得不分伯仲。
众神看得忧心忡忡,就怕二郎神敌不过孙猴子。
太上老君看出鳞的担忧,于是主动请缨,拿出金刚圈朝悟空丢去。
与二郎神全心全意战斗的悟空被金刚圈偷袭,砸中头部,当场昏了过去。
帝和众神们喜笑颜开,终于擒住了这妖猴。
见齐大圣被俘,观世音菩萨也没有理由呆在这了,于是向帝告辞,临走前又强调一遍佛陀回来拜见他这一事。
悟空被押赴至云端审判台,帝、百官、三清及各路大神都来观看。悟空被刀砍、被雷劈、被火烧但始终无法被杀死。
观看的太上老君忽然有了一个主意,向帝进言道:妖猴已经成了金刚之躯,可以把妖猴交给他放到八卦炉中用神火煅烧他七七四十九日,将他化为灰烬。
帝同意了这个请求。
于是悟空被关入八卦炉中,被太上老君和门下仙童们无时不刻的煅烧。
悟空被神火燃烧着,熏烟蒙住了他的双眼。再这样下去必然难逃一死。
悟空很聪明,知道八卦炉有八个阵位,于是躲到了巽位,逃避了大部分神火。
太上老君感慨:“老朽本不好杀生,奈何这妖猴非要盗我仙丹,屡次触犯庭,再忠实的人也遭不住这么欺负。”
悟空听后便在里面大喊:“老道!俺老孙还没死呢!你先别难过,偷吃仙丹是俺的不对,你又想杀害俺,所以咱是两不相欠了吧。”
太上老君愣了一下,然后回到离位正坐道:“你这妖猴,既作了这些孽就要为此付出代价。待老朽用六丁神火炼化你。”
老君施法,在八卦炉中放出六丁神火,这比之前的火焰更加凶猛。
悟空有些招架不住,便威胁道:“老道!你熏了俺眼睛!快放俺出去!不然就捣毁你的丹炉!”
老君没有理会,继续加大火力,悟空在八卦炉中倒腾尖叫了一会,然后就没声了,这下总还是死了吧。
时辰已到,老君松了一口气,这妖猴终于死了,于是下令开炉。
八卦炉打开的那一刻,悟空浑身是火的蹦了出来,眼里冒着金光。
仙童们吓坏了,分分逃窜。
悟空一脚将八卦炉踢倒后,甩出金箍棒杀向太上老君。太上老君见状也不怂,立刻施法唤出金刚圈挡在前面。
金刚圈接住金箍棒后,太上老君一挥拂尘,在金刚圈周围形成了镜像空间,空间碎裂,悟空被这强大的空间压强给击飞出去。
飞出兜率宫后,悟空也没再回去,而是一路过关斩将,前往凌霄宫,沿途各路武将前来拦截,悟空凭着广大神通一路杀了过去。
而此时的帝正在与西的佛陀交谈。
佛陀的目的很明确:自汉朝张骞开通丝绸之路以来,竺的僧人将佛法传到了东土,并在东土有了广大的信徒。
佛陀已经派了座下金蝉子转世为人,日后让他成为取经人,将大乘佛法广泛传播到东土,再以东土为基础,将佛法传扬到高丽、扶桑和大洋彼岸。
那时东土人间必会建立起众多的寺庙、供奉西众佛。佛陀希望帝能够允许他们西众佛长期居住在东方界,以便接受人间的香火。
帝恍然大悟,怪不得佛陀会想着帮庭收服妖猴,原来有这目的。
帝质问道:“佛陀是想与朕抢香火?”
佛陀摇头道:“非也,贫僧只是希望陛下能与西共享。神州大地,物产丰富、地广人多。分享一些香火,相信更能促进东西交流。”
帝正要什么,忽然一个禁卫军士兵跑进来禀报道:“不好啦!陛下!那妖猴从老君的八卦炉中逃出来了,甚至扬言要夺陛下之位!众将不是对手,阻拦不得。”
话音刚落,凌霄宫的牌匾就被扔了进来,砸在这个士兵身上,碎了一地。
悟空扛着金箍棒大摇大摆的走进来,低声:“帝老儿,俺齐大圣又回来了。”
周围的文官仓皇而逃。帝坐在宝座上与身边的佛陀就这么看着他。
“呔!吃俺老孙一棒!”悟空先发制人,挥起金箍棒朝帝砸去。
帝不含糊,直接放大招,同时将八卦阵位切换出乾位和坤位:“乾坤地!”
紧接着,悟空看到了匪夷所思的一幕,周围的空间发生了扭曲,这时他看到了前方自己被打飞的情景,那是未来的自己的遭遇,他回过头去,看到了过去的自己挥棒叫杀的场面。
然后,时空开始收缩,悟空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给扔了出去。
只是咳了几口血后,悟空撑着铁棒重新站了起来:“刚刚那是什么法术,竟然如此诡异。”
帝也十分无奈的:“朕的乾坤地是因果系的法术,却也杀不死金刚不坏之躯的妖猴……”
这时,佛陀毛遂自荐:“不一定要杀死他,只要能将他困住就校”
帝疑惑的看向佛陀,佛陀解释:“这猴子在你们东方界是待不下去了,不妨让他皈依我佛如何?贫僧愿为陛下收服他,还望陛下能够准许贫僧方才的请求。”
帝想了会,同意了佛陀提出的共享香火的请求。
随后佛陀亲自出手,假意与悟空打赌,看悟空能不能一跟头翻出他的手掌心,然后用“掌中佛国”困住了悟空,随后自废法身,手指释放金木水火土五行,以断掉一只手的代价,将他囚禁在了五行山。
为何悟空翻不出佛陀的手掌心?
因为他的心有边界,而佛法是无边的。
喜欢永恒的异域之梦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永恒的异域之梦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