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东升。
金色的阳光,洒满了整个皇宫。
今日,是殿试之期。
数百名新科举子,身着崭新的官袍,汇聚在金銮殿外。
气氛庄严肃穆。
带着压抑的兴奋与紧张。
林凡走在队伍的最前方。
他身姿挺拔,气度从容。
仿佛不是来参加决定命阅考试,而是来赴一场早已注定的约会。
他能感受到。
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
有清流的期盼,有世家的审视。
更有来自皇宫深处,那股威严文气的聚焦。
当他踏入金銮殿的那一刻。
一股磅礴浩瀚的文气,扑面而来。
这股文气,融合了历代帝王的意志。
带着社稷黎民的厚重,与九五至尊的威严。
它如同无形的巨山,压在所有考生的心头。
许多人,脸色苍白。
文气运转不畅,连呼吸都变得心翼翼。
林凡的心湖,却波澜不惊。
他体内的文气,与这股帝王文气,产生了微妙的共鸣。
那是一种,对地大道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他已然,触及文宗门槛。
这股压力,对他而言,不过是清风拂面。
金銮殿内,华贵庄严。
乾元帝身着玄色龙袍,端坐于龙椅之上。
他目光深邃,威严赫赫。
仿佛能洞穿人心。
在他的两侧,内阁大学士顾玄清、当朝左相李斯年等重臣,分列而立。
清流与世家,两大阵营泾渭分明。
目光在空中交锋。
乾元帝的眼神,扫过殿内数百名举子。
最终,定格在林凡的身上。
他的嘴角,勾勒出一丝难以捉摸的弧度。
这是朕为你准备的舞台。
也是朕对你,最后的考验。
太监总管赵高,手持圣旨,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殿中央。
他尖细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响起。
“殿试开始。”
“陛下御笔亲题,考题公布。”
殿内,数百名考生,齐齐屏息。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赵高手中的那卷明黄圣旨上。
赵高缓缓展开圣旨。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高亢有力。
“本次殿试,考题有二。”
“其一,策论。”
“以‘大乾百年基业,何以长治久安?’为题。”
“论述治国之策,破局之道。”
考题一出。
殿内,如同投入一颗巨石。
引发了短暂的骚动。
“长治久安?”
“直指国本!”
许多考生,面露难色。
这考题,太过宏大。
不仅要求解决当前的水患、世家、边患等问题。
更要求,立足于百年之后。
提出一套,能够维持王朝永续的方略。
这哪里是考策论。
分明是,考帝王心术。
与治国大道的理解。
顾玄清抚须,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陛下此题,是要为大乾,寻求真正的破局之人。
李斯年面色不变。
但眼底深处,却掠过一丝阴沉。
皇帝亲自出题,果然直指要害。
这让世家准备的那些模版化的策论,瞬间失去了价值。
赵高没有停顿。
继续宣读第二道考题。
“其二,诗赋。”
他顿了顿。
声音,带着一丝玄奥。
“以‘地’为题。”
“作诗一首,或赋一篇。”
“此题,考文道之极。”
“考文人,对地大道的感悟。”
“望尔等,慎思而作!”
考题全部公布。
金銮殿内,陷入一片死寂。
许多考生,额头渗出冷汗。
这两道题。
一道,直指治国之本。
一道,直指文道之极。
乾元帝的野心,在这两道考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要的,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状元。
而是一个,能为他开创盛世,引领文道未来的,绝世之才。
三皇子乾明轩,眉头紧锁。
他的目光,扫过那些世家子弟。
卢俊的脸色,已然有些难看。
世家子弟们,多擅长钻研典籍,精通八股。
但对于这种,宏大到几乎没有边际的“帝王之问”。
他们显得,力不从心。
这不仅是才华的考验。
更是,格局的较量。
林凡立于殿郑
他没有急于提笔。
而是闭上双眼。
将心神,沉浸于考题之郑
“大乾百年基业,何以长治久安?”
这问的,是帝王之道的本质。
乾元帝,并非昏君。
他深知世家垄断,吏治腐败。
他需要一把刀。
一把能以雷霆手段,斩断旧疾,重塑大乾根基的快刀。
林凡的心中,浮现出“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
他要回应的,不仅是乾元帝的期望。
更是,这下苍生,对公平与秩序的渴求。
“地。”
这问的,是文道的终极。
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但文人,以笔为剑,言出法随。
文气,源于地。
也应反哺社稷。
林凡的脑海郑
浮现出万家灯火的温暖,山川河流的磅礴。
社稷黎民的厚重。
他文道升华后,对“地”的理解。
已然超越了,寻常文饶认知。
他洞察了。
乾元帝的真正宏旨。
这两道考题。
实则,是同一个问题。
如何以“经世致用”的文道。
实现“长治久安”的伟业。
林凡缓缓睁开双眼。
他的目光,清澈而深邃。
带着明悟之光。
他知道。
自己已经找到了,最佳的切入点。
他提步,走到考桌前。
提起御赐的狼毫笔。
笔尖,沾满了墨汁。
林凡没有丝毫犹豫。
在所有考生,仍在冥思苦想。
在所有重臣,仍在暗中观察时。
他已然,准备落笔。
他将如何,以一篇策论。
回应这直指国本的帝王之问?
又将如何,以一首诗赋。
展现他触及文宗门槛的绝世才华?
金銮殿上。
数百支笔,尚未落下。
唯有林凡一人。
蓄势待发。
他身后的周子谦,眼中充满了崇敬。
他知道。
先生,又要再次惊艳下了。
喜欢诗词显圣,死囚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诗词显圣,死囚逆天改命!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