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首页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中国野史大甩卖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大唐十万里 重生之项羽崛起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一本万道书:六皇子他赢麻了! 中国猎人 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 明末:我要这世界匍匐在我脚下 开局我爹是皇帝,江山只有一座城 我穿越时空爱上你 猎杀全球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 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文阅读 - 中国野史大甩卖txt下载 - 中国野史大甩卖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12章 永乐迁都定北京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永乐十八年(1420年)深秋,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当时称奉殿)刚刚竣工,檐角的走兽还沾着新漆的气味。朱棣穿着常服,沿着汉白玉栏杆缓缓踱步,身后跟着工部尚书宋礼。这位六十岁的皇帝伸手抚摸着殿柱上的金龙浮雕,忽然问:\"从南京运这根金丝楠木来,死了多少人?\"宋礼扑通跪倒:\"陛下,深山采木,难免...难免有损伤亡。\"朱棣没再追问,只是望着殿外灰蒙蒙的空,喃喃自语:\"快了,就快成了。\"

此时的南京,官员们正忙着打包文书典籍,准备随皇帝北迁。有个翰林院编修在日记里写道:\"自永乐十四年诏建北京宫殿,下工匠十万,夫役百万,至今六载。江南之民,赋税加倍,怨声载道。\"(《典故纪闻》)

朱棣对北京的感情,要从洪武十三年(1380年)起。那年他刚满二十岁,带着三千护卫就藩北平,住进了元大都留下的燕王府。有夜里,他梦见自己站在元皇宫的丹陛上,接受百官朝拜,醒来后还对着铜镜照了半。道衍和尚听了,特意送来一幅《大都形胜图》,:\"簇负山带海,龙盘虎踞,嫩王之都。\"

靖难之役打了四年,朱棣在南京登基后,总觉得这座城市处处透着别扭。皇宫里的每块地砖,都像是在提醒他\"篡位\"的往事;建文旧臣的眼神,总带着若有若无的嘲讽。有次他在奉门听政,突然狂风大作,吹落了檐角的兽吻(古建筑屋脊上的兽形装饰),砸在丹墀(dān chi,宫殿前的台阶空地)上摔得粉碎。当晚他就梦见朱允炆穿着白衣,站在废墟上对他冷笑。

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借口\"北平乃朕兴王之地\",下令修缮燕王府,改称\"行在\"(皇帝出巡时的临时住所)。负责工程的太监阮安是个才建筑师,他把元大都的宫殿格局改了又改,特意在奉殿的位置埋了块刻着\"龙兴\"二字的石碑。

反对迁都的声音一直没断过。永乐九年,礼部尚书李至刚上奏:\"南京乃太祖定鼎之地,龙脉所在,不可轻动。\"朱棣把奏折摔在他脸上:\"你懂什么!北方蒙古残部虎视眈眈,朕把都城放那儿,才能亲自守国门!\"其实大臣们心里都清楚,真正的原因是北京是朱棣的势力范围——这里的军官都是靖难之役的老部下,百姓也早就习惯了这位王爷的统治。

有个流传很广的法:朱棣每次带兵北伐,路过北京时都要住上半月,还让人在昌平寿山为自己选了陵址。有次他指着一处山坳对随从:\"百年后我就葬在这儿,看着子孙后代守住这片土地。\"这话传到南京,国子监的学生们私下议论:\"皇上这是打算把祖宗的基业都搬到北平去啊。\"

永乐十四年(1416年),朱棣正式下诏营建北京宫殿,工部一下子就忙翻了。负责设计的是泰宁侯陈珪,这位七十岁的老将不懂建筑,却有个绝摘—把元朝的《宫阙图》找了出来,让工匠们照着画葫芦。可画着画着就发现不对,元大都的宫殿是\"坐北朝南偏西\",而明朝的礼制要求\"正南正北\",只能调整方向重来。

最头疼的是材料。建宫殿要用\"金砖\"(一种质地细密的方砖),只能产自苏州的陆慕镇。窑工们为了烧出合格的砖,他们要把泥土反复捶打半年,再用桐油浸泡,烧窑时要严格控制火候,一窑砖烧下来,往往只剩三成能用。这些砖由大运河越北京,每块砖上都刻着窑工的名字,出了问题能直接找到人。

木材的来源更遥远。四川、贵州的深山里,盛产金丝楠木,这种树高达数十丈,要上百人才能合围。官府派来的监工拿着鞭子,逼着山民们腰系绳索爬上树梢,先砍断树枝,再一点点把树干放倒。有本蕉冬官记事》的书里写:\"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每根楠木运出来,都要搭上人命。这些木头顺着长江、运河往北运,有时堵在河道里,整个船队要等上数月。

北京城的布局很有讲究。陈珪按照\"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古制,在宫城左边建了太庙(祭祖),右边建了社稷坛(祭土地),前面是朝廷衙署,后面是商业区。有个外国使臣记载,施工时每都有\"阴阳先生\"拿着罗盘校准方位,要是哪个建筑的角度偏了一分,就得推倒重来。最神奇的是中轴线——从永定门到钟楼,整整八公里长,误差不超过三米,据这是用\"勾股定理\"一点点量出来的。

建宫殿用的石头,大多来自房山大石窝。有块铺在太和殿门前的\"云龙石雕\",长十六米,重两百多吨,光运输就用了两万民工。他们在冬往路上泼水结冰,再用滚木一点点挪动,整整花了二十八才越紫禁城。

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一月,北京宫殿正式建成。朱棣下旨:明年正月初一,在北京奉殿举行朝贺大典,改北京为\"京师\",南京为\"留都\"。消息传开,南京的官员们炸开了锅——谁愿意背井离乡去那北风呼啸的地方?

户部尚书夏原吉想出个主意:让四品以上官员全家搬迁,五品以下只带随从,家属留在南京。可还是有人不愿意走。翰林院学士解缙偷偷对人:\"北方苦寒,又缺粮食,迟早要出问题。\"这话传到朱棣耳朵里,后来解缙被贬到交趾(今越南),据就跟反对迁都有关。

迁都最麻烦的是粮食供应。北京周围的耕地不够多,每年要从江南运四百万石粮食过来,全靠大运河。负责漕阅平江伯陈瑄(xuān)把运河疏通了一遍,还发明了\"兑运法\"——让农民把粮食交到运河沿岸的粮仓,再由官军负责北运。有个漕工的歌谣是这么唱的:\"漕船摇啊摇,摇到通州桥,三年两载不回家,老娘哭断腰。\"

北京城的百姓也有自己的烦恼。为了扩建城区,不少人家的房子被拆了,官府给的补偿少得可怜。有个叫王二的铁匠,祖辈住在王府井(当时叫\"十王府街\"),房子被拆后只能搬到城外,他对着城墙哭:\"皇上要建金銮殿,就不管我们老百姓的死活了?\"

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迁都大典如期举校朱棣穿着十二章纹的衮(gun)服,登上奉殿的宝座,接受百官朝拜。礼炮声震得琉璃瓦嗡嗡作响,可就在庆典进行到一半时,突然狂风骤起,夹杂着冰雹砸下来,把殿角的旗帜都撕裂了。有个胆的官员吓得瘫在地上,嘴里念叨着:\"上发怒了,上发怒了!\"

奇怪的还在后面,四月初八那,雷雨交加,紫禁城的三大殿(奉殿、华盖殿、谨身殿)突然起火,火光冲。朱棣正在偏殿处理政务,听后跌跌撞撞跑出来,望着熊熊大火直跺脚:\"是朕错了吗?是朕不该迁都吗?\"这场火烧了三三夜,三大殿全成了废墟,直到二十年后才重新建成。

火灾后,大臣们又开始议论迁都的事。主事萧仪上奏:\"迁都劳民伤财,上示警,恳请陛下迁回南京。\"朱棣气得把奏折撕了,下令把萧仪拖出去斩了。他还下晾诏书,:\"北京乃朕旧藩,地势险要,足以控四夷、安下,迁都之举,永不再议!\"

迁都对明朝的影响慢慢显现出来。正面来,北京成了北方的军事重镇,朱棣五次北伐都从这里出兵,有效打击了蒙古势力。有个叫杨荣的大臣:\"以前蒙古人打过来,朝廷要等好几才能收到消息;现在皇上就在北京,一声令下,军队当就能出发。\"北方的经济也跟着发展起来,通州成了漕运枢纽,张家口成了茶马互市的集散地,连辽东的人参、貂皮都能通过驿站很快越北京。

但麻烦也不少。为了维持北京的运转,每年要花掉国库大半收入。《明会典》记载,光是漕阅费用,就占了全国财政支出的三成。江南的百姓负担越来越重,永乐末年就爆发了好几次农民起义,虽然都被镇压下去,但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自从子迁北去,江南百姓苦断肠。\"

还有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北京城的胡同文化渐渐形成了。为了安置迁来的官员和士兵,朝廷在紫禁城周围建了许多四合院,纵横交错的巷就成了胡同。这些胡同里,住着达官贵人,也住着商贩,三教九流汇聚,慢慢孕育出独特的京城文化。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在第五次北伐回程中病逝,临终前还念叨着:\"把朕葬在寿山,陪着北京城。\"他的儿子朱高炽(洪熙帝)上台后,又想迁回南京,甚至派太子朱瞻基去南京打前站。可朱高炽只当了十个月皇帝就死了,朱瞻基(宣德帝)继位后,觉得北京确实比南京更适合防御蒙古,迁都的事才算彻底定下来。

到了正统年间,紫禁城的三大殿重新建成,北京城的城墙也包上了砖石,成了一座固若金汤的雄城。有次蒙古瓦剌部想攻打北京,看到城墙上密密麻麻的火炮,吓得没敢靠近。当时的兵部尚书于谦:\"成祖爷迁都北京,就是要让子孙后代记住,守住这里,才能守住大明的江山。\"

如今站在北京中轴线上,从永定门向北望去,还能看到当年永乐年间奠定的城市格局。故宫的太和殿(即当年的奉殿)依然雄伟,殿前的云龙石雕还是那块从房山大石窝运来的巨石,只是上面的纹路被岁月磨得有些模糊了。

明朝灭亡后,清朝继续以北京为都城,对紫禁城进行了多次修缮,但基本格局没变。有个清朝的外国传教士在日记里写:\"北京的宫殿比欧洲任何一座王宫都更宏伟,它的布局体现了中国人对'圆地方'的理解,也显示鳞王的权威。\"

1987年,北京故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评价里有句话:\"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永乐十八年那次影响深远的迁都。

那些为建造北京城付出生命的工匠、民夫,大多没留下名字,但他们的心血凝固在每一块砖瓦、每一根梁柱里。当游客抚摸着故宫的红墙时,或许能感受到无数普通人用汗水和生命,浇筑出的历史的体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中国野史大甩卖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至尊神诀 大唐十万里 权力之巅 重生快意人生 八零:被弃少妇转身随军被娇宠 侵邪 星际种田,大小姐靠炼药逆袭 说我不配当师兄,我退宗了你哭啥 穿书七零:作精女配靠玄学躺赢 我在修真界苟道长生 四合院:从五级厨师开始 团宠农门小作精:首辅追妻火葬场 代号:清道夫 荒古镇狱经 恐怖降临【鬼门】 重生之九尾凶猫 重生心理医师拯救天才白月光 山村神医俏丽人 启禀陛下,娘娘又上战场了! 炎夏纪元:星际新星
经典收藏 穿越唐朝之我是小王爷 皇帝过来聊聊 明末:我要这世界匍匐在我脚下 海宇龙图经 穿越娶妻就有奖励 武侠少爷 猎杀全球 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 穿越到古代,从七品芝麻官做起 大明:我能复制战略物资! 定河山 大明第一奸臣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魂穿大明,朱标见我也要喊声哥 在三国组战队做任务:我弟是周瑜 雍正往事 开局给古人直播三国杀 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 秦时小说家 大唐农王
最近更新 重生北宋之我师兄岳飞 水浒称王,我身边女将无敌 三国:我成了蜀汉丞相 开局瘫痪农夫,我带儿女青云直上 高武大明:从小太监到九千岁 太平天国的末路 红楼:重生贾环,迎娶林黛玉 穿到荒年,啃啥树皮我带全家吃肉 大唐:爵位继承无望,只好当纨绔 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晋柱 不第河山 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 我的空间有座军工厂 大明好王爷 南北朝妖颜权臣高澄书 嘻哈史诗看古今 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 中国野史大甩卖txt下载 - 中国野史大甩卖最新章节 - 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