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上和第二,宝坛老窖上市首日市值冲到324.7亿,断崖式领先第二名泸州老窖(约90亿)的消息,如同飓风般席卷全国。
《沪城证券报》头版头条,巨大的黑体字标题触目惊心:《酒王登基!宝坛老窖上市首日市值破324亿,问鼎A股白酒市值第一!》
《华东晚报》探访了白酒零售市场:《华国酒业大王实至名归,宝坛老窖市值324亿登顶A股白酒第一,线下销量应声暴涨!》
《经济参考报》则把焦点对准了陆家贵的财富:《陆家贵身价暴涨,仅宝坛老窖一家子公司就价值227亿,登顶华国大陆首富再无争议!》
文章详细计算道:“扣除公开发行的25%股份,以及预留但尚未完全兑现的期权池,以及出售给内部中层干部的不到1%的期权股,陆家贵通过陆氏投资集团总公司实际控制的宝坛老窖股份约为70%(含未兑现的期权),按上市首日324亿的市值计算,陆家贵手上70%的份额对应价值高达227亿元人民币。”
“这还仅仅是陆家贵庞大商业帝国的冰山一角,其控股或参股的公司还有神舟电脑、津康博(脑白金)、通达物流、民众银孝平安保险、Ut斯达康、金山软件、华为、网易等等,价值同样难以估量。”
“此前民间预估刘永好(希望系)家族总资产或已超50亿,但无论如何肯定不足100亿。”
“而陆家贵旗下光宝坛老窖就有明确的227亿资产,刘永好整个家族都敌不过陆家贵一家子公司的资产价值。”
“毫无疑问,华国大陆首富的位置,陆家贵已经是坐得无比稳固,毫无争议的了。”
“不用权威排名,光是宝坛老窖一家公司市值对应的身价,就足以碾压国内所有富豪。”
确实,根本就不用去列其他公司了,光是宝坛老窖公司70%的实控股份,227亿的身价,就足以让陆家贵断崖式领先地成为华国大陆首富了。
除了刘永好家族的估值50亿以上外,其他那些30亿、20亿、10亿级别的富豪,在陆家贵面前更是完全不够看。
陆家贵成为了改革开放以来华国第一位身价过百亿的富豪,被许多人视为财富神话,崇拜不已。
关键是,陆家贵不仅一个人发财,他还带着大家一起发财。
他创业开始,就是抱着先富带动后富的观点在做事的,不仅基层员工给的工资高,中高层骨干更能分润到无数的期权、原始股好处,跟着发财。
《南方都市报》就将他们的视角放在了更为煽情和接地气的基层员工身上:《一个酿酒工成为亿万富翁的故事:陆家贵点石成金,书写当代财富神话!》
文章浓墨重彩地描述了钟良飞师傅的故事:从月薪千元的老黄牛、老工人,到p7资深工程师月薪过万,再到因获赠0.5%期权股而一夜之间成为身价1.6亿的亿万富翁。
“这不是方夜谭,这是发生在宝坛老窖公司内的真实故事。陆家贵用真金白银的期权激励,兑现了‘知识\/技术改变命运’的终极承诺,点燃了无数普通工人、技术员心中的希望之火。”
除了钟良飞的故事外,这篇南方都市报的文章还列举了宝坛老窖这场上市盛宴制造的庞大富翁群体:
亿万富翁:m11\/p11的周明易、李光南(集团期权1%),m10的王海波、孙传宇、张正伟(集团期权0.5%),m8唐健博(宝坛老窖1%期权),p7\/m7(钟良飞等宝坛老窖公司副总经理级人员),这些人是身价明确过亿的。
还有集团期权0.1%的m9柳如烟、李千授、全鸿飞等人,虽然集团期权只有0.1%,只算宝坛老窖公司的话只有两千多万,但他们这0.1%的期权是集团总公司的,因此还包含着津康博、通达物流、神舟电脑等其他子公司或入股公司的价值,将他们算作亿万富翁俱乐部成员也是没问题的。
这批身价破亿的高管级人物,有十多人。
接下来是千万富翁方阵,各子公司p7\/m7、p8\/m8职级人员,宝坛老窖p6\/m6职级人员,这些人有三十多人,身价过千万都是没问题的。
最多的还有百万富翁,都不谈其他子公司了,光是宝坛老窖公司的p5\/m5职级人员,就有好几十人,他们50万本金购买的原始股,现在都涨到了300多万,直接制造了几十个百万富翁。如果算上其他子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那陆氏集团旗下的百万富翁人群过百肯定是没问题的。
至于下面资产过万、过十万的人群,数量就更多了。
宝坛老窖公司的这场上市财富盛宴,制造了数百名万元户、几十个百万富翁,在1997年的时代背景下,是相当惊饶。
“这不仅仅是陆家贵一个饶成功,更是一场由他主导、惠及核心团队的集体造富神话。”文章最后感叹道,“陆氏集团,已然成为无数技术人才和管理精英心中的财富圣地,而陆家贵本人,则被无数人视为点石成金的财富领航人和不可复制的工商界神话。”
无数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看到了宝坛老窖公司,看到了钟良飞、唐健博一夜暴富的例子,顿时怦然心动,纷纷涌向陆氏集团的其他子公司。
趁那些公司现在还没上市,先加入进去,万一将来上市,自己也有机会获得期权或原始股呢?
即使不谈这些,光是陆氏集团高人一等的工资和双通道管理体系,都足够吸引人了。
陆氏集团又掀起了一波吸引人才加媚热潮。
央视cctV-2经济频道更是制作了专题报道,将宝坛老窖上市称为“华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和“国企成功改制、民企创新发展的典范”。
镜头扫过沪交所敲钟时意气风发的陆家贵、唐健博等人,扫过宝坛老窖工厂里热火朝的生产景象,扫过钟良飞一家捧着崭新工牌和期权激励合同那恍如隔世的表情,最后定格在陆氏集团那套引发全国热议的“技术岗+管理岗双通道职级管理体系”宣传海报上。
旁白总结:“陆氏集团的管理智慧,在于其对人才价值的极度尊重和对创新制度的勇于实践。这场制造了几十个百万富翁的造富狂潮,正是陆氏集团管理智慧的成功之处。”
喜欢重生1991:从发财证开始逆袭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重生1991:从发财证开始逆袭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