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海边上有个叫赵老四的渔夫,五十多岁,打了一辈子鱼,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这年秋,海上连刮了三三夜大风,浪头高得像山。第四日风平浪静,赵老四急着出海,没亮就摇着船到了海中央。
一网撒下去,沉得很,拉上来时差点闪了腰。赵老四心头一喜,以为是捞着了大鱼,谁知网里竟是口黑漆漆的棺材,上面密密麻麻嵌满了鳞片,在晨光下泛着青幽幽的光。
“真是晦气!”赵老四啐了一口,正要推回海里,却见那棺材上的鳞片突然亮了一下。他好奇地摸了摸,冰凉刺骨,又用手指敲了敲,棺材发出沉闷的回响。
贪念一起,赵老四便舍不得丢了。他想:“这鳞片定是宝贝,撬下来能卖不少钱。”于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棺材拖回了家。
当夜,赵老四借着油灯细看,那鳞片似鱼非鱼,似龙非龙,每片都有铜钱大,坚硬无比。他拿来柴刀,想撬下一片,谁知刀口刚碰到鳞片,棺材盖突然裂开一道缝。
一股异香扑鼻而来,赵老四探头一看,棺内并无尸骨,只有一卷帛书和一枚晶莹剔透的珠子。他展开帛书,上面写着几行古字,幸亏赵老四年轻时读过几年私塾,连猜带蒙看了个大概:
“得此棺者,可御四海之水,然每月月圆之夜,须献活人于邛海,否则身化鱼怪,永堕深渊。”
赵老四看得心惊肉跳,又瞧那珠子圆润可爱,便伸手拿起。珠子刚一入手,顿觉浑身清凉,耳边竟响起哗哗水声。他走到水缸前,心念一动,缸中之水便随他手指方向流动起来。
“真乃神物!”赵老四又惊又喜,将帛书烧了,珠子贴身藏好。
第二,赵老四来到海边,试着操控海水。果然,念头一起,海浪便随他心意起伏。他让鱼群自投罗网,一日所获比往常一月还多。不出半月,赵老四就成帘地最富有的渔户。
转眼到了月圆之夜,赵老四早把献祭之事忘在脑后。半夜时分,他突然浑身剧痛,皮肤上竟长出鳞片来,手指间生出蹼膜,喉咙发出咕咕怪声。赵老四吓得魂飞魄散,猛然想起帛书上的警告,连夜跑到镇上,用蒙汗药迷倒一个更夫,抛入了邛海。
也奇怪,那人一落海,赵老四身上的异变便消退了。
自此,赵老四每月都要害一人。起初专找外地乞丐流浪汉,后来这些人不敢再来,他便把黑手伸向乡邻。邛海边上接连有人失踪,百姓都海里有水鬼作祟,一黑便不敢近海。
赵老四靠着控水术,家业越来越大,成帘地一霸。但他夜夜难眠,一闭眼就看见那些被他害死的人。
这年春,镇上来了个姓陈的秀才,二十出头,眉清目秀,在邛海边租了间屋,设馆教书。陈秀才心地善良,见渔民贫苦,常免去穷人家孩子的学费,很得乡邻敬重。
一日,陈秀才在海边散步,恰遇赵老四。赵老四见这秀才不识时务,从不来巴结自己,便存心刁难,暗中施法掀起大浪,要淹陈秀才。
谁知陈秀才见浪头袭来,不慌不忙,从怀中取出一枚玉佩,对着海浪一晃,浪头竟平息了。赵老四大惊,回家后坐立不安,总觉得这秀才非同寻常。
又近月圆,赵老四尚未找到献祭之人,心急如焚。这深夜,他正在海边徘徊,盘算着要不要对熟睡的更夫下手,忽见海上飘来一叶舟,船上站着个白衣老者,须发皆白,仙风道骨。
老者登岸,对赵老四笑道:“阁下可是为献祭之事烦恼?”
赵老四吓了一跳,强作镇定:“老人家何出此言?”
老者捋须道:“老夫乃东海修道的方士,云游至此,见你身带龙气,却又缠绕冤魂,故来一问。”
赵老四见瞒不过,便如实相告,求老者指点。
老者道:“那龙棺本是东海龙王囚禁逆子的刑具。龙王三太子因私降雨水,被罚囚禁棺中五百年。如今期限未满,却被你误放。每月献祭,实则是那逆龙残魂在吸食生灵,恢复元气。”
赵老四听得目瞪口呆:“这可如何是好?”
老者道:“有两法可解。其一,你明日午时自焚于海边,龙棺感应到你死,便会沉回深海。”
赵老四连连摇头:“不可不可!我这家业......”
老者冷笑:“那就只有其二了。明日午时,会有一纯阳之体的人经过海边,你将他献祭,可保三年平安。三年内,你若能修桥铺路,广积阴德,或可抵消罪孽。”
赵老四忙问:“何人是我明日该献祭的?”
老者遥指镇口:“便是那陈秀才。”
赵老四心中暗喜,谢过老者,匆匆回家准备。
次日午时,赵老四藏在礁石后,果然见陈秀才沿海边走来。正当他要施法掀起浪头时,忽见陈秀才转身对着他藏身之处喝道:“赵老四,你还要害多少人!”
赵老四吓了一跳,硬着头皮走出来:“秀才何出此言?”
陈秀才冷笑:“你当我不知?那白衣老者是我变化的,专为试你心性。可惜你恶性不改,竟真要对无辜之人下手。”
原来这陈秀才是崂山道士后人,游历至此,察觉邛海怨气冲,暗中查访多日,早已查明真相。
赵老四恼羞成怒,施展控水术,掀起数丈高浪,扑向陈秀才。陈秀才不慌不忙,取出玉佩,口中念念有词,海浪在他面前三尺处竟停滞不前。
“赵老四,你看看自己的手!”陈秀才喝道。
赵老四低头一看,双手已开始长出鳞片,痛痒难当。原来昨夜已是月圆之期,他未能献祭,化鱼之症开始发作。
“大师救我!”赵老四跪地哀求。
陈秀才叹道:“解铃还须系铃人。你若真心悔过,就带我去找那龙棺。”
赵老四忙引陈秀才回家,取出龙珠,带他来到海边。陈秀才将龙珠抛向空中,口中念咒,只见海上波涛翻涌,那口龙棺缓缓浮出水面。
陈秀才对棺喝道:“三太子,你私降雨水本是善举,但吸食生灵实属大恶。如今帝已知此事,特派我来度化。你若肯皈依正道,我可求情免你剩余刑期。”
棺中传来幽幽叹息:“我知错了,愿听道长吩咐。”
陈秀才转身对赵老四:“你将龙棺送回深海,自己也随棺而去,守护邛海三十年,超度那些因你而死的冤魂。三十年后,或可重入轮回。”
赵老四虽不舍人间富贵,但见自己半身已化为鱼形,只得含泪答应。
陈秀才施法,龙棺缓缓沉入海底。赵老四也纵身跳入海中,化作一尾大鱼,随棺而去。
自此,邛海边上多了一则传:月明之夜,可见一尾巨大的鱼影在海上游弋,护送遇险的渔船回港。渔民都,那是赵老四在赎罪呢。
而陈秀才在镇上又住了三年,见邛海再无异常,便悄然离去,只留下那枚玉佩镇在海边礁石下,保邛海风平浪静。
邛海边的老人们常:神通不及业力,造化全在人心。纵有通本领,也抵不过良心二字。这道理,是那龙棺留给后世最大的宝贝。
喜欢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