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的枪声如同骤雨般密集,却带着一种奇特的顿挫釜—那是日军百式冲锋枪独有的射击节奏,在寂静的深夜里格外刺耳。
王虎伏在一块山岩后,感受着子弹击打在岩壁上迸溅出的碎石打在护甲上的触福
他咧了咧嘴,对着身旁同样穿着护甲的马健低声道:“他娘的,鬼子这新家伙射得真快,跟放鞭炮似的!”
马健没有回答,只是眯着眼,透过夜色观察着日军火力点的分布。
青虹剑静静地倚在身旁,而他的手中,却握着一支经过石云改造的汉阳造步枪。
这支步枪外表看似与寻常汉阳造无异,只是枪管稍短,枪托经过重新塑形更贴合肩窝,最重要的是加装了一个简陋却实用的觇孔式照门。
“砰!”
马健扣动扳机,一个正抱着百式冲锋枪扫射的日军军曹应声倒地,子弹精准地从其头盔下方射入。
“真准!”王虎赞道。
马健依旧沉默,只是迅速拉动枪栓,滚烫的弹壳跳出,下一发子弹上膛。
他的眼神锐利如鹰,在这不足百米的近距离内,经过改良的汉阳造配合他那惊饶眼力,几乎弹无虚发。
与此同时,在山坡的另一侧指挥战斗的石云,眉头却微微蹙起。
日军这次投入的百式冲锋枪,虽然精度不佳,但在近距离遭遇战中,其凶猛的火力确实给防守方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若非新研制的护甲抵挡了大部分流弹和跳弹,恐怕伤亡早已出现。
“云哥,鬼子的新枪太凶,压得弟兄们抬不起头!”一名负责侧翼防守的排长猫着腰跑过来,语气焦急。
石云点零头,目光扫过战场。
他注意到,日军虽然火力猛烈,但射击缺乏节制,往往一扣扳机就打光整个弹匣,换弹间隙颇长。
“传令下去,放近了打,瞄准了打,专打换弹的鬼子!”石云沉声下令,“告诉同志们,我们的护甲能挡子弹,稳住!”
命令迅速传达。
原本有些被压制住的战士们,听到指示后,纷纷稳住了阵脚,依托岩石、树木和战壕,沉着地瞄准那些冒着火舌的日军冲锋枪手。
“砰!砰!砰!”
改进后的汉阳造步枪射击声再次变得连贯而有节奏。
虽然射速远不及冲锋枪,但每一发子弹都带着致命的精准。
一个日军士兵刚打空弹匣,正准备更换,就被不知从何处射来的子弹击中胸口,踉跄倒地。
另一个试图凭借火力优势强行冲坡的鬼子,也被几支步枪同时关照,身中数弹滚下山坡。
日军迅猛的攻势为之一滞。
战斗间歇,石云徒稍后方的临时指挥所,借着微弱的马灯光亮,再次摊开了他的草图本。
纸上勾勒着几种枪械的改良思路。
他对日军百式冲锋枪并不陌生,甚至深知其优缺点——射速快、近战猛,但可靠性差、精度低、造价高,而且那独特的右侧插弹匣方式,在卧姿射击时极为别扭。
“我们不能跟鬼子拼冲锋枪的数量,”石云喃喃自语,“得发挥我们的长处。”
他的长处是什么?是精准,是可靠性,是能在恶劣环境下持续作战的能力。
他的目光落在了旁边一支缴获的三八式步枪上。
这款枪以其极高的精度和可靠性着称,但射速是其短板,手动旋转后拉式枪机,在应对突然出现的近距离目标时,显得力不从心。
一个念头在他脑中逐渐清晰。
他拿起炭笔,快速地在纸上画了起来。
草图的核心,依旧是那支可靠的三八式步枪,但在其枪机部分,他进行了大胆的设想——能否借鉴某些半自动步枪的原理,利用部分火药燃气能量,实现枪机的自动后坐和部分复进,简化操作,提升射速?
这不是要造一支全新的半自动步枪,那对于目前的条件来无异于方夜谭。
而是要在现有步枪的基础上,进邪半自动化”改良,使其在保持精度的前提下,实现快速接连射击。
他想到了曾经了解过的,某些国家在战时对栓动步枪的“速射”改造方案。
原理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几个核心部件的重新设计和加工。
“老陈叔!”石云朝外面喊道。
很快,满身硝烟味的老陈钻了进来:“云,啥事?”
“你看看这个,”石云将草图推过去,“能不能做出来?”
老陈接过草图,借着灯光仔细端详,越看眼睛瞪得越大:“这……这是要改鬼子的三八大盖?让它自己能退壳上膛?”
“不是完全自己上膛,”石云指着几个关键部位解释道,“是减少射手操作的力量和行程,让拉栓退壳、推栓上膛变得更省力、更快速。我们可以称之为‘速射改造’。”
他详细讲解了构想,优化枪机凸笋结构,减少旋转角度;加强复进簧力道,利用部分后坐能量辅助退壳;改造扳机护圈,便于快速操作……
老陈是根据地有名的工匠,听完石云的讲解,沉吟片刻,眼中冒出精光:“妙啊!虽然不能像鬼子的冲锋枪那样连发,但要是真成了,咱们的神枪手们开枪的速度能快上一大截!云,你怎么会这个?”
他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个少年不但身上有些绝活,还会改良武器。
“这东西……理论上能行!就是这几个零件,对加工要求不低,特别是这个改进的枪机体和加强的复进簧……”
“尽力去做,需要什么材料、工具,我想办法!”石云斩钉截铁。
接下来的几,茅山根据地后的秘密作坊里,叮叮当当的声音不绝于耳。
石云几乎泡在了这里,与老陈和几位技术最好的工匠一起,反复试验、修改。
第一支试验枪在加工时,因为对原有枪机结构切削过度,导致闭锁不严,试射时差点炸膛。
第二次,复进簧力道计算失误,导致退壳无力,频繁卡壳。
问题层出不穷,但没有人气馁。
石云凭借着超越时代的理论知识和对武器结构的深刻理解,不断调整设计方案。
老陈等人则发挥出惊饶手艺,用简陋的工具,一点点地将图纸上的构想变为现实。
王虎、马健等人则肩负起警戒和实战测试的任务。
他们穿着新式护甲,利用地形与前来骚扰、侦察的股日军周旋,一方面检验护甲的防护效能,另一方面也缴获了不少日军弹药,特别是百式冲锋枪使用的8mm南部手枪弹,石云特意叮嘱要多弄一些,他另有用处。
喜欢抗战之铁血少英雄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抗战之铁血少英雄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