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手崇祯

君雨秋

首页 >> 杀手崇祯 >> 杀手崇祯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海宇龙图经 寒门小郎中 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 兴汉室 大夏第一皇子 北宋末年的风流王爷 世子凶猛:这个小娘子,我抢定了 江花玉面 重生后皇朝中我指鹿为马 穿越:我成了三国废材王子
杀手崇祯 君雨秋 - 杀手崇祯全文阅读 - 杀手崇祯txt下载 - 杀手崇祯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143章 报刊诞生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当大明的工匠们在宋应星的指导下改进着蒸汽机,当新式学堂的孩童们用铅笔在“学堂纸”上描画着“地日月”时,另一场静悄悄却影响深远的革命,正在帝国的信息传播领域爆发。

崇祯皇帝朱由检,这位对权力和舆论有着超乎寻常敏感度的君主,在通政司和司礼监的密奏中,敏锐地意识到:

要巩固新政,光有刀剑和学堂还不够,必须掌握一种能高效、迅速、广泛地传递信息、解释政策、引导民心的利器。

于是,在皇帝的默许甚至暗中推动下,一场前所未有的“报刊潮”,在崇祯五年,以惊饶速度席卷了大明两京十三省。

这场报刊井喷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崇祯需要打破信息被士大夫阶层垄断的格局。

他希望通过一种超越邸报的媒介,直接将朝廷的政令、新政的成效、乃至皇帝的意志,跨越层层官僚,传递到地方精英乃至有一定识字能力的市民阶层,为新政营造舆论氛围,减少推行阻力,塑造自身“中兴圣主”的形象。

教育改革催生了大量识字人口(尽管基础);

经济改革(龙元、日月集团)创造了巨大的商情信息需求;

军事改革和边境动态牵动人心。

旧有的邸报、塘报系统无法满足社会各阶层对海量、多元、快速信息的需求。

活字印刷术(尤其是廉价的木活字和日益普及的铜活字)的改进和普及,以及廉价“学堂纸”的大规模生产,显着降低了印刷成本,使得大规模、周期性的出版成为可能。

日月集团等新兴资本看到了报刊的广告价值和信息中介潜力,愿意投资创办商业性报刊,既能盈利,又能扩大自身影响力。

在短短一年内,数十种报刊涌现,形成了层次分明、受众各异的舆论阵地:

【官方与半官方报刊:帝国的喉舌】

《京报》(日刊,北京出版,全国发行)

背景: 由通政司直接改组而成,是邸报的公开化、定期化版本,代表朝廷最高声音。

内容: 刊载皇帝谕旨、任命诏书、各部院题本摘要、三法司重要案牍、地方大员奏疏节选。风格极其严谨,一字不易。

发行: 通过驿站系统优先发送至各级衙门,同时在日月银号设点公开售卖,士绅可订阅。其内容成为其他报刊转载和评论的权威信源。

《政事公报》(三日刊,北京出版)

背景: 由翰林院联合新成立的“宣传清吏司”创办,是解释、宣传新政的核心平台。

内容: 深度解读《兴学育人诏》、《龙元流通令》等政策背景和要点;连载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工开物》的精华章节;介绍北洋舰队新舰下水、边镇堡垒竣工等建设成就;设影问答”栏目,由官员或学者解答读者关于新政的疑问。

特点: 文风较《京报》灵活,常配发评论,引导舆论,旨在“使民知政、使政通民”。

《皇明通识》(周刊,南京出版)

背景: 由南京礼部牵头,面向南方士林和市民。

内容: 侧重文化教育,介绍新学教材,报道各地学堂动态,刊发优秀学子文章,也登载诗词曲赋、书画鉴赏,软性传播忠君爱国思想。

【专业与商业报刊:细分市场的深耕】

《格物启蒙》(月刊,北京\/上海出版)

背景: 国子监格致研究院院刊,徐光启、李之藻、汤若望等担任学术顾问。

内容: 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摘要(如几何证明、光学实验、地理发现)、介绍西洋奇器(望远镜、自鸣钟原理)、普及算术、测量、文历法知识。是士子、工匠、新学教师必读的权威学术期刊。

《商务通览》(五日刊,苏州出版)

背景: 日月集团旗下,主编为精通账目的资深掌柜。

内容: 详列南北货品行情(丝、茶、瓷、棉、粮、盐)、航运信息、各地关税变动、日月集团股票及“龙元”汇率、海外商情(来自澳门、马尼拉的消息)。广告版面占近半,刊登商号开业、商品信息、招聘启事。是商贾的“生意经”。

《海事新报》(旬刊,津出版)

背景: 北洋舰队提督衙门支持,主编为舰队文书出身。

内容: 报道舰队训练、巡航动态,介绍舰船、火炮知识,普及海图、航海术,讲述古今海战案例,宣扬海权思想,吸引青年投效海军。

【大众与娱乐报刊:市井文化的狂欢】

《下趣谈》(周刊,杭州出版)

背景: 民间书商创办,面向市井百姓。

内容: 搜罗奇闻异事(某地发现祥瑞、某妇一胎生三子)、名人八卦(某尚书家风、某才子轶事)、连载侠义公案(如《施公案》改编)、戏曲评点、灯谜笑话。语言极其通俗,插图丰富,销量极大。

《警世恒言》(半月刊,北京出版)

背景: 带有一定宗教劝善和道德教化色彩。

内容: 刊登因果报应故事、孝子烈女事迹、劝人勤俭向善的短文,也夹杂一些社会新闻评论,迎合了普通市民的阅读趣味和道德需求。

报刊的兴起,对崇祯年间的帝国产生吝覆性的影响:

知识不再为官僚和士绅垄断,普通市民只要花几文钱买份报纸,就能知晓朝政大事、下动态,极大地削弱了中间阶层的信息特权,加强了皇权与基层的直接联系。

过去分散的“清议”被集症公开的报刊评论所部分替代。

皇帝和朝廷通过官方报刊设置议程,成功地将“中兴”、“新政”、“实学”、“忠君”打造成了主流舆论,有效压制了反对声音。

茶楼酒肆里,人们开始围绕报纸内容争论时事;士子们通过报刊了解世界,思想不再局限于四书五经。

一种超越地域和阶层的“想象共同体”和“国家大事”的参与感开始形成。

信息流通加速了商品和资本的流动,广告促进了消费,报刊本身也成了一个新心产业,创造了大量就业(记者、编辑、排字工、送报人)。

尽管初期受到严格控制,但报刊一旦出现,就蕴含着独立和批判的基因。

一些非官方报刊开始尝试打擦边球,刊登一些社会负面新闻或对政策的不同看法,迫使朝廷必须更精细地进行舆论管理。

面对这股新生的力量,崇祯皇帝的策略是鼓励与管控并存。

他一方面乐见报刊为新政宣传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司礼监和东厂进行严格的内容审查。

颁布《报刊出版条律》,规定所有报刊需经官府登记,每期出版前须送审“稿本”,严禁“妖言惑众、诽谤朝政、泄露机密”。

违者,报馆查封,主笔流放。这种“金丝笼”式的管理,确保了报刊在总体上服务于皇帝的宏大规划。

崇祯五年的这场报刊潮,其意义远超信息传播技术的革新。

它开启了一个由媒体参与塑造的“大众政治”和“大众文化”的时代雏形。

尽管处于严格的皇权控制之下,但这些油墨芬芳的纸张,已经悄然改变了信息流动的方式、舆论生成的模式,乃至权力运作的逻辑。

它们不仅是崇祯中心“宣传机”,更在不知不觉中,为这个古老的帝国埋下了社会结构变革的种子。

当千万人开始通过统一的印刷品来感知和讨论他们的国家时,一个全新的、不可逆转的时代,已经拉开了序幕。

喜欢杀手崇祯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杀手崇祯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团宠农门小作精:首辅追妻火葬场 某生物正虎视眈眈盯着我们 送个外卖也能成凯甲 中国古代名人传 近战狂兵 关灯!神秘老公深深宠 清穿,我在四阿哥后院养孩子 重逢路漫漫 诡城密语 全能基地 心灵赞歌 妖孽村医 重返1987,属于我的黄金时代 大国师魂穿现代,总裁请接招 少爷请用餐 星际种田,大小姐靠炼药逆袭 清穿:卷王四爷的娇养好孕侧福晋 重生之九尾凶猫 风铃曳 神话版三国
经典收藏 武侠少爷 抗日之特种战将 橙心如意剑 三国之风起扬州 牧唐 秦时小说家 东晋,我来了! 魂牵明末之千户崛起 穿越古代:官府送媳妇 崇祯:30年不上朝 我,西门庆庆,开局就肾虚 大官人 蜀汉之昭烈大帝 大明:我能复制战略物资! 海棠依旧明末归 签到大唐:开局造反当皇帝 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 汉末:家祖乡啬夫 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 三国之重振北疆
最近更新 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 中世纪崛起 三国:穿越黄巾逆转天下 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 在下潘凤,字无双 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 红头册 不灭战魂:五帝全球攻略 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 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 致诚 大唐:陛下醒醒,该起来挨骂了 我当皇帝那些事儿 李元霸特性,从收甄宓为妹妹开始 战神周侗传奇一一水浒前传 穿越封建社会弹幕教我怎么革命 穿越大唐发现被人戴了帽子 魏砥 红楼琏二爷 穿越苻坚:第八十一万大军
杀手崇祯 君雨秋 - 杀手崇祯txt下载 - 杀手崇祯最新章节 - 杀手崇祯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