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回应后,六部能处理之事,就交由六部,你只需把握大局,别太劳累。
至于那两人,你也该果断处置,切莫纵容。”
朱元璋严肃地对朱标嘱咐。
“父皇放心,儿臣自有分寸。”
“对了,父皇,儿臣回去后,您是否将与九弟一同亲征西域?”
朱标话锋一转,问道。
“正是,此番为父也要亲征西域,凑个热闹。”
“不过你放心,战事有老九,我无碍,不过是凑个热闹。”
朱元璋笑道。
“父皇请保重身体。”
“九弟,父皇就交给你了,务必替大哥照顾好父皇。”
朱标转向朱松,郑重叮嘱。
“大哥放心,有我在,父皇定无恙。”
朱松自信保证。
“那儿臣预祝父皇和九弟旗开得胜,儿臣在应府恭候父皇和九弟凯旋。”
朱标点头,向朱元璋行礼。
随后,朱标离开汉中府,在锦衣卫护送下先到西安府,再与留守的护卫禁军一同返回应府。
临行,朱松赠予朱标足够半年的丹药,确保他调养无忧。
朱元璋对此安排颇为满意。
“老九,标儿已回,咱父子俩是否也该大展拳脚了?”
送走朱标后,朱元璋笑对朱松问道。
朱标归府,朱元璋虽有不舍,但念及朱标坐镇府,心中甚是宽慰。
毕竟,这是自己倾心培育二十余载的太子。
有朱标在朝中协助监国,朱元璋便能腾出更多时间,去完成心中所愿。
“父皇所言极是。”
“三万汉中军随时待命,只待父皇号令。”
朱松闻言,笑容浮现。
“朕欲携蓝玉等人一同出征,你以为如何?”
朱元璋话锋突转。
朱标离去,他并未让蓝玉等人同行,意在将他们带上西域战场。
“父皇亲征,为主帅,调兵遣将自当由父皇定夺。”
朱松深知朱元璋用意,父子俩已坦诚相谈,他亦明了老爷子携蓝玉等人至西北,意在增进彼此情谊,以备将来之用。
战场上的袍泽之情,最为深厚。
西域之战,让蓝玉等人参与,等同于让他们与汉中军建立紧密联系,或许能成为汉中军半壁江山。
日后,淮西勋贵与汉中军相处将更加融洽,朱松运用起来也将得心应手。
老爷子如此费心,朱松岂会拒绝?
蓝玉等人虽性格骄横,但打仗能力不容觑。
蓝玉、冯胜、傅有德三人战力,与秦武、耿青、杨赫三人不相上下,前提是秦武三人不动用法器戒指。
由此可见,蓝玉等人实力非凡。
当日,朱元璋颁发征讨东察合台圣旨,昭告下,此次圣旨竟直接从汉中府发出,而非应府。
朱元璋决定亲自率军,带领汉中军征讨东察合台,并意图收复整个西域,这一消息必将震撼朝廷内外。
圣旨既已颁布,举世皆惊,无人敢贸然反对,以免触怒朱元璋。
在汉中府,朱元璋选定九月初八吉日,举行祭大典,向地祖宗宣告即将亲征西域,誓创千秋伟业。
汉中百姓与三万即将出征的汉中军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百姓欢欣,军心大振。
朱元璋此行未带朝廷其他军队,仅率锦衣卫与汉中军同行,彰显了对汉中军的深厚信任与高度认可,这对汉中军而言,无疑是莫大的荣耀。
次日晨曦初现,三万汉中军在百姓瞩目下,自汉中府城外启程,浩浩荡荡前往水关。
越过水关后,还需长途跋涉十余日,方能抵达哈密卫。
千里迢迢,无捷径可走,唯有急行军方能速达。
所幸朱元璋拥有专属座驾,且马匹已增至八匹,跟上大军步伐并无大碍。
朱松本欲骑马,却被朱元璋邀同乘座驾,父子二人途中得以畅谈。
大军当日便离开水关,踏入河西走廊的广袤戈壁。
路途颠簸,即便朱元璋的豪华马车装有八个大轮胎与避震装置,亦难以完全消除。
朱元璋年岁已高,虽未言明,朱松却能察觉其疲惫之色,尤其是颠簸之后,连食欲都大减。
次日,大军出征的第二,朱元璋食欲大减,几乎不愿进食。
朱松无奈,只得取出一颗辟谷丹,呈给父亲。
“这便是你给蒋瓛所用的辟谷丹?”朱元璋望着眼前的丹药,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正是,见父皇食欲不振,儿臣想,不如服下一颗辟谷丹,至少十日内无需饮食,也无妨。”朱松微笑着回答。
“好东西!只可惜不能普及全军,不然连粮草都省了!”朱元璋毫不犹豫地吞下辟谷丹,不久,饥饿感竟奇迹般地消失了。
“辟谷丹非同寻常,虽炼制不难,但成本远超十日口粮!”朱松听后,哭笑不得地摇头。
用辟谷丹替代军粮?朱元璋的想法确实大胆!
稍后,朱元璋精神状态转好,问道:“老九,为何曾推演你需要大量国运值?”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国土愈广,问题愈多。
你考虑过如何治理这广阔疆域吗?”朱元璋精神焕发,话语增多。
“父皇所忧,儿臣亦虑。
但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一旦出现,距离将不再是障碍。
未来更有电话、无线电乃至手机,通信便捷无比,千里之外,一通电话便能如面对面交谈,岂不胜过八百里加急?”朱松自信满满地笑道。
当下,有线电话已成为研究院的一项研究课题。
然而,有线电话的局限性显而易见,它依赖于线路传输信号。
若付诸实践,朱松仅能先从汉中府与西安府着手,短期内实现西北地区的通讯联通已属不易。
俗语云,万事开头难,一旦迈出这一步,通信领域必将迈入崭新纪元。
届时,技术障碍将不复存在,仅需将此技术推广至大明各地。
当然,在更远的地方,有线电话便不切实际了,无线电才是更佳选择。
诸如一战时期所用的无线电台,技术门槛并不高。
从零开始研发或许耗时长久,但朱松能通过“七二七”购买电台。
有了成品作为参考,进展自然迅速。
一旦无线电台得以量产,远距离通讯将不再是难题。
听完朱松的讲述,朱元璋眼中闪烁着异彩,满怀期待地问:
“你提到的电话与电台,何时能制成?朕此生还有机会目睹吗?”
朱松笑道:“父皇,若要看电话或电台,儿臣即刻便可在系统商城中购买。
之前已购得一些样品送往研究院,有了这些,研究院的学者们应能迅速复制其制作方法。
但仅靠儿臣购买远远不够,大明需自主掌握制造技术,方能实现量产。”
朱元璋恍然大悟,点头道:“原来如此!回汉中后,你带朕去研究院瞧瞧便是,不必再花冤枉钱购买。”
他深知老九在系统商城购物需花费重金,价格不菲,故而虽心生好奇,也不愿浪费金钱。
“父皇若有意,回汉中后,儿臣便领您参观研究院。”
“儿臣已研制出蒸汽机,正处试验阶段。”
“相信不久,大明将拥有首列蒸汽机车。”
“西域虽广,但若铺设铁轨,借蒸汽机车之力,装备、物资与兵员可源源不断输送。
届时,汉中至西域,仅需两三日。”
朱松含笑颔首。
“两三日?那至应府呢?”
朱元璋闻言,面露惊异。
“同样,仅需两三日!”
“大明各地正修水泥路,路网通达,各地间距将大幅缩短。”
“若铁轨亦能遍铺大明,自东至极西,七日之内可达。”
“然铺轨之难,在于桥梁技术。”
“山路易解,江河建桥为难。”
朱松正容解释。
“此事,朕曾与标儿商议。”
“梦中推演,见应府外长江上,钢铁大桥巍然。”
“那也是你执政时所建。”
朱元璋连连点头。
“如此,造桥难题亦将由你解决,余事无忧。”
“交通、通讯畅通,疆域再广,治理亦易。”
“更甚者,关键技术握于我手,大明科技领先,则不败之地稳矣。”
朱松闻言而笑,自信满满。
“诚然,交通、通讯,治理自半功倍。”
“秦始皇嬴政创建大秦,统一六国,凭大秦军力与始皇之壮志,却未能进一步拓展疆土,根源即在于此!”
“其一,信息难通;其二,道路难校”
“欲再扩疆土,即便是大秦铁骑,亦感力不从心!”
朱元璋心生感慨。
此言非虚。
行军分常孝急行与强行三类。
步兵常行,保持战力之下,日行不过三十里。
古人言退避三舍,一舍即为三十里,恰为步兵日行之路程。
急行,一日或可达百里,然慈情况鲜有,因如此行军,无异于自寻死路。
大军急行至战场,早已疲惫,双腿无力,何以杀敌?
故古代行军,短则十日半月,长则以月计。
纵有骑马,马力亦有限,且需全员有马,粮草辎重能随。
然粮草辎重亦限骑兵作战之范围。
短距离奔袭,骑兵占优;长途跋涉,虽马速快,但需候粮草辎重,实则难以速进。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请大家收藏:(m.aizhuixs.com)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爱追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